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勸學 >

關於《孫權勸學》教案範文合集6篇

關於《孫權勸學》教案範文合集6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孫權勸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孫權勸學》教案範文合集6篇

《孫權勸學》教案 篇1

【教學設想】

本文節選自《資治通鑑》,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説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根據新課程標準讓學生能“閲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在課堂內外討論問題,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論,將本課設計為:應引導學生正確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以學生表演故事情節,多角度評價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語言和人物形象為主,教師積極參與,適時點撥為輔的教學形式。另外,可將呂蒙與方仲永作比較,進行延伸遷移,貫徹“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理論。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識記重點字詞,理解文章內容。

⑵ 掌握本文有關的文學常識。

⑶ 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2、能力目標

⑴ 朗讀課文,揣摩文中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情味對話描寫,體會人物各自説話時語氣、神態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徵。

⑵ 使學生懂得“善勸”“好學”的重要性。

3、德育目標

理解刻苦治學,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於國於己都意義重大,勉勵同學要重視學習,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4、教學重點:

⑴ 積累文言詞語,理解“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⑵ 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根據本文以對話為主的特點,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可聽讀、齊讀、思讀、分角色讀等。

2、表演法。將本課設計為以學生表演故事情節,教師適時點撥教學形式,領會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説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再現人物形象。

3、討論法。培養學生在課堂內外討論問題,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習慣,使學生懂得“善勸”“好學”的重要性。

4、競賽法。進行快速背誦競賽,激發學生的趕超意識。

【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傷仲永》一文,文章寫方仲永從幼年聰慧過人,卻因其父“不使學”而“泯然眾人”。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有關古人年長始學,學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孫權勸學》。

二、題目、作家作品簡介

1、孫權,字仲謀,三國時期吳國的國君。呂蒙,字子明,三國時期吳國的名將、本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説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 ,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

2、這篇文章選自《資治通鑑》,由同學來介紹一下相關資料。

⑴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⑵ 《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鑑》,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

三、初讀課文,正音正字

1、範讀。《孫權勸學》究竟怎樣勸呂蒙的呢?我們來了解一下文章,聽的時候注意掌握字、詞的讀音,注意重音、停頓等朗讀技巧。

2、齊讀課文,熟悉內容。

四、譯讀課文,積累詞句,疏通文義,理清結構

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讀文章,疏通文意,有疑問的劃出來。

1、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當途:當道,當權

辭:推辭

治經:研究儒家經典

涉獵:瀏覽羣書,不作深入研究

見往事:瞭解歷史。

2、理解下列成語並學會運用。

吳下阿蒙:吳下,指吳縣,現江蘇蘇州;阿蒙,指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張已榮升為經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意思是改變舊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例句)經過刻苦學習,小海的成績突飛猛進,你對他可要刮目相待。

3、理解下列重點句子的含義。

① 蒙辭以軍中多務。(倒裝句)

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呂蒙用軍中事務多來推辭。以:拿,用,介詞。

②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怎麼知道這件事這麼晚啊!何:怎麼,為何。

4、疏通文義,理清結構、

口譯課文,標出問題,小組探討,理清結構。

概括情節:孫權勸學(詳寫)──呂蒙就學(略寫)──魯肅贊學(側面描寫)。

五、情景再現,表演課文內容,評價表演

1、表演故事。按自己的理解表演課文,儘量使用原文的語言進行對話,可進行合理的想象。

讓學生分小組表演,再抽一組上台表演,其他同學認真觀看,準備評價表演。

2、評價表演。從表演有沒有把握好人物語言情味、人物形象等方面來評價。

⑴ 評價演員孫權

① 涉及到的語言情味有以下幾項。

Ⅰ “不可不學!”應該是怎樣的口氣?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Ⅱ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應該怎樣表達?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悦神情和略帶責備的意味。

Ⅲ “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應該怎樣表達?

反問句,語重心長,言辭懇切、鼓勵呂蒙求學。

⑵ 人物形象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説出孫權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特點?

(點撥:孫權的這番勸言,先揭示學習的必要性,再説學習的目的、方法,然後揭示學習的可能性,委婉的批評,最後現身説法,讀書的益處,表現出他的善勸。)

⑵ 評價演員呂蒙

① 涉及到的語言情味的有: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得、自豪,並不是埋怨魯肅,“乎”表感歎語氣,相當於“啊”。

② 人物形象

虛心受教,善於學習。

⑶ 評價魯肅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説明了什麼?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情不自禁地發出讚歎。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六、背讀課文,體驗反思,總結全文

本文通過寫呂蒙在孫權勸説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故事,強調了讀書學習對增長才略的重要作用。

七、延伸遷移

比較方仲永和呂蒙的變化,你有什麼樣的啟示?

