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浣溪沙 >

【薦】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

【薦】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

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

宿醉離愁慢髻鬟,六銖衣薄惹輕寒,慵紅悶翠掩青鸞。

羅襪況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細更沈檀。

翻譯

晚唐女子宿醉初醒帶着離別的愁緒慢慢整理環形髮髻,輕如蟬翼的衣服讓身子有一點點寒冷,慵懶地照着鏡子塗口紅穿翠衣。

裝着蠶絲襪和裝飾金蓮花頭飾,如雪肌膚在薄薄的紗衣下彷彿是玉石般潤澤,在沉香與檀香的氛圍下露出楊柳小纖腰婀娜的身姿。

註釋

宿醉:隔夜猶存的餘醉。

慢:胡亂,隨便。

髻鬟:環形髮髻。古代中國婦女髮式。

六銖衣:中國古代計量以二十四銖為一兩,六銖極言其輕。也指仙人之衣。

青鸞:青鳥。古代創説中能幫人傳遞信息的仙鳥。這裏指青銅鸞鏡。

菡萏:指蓮花。

玉琅玕:玉石。

沈檀:沉香與檀香。“沈”通“沉”。

賞析

該詞為典型的“香奩體”詞,為最早的《浣溪沙》,題材為“豔情”題材,抒情風格細膩深曲,文辭麗美。

上片主要描寫宿醉初醒女子面部神態、髮髻、衣服、面容等內容。“愁”字寫出女子的情緒,“慢”寫出了女子的動作,“寒”烘托了環境冷暖,“紅”和“翠”也出了顏色。

下片主要描寫女子體態、身姿、腰身、肌膚、和腿部。“羅襪”、“雪肌”、“玉琅玕”突出了女子體態、肌膚的質感,“骨香”和“沈檀”突出了嗅覺感受。

全詞共六句,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全方位描寫了女性,以雕琢的文辭表現了女子的形態美和裝飾美,但更重的是她的“離愁”,因離愁而醉酒、慵懶,失了生活的趣味卻又止不住“更沉檀”即重塗脂粉,看似享受卻掩飾着內心的苦澀。

創作背景

該詞創作時間約為860-880年之間,詞人韓偓在南唐皇帝唐昭宗下任兵部侍郎等職,專寫女子裙裾脂粉之詞供皇帝娛樂,該詞收錄於《尊前集》。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浣溪沙·清潤風光雨後天

宋代:晁端禮

清潤風光雨後天。薔薇花謝綠窗前。碧琉璃瓦欲生煙。

十里閒情憑蝶夢,一春幽怨付鯤弦。小樓今夜月重圓。

譯文:

清潤風光雨後天。薔薇花謝綠窗前。碧琉璃瓦欲生煙。

十里閒情憑蝶夢,一春幽怨付鯤弦。小樓今夜月重圓。

註釋:

清潤風光雨後天。薔薇花謝綠窗前。碧琉璃瓦欲生煙。

十里閒情憑蝶夢,一春幽怨付鯤(kūn)弦。小樓今夜月重圓。

蝶夢:《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蝴蝶。”後因稱夢為“蝶夢”。鯤弦:即鵾弦。

賞析:

這首詞上片寫夏日雨後,風光清潤。綠窗前薔薇初謝,琉璃瓦如美玉生煙。下片抒情,閒情寄夢,幽怨入曲,而結以小樓月圓,不盡之情復歸於寫景,彌覺雋永。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百尺章台撩亂飛,重重簾幕弄春暉。憐他飄泊奈他飛。

澹日滾殘花影下,軟風吹送玉樓西。天涯心事少人知。

譯文

在高高的專門送別的章台旁繚亂飛舞,在重重的簾幕前的春天陽光中翻騰,可憐啊,它這樣無境止地飄泊,但又有怎樣的辦法不讓它飛揚。

在淡淡的日光中慢慢飄搖灑落於花叢陰影下,又被温熙的和風吹拂到華美的高樓的西邊,如那在天涯飄泊流離的旅人一樣,它的心事少有人知道。

註釋

①百尺章台:典出韓翔的愛情故事,詳情參見韓掬《章台柳》及妻柳氏《楊柳枝》(本書第十二輯)的註釋。“章台”,原系漢長安的街道名,多設歌樓妓館,遍植楊柳,唐宋詩詞中卻成了秦樓楚館的代名詞,吟詠中常用之。

②重重簾幕:喻指陳柳婚姻中的重重障礙。“春暉”,指春光。

③“憐他”句:眼看楊花(喻柳如是)隨風飄零,卻又無可奈何。

④“淡日”句:意為楊花之飄零,使天空迷濛失色,似乎黯淡的太陽是在花影中滾動。

⑤ 玉樓:華麗的樓房;亦指仙人居處。東方朔《十洲記·崑崙》:“其一角有積金為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玉樓十二所。”

⑥天涯心事:相隔天涯,彼此間的情意。

賞析:

作者:佚名

陳子龍與柳如是有段哀婉的情緣,時在公元1635年(明崇禎八年)間。由於子龍之妻張氏的不容和其它種種原因,兩人只得分手。於此前後,凡關涉楊柳之吟詠,大致是陳子龍抒露此段情愛之作。這闋小令即借詠物以寫情,是對分手之初的內心複雜難言之苦澀的自我咀嚼。難言每與無以名之的“莫名”共生,人到陷入此類心境時遠較長歌當哭更為不堪。

詞人在此小詞中表述了相思、阻隔、無望之哀,更濃重的是對“他”的憐愛憐惜。倘若沒有一種心音相通的理解的露水姻緣,分手不會有太難磨滅的痛苦。既是紅粉知己,又是兩情投合,卻無力永成連理;更何況明知所愛者際遇哀苦,飄泊不能自主。難以預料亦不堪想象此去將會落得怎樣的命運安排時,其心底之失落和歉疚感交雜摩蕩,最無法言語以傳。“憐他”句的動人處,正在於從“理還亂”的情思裏抽理出最凝重的一層,傳述了難以盡傳的心靈悸動。

