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望廬山瀑布 >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15篇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15篇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1

古詩教學貫穿整個語文教學過程的始終。學好古詩對於培養少年兒童的想象力、審美力以及陶冶他們優美情操具有重要意義。學生從上幼兒園起日積月累地背誦了許多古詩,關於詩意的理解卻顯得模糊而淺顯。我認為,到了小學中高年級,教師有必要對教材中的古詩進行富有個性的教學設計,既有利於學生汲取我國古代文明中的燦爛精華,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們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和藝術表現力。《望廬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六組21課《古詩三首》中的一首古詩,下面是我結合這首古詩教學中的一些實踐片段進行的一些反思。

激發興趣正確讀詩片段一

(配樂播放廬山風光片,簡筆畫出廬山及廬山瀑布。)

師:廬山美嗎?誰能用自己的話説説廬山的美?

生:煙霧縹緲、綠意盎然、生機勃勃、山青水秀……

師:是呀!廬山的美是説不盡的,喜歡畫畫的人來到廬山會情不自禁地拿起畫筆;喜歡作詩的人來到廬山更會脱口而出吟誦詩歌。1300多年前,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第二次上廬山時,被廬山瀑布的壯美深深陶醉了,想讀讀這首膾炙人口的不朽名作嗎?

生:想!(學生翻書,迫不及待地小聲讀起古詩來。)

師:請同學們翻開書,大聲朗讀這首詩,把每個字讀正確,每行詩讀流利。

反思:唐詩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廬山是馳名中外的勝地。教師播放課件展示廬山的美,簡筆畫出廬山的形,為學生創設了愉快的情感學習氛圍。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説出廬山的美,更是讓學生不知不覺地走進廬山,零距離地感受古詩,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漸行漸濃,再切入到他們的求知基點,只提把詩歌讀正確、讀流利的初步要求,讓學生在充分讀的訓練中樹立了學習古詩的信心,奠定了學好古詩的基調。

激活想象進入意境片段二

師:請同學們結合課後的註釋認真讀古詩,你能讀懂什麼?

生:我讀出了紫煙的美。“日照香爐生紫煙”,在陽光的照射下,香爐峯的晨霧變成了紫色,裊裊浮游,非常動人。師:這一句詩中哪一個字寫出了紫煙的美?

生:“生”字能表現紫煙的美。師:能説説你的體會嗎?生:“生”紫煙的“生”把紫煙寫活了,好象源源不斷地產生着。

生:“生”紫煙的“生”讓我感到廬山好象媽媽,紫煙就是她的寶寶,這些紫煙寶寶調皮地不停掙脱出廬山香爐峯的懷抱。

師:(你的想象真是別具一格),你還能從這個“生”字裏感受到什麼?生:太陽出來了,紫煙把廬山喚醒了,鳥兒也開始婉轉啼叫,一切都充滿了生機,充滿了鮮活的生命力。

師:你能讀出生機勃勃的“紫煙”嗎?

反思引導學生重點讀“生”,學生自然地邊讀邊想象,廬山香爐峯的紫煙宛如一幅絕美的仙境圖浮現在學生腦中,這一讀,既深入了學生對詩歌的品味,又培養了學生讀文字思畫面的想象能力。讓學生在想象中完成對詩歌的理解此刻尤其重要。用同樣的方法,學生很好地體會“掛”字的妙不可言、“飛流直下”的氣勢磅礴,“銀河落”的驚天動地。在讀詩中激活學生的聯想,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腦海中組合他們想象到的畫面,從而領略文字的獨特魅力,感悟古詩的經典意境。這時的讀詩,想象,表達等方法應該是學生思維發展的藝術體操。

激情吟詩熟讀成誦片段三

師:瀑布的快、急、猛帶給你們什麼樣的感受?

生:讓我們大開眼界。

生:這可真是天下奇觀呀!

生:這瀑布簡直太雄偉太壯觀了。

師:老師和你們一樣,被這奔騰飛瀉的瀑布深深吸引。站在這瀑布下的李白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

生:他應該陶醉不已。

生:他也許覺得自己到了仙境。

生:他被這壯美的瀑布迷住了,好象不知道究竟是在人間還是在天上。

師:(説得太妙了!老師覺得你的思維火花真燦爛)你從哪個字能體會到李白的這種心境?

生:“疑”字可以讓我體會到。

師:那這句話應該怎麼讀呢?(學生自由練習讀,努力讀出如夢似幻的飄渺感。)師:李白在廬山的瀑布中陶醉了,我們在李白的詩歌中陶醉了,想跟着老師來讀這首《望廬山瀑布》嗎?(指導朗讀,注重節奏韻律,重點把握“生、掛、飛流直下、疑、落九天”。)(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吟誦。在反覆讀的過程中背下這首古詩。)

師:誰會背這首古詩?(指名吟誦,評價朗誦)

師:你能從這首詩中體會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詩人讚美了瀑布的壯美。

生:詩人也抒發了對秀美山川的熱愛。

師:請同學們飽含深情地背誦這首古詩吧!