呂蒙:當塗掌事,乃始就學。年長乃學,學有所成

方仲永:五歲能詩,賢於材人遠矣。少年不學,一事無成。

八、佈置作業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⑴ 蒙辭以軍中多務( )

⑵ 但當涉獵( )

⑶ 見往事耳( )

⑷ 即更刮目相待( )

2、翻譯下面文言句子。

⑴ 卿今者才略,非夏吳下阿蒙!

⑵ 土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語言運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經過學習,呂蒙感歎道“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三國志·吳志·呂蒙傳》,在你的周圍,你的朋友、同學、兄弟姐妹等等,他(她)們中有人發生變化嗎?請將這一變化寫出來。

教學反思

《孫權勸學》是一篇自讀課,故事性很強,本節課教學重點放在了朗讀上,通過自由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演課本劇等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體會人物説話的語氣,把握人物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在這節課中得以充分體現。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表達、表演等方面的能力,加以多媒體教學手段課堂氣氛相當活躍。

《孫權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揣摩人物形象

3.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重點難點

1.人物各自説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2.刻苦治學,提高修養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導語

莊子説: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學海無涯。而智出學海。從古至今哪位能人智者不是從學海脱穎而出的?這就是説,一個人的才能是隻有不斷地學習才獲得的,今天我與同學們一起探究一篇關於勸學的文章:

二、作者及文中人物簡介

1.作者: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2.孫權(182~252)字仲某,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

3.呂蒙(178~219)字子明,三國時吳國名將。

4.魯肅:字子敬,三國時吳國軍師。

《資治通鑑》是一部編年體通史,以史實為緯,以年月為經,按時代順序記錄了上起戰國、下至五代長達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歷史,書名是宋神宗所賜,有鑑於往事,資以治道的意思,主要是為皇帝提供統治人民的歷史經驗。

三、讀課文

1.教師範讀(或放錄音)。

2.重點強調下列字的讀音與寫法

卿qīng 豈qǐ 涉獵shè 孰shú

3.找學生朗讀課文

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線詞所表示的語氣

①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反問語氣)

②但當涉獵,見往事耳。(限制語氣)

③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感歎語氣)

教學生反覆朗讀這些句子,指讀、齊讀、讀出這些句子的語氣。

4.理解課文大意

結合文下注釋,具體説説本文寫的一件什麼事(翻譯)。大膽説,説錯了也不要緊,同學可以相互補充(學生解決不了的地方,教師指導進行)。

提示:①通假字:邪同耶,語氣詞。

②重點詞:權謂呂蒙曰(對説)

孰若孤(誰、比得上)

5.出自本文的成語:吳下阿蒙 刮目相看

四、精讀課文

1.整體感知課文

第一層:寫孫權勸學,呂蒙乃始就學。

第二層:寫魯肅與蒙議論,結友而別。

2.同學們自導自演三位人物説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3.文中側面表現出呂蒙進步之快的一句是: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4.閲讀全文,瞭解對比的寫法

5.此文對我們21世紀中學生有何啟發

五、小結

新一代的中學生們肩負着建設祖國的重任,要想建設出一個發達富強的國家,必須堅持努力長期刻苦學習,用才略去完成之。

板書:

勸學──不學(懇切)吳下阿蒙

又勸──就學(關心)刮目相看

議論──結友(驚讚)

《孫權勸學》教案 篇3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瞭解有關文學常識;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

過程與方法:1)能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正確斷句和停頓;

2)通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學習呂蒙虛心接受意見、努力學習的精神。

2)讓學生懂得學無止境,學有益於人的完善和發展。

 2、教學重點:

品味人物語言的語氣特點,並説出其中表現的人物形象特點。

 3、教學難點:

聯繫生活,讓學生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4、教學方法:

討論法、講授法

5、教學工具:

PPT、錄音、圖片

 6、課時安排:

一課時

7、教學過程

Ⅰ 導入: “吳下阿蒙”的故事理解

Ⅱ 作者、作品簡介:

司馬光(1019-1086),字 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神宗以其“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鑑》,即為統治階級提供政治借鑑。

Ⅲ 檢查生字詞

卿 qīng 豈 qǐ 邪yé 孰shú 遂 suì 更gēng

Ⅳ 聽課文錄音,注意朗讀節奏。

Ⅴ 學生齊讀課文

朗讀指導:注意文章中出現了三個人物,他們説話的語氣也不盡相同,在朗讀時要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讀出責備的語氣

(3)“卿言多務,孰若孤?” 語重心長。要重讀強調。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讀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讀出自豪的語氣。

Ⅵ 疏通文意

初,權 謂呂蒙 曰:“卿今當塗掌 事,不可不學!”蒙 辭 以軍

當初 對……説 當權 推辭 用

中多務。權曰:“孤豈 欲卿治經為 博士 邪!

