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書的作文 >

讀懂一本書作文

讀懂一本書作文

書籍是滋潤我們心田的甘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讀懂一本書的作文,歡迎大家的閲讀。

讀懂一本書作文

讀懂一本書作文一

看了一段文字:藏書不難,能看為難;看書不難,能讀為難;讀書不難,能思為難;能思不難,能記為難。

看似幾十個字,它道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真正讀好、讀懂、用好這本書上的知識很難,不用説別人,自己就有這種體會,女兒平時很愛些雜誌、名著書,而她上學沒時間看,女兒對我説,媽媽你有時間好好看,於是我天天上班帶着一本,休息時翻翻,先看那篇有意思,不願意看的就翻過去,心裏還説寫得什麼呀、沒意思,就這樣走馬觀花,看看熱鬧,熱鬧過後什麼也沒記住、什麼也沒留下,説起來看了好多書,知識還是一貧如洗,有時自己也想為什麼不能靜下心來好好讀一篇文章,然後自己也寫一篇好文章呢?

有時看名著,覺得他們的語言也是平平常常,為什麼人家就能成為名著呢?但仔細讀、仔細想他們每一句話、每一段文字用詞都是那樣嚴謹,沒有多餘、沒用的語言,文字都是那樣通順、流暢,有時女兒説我,寫文章不要急於求成,你寫再多文章寫不出一篇好的來,有什麼用呢?要少而精,一篇好文章讓人百看不厭,讓人久久回味。

有時看紅袖網友寫的文章,就有一種感慨,為什麼同樣的文章,人家用詞、用句是那樣好,而自己卻不行,這就是距離、這就是知識不到家,也就是沒有真正把書上的知識用上,同樣一本書不同人有不同的收穫,所以同一篇文章人們用筆也不同吧。

記得我上初中時,我班有一個女同學每次她的作文都寫得很好,老師常用她的作文給我們講評,後來同學們問她,你為什麼能寫出好作文,她説一是多讀書,二是讀了要記住書裏有用的詞和話語,三是練筆,沒什麼好的方法,現在想想她就是把一本書、一篇文章讀懂了、讀透了。

其時從現在開始好好看書也不難,難得就是上面所説的那幾十個字,真正讀懂還得靜下心來,慢慢理解、慢慢消化,真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寫出一篇好文章來,不希望它能“飄紅”,只要能“飄”出自己的好心情就行了。

讀懂一本書作文二

書籍是滋潤我們心田的甘露;書籍是照亮我們人生的明燈;書籍給我們安上了雙翅膀,讓我們在奇妙的世界裏自由翱翔;書籍賜給我們一雙魚鰓,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裏得以暢遊。

人的一生缺少不了書籍,她是我們終生的導師。但是書籍是貴在精不在多,一本好的書籍就足矣我們品味一輩子。每個人家裏都有個屬於自己的書櫃。書櫃裏,琳琅滿目,各式各樣的書有多少本是曾經影響過讀書人的。我家的.書櫃上只擺放着寥寥的幾本書籍,其中那本《菜根譚》最讓我收益良多。

觸摸着褶皺的紙張,光滑的封面不復存在,那是本陪我走過多少個歲月的書籍啊。從我懂事時,爺爺就把這本書贈送給了我,並在第一頁後面留下一行“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那是毛主席曾説過的話。翻過幾頁,泛黃的頁面上一字一句依舊清晰可見: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修德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時埋在鴆毒中矣”。

人們常説“良藥苦口忠言逆耳”。身處在青少年時期的我們對於某些事情還不能很好的做出判斷。對於別人的讚美,會覺得高興;對於別人的批評,會覺得憤怒。其實,批評才是世上最好的讚美。在我求學的道路上,我的啟蒙老師會三天一小評五天一大評這樣對待我。起初,我是不能理解的,甚至對老師漸生出一種厭惡。但領悟這句話後,我開始明白老師的用心良苦。在如今,我很感謝當初老師對我的批評,因為她的批評才會有今天從蠶蛹蜕變成蝴蝶的我。

“伏魔先伏自心,驅橫先平此氣,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則羣魔退聽,驅橫者先驅此氣,氣平則外橫不侵”

這句話用在考試場上再適合不過了。還記得在中考數學考試中,學校外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了,爭吵聲一直迴盪在原本死寂的教室裏。看着密密麻麻的數字,聽着嗡嗡嗡的吵聲,同學們的心情變得煩躁。有的人搔起頭髮,有的人轉着鉛筆,更甚者扭動着身子。到了收卷時,他們一個個慌張的臉容,讓我每每一想起時都很興慶自己有讀過這句話,全靠它我才能在考試裏不受外界的影響,順利完成答卷。所以,我們在做任何事之前要平定下自己靜躁不一的情緒,這樣判斷一件事物時就不會被外來因素所影響。

書籍能夠影響人的一生。《菜根譚》影響了我,你呢?其實讀得書多,讀得書廣並不稱之為真正的讀書,讀書的精髓莫過於讀的精,就算一本不出名的書籍,只要你讀得透徹,也能從中悟出道理,而不是廣泛地無目的閲讀。因此,讀懂一本書才是我們目前所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標籤: 讀懂 本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shudezuowen/98xl4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