下片的重心是特定的心知和默契。“滾殘花影”、“吹送玉樓”都是飄泊無主的她可能的前路和必然的歸宿,但可以肯定,她不會墜落於混溷,她能自愛、自立、自強的。“澹日”兩句的意象選擇是嚴格的,字面明寫,句外有暗示。“殘”和“送”均系被動,身難由己,然而絕無自暴可能。這種判斷來之於對“心事”從另一角度言,其實不是單方面的,乃是他倆情緣中結撰起來的,他人不知“我”能知。詠物而寫人,固不大易,寫人而傳神魂、寫心靈,又得句句不黏不脱於“物”,自更難乎其為。王士禎早年學詞遍和過“湘真”之作,體驗甚細,在《倚聲初集》和《花草蒙拾》中對陳子龍詞讚歎無已,他用“不著色相,詠物神境”八字評此詞,是得“意”之言。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4

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 宋朝 李清照

髻子傷春慵更梳。晚風庭院落梅初。淡雲來往月疏疏。

玉鴨薰爐閒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通犀還解闢寒無。

《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註釋

懶:《花草粹編》作“慵”,《歷代名媛詩詞》作“惱”。

玉鴨薰爐:玉製(或白瓷制)的點燃薰香的鴨形香爐。薰爐形狀各式各樣,有麒麟形、獅子形、鴨子形等;質料也有金、黃銅、黃銅、鐵、玉、瓷等不同。

瑞腦:一種香料名。

朱櫻斗帳:斗帳,覆鬥形的帳子。

流蘇:指帳子下垂的穗兒,一般用五色羽毛或綵線盤結而成。

遺犀:犀,指犀牛的角。遺,應為“通”之誤。

《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賞析

這是一首反映貴族女子傷春情態的小調。運用正面描寫、反面襯托的手法,着意刻劃出一顆孤寂的心。

上片首句寫人,“髻子傷春慵更梳”似是述事,其實卻是極重要的一句心態描寫:閨中女子被滿懷春愁折磨得無情無緒,只隨意地挽起髮髻懶得精心着意去梳理。接下來兩句是寫景,前句“晚風庭院落梅初”中的“初”字用得極工巧,它使得寫景之中又點出了季節時間:習習晚風吹入庭院,正是春寒料峭經冬的寒梅已由盛開到飄零之時。春愁本就撩人,何況又見花落!後句“淡雲來往月疏疏”寫淡淡的浮雲在空中飄來飄去,天邊的月亮也顯得朦朧遙遠。以“疏疏”狀月,除了給月兒加上月色朦朧、月光疏冷之外,彷彿那還是一彎殘月,它與“淡雲”、“晚風”、“落梅”前後相襯,構成了幽靜中散發着悽清的景象,完全和首句渲染的心境相吻合。上片運用了由人及物、由近及遠、情景相因的寫法,深刻生動。

下片通過富貴華侈生活的描寫,含蓄地反襯傷春女子內心的悽楚。前兩句寫室內陳設極盡華美“玉鴨薰爐閒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鑲嵌着美玉的鴨形薰爐中,還閒置着珍貴的龍腦香,懶得去點燃薰香;織有硃紅的櫻桃花色的、覆蓋如鬥形的小帳低垂,上面裝飾着五色紛披的絲穗。這裏主要寫室內的靜物,但也有心情的透露,如“玉鴨薰爐閒瑞腦”中的一個“閒”字,不就閃現出女主人公因愁苦無緒,連心愛的龍腦香味也懶得聞嗅了嗎!結尾是一個問句“通犀還解避寒無”,句中的“通犀”指能避寒氣的犀角,名“闢寒犀”,據唐·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記載:“開元二年冬,交趾國進犀一株,色黃如金。使者請以金盤置於殿中,温然有暖氣襲人”,該句意思是説:試問這隻金燦燦的闢寒犀角,現在還會不會再把温暖宜人的氣味釋放出來?句中“還解”的一個“還”字點出了這樣的內容:往昔之時,這隻犀角曾盡心盡意地為男女主人布温驅寒;而今伊人遠去,天各一方,犀角有情也應感傷,你到底還知道抑或忘記了為孤獨的女主人避寒的使命呢?詞人假借向犀角的設問,進一步刻劃詞中人觸物傷情多愁善感的性格,也使句意曲折婉轉、搖曳生姿,好似在微波細紋的水面上,又激打起一圈向周邊漸漸擴展的漣漪。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5

浣溪沙·昨夜新看北固山

昨夜新看北固山,今朝又上廣陵船。金焦在眼苦難攀。

猛雨自隨汀雁落,濕雲常與暮鴉寒。人天相對作愁顏。

翻譯

昨夜才遊覽了壯麗的北固山,今朝又登上了去揚州的客船。最遺憾的是,金山、焦山入望不遠也無法攀登。

一陣暴雨隨着沙汀上的雁行降落,濃濕的雲層下暮鴉歸飛,更覺荒寒。人和天,無言相對,彼此都充滿着愁緒。

註釋

浣溪沙: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

北固山:在江蘇鎮江市東北江濱。

廣陵:揚州的別名。

金焦:金山和焦山。金山在鎮江西北。

汀雁:雁常棲息於沙汀中,故云。

濕雲:温度很大的雲。

人天:人與天。

創作背景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春,羅振玉為學部參事。王國維遂追隨羅振玉入北京。當時王國維由蘇州取道鎮江、揚州,經運河北上。一路上所見的無非是猛雨濕雲,暮鴉汀雁,這些觸發了王國維的愁緒,寫下該詞。

賞析

“昨夜新看北固山,今朝又上廣陵船。金焦在眼苦難攀”,三句接連寫出了四個地名,而且都是旅遊勝地,初看給人一種遊玩山水的感覺,細看卻並非如此。首先到了京口北固山卻只能“看山”而不能登山,這是一層遺憾。其次,縱然看山未能在白天而是晚上,這又是一種遺憾。而離開鎮江的時候,有名的金山和焦山就近在眼前,卻無緣享受登山之樂,這是第三層遺憾。這三句,完全是敍事的“賦”筆卻又非單純敍事。