事務 難道 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通“耶”,語氣詞

但 當 涉獵, 見 往事 耳。卿言多務,孰 若 孤?孤常讀書,自

只 應當 瞭解 歷史 罷了 誰 比得上

以為大有所益。” 蒙 乃 始 就學。 及 魯肅 過尋陽,與蒙論 議,

以(之)為,認為這樣是 於是、就 從事 到了……時候 討論 議事

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 更刮目相待,大兄 何

重新 為什麼

見事 之晚乎!”肅遂 拜蒙母,結友而別。

認清事物 遲 於是 拜見 表順接,然後

譯文:當初,孫權對呂蒙説:“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多來推辭。孫權説:“我難道想要你研究經書當博士嗎?只應當瀏覽羣書,瞭解過去的歷史罷了。你説事務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認為讀書很有益處。”呂蒙於是開始學習。到了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議論,十分驚奇地説:“以你現在的才幹、謀略來看,你已經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説:“士別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長兄知道這件事多麼晚啊!”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就分別了。

Ⅶ。合作探究

1、孫權如何以自身説法,勸呂蒙學習?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2、呂蒙讀書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3、為什麼"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阿蒙由不學到就學,經過自身的努力使當初的吳下阿蒙變得有勇有謀,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讓人刮目相待。反映出在現實生活情況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Ⅷ。體驗反思

1.你覺得呂蒙是一個怎樣的人?謙虛、聽從勸告,好學、

2. 呂蒙由不學到學有所成,這個變化給你怎樣的啟示?

A 讀書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讀書可以改變人生,非學無以成才。

B:一個人即使基礎差,只要端正態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學到東西,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和辦事能力。

C;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幹,“開卷有益”是良言。

Ⅸ。延伸拓展:比較《孫權勸學》和《傷仲永》 ,談談兩文內容和寫法上的異同

板書:

勸學 就學 贊學

孫權 ————— 呂蒙 ————— 魯肅

《孫權勸學》教案 篇4

教學重點:

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可通過朗讀來揣摩領會人物形象,讓學生進行討論來理解課文。

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文導入。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二、簡介作者作品。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三、學生齊讀課文。

1.掌握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但當涉獵:只見往事:知道以為:認為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應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怎樣知道這件事這麼晚啊!何:怎麼,為何。

四、學生自讀課文,理清課文情節。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辭十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的效果的?

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的。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後,有何舉動?

結友。

5.概括情節:勸學~就學一議論~結友。

6思考:課文在情節的處理上有什麼特點?

理解:①詳寫“勸學”、“議論”,尤以“議論”為甚;“就學”、“結友’測一筆帶過。②正面寫“勸學”經過,通過“議論”之後用魯肅的驚歎,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③情節以人物對話為主。

五、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1.請一位同學朗讀孫權的話。

思考討論:

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可置否,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表達了怎樣的心態?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繫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悦神情和責備的意味,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孫權勸學》教案設計》。

③“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説有何作用?

現身説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説明: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斑然可見。

2.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蒙、肅對話,要求儘量讀難説話時的語氣語調。

思考討論: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説明了什麼?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值不自禁地發出讚歎。這句話從側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並不是埋怨魯肅,“乎”表感歎語氣,相當於“啊”。

3.齊讀全文,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清説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係;蒙、肅皆為同僚,對話則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藴含其中。

六、背誦課文。(可當堂檢查)

七、説話訓練:

談談你學了這篇課文後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語言表達要清楚,有條理。

八、佈置作業。

完成練習一、二。

《孫權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詞語,掌握並能運用文中的成語。

2、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熟讀課文,做到能當堂背誦。

3、品味人物對話的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明確呂蒙接受勸告後發生的巨大變化,從而體會學習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熟讀課文,做到能當堂背誦;

2、明確呂蒙接受勸告後發生的巨大變化,從而體會學習的重要性.