反思在抓重點詞理解這句古詩,感悟這句詩的非凡意境後,再讓學生從“疑”字着重體會詩人的如痴如醉,更能讓學生從側面感受到瀑布的形態美。還是這個“疑”字,讓學生真正溶進古詩中,溶進意境中,感受到詩人激越的創作情緒。這種激情因為詩的魅力而流傳千年,學生在激情中吟誦古詩,進而產生了要背誦古詩的高層次需要,教師這時指導朗誦,重點把握讀“生”、“掛”字的舒緩生動、“飛流直下”的輕快充沛、“疑”的柔和飄渺、“落九天”的穩重綿長,讓學生在自發讀與感悟讀的層次遞進中掌握詩歌節奏韻律和情感脈動,最後發展到激情吟誦,達到熟讀成誦的傳統要求,用“誦”這種亙古不變的藝術形式再現詩人若干年前的“情”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2

今天上午考試,為了感進度,雖然知道下午的課效果不是很好,還是想去上新課了。而且,學校給我派來了一位小徒弟,我這個小師傅不能每天讓人家聽複習課啊,於是我就準備準備,小徒弟坐在教室後面,雖然沒有像教研員在聽課時的緊張,卻也有一分想以身作則的責任,感覺到了一絲辛苦。現在體會到,要做好師傅真難。想到了師傅王老師,每次為我聽課、評課一定費了不少心思啊!

今天我上了《古詩兩首》中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説實話,古詩我是不會上的。但我還是感情飽滿地走進了教室。我開門見山地説,我們今天學習新課《古詩兩首》,通過預習,誰已經記得了我們要學哪兩首詩,學生回答後,我板書,因為“瀑布”估計有很多人要念錯,於是我想讓學生念好題目。之後,又問學生:那你知道這兩首詩分別是誰寫的嗎?學生幾乎異口同聲地回答:李白和杜甫。李樂天還向大家簡單地介紹了李白和杜甫,李豪磊也告訴大家李白被稱為詩仙,杜甫被成為詩聖。我很高興大家知道這麼多。

一、讀得正確

師:一位是詩仙,一位是詩聖,他們都是作詩的高手,他們在遊覽祖國山山水水時,寫下了這兩首優美的詩,願意去領略一下其中的美嗎?

生:願意。

師:那先讓我們把詩讀正確。自己藉助拼音把兩首詩讀正確。

(學生大聲讀詩)

師:誰能把第一首詩念正確了?

(請了三位學生來讀詩,要求學生評價時只看正確與否)

二、讀得有節奏

師:下面我來讀讀這首詩,仔細聽老師在哪裏有停頓,請用小斜槓劃出來。

(我拿了鮑中天的語文書到實物投影儀上展示,他是完全正確的)

師:説明鮑中天聽得非常仔細。現在大家能把這首讀得有節奏嗎?

(學生又一次大聲練讀起來)

(我又請了三四位學生來讀,基本能讀出節奏感了,又請全班同學來讀)

三、讀懂題目

師:讀得正確了,讀得有節奏感,那還不夠,我們還要讀得美,讀得有味道,是嗎?那讓我們先讀懂這首詩吧。

師:讓我們從標題入手。讀讀題目,你讀懂了什麼?

生1:望廬山瀑布,就是看廬山瀑布。

師:那李白為什麼不用《看廬山瀑布》呢?

生2:那樣不好聽。我覺得望是遠遠地看,題目是遠遠地望廬山上的瀑布的意思。

師:説得很有道理。一起來讀題目。

四、讀懂詩句

師:那“日照香爐生紫煙”是什麼意思?對照圖,看看字面意思,説説看?

生1:太陽照着,煙霧像香爐一樣地冒出來了。

師:沈貫説對了“日照”的意思,就是太陽照的意思。那其他部分誰還有話説?

生2:太陽照着香爐冒出了紫色的煙霧。

師:你説對了“紫煙”就是紫色的煙霧。那什麼時候,雲霧會有紫色的?

生3:早上太陽剛升起來的時候。

生4:還有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

師:有人天黑了去山裏看瀑布嗎?很少吧。所以是初升的太陽更好些。現在為止只有“香爐”沒有人説對,它不是真的香爐,而是……

生5:香爐峯。

師:對了,因為那座山峯樣子像香爐被人們取名香爐峯,它是一座山峯。那誰能連起來説説了。

(我請了三位學生才講好,聽的習慣很差。)

生:早上的太陽照着香爐峯,升起了紫色的雲霧。

師:讀好這行詩。

師:“遙看瀑布掛前川”又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生1:遙是遙遠,遙遠地看瀑布掛在……

師:誰來補充?