“猛雨自隨汀雁落,濕雲常與暮鴉寒”,是在船中所聞所見。這兩句看似單純寫景,其實是情景交融,浸透了作者的主觀感受。因為雁與鴉都是大自然中的生命,都有求生的需求,看着它們遭受大自然風雨的打擊。就使作者聯想到人在謀生的奔波勞苦所受的打擊。

“人天相對作愁顏”仍是寫實:羈旅悲哀是人的愁顏,陰雨打開是天的悉顏。但在寫實的同時,這種人天相對而愁的情景又給讀者以更多的聯想。

這實在是一種對人生很悲觀的態度,而這首詞就流露出作者的這種人生態度。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6

浣溪沙·漁父

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翻譯

西塞山江邊白鷺在飛翔,散花洲外江上片片白帆船在輕輕地飄動。桃花水汛期鱖魚長得肥胖。

自有遮護全身的青竹殼斗笠,與斗笠相伴的還有綠蓑衣。斜風夾雜着細雨,過着樂而忘歸的漁翁生活。

註釋

西塞山:又名道士磯,今湖北省黃石市轄區之山名。

散花州:鄂東長江一帶有三個散花洲,一在黃梅縣江中,早已塌沒。一在浠水縣江濱,今成一村。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島,當地人稱之為“吳王散花灘”。

庇:遮蓋。

箬笠:用竹篾做的斗笠。

蓑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四月。蘇軾離開黃州赴汝州途中,沿長江而下,在途中看到漁父生活的景象,即景聯想,作該詞描寫漁父的生活。

賞析

上片寫黃州、黃石一帶山光水色和田園風味。三幅畫面組綴成色彩斑斕的鄉村長卷。“西塞山”配上“白鷺飛”,“桃花流水”配上“鱖魚肥”,“散花洲”配上“片帆微”。這就是從船行的角度自右至左依次排列為山—水—洲的畫卷。靜中有動,動中有靜。青、藍、綠配上白、白、白,即青山、藍水、綠洲配上白鷺、白魚、白帆,構成一種素雅恬淡的田園生活圖,這是長江中游黃州、黃石一帶特有的田園春光。

下片寫效法張志和,追求“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漁樵雜處”(《答李端叔書》)的超然自由的隱士生活。“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勾畫出了一個典型的漁翁形象。“斜風細雨不須歸”,描繪着“一蓑煙雨任平生”樂而忘歸的田園生活情調。下片還是採用“青”(箬笠)、“綠”(蓑衣)與白(雨)的色調相配,烘托出了蘇軾此時的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全詞雖屬隱括詞,但寫出了新意。所表現的不是一般自然景物,而是黃州、黃石特有的自然風光。所表現的不是一般的隱士生活情調,而是屬於蘇軾此時此地特有的幽居生活樂趣。全詞的辭句與韻律十分和諧,演唱起來,聲情並茂,富有音樂感。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7

浣溪沙·消息誰傳到拒霜

消息誰傳到拒霜?兩行斜雁碧天長。晚秋風景倍淒涼。

銀蒜押簾人寂寂,玉釵敲竹信茫茫。黃花開也近重陽。

古詩簡介

《浣溪沙·消息誰傳到拒霜》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創作的一首詞。該詞運用了渲染法和點染法。詞的上片描寫深秋遠眺之景,下片寫女子在屋內百無聊賴,俱表現了盼望情人歸來的心情。全詞亦情亦景,交織渾融,表達了詞人對昔日情人的思念之情。

翻譯/譯文

究竟是誰傳來消息説木芙蓉花開的時候那人就會歸來?長天一色,兩行大雁緩緩斜向南飛去,晚秋的景緻益發淒涼。

蒜頭形的銀製簾墜壓着簾子,有人寂寞地獨坐閨中,玉釵輕輕敲着竹,而心中的人蹤跡杳無,菊花又盛開了,眼看重陽就要近了。

註釋

⑴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時期人西施浣紗於若耶溪而得名,後用作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此調有平仄兩體。全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為婉約派與豪放派多數詞人所常用。

⑵拒霜:木芙蓉花,俗稱芙蓉或芙蓉花,仲秋開花,耐寒不落,故名。

⑶銀蒜:銀製的蒜形簾押。蘇軾《哨遍·春詞》:“睡起畫堂,銀蒜押簾,珠幕雲垂地。”

⑷玉釵敲竹:用玉釵輕輕敲竹,表示心事難耐,藉以排遣愁懷。唐高適《聽張立本女吟》:“自把玉答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一作“玉釵敲燭”。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康熙年間。詞人在重陽節到來之時,為了抒發對往日情人的思念之情,故作下此詞。

賞析/鑑賞

文學鑑賞

從詞的內容來看,這是寫重陽節到來,詩人又深切地懷念起往日的情人來了,他彷徨不安,躊躇難耐,遂賦此以排遣孤寂無聊的幽情。值得注意的是詞全從對方落筆,這就加倍地表現出他那強烈而深摯的懷念之情。

這首詞上片寫室外秋景及心境:拒霜花開,斜燕南飛,而徵人消息杳然,無人傳遞,倍感秋色淒涼。此處秋景其實清爽:拒紅霜,晴空碧,雁斜飛,並無黯淡之狀。元代白珽《西湖賦》雲:“秋榮不淡,拒霜已紅。”然而木芙蓉性頗耐寒,且能“千株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蘇軾《和陳述古拒霜花》),雖時至晚秋而紅豔如故。唐李羣玉《九日》詩云:“半嶺殘陽銜樹落,一行斜雁向人來。”黃昏殘陽,斜雁向人,色彩昏暗,氛圍悲涼;而此處則是碧空如洗,天闊氣清,斜雁南飛,氛圍開朗。思婦眼中之秋景乃“有我之境”:或許徵人有約中秋返家團聚,此時拒霜已開,不見人歸,雖花紅而難令伊人心暖;常言鴻雁傳書,如今雁羣斜飛未傳徵人消息,雖天碧亦是傷心碧,只能令伊人心傷。因此,淒涼的並非秋色,實乃思婦心境。