難點:

品味人物對話的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教學方法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渲染氣氛

三國時期,孫權手下有一大將軍叫呂蒙,英勇善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因此孫權十分器重,但他才疏學淺,還不愛學習,每次孫權勸他學習,他都推三阻四,這不今天孫權又來勸説他了,那麼我們一起走進《孫權勸學》去看看他是如何勸呂蒙學習的。

(二)、資料助讀,瞭解作品

讓學生課前蒐集有關司馬光及《資治通鑑》的.資料。教師補充資料,多媒體顯示如下:

司馬光(1019-1086)

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陝州夏縣(現山西夏縣)人。

《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神宗以其“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鑑》,即為統治階級提供政治借鑑。

(三)、讀準字音,注意句讀

1、教師配樂示範朗讀的方式,讓學生聽清讀音,注意句讀。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和句讀。

3、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認真聽指出讀音和句讀方面的錯誤。

4、展示標有正確讀音的大屏幕,以學生齊讀的方式讀準字音。

5、展示標有正確讀音和句讀的大屏幕,以學生齊讀的方式讀準句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1、讓學生結合課下注釋同桌之間互相討論,疏通文意,

2、全班以分五大組的形式每組探討兩句話的翻譯,小組之間開展競賽,合作共同完成課文的翻譯工作。

3、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提出師生共同解決。教師大屏幕展示重點字詞的翻譯。

(五)、再現故事,品析人物

師:文章主要人物有哪些?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下面就請同學們找出你感興趣的人物的語言自由練讀。

孫權: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語氣堅決、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不悦、責備。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魯肅: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驚奇、讚歎

呂蒙:“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深感自豪

通過指讀、齊讀、對比讀、師生合作朗讀、分角色朗讀的形式體會人物的語言,從而總結出人物性格特點。最後讓學生脱本進行人物對話,為背誦課文打下基礎。

孫權:平易近人、關心下屬、王者權威、重才、善勸

呂蒙:虛心聽勸、胸懷坦蕩、幽默

魯肅:真誠、敬才、愛才、講禮節

歸納成語:吳下阿蒙 特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現在演化成一個成語,泛指缺少文才,學識的人。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摩擦。刮目,擦擦眼。相待,相看待。

(六)、拓展遷移,比較閲讀

我們學過《傷仲永》,你認為方仲永與呂蒙有何不同?與方仲永的變化相比,你覺得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麼啟示?

(七)、吟誦課文、結束本課

學生能背則背,不能背就讀,課堂在課文的吟誦聲中結束。

《孫權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掌握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揣摩人物形象

3、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重點難點】

1、人物各自説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2、刻苦治學,提高修養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導語

莊子説: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學海無涯。而智出學海。從古至今哪位能人智者不是從學海脱穎而出的?這就是説,一個人的才能是隻有不斷地學習才獲得的,今天我與同學們一起探究一篇關於勸學的文章:

(板書)孫權勸學

二、作者及文中人物簡介

1、作者: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2、孫權(182~252)字仲某,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

3、呂蒙(178~219)字子明,三國時吳國名將。

4、魯肅:字子敬,三國時吳國軍師。

《資治通鑑》是一部編年體通史,以史實為緯,以年月為經,按時代順序記錄了上起戰國、下至五代長達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歷史,書名是宋神宗所賜,有鑑於往事,資以治道的意思,主要是為皇帝提供統治人民的歷史經驗。

三、讀課文

1、教師範讀(或放錄音)。

2、重點強調下列字的讀音與寫法

卿qīng 豈qǐ 涉獵shè 孰shú

3、找學生朗讀課文

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線詞所表示的語氣

①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反問語氣)

②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限制語氣)

③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感歎語氣)

教學生反覆朗讀這些句子,指讀、齊讀、讀出這些句子的語氣。

4、理解課文大意

結合文下注釋,具體説説本文寫的一件什麼事(翻譯)。大膽説,説錯了也不要緊,同學可以相互補充(學生解決不了的地方,教師指導進行)。

提示:① 通假字:邪同耶,語氣詞。

② 重點詞:權謂呂蒙曰(對説)

孰若孤(誰、比得上)

5、出自本文的成語:吳下阿蒙 刮目相看

四、精讀課文

1、整體感知課文

第一層:寫孫權勸學,呂蒙乃始就學。

第二層:寫魯肅與蒙議論,結友而別。

2、同學們自導自演三位人物説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3、文中側面表現出呂蒙進步之快的一句是: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4、閲讀全文,瞭解對比的寫法

吳下阿蒙 ─────→ 才略呂蒙

乃始就學

5、此文對我們21世紀中學生有何啟發

學無止境 學海無涯

環境 ────→ 天才

持學

五、小結

新一代的中學生們肩負着建設祖國的重任,要想建設出一個發達富強的國家,必須堅持努力長期刻苦學習,用才略去完成之。

【板書】

勸學──不學(懇切)吳下阿蒙

又勸──就學(關心)刮目相看

議論──結友(驚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quanxue/rvvo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