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飲湖上初晴後雨 >

《飲湖上初晴後雨》公開課優秀教學設計

《飲湖上初晴後雨》公開課優秀教學設計

引導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飲湖上初晴後雨》公開課優秀教學設計,希望能幫到大家,還要了解更多資訊,請關注應屆畢業生文學網()。

《飲湖上初晴後雨》公開課優秀教學設計

《飲湖上初晴後雨》公開課優秀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飲湖上初晴後雨》是冀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首寫景抒情的經典詩文,是宋代大詩人蘇軾的一篇傳世佳作。這是一首讚美西湖美景的詩。詩人抓住夏季時晴時雨的天氣特徵,描繪了西湖的風采神韻, 首句“水光瀲灩晴方好”寫出了晴天的西湖在陽光的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的美。次句“山色空濛雨亦奇”則描繪出在雨霧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羣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緊接着詩人用了一個奇妙的比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寫出了西湖的神韻。這個比喻既傳神又巧妙,令人拍案叫絕!並且得到了後世的公認,因此“西湖”又稱“西子湖”。

【學生情況分析】

許多經典文學作品中藴含着不少古代詩人的智慧與情感,學生如能仔細閲讀、層層深入,便能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學生進入五年級以後,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語文閲讀能力。可以看出五年級學生已積累的古詩較多,但對於古詩的理解比較膚淺。教學時對於生澀難懂的詞語通過查字典、課件演示幫助理解,同時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的使用為學生創設身臨其境的學習氛圍,幫助他們體會古詩所要表達的情感。

【教學目標】

一、具體目標:

1.正確認讀古詩,理解詩句意思,自然成誦。用心品讀詩文,體悟“水光瀲灩”、“山色空濛”構築的畫面與意境,讀出詩的韻味與美感。

2.藉助信息技術手段創設情境,以讀為主,讀中悟情。

3.感受詩人眼中的西湖,對西湖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產生嚮往之情。 4.通過詩文對比,體會詩文的寫作方法,並在生活中嘗試運用。

二、 教學重點:

理解“水光瀲灩”、“山色空濛”構築的畫面與意境,讀出詩的韻味與美感。 三、教學難點:

通過詩文對比,體會詩文的寫作方法,並在生活中嘗試運用。 【教學理念】

對於以上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確立,主要依據是教材的特點,學生的語文實際學習水平以及課標的要求。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希望在薰陶感染、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及健康的審美情趣。結合古詩這一獨特文學形式,教學中以學生讀為基本方法,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閲讀實踐中披文入境,“讀”佔鰲頭;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美,讀中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切入,欣賞畫面,引出新詩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 “都到過哪些地方?誰願意説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學生回答 師:老師發現每一次旅遊,每一次親近大自然都能給同學們帶來一種愉悦的心情,一份特別的收穫。所以老師今天想再次帶領同學們去領略一處與水有關的,人人都為之嚮往的旅遊勝地 杭州西湖。

2.欣賞畫面、談感受。 師:一起來談談感受吧。 生:談感受。 師:同學們被這種美景所吸引的絕不只是你們這羣可愛的孩子們,詩人蘇軾對西湖更是情有獨鍾,接下來讓我們先來走進詩人蘇軾

3.瞭解詩人

師:誰能用一句話來説説你對蘇軾的瞭解。 生:回答

師:沒錯,蘇軾是北宋著名的詩人、文學家。他曾兩次在西湖為官,寫下了許多讚美西湖的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首“飲湖上初晴後雨”

4.讀懂課題

師:請同學們仔細的觀察課題,看看從中我們能讀懂什麼。 生答

師:瞭解了題目的含義,相信同學們讀起來味道就不一樣了,再來讀。 師:美景看不夠,好詩讀不夠,下面就讓我們快速的打開課本,自由的讀一讀吧。

二、初讀詩歌,讀通詩句,讀出韻味。 1.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教師指導朗讀,讀出詩的韻味。 3.指名讀 4.男女生Pk 5.齊讀

三、組織合作、自主探究 1.查字典初步理解“瀲灩” 、“空濛”等重難點詞語 2.小組合作,理解詩文。 3.指出不理解的字詞。

師:這些問題老師都一一記下了,下面就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走進這首詩。 四、品讀詩文、走進詩境,昇華情感

“詩人在西湖上飲酒,一開始是晴天,後來下起了雨,接下來讓我們結合畫面再次走進晴天的西湖”

1.欣賞畫面,談感受(用上一種修辭方法) 2.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

師:晴天的西湖除了眼前之景,還可能會有什麼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呢? 師總結:晴天的西湖星光閃耀,遊人嬉戲,天鵝纏綿。漁人划着小船遊蕩在這青山碧水之間是何等的愜意與幸福,難怪詩人對晴天的西湖發出了這樣的感歎。

(引出:水光瀲灩晴方好)

3.共同探討詩文中“方”字的解釋

師:同學們晴天的西湖在詩人眼中美的正好,美得恰到好處。

結合畫面,品讀詩句。讀出晴天的西湖“恰到好處” 的美。

● “詩人正沉浸在晴天的美景之中時,天空卻突然間下起了雨,雨中的西湖又會給我們帶入怎樣的境界呢?”