下片寫室內情形及愁緒:簾幕低垂,因以銀蒜相壓而紋絲不動,伊人寂寞難熬,只能以玉釵敲竹派遣煩愁。敲竹的細節刻畫乃詞人獨創,此處伊人以玉釵敲竹,其聲極不堪,其情更愁慘,確是奇絕之筆。結局寫菊花盛開,時近重陽,徵人歸期乃“信茫茫”,既與首句意象呼應,又啟人聯想:伊人獨守閨房,心境淒涼,愁思如縷,已是“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九日》)全詞景情俱到,亦情亦景,交織渾融,讀起來淒涼孤苦,使人惆悵不歡。

這首詞在意象使用上主要採用了渲染法,尤其是對“秋”的渲染。不知何時,思念的人在遠方傳來消息説秋天會回到她的身邊,於是秋就超出本身作為季節的含義,成為了相見的時間,成為期盼的季節。這詞中首先是“拒霜”花開,然後“兩行秋雁”,後更直接説“晚秋風景”、“黃花開”以及“近重陽”,這些都在刻意點染季節。可以説這首詞是通過渲染秋來突出愁,要表達的正是期待落空的愁思。

除用渲染法表達情感外,詞中還恰如其分地運用了點染法,對“閒”進行了很好的點染。下片三句中人寂寞淒涼,萬事無心,百無聊賴,無盡空虛,尤其是“玉釵敲燭”一句,表現的何等空虛。詞中通過渲染和點染的結合,表現出客觀世界的“秋”以及淺層內心世界的“閒”,從而將深層次的“淒涼”表達出來。

名家點評

著名漢學家、紅學家吳世昌《詞林新話》:“此必有相知名菊者為此詞所屬意,惜其本事已不可考。”

清代文學家顧貞觀:“容若詞一種悽婉處,令人不忍卒讀。”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8

原文:

浣溪沙·錦樣年華水樣流

清代:納蘭性德

錦樣年華水樣流,鮫珠迸落更難收。病餘常是怯梳頭。

一徑綠雲修竹怨,半窗紅日落花愁。愔愔只是下簾鈎。

譯文:

錦樣年華水樣流,鮫珠迸落更難收。病餘常是怯梳頭。

錦繡一般的年華像流水一樣地逝去了,回憶起過去就會淚水不住的流。病癒之後體弱憔悴,害怕對鏡梳頭,怕看到頭髮掉落。

一徑綠雲修竹怨,半窗紅日落花愁。愔愔只是下簾鈎。

窗外小徑上綠竹枝葉繁茂卻滿含怨尤,窗邊灑入的落日餘暉映照着落花,更生出許多愁怨。心中鬱郁,只得放下捲簾,悄悄地獨處深閨了。

註釋:

錦樣年華水樣流,鮫(jiāo)珠迸(bèng)落更難收。病餘常是怯(qiè)梳頭。

錦樣年華:謂錦繡一般的年華。此處指青春年華。鮫珠,原指鮫人之淚化作了珍珠,此處比喻為淚珠。迸落:散落。怯梳頭:病起多脱髮,櫛則順梳而下。怯,謂畏見落髮。

一徑綠雲修竹怨,半窗紅日落花愁。愔(yīn)愔只是下簾鈎。

綠雲:如雲般繁茂的綠色枝葉。修竹:細長的竹子。愔愔:幽深、消寂的樣子。一説柔弱憂鬱的樣子。

賞析:

這篇是描繪春閨寂寞、春愁無奈的閨怨之作。

上片寫主人公為年華易逝而傷懷,首句以時光開篇,頗具殺傷力,“錦樣年華”説的是年華如錦緞一樣絢爛,無限美好,卻無奈流年似水,流逝得太快。只有忽然回憶起來,才體會到往昔青春的難能可貴,因歲月無情而落淚。在這裏詞人抒發的情緒哀婉細膩,柔情一縷,九轉回腸,悽婉處令人不忍卒讀。“多愁”、“多病”總是連在一起,詞中擬她口吻的這個少女,顯然也是多病而疏慵無緒的。因病後體虛,一梳頭就總會掉頭髮,古代女子除相貌外最注重頭髮的修飾,未免對鏡梳頭也難以鼓起勇氣。

詞到下片轉換視角,寫藉着女主人公眼睛看到的窗外的景象,這裏“一徑綠雲修竹怨,半窗紅日落花愁”構成對仗,卻只覺得是處無聊,那如雲的綠竹盡是怨念,飄揚的落花盡是愁緒。尤其是,風景年年不變,青春卻一年年地耗過去了,心裏便越發悽楚,徒剩無奈。末句描畫詞中女子怏怏地放下簾鈎,想要把這些愁緒統統隔在窗外。這又是一個巧妙的修辭。一再把愁思這種無色無形的東西具象化,從而表現出無奈和悲傷始終伴在少女周圍。

全詞以時間開端、結束,惜春傷懷的主題更加深化。點醒了對於青春易逝的警覺。清怨綿綿,幾類“花間”語。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9

浣溪沙·小院閒窗春色深

小院閒窗春已深,重簾未卷影沉沉。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雲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翻譯

小院掩映在春色深深的綠樹繁花中,樓上小窗閒掩,層層厚重的門簾沒有捲起,幽暗的閨房中顯得暗影沉沉。獨自靠着欄杆,愁情無人可以訴説,只好心不在焉地撥弄着琴絃。

雲雖無心,卻催得暮色早降;微風吹雨,暮色中的輕風吹動着細雨,撥弄着暗淡的輕雲。

註釋

閒窗:雕花和護欄的窗子。閒,闌也。閒窗,一般用作幽閒之意。“已”字有些版本作“色”字。

重簾:層層簾幕。

沉沉:指閨房幽暗,意指深邃。

理:撥弄。

瑤琴:飾玉的琴,即玉琴。也作為琴的美稱,泛指古琴。

遠岫:遠山。

岫:山峯。

薄暮:日將落日薄暮,意指黃昏。

輕陰:暗淡的輕雲。

難禁:難以阻止。

賞析二

這是一首惜春詞,寫身處閨閣的女主人公面對即將逝去的春色,無聊地撥弄着瑤琴,看遠處雲岫,聽輕風細雨,覺梨花欲謝,不勝惋惜。全詞上片主要描寫環境,下片着重刻劃景物,通過從室內到室外的景物描寫,用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含蓄藴藉的筆致,寫出女主人公傷春懷人的悒悵情懷,表現了女主人公孑然獨處的悽寂心境。

