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小石潭記 >

《小石潭記》原文

《小石潭記》原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大家一定沒少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能讓不同語言使用者“筆談”,是一種具有固定格式,卻不會非常困難的溝通方法。為了幫助更多人學習文言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記》原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石潭記》原文

原文:

小石潭記

作者: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佩環 一作:珮)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下澈 一作:下徹)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翻譯: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聽到流水的聲音,好像人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相互碰擊發出的聲音,心裏十分高興。砍伐竹子,開闢道路,向下看見一個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來,露出水面,成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島,也有高低不平的石頭和小巖石(露了出來)。青葱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動連結,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百多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也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在和遊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樣曲折,像蛇爬行一樣彎曲,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溪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裏。

我坐在潭邊,四下裏竹林和樹木包圍着,寂靜沒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淒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瀰漫着憂傷的氣息。 因為那種環境太過悽清,不能長時間停留,於是記錄下了此地就離開。

一同去遊覽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帶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名叫恕己,一個名叫奉壹。

竹竿原文

籊籊竹竿,以釣於淇。豈不爾思?遠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儺。

淇水滺滺,檜楫鬆舟。駕言出遊,以寫我憂。

翻譯:

譯文一枝釣竿細又長,釣魚釣到淇水上。難道思念都拋卻?路遠怎能回故鄉!左邊泉水細細流,右邊淇水長悠悠。姑娘從此遠嫁去。父母兄弟天一頭。右邊淇水長悠悠,左邊泉水細細流。粉臉嬌笑多可愛,佩玉叮噹慢慢走。淇水水流不回頭,檜木槳搖松木舟。再次駕船水上游,但願能解心中愁。

註釋⑴籊籊(tì替):長而尖削貌。⑵爾思:想念你。爾,你。⑶泉源:一説水名。即百泉,在衞之西北,而東南流入淇水。⑷行:遠嫁。⑸瑳(cuō搓):玉色潔白,這裏指露齒巧笑狀。⑹儺(nuó挪):通“娜”,婀娜。一説行動有節奏的樣子。⑺滺(yōu悠):河水盪漾之狀。⑻楫:船槳。檜、鬆:木名。檜,柏葉鬆身。⑼言:語助詞,相當“而”字。⑽寫:通“瀉”,排解。

賞析

衞國的淇水,是青年男女遊樂的地方。悠悠的淇水水波,秀麗的兩岸風光,伴隨着這些青年渡過無憂無慮的青少年時代。因此,每當他們遠離故鄉,回首往事,思親懷鄉的時候,淇水很自然地浮現在腦際。淇水、家鄉、親人、親情,都融化在一起,激起心中感情的波濤。這首詩,正是帶着這種感情的波濤而寫就的。

關於詩的主旨,《毛詩序》説:“《竹竿》,衞女思歸也。”寫的是一位遠嫁的衞國女兒,思念家鄉的情懷。至於作者,魏源在《詩古微》中考證,以為“亦許穆夫人作”。這位許穆夫人是衞公子頑的女兒,嫁在許國。後來許穆夫人的兄長戴公掌權時,衞國被狄人攻陷,衞國滅亡。許穆夫人既不能回衞國弔唁,便寫了《載馳》一詩,表達自己的心情。從詩意來看,《衞風·竹竿》並沒有痛心弔唁的沉重,只有思鄉懷歸的憂思,不像亡國之音。魏源説《衞風·竹竿》是許穆夫人所作,並沒有實證,只是一種推測,而且並不可靠。

現在看來,把《竹竿》看作一位遠嫁的衞國姑娘思念家鄉的歌聲,比較恰當。至於姑娘的身份,不必細究,可以作為一種共名來理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tanji/nkzmo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