1.在這個環節中,我先讓學生閉上眼睛傾聽,教師激情描述雨中西湖美景, 師:夏季的天正如三歲娃娃的臉説變就變,剛才還是一片豔陽天,突然間雲遮住了月,天空突然暗了下來,緊接着一場細雨飄然而至,遠遠望去,湖面上瞬間多了無數條從天而降的細雨珠簾。遠處的樹,遠處的山,遠處的萬物都籠罩在這雲霧之中,迷迷濛濛,若隱若現。

當學生的腦海中對這種情境已經有了一種朦朧的感知後,再出示畫面 2.師:誰能用自己的話來告訴老師“山色空濛”就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教師在這一環節學生表述“山色空濛”的理解時,教師再引導學生説出自己的感受。比喻説感覺雨中的西湖很神奇或是恰似仙境一般。

3師總結:恰似仙境一般的美難怪詩人對雨天的西湖有了這樣的評價 (引出:山色空濛雨亦奇) 4.晴天的西湖美的恰到好處、雨天的西湖也和神奇,我們應該怎樣通過朗讀把這不同的意境美讀出來呢,自己體會着讀一讀吧?

5.師:晴天的西湖陽光照在湖面上,遠遠望去湖面上正如一粒粒金子在閃爍着動人的光芒,這種美美的恰到好處。女生讀

師:雨天的西湖雲霧繚繞迷迷濛濛的樣子更加神奇。這種美美的恰似仙境 男生讀。

●同學們:此情此境不禁讓作者想到了一個人,是誰呀同學們?─西子”(引出:欲把西湖比西子)

1.介紹西施

2.比較西湖與西施的相同之處,讓學生感悟到作者的'妙筆駐就了這個傳世的比喻。

● “同學們,西湖很美,那麼在作者眼中什麼時候的西湖最美呢”(引出:淡粧濃抹總相宜)

理解:“總相宜”(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對“淡粧濃抹總相宜”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3.思考:什麼時候的西湖是一種淡雅的美,什麼時候的西湖有着濃豔之美。 師:西湖無論是淡粧還是濃粧,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天,無論是早晨還是傍晚,無論是春天還是秋天,它總是那麼美那麼合適。(板書:總相宜)

●總體回顧詩文:

1.使人在西湖上飲着酒,有幸欣賞到了這一晴一雨的動人美景,完全陶醉其中,於是揮毫潑墨寫下了這首千古佳作。

2.教師分句解釋解釋,學生分別激情朗讀每句詩文。

●昇華情感:激發學生喜愛西湖、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帶着感情全體朗讀詩文。 五、詩文鏈接,讀寫延伸。

1.出示另一首詩文《紅白蓮》 師:《飲湖上初晴後雨》這首詩文讓我們陶醉於“水光瀲灩”“山色空濛” 的意境之中,像這樣讚頌西湖勝景的詩文有很多,今天老師還為同學們帶來了一首 “楊萬里”的《紅白蓮》我們一起讀一讀。 2.簡單理解詩文。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0下載券 16人已下載

?下載

還剩1頁未讀,繼續閲讀

定製HR最喜歡的簡歷

我要定製簡歷

師:“紅白蓮”從題目中大家不難看出這首詩寫的是西湖的 師:詩人走進西湖,首先映入眼簾的是 一起讀(紅白蓮花開共塘) 師:“開共塘”是什麼意思 生答

師:同學們,“紅白蓮花開共塘”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誰能發揮你的想象,形象的和大家説一説? 生答

師:隨着學生的回答出示課件(紅色和白色的蓮花各一枝)

師總結:就這樣無窮無盡的紅色和白色的蓮花亭亭玉立在西湖之中,競相開放。 這本是兩種不同的美,卻使詩人由衷的發出了這樣的讚歎。 (兩般顏色一般香)

師: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分析這一句詩。

師:同學們“兩般顏色”分別指 生答:紅色和白色的蓮花

師:沒錯,這紅色和白色的蓮花在詩人眼中一樣的 生與師一起答 :漂亮!一樣的清香。 師:蓮花競相開放在西湖之中並不是想與誰爭芳鬥豔,它們只是想把美和清香帶給人們。純潔、脱俗這就是“蓮”

這滿塘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不禁讓詩人想到了。。。想到了誰?一起説 (漢殿三千女)

師簡介(漢殿三千女) 生對比相同之處。

生:1.很美, 2.很多

師:你們真是各個好眼力!同學們蓮花有“紅色和白色”之分,這“三千”佳麗之中亦有“淡粧和濃抹”之別 在這裏老師引導學生和老師一起説,直接代過第四句詩,對第四句詩不再做解釋。 師:可愛的孩子們誰來告訴老師淡雅的粧容,和濃豔之美分別對應的是哪種荷花呢? 生答:

師:對不對呀!同學們《紅白蓮》這首詩你理解了嗎?好!接下來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開動腦筋對比分析一下《飲湖上初晴後雨》和《紅白蓮》在寫作方法上有何相同之處呢?

2.對比分析兩首詩在寫作手法上的相同之處。

李老師:接下來的環節我不清楚你想讓我如何拓展寫作,所以沒再往下設計。對於《飲湖上初晴後雨》的設計實在是沒有時間所以簡單寫的,有可能表達的不太清楚,您多包涵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yinhushang/exlm4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