詞的上片主要描寫環境,下片着重刻劃景物。

“小院閒窗春已深”中的“小院”點明詞中女主人公所在之地。這小院廕庇在春色已深、綠樹繁花中,天快黑了,樓上窗子一直閒掩着。庭院中未見人來往,窗櫺間沒有燕穿簾,顯得寥廓落漠,真可謂深閨似海!“重簾未卷影沉沉”寫少女身處這深院之中,感到孤零岑寂、悽苦難言,一任簾幕低垂;因是重簾,室內光線暗淡。沉沉,是形容室內深邃。這裏“影沉沉”不是説夕陽投影拉得很長很長,而是説室內陰暗,更覺黑黝黝的。這兩句中的“小院閒窗”和“重簾未卷”,一是從外面看出的實景,一是就內面見到的現狀,並非兩處,只是一個地方的互文。通過環境描繪,女主人公因春意闌珊、幽閨深邃而產生的孤寂和愁苦統統突現了出來。

在這枯寂愁悶時,將是怎樣破岑寂、遣愁懷的呢?信步走向樓前,憑樓遠眺,希望在開闊的自然景象中尋求一些慰藉。然而卻只見白雲催暮,風雨弄陰;天色轉暗,夜暮將臨,幾乎同自己的陰沉鬱悶的心情一樣,反而增添苦惱,煩悶起來。她開始站在那裏發愣,接着坐下來彈起琴來:“倚樓無語理瑤琴。”這句就是與她無可奈何時希圖擺脱心情苦惱、煩躁不堪的一種下意識動作。事實上詞中女主人並非有意練琴,只不過是藉以破除孤寂,訴説愁懷。所以不像毛熙震《後庭花》中的少女“倚欄無語搖輕扇”那樣輕鬆明快,自不及馮延巳(一作歐陽修)《蝶戀花》中的女友“淚眼倚樓頻獨語”那樣悽楚。儘管這樣,但她的閒愁鬱悶終於沒有被琴聲驅走,精神枷鎖,無法解脱。“倚樓無語”形象地寫出了那由愁苦鬱積進而陷於神魂無措的精神狀態。“無語”二字更深切地表達了她的苦澀難言的心情。

過片兩個對句,與前段結語緊密聯繫,是她在樓前所見的實景,從正面揭示愁思之由:“遠岫出雲催薄暮”為遠景。這句是説地面水氣,入夜遇冷而成雲霧,籠罩峯巒,白天經太陽蒸發,逐漸消散,峯巒再現。而山穴中雲氣,日照困難,要到日將落時才冉冉升起。陶淵明《歸去來辭》雲:“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就是寫傍晚景象,故云“催薄暮”。薄暮,日將落時之謂。“細風吹雨弄輕陰”為近景,是説傍晚時分,天色漸暗,暮靄沉沉,而微風吹拂,雨花飛濺,好似與輕陰相戲弄,故云“弄輕陰”。

前句中着一“催”字,加速了夜暮降臨;後句中用一“弄”字,使輕陰轉濃,融成一片,天色變黑。既生動,又形象,無異於在愁人心上加蓋了一層厚厚的陰影,愁懷難遣,自不待言。

最後一句“梨花欲謝恐難禁”是承“春色深”而來,按節候與“梨花落後清明”(晏殊《破陣子》中語)相合。因此以“梨花欲謝”總括環境和景色,以“恐難禁”概述落漠和愁苦。詞中女主人愁思之由,至此道出。出於它,才將細微的景物與幽渺的感情極為巧妙而和諧地結合起來,使由惜春引起難以捕捉的、抽象的愁思就成了可以接觸的具體形象。

賞析

小、閒、深,正是空閨寫照。而春色深濃,未許泄漏,故重簾不卷,一任暗影沉沉。春情躁動,更不能形之言語,只可託之瑤琴矣!

“深”字是上片之眼。閨深、春深、情深,“倚樓無語”,説三藏七,“此時無聲勝有聲”,藴藉未吐之深情,更具有無限的韻味。

下片宕天,由室內而室外。“遠岫出雲”見陶淵明《歸去來辭》:“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雲出雲歸,時光亦隨之荏苒而逝,不覺晚景催逼。夜來更兼細風吹雨,輕陰漠漠,“弄”既指風雨之弄輕陰,還指此時、此境中,詞人乍喜還愁的情感波動。結末仍結穴在風雨摧花,欲謝難禁的憂思上。

歷代詩評家評此詞“雅練”,“淡語中致語”(沈際飛本《草堂詩餘》)。寫閨中春怨,以不語語之,又借無心之雲,細風、疏雨、微陰淡化,雅化,微微逗露。這種婉曲、藴藉的傳情方式,是符合傳統詩歌的審美情趣的。

創作背景

從版本方面考察,這首小令曾被誤作歐陽修、周邦彥詞,或不著撰人姓名。《草堂詩餘》《古今詩餘醉》等均題李清照作,應以此為據。這首詞從風格上看,當作於李清照前期。暮春時節,詞人情緒無聊,遂借諸小詞,一抒胸中鬱悶。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0

浣溪沙·半夜銀山上積蘇

半夜銀山上積蘇。朝來九陌帶隨車。濤江煙渚一時無。

空腹有詩衣有結,濕薪如桂米如珠。凍吟誰伴捻髭鬚。

古詩簡介

《浣溪沙·半夜銀山上積蘇》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首詞,作於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十二月三日。該詞描繪了黃州冬日雨雪交加的風光,此詞為該組詞其四,當時友人徐君猷已去。蘇軾對着茫茫大雪,曠野江渚,即景而賦。