生2:遠遠的2望過去,瀑布掛在山前。

師:看來大家都對這個“川”字意思不理解,查吧。

(這一招是立老師剛教我的,用用看靈光不)

(學生很快查到是河流的意思)

師:那是遠遠的看,瀑布掛在河流?不對啊!

(大家都不吭聲,我來講)

師:遠遠地看,瀑布像一條大河掛在山上。

生:啊?不過挺像的。

師:讀好它。

師:從“飛流直下三千尺”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麼?

生1:瀑布很長,有三千尺呢!

師:人們沒有去量過是不是三千尺,但是為了説明瀑布很長很長,説得好。

生2:我讀懂了瀑布流下來速度很快,而且筆直地往下流。

師:一下發現了兩點。正因為筆直地流下來,所以速度非常快。

師:誰能讀出瀑布這樣壯觀的氣勢來?

師:“疑是銀河落九天”與“飛流直下三千尺”連起來是千古名句啊。誰知道這句是什麼意思?

生:好象是銀河從天上落到地上來了。

師:説得很好。我來補充,古時候人們認為天有九重高,所以用”九重天”來指天,或形容天很高。所以可以説好象銀河從九重天落了下來。説瀑布就像銀河一樣。誰能讀出這種誇張的語氣來。

五、讀得有味道

(最後知道大家把整首詩連起來讀好,下課)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3

《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我仔細研讀了教材,查閲了大量資料,把深入感受廬山瀑布的壯美這條明線和初步感受詩人豪放、誇張、灑脱的詩風這條暗線相結合,讓這兩條線索貫穿始終。一節課上完,受益頗多,感慨頗多。我覺得做得比較好的有以下兩點:

1、魯迅先生説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運用多媒體,可以創造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激發學生審美的情感。一開始教學古詩,我便設問:知道廬山在哪嗎?之後馬上放廬山的風景圖還配上優美的音樂,一下便把孩子們帶入了景色迷人的廬山,頓時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在教師啟發的情感體驗下談談:瀑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必將爭先發言。教師趁勢激起學生課文的慾望:唐代大詩人李白遊了廬山瀑布後詩性大發寫下了千古名詩《望廬山瀑布》,同學們想不想學?帶領學生以飽滿的情緒,進入了學習古詩的最佳狀態。這為整節課做了很好的鋪墊。這也就是“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來是朗讀和領悟詩情。

2、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我先緊扣詞句品意境,讓學生自由讀全詩,説説哪些詞語用得好。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

生:先產生再升起,把煙雲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

紫煙:則可調動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通過生活實踐,悟出那是香爐峯上的水氣蒸騰而上,在太陽光映照下,顯示出迷人的顏色。

掛:瀑布本是流動的,作者卻巧妙地將動態定格,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的美麗壯觀。

飛、落:寫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噴湧而下。

通過品味,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正是通過寫自己所看到的,所聯想的,表現了瀑布磅礴的氣勢再反覆誦讀體會情感。結合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感悟古詩精湛的語言藝術,指導反覆誦讀,欣賞意境美,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理解中讀,相輔相成。

做得不夠的地方有許多:

1、把三、四句詩給分開品析了。潛心再讀詩文,“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兩句其實是一個整體,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瀑布從高處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學生理解後,沒有把兩句詩整合起來品析,破壞了瀑布流態的整體之美。

2、時間安排不合理,前鬆後緊。在“細品詩句,領悟詩情”環節花了太多時間,個別讀太多。本來設計的學生練字也無法進行,總覺得結束得太匆忙。

3、對課堂的生成處理的不夠嫻熟,對學生的發言沒做到中肯的、帶鼓勵性的評價。

遺憾的地方還很多。總而言之,我覺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課既離不開教師精心的“預設”,也不能沒有學生精彩的“生成”,讓預設與生成相統一,關注學生在課堂中處處閃現的生成點,學習處理好生成點中的智慧火花,學習處理課堂教學中生成與預設之間的關係,是我以後前進的方向。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4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能理解詩句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説説《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繪的情景。

3、理解詩的內容,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薰陶。

教學準備:

掛圖、投影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教前反思與構思

要根據古詩內涵豐富,意境優美的特點,教學時可通過指導觀察課本插圖,播放課文範讀錄音等多種手段,創設詩歌意境。在學生充分入境的基礎上指導朗讀和背誦,感受詩中描繪的優美景色,感受詩人用詞的精妙。教學時可適當進行朗讀指導。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能理解詩句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説説《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繪的情景。

教學重點

理解詩的內容,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薰陶。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指名背揹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

2、揭示課題,板書:望廬山瀑布

二、學習

1、理解課題的意思: 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麼地方見過瀑布嗎?是什麼樣的,能不能説給我們聽聽?

2、學會寫課題中的生字: 瀑

3、你知道廬山在什麼地方