翻譯/譯文

深夜下起鵝毛大雪,野草叢上覆滿白雪,猶如一座座銀山,早晨看到田野裏雨雪交加,昔日大江裏奔湧的波濤和沙渚上瀰漫的水煙,這時間都沒有了,變成了白茫茫的冰天雪地,

飢餓的肚子裏只有詩詞,衣服上編織成結,潮濕的柴火像桂木一樣寶貴,一粒粒的米就像一顆顆珍珠一樣珍貴,誰能和我在寒天裏捻着鬍鬚吟詠詩句

註釋

會黃州太守徐君猷攜酒來訪,蘇軾就此事寫下五首《浣溪沙》,稱為黃州《浣溪沙五首》以別於徐州《浣溪沙五首》,此詞為其四。

半夜:夜裏十二點左右,也泛指深夜。王維《扶南曲歌詞》之四:“入春輕衣好,半夜薄粧成。”

銀山:雪堆積貌。

積蘇:指叢生的野草。范成大《古風上知府祕書》之一:“身輕亦仙去,罡風與之俱,俯視舊籬落,渺莽如積蘇。”

九陌:田間的道路。蘇軾《次韻蔣穎叔錢穆父從駕景靈宮》之一:“雨收九陌豐登後,日麗三元下降辰。”

隨車:謂時雨跟着車子而降。也比喻官吏施行仁政及時為民解憂。《後漢書·鄭弘傳》“政有仁惠,民稱蘇息”李賢注引三國吳謝承《後漢書》:“弘消息繇賦,政不煩苛。行春天旱,隨車致雨。”

捻髭鬚:捻(niǎn),同“捻”。捻弄髭鬚。沉思吟哦之狀。

賞析/鑑賞

蘇軾注:“十二月二日,雨後微雪。太守徐君猷攜酒見過,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

可知這一系列詩詞作於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十二月,徐君猷攜帶酒到臨皋亭探望蘇軾。蘇軾即景就事,油然生情,遂作此詞。

此詞為其四,作於元豐四年十二月三日,友人徐君猷已去。蘇軾對着茫茫大雪,曠野江渚,即景而賦。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1

原文:

浣溪沙·楊花

[明代]陳子龍

百尺章台撩亂飛,重重簾幕弄春暉。憐他飄泊奈他飛。

澹日滾殘花影下,軟風吹送玉樓西。天涯心事少人知。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在高高的專門送別的章台旁繚亂飛舞,在重重的簾幕前的春天陽光中翻騰,可憐啊,它這樣無境止地光泊,但又有怎樣的辦法不讓它飛揚。

在淡淡的日光中慢慢光搖灑落於花叢陰影下,又被温熙的.和風吹拂到華美的高樓的西邊,如那在天涯光泊流離的旅人一樣,它的心事少有人知道。

註釋

百尺章台:典出韓翔的愛情故事,詳情參見韓掬《章台柳》及妻柳氏《楊柳枝》(本書第十二輯)的註釋。“章台”,原系漢長安的街道名,多設歌樓妓館,遍植楊柳,唐宋詩詞中卻成了秦樓楚館的代名詞,吟詠中常用之。

重重簾幕:喻指陳柳婚姻中的重重障礙。“春暉”,指春光。

玉樓:華麗的樓房;亦指仙人居處。

天涯心事:相隔天涯,彼此間的情意。

賞析:

上片“百尺章台撩亂飛,重重簾幕弄春暉”,是對柳如是處於名妓生活的寫照。這裏明寫楊柳,暗喻柳如是之姓,語意雙關。“百尺”,指柳如是當時居住高樓,名望甚高,難以攀折。“撩亂飛”,”思緒撩亂紛紛之意。“重重簾幕”,指柳氏所居之深宅大院,甚為豪華。“弄春暉”,指舞弄着“春色”,正在走紅。整個兩句,描寫柳如是當時在妓女界的名望、地位及其豪華生活。對這位功名未就、生活拮据的年少書生陳子龍來説,自然既存愛慕之心,又”憐惜之意。遂”“憐他漂泊奈他飛”的感慨。柳如是幼年即為周道登玩弄於股掌之上,年十五流落風塵,漂泊的命運猶如楊花柳絮,引起陳子龍的憐惜與同情;加以對柳如是深情相愛,但由於自己生計尚不富裕,家”嫡妻把持,無法將柳如是救出水火,結為鸞風,在這無奈之中,只”像楊花一樣,任他隨風飄蕩了。

下片“淡日滾殘花影下,軟風吹送玉樓西”,這裏將柳如是的未來生涯,繼續比作楊花柳絮,作動態的描述加以警告。此處“淡日”,指暗淡的日子。“軟風”,指柔和的微風。就是説,不須要強勁的風,即可輕輕地將花下的絮球吹到樓邊牆角,了它殘生。這裏”着深刻的含義,作者向他的戀人柳如是提示:不要只看到在這青春盛日,被那名流學士競相追逐的繁華似錦的生活(指上片“重重簾幕弄春暉”的盛況),還須想到日後年老色衰,漸漸為人所棄的暗淡日子裏的悲慘處境。上片一個“弄”字,下片一個“殘”字,上片渲染“春暉”,下片揭示“淡日”,一前一後,遙相唿應,一喜一悲,相互映照,很是值得玩味。最後以“天涯心事少人知”作結,含蓄”致,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餘地。就是説,我的這一番心事,是很少”人知道的,您可知否?真是語重心長,含情脈脈,其中藴藏着多少感人的肺腑之言!至於此處的“天涯”,究竟指的是:人在天涯,寄語情懷;還是人在咫尺,心懷天涯之事?又,這番“心事”,究竟指的是:戀情堪慮的心事,還是事業抱負的心事?都未明言。所”這些,留給讀者去品味吧!

陳子龍在這短短的小令中,感情豐富真摯,筆調高雅藴藉,非大手筆莫能為之。由此即可看出他真情實感及其文學才華。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2

浣溪沙·百畝中庭半是苔 宋朝

王安石

百畝中庭半是苔。門前白道水縈迴。愛閒能有幾人來。

小院迴廊春寂寂,山桃溪杏兩三栽。為誰零落為誰開。

《浣溪沙·百畝中庭半是苔》譯文

百畝大的庭院有一半是青苔,門外沙子鋪滿了整條路,還有蜿蜒的小溪流。喜歡悠閒,有空來的人有幾個呢?

春天到了,院子裏曲折的迴廊非常的安靜。山上的桃花、溪邊的杏樹,三三兩兩地種在一起。不知道它們是為誰開放,為誰凋零?

《浣溪沙·百畝中庭半是苔》註釋

“百畝”句:句出劉禹錫《再過遊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百畝:概數,形容庭園極大。半是苔:一半長滿了青苔。

白道:潔白的小道。唐人李商隱《無題》:“白道縈迴入暮霞,斑騅嘶斷七香車。”

“小院”句:句出杜甫《涪城縣香積寺官閣》:“小院迴廊春寂寂,浴鳧飛鷺晚悠悠。”

“山桃”句:語本唐人雍陶《過舊宅看花》:“山桃野杏兩三栽,樹樹繁花去復開。”山桃溪杏:山中的桃,溪畔的杏。暗喻身處山水之中。

“為誰”句:句出唐人嚴惲《落花》:“盡日問花花不語,為誰零落為誰開?”

《浣溪沙·百畝中庭半是苔》賞析

這首詞以輕淺的色調、幽渺的意境,描繪女子在春陰的懷抱裏所生髮的淡淡哀愁和輕輕寂寞。構思精巧,意境優美,猶如一件精緻小巧的藝術品,境悵靜悠,含蓄有味,令人回味。 [4] 詞的上片寫自己寓居的環境,表現詞人歸隱生活的冷清寂寞。下片高情於景,詞人對生長在寂寞環境中的桃杏發出深沉的慨歎,寄託着自己內心的惆悵與不平。 上片中作者寫到寓居的環境有寬敞的庭院。潔淨的小路,盤旋的溪水,呈現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村野生活情景。 “百畝中庭半是苔”,百畝大的庭院有一半是青苔,説明這裏已經很久沒人來了,也表明主人公心情不好無暇打掃乾淨,煩事擾身,從側面表現出由以前的門庭若市變成現在的無人問津,門庭冷落,顯出幾許蒼涼和寂寞,營造了一種淒涼氛圍。“門前白道水縈迴”,門外沙子鋪滿了整條路,還有婉轉的小溪流。如此優美、清閒的環境,本能吸引很多人來訪,但是並沒有人來,可惜瞭如此美景無人觀。“愛閒能有幾人來”,喜歡悠閒,有空來的人有幾個。這是從正面描寫悽清的場面,不禁讓人感到惋惜,也從側面説明主人公希望能有一兩個知音懂得他此時的心情,希望他們能和自己分享這美景,可惜就是沒有知音。

下片,“小院迴廊春寂寂,山桃溪杏兩三栽”,春天到了,院子裏曲折的迴廊非常安靜,山上的桃花開了,溪邊的杏樹,三三兩兩地種在一起。春天這裏本該非常熱鬧,但現在如此寂靜,桃花和杏樹都無人觀,孤獨地佇立在春天裏。此句從側面突顯出這裏的寂靜和蒼寥,襯托出環境的落敗。“為誰零落為誰開”,山裏的桃花已經開放了,不知道它們是為誰開放,為誰凋零。再美又有什麼用,哪裏會有人來這裏欣賞呢。這小園風情景物,寓意頗深。一場驚天動地的“變法”,其中酸苦,用“為誰零落為誰開”之問也十分貼切嗎。這裏詞人以桃花自喻,表達自己也像它一樣孤獨,沒有人問起,落寞之情溢於言表,反映環境的零落荒寂,令人唏噓。這首詞以問句結束,啟迪讀者思考詞外之意,深化了詞的內涵,擴大了詞的表現空間。

這首詞深刻地向我們展示了王安石晚年在山中的生活,是如此的孤獨寂寞,雖然身處美景之中,卻是孤身一人,沒有知音。儘管如此,王安石還是用寫景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寓情於景,對山中的美景頗為喜愛。總的來説,《浣溪沙》反映了王安石晚年的生活情趣,表達出他晚年“人走茶涼”的寂寞之情,此情頗為深沉、悲涼。

《浣溪沙·百畝中庭半是苔》創作背景

王安石二度受挫後歸隱鐘山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後十年,他的許多詞作於這個時期,內容大多為描繪江南景色,表現閒適心情之作。這類詞為數不少,有《清平樂》 、 《浣溪沙》 、 《生查子》和《千秋歲引·秋景》等。這類詞多作於元豐年間,反映了王安石晚年的生活情趣。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3

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勝

伏雨朝寒悉不勝,那能還傍杏花行。去年高摘鬥輕盈。

漫惹爐煙雙袖紫,空將酒暈一衫青。人間何處問多情。

古詩簡介

《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勝》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作品,本詩是一首相思之作,描繪了一種多情無奈的闌珊意緒,表達了詩人對伴侶的思念。

翻譯/譯文

這連綿不斷的雨如同剪不斷的哀愁,依稀記得去年我們到杏花園遊玩,還一起攀上枝頭摘取花枝,比賽誰最輕盈利落。

香爐中的薰煙輕輕地縈繞,雙袖在爐火映照中泛着紫紅的顏色,身着青衫而臉上脹紅了酒暈。人間何其廣大,竟然還是無處尋覓、亦無處寄託那一份多情。

註釋

①伏雨:指連綿不斷的雨。杜甫《秋雨歎》詩:“闌風伏雨秋紛紛,四海八荒同一雲。”

②高摘:攀高折花。

③鬥輕盈:與同伴比賽看誰的動作更迅捷輕快。輕盈,多用以形容女子體態的輕快、靈活。

④爐煙:香爐中的薰煙。

⑤酒暈:喝完酒後臉上泛起的紅暈。陸游《宴西樓》詩:“燭光低映珠帳麗,酒暈徐添玉頰紅。”

創作背景

在這一年,納蘭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位女子離開了人間。她是納蘭的第一位結髮妻子,也有人説她是他遇到的第二個女人。無論如何,她都是納蘭懷想一生的知音和伴侶:盧氏。史書載,他們夫妻二人恩愛有加,感情篤深。新婚燕爾的浪漫與納蘭詞人的特質融合,成就了牽魂引魄、遊夢天方的醉人生活。然而短暫的快樂也許就是為了讓納蘭El後的回憶更為酸楚。就在三年之後的康熙十六年四月,盧氏產下一子海亮。約月餘,盧氏因為產後患病,於五月三十日撒手人寰。突如其來的打擊使納蘭太傷心。在以後的悼亡詩詞中,他浸着淚水的墨筆一再流露出哀婉悽楚的不盡相思之情和悵然若失的懷念心緒。他在一首《沁園春》中寫道: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月,觸緒還傷。

賞析/鑑賞

原文賞析

這是一首相思之作,卻不同於那種甜蜜憧憬的懷想,亦不是刻骨銘心的感念。如果一定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這首小令,那麼非此二字莫可當得:闌珊。

所謂“那能還傍杏花行。去年高摘鬥輕盈”,正是“春花秋月,觸緒還傷”的另一番寫照。當年他曾和她一起攀上杏樹枝頭摘取花枝,比賽誰最輕盈利落,而今的杏花春雨一如往昔,而佳人已逝,以至於唯恐再見到杏花,觸動自己的傷心事。睹物傷情,算是中國詩歌由來已久的傳統。

轉到下片,出現一組精工的對句:“漫惹爐煙雙袖紫,空將酒暈一衫青。”這兩句解釋出來,就是薰爐上的煙氣輕輕縈繞,雙袖在爐火中映出紫紅的顏色,身着青衫而臉上泛出了酒暈。句中一個“漫惹”,一個“空將”,極寫無聊之態。這裏納蘭彷彿是説,我現在多麼無趣啊,恍恍惚惚,呆呆地烤着爐火,飲着乏味的酒,忽忽悠悠就醉了,我也不知是為了什麼,我也不知要做什麼。

尾句,作者捨棄了一切描寫與對仗,平平呵出:人間何處問多情。以人間之廣大,竟然還是無處尋覓、亦無處寄託那一份多情。看似平淡的一句話,卻實已把天地逼仄到了極處。這正是“誰念西風獨自涼”的境界,西風遍吹,而獨有我感到了深深的涼意。天地廣大,而唯有我心懷迂曲,無處排遣,無處寄託。

名家點評

現代作家聶小晴評論此詩云:此詩描繪了一種多情無奈的闌珊意緒。詞中上下片之結句點出其情傷的底藴,倘恍迷離,空靈清麗。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4

浣溪沙·百畝中庭半是苔

百畝中庭半是苔,門前白道水縈迴。愛閒能有幾人來?小院迴廊春寂寂,山桃溪杏兩三栽。為誰零落為誰開?

古詩簡介

王安石二度受挫後歸隱鐘山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後十年,他的許多詞作於這個時期,這一首浣溪沙即是,這裏作者以桃花自喻,落寞之情溢於言表。

翻譯/譯文

百畝大的庭院有一半是青苔,門外沙子鋪滿了整條路,還有婉轉的小溪流。喜歡幽閒,有空來的人有幾個呢?

春天到了,院子裏曲折的迴廊非常的安靜。山上的桃花,溪邊的杏樹,三三兩兩的種在一起。不知道他們是為誰開放,為誰凋零?

註釋

百畝:概數,形容庭園極大。

半是苔:一半長滿了青苔。

白道:潔白的小道。

山桃溪杏:山中的桃,溪畔的杏。暗喻身處山水之中。

賞析/鑑賞

王安石二度受挫後歸隱鐘山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後十年,他的許多詞作於這個時期,內容大多為描繪江南景色,表現閒適心情之作。這類詞為數不少,有《漁家傲》二首、《菩薩蠻》、《清平樂》、《浣溪沙》、《生查子》和《千秋歲引·秋景》等。這類詞多作於元豐年間,反映了王安石晚年的生活情趣。王安石的這些詞在寫景方面是頗為成功的。王安石在表現自己的閒居生活,反映自己的閒適心情方面,也頗為真切、生動。如《浣溪沙》中的“愛閒能有幾人來”。再如《漁家傲》中“忽憶故人今總老。貪夢好,茫然忘了邯鄲道”。黃花庵評日:“極能道閒居之趣”,確實如此。

還有一些臨川之詞是宣揚佛教思想,為數不少,表現了他是晚年思想的變化,這類詞照襲佛語較多,而且詞旨復沓,藝術上自然顯得拙劣一些。

百畝中庭半是苔,説明主人心情不好無暇打掃也從側面表現出以的前門庭若市以變成現在的無人問津了,愛閒能有幾人來則是正面説出了這悽清的場面,山桃溪杏兩三栽。為誰零落為誰開?山裏的桃花已經開放了,再美有什麼用呢?哪裏有人會來這裏欣賞呢?這裏作者以桃花自喻,落寞之情溢於言表。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5

浣溪沙·庚申除夜原文

收取閒心冷處濃,舞裙猶憶柘枝紅。誰家刻燭待春風。

竹葉樽空翻採燕,九枝燈灺顫金蟲。風流端合倚天公。 ①庚申除夜:即康熙十九年(1680)除夜。②收取二句:柘枝,即柘枝舞。此舞唐代由西域傳入內地,初為獨舞,後演化為雙人舞,宋時發展為多人舞。范文瀾、蔡美彪《中國通史》謂:“柘枝舞女着窄袖薄羅衫。”此二句謂把寒冷除夜裏濃郁的閒情收起,那優關的柘枝舞是多麼令人追憶懷戀的啊。③誰家句:謂當年自家於此除夜曾刻燭靜待新春的到來。誰家,哪一家,此處指自家。刻燭,在蠟燭上刻度數,點燃時以計時間。④竹葉二句:意謂竹葉青酒喝盡了,人人頭飾採燕,個個興高采烈,燈燭熄了,那燈蕊彷彿是一條條顫動的金蟲。竹葉,指竹葉酒。採燕,舊俗於立春時剪綵綢為燕子形,飾於頭上。九枝燈,一干九枝的燭燈。灺(xiè),熄滅。⑤風流句:端合,應該、應當。倚天公,依靠老天爺。此謂風流應是自然天成,非人力能所為的。

浣溪沙·庚申除夜賞析

此篇描繪了除夜的貴族之家守歲的情景,同時也隱約地表達了深隱的懷戀之情意。情寓於景,清空而靈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wanxisha/e9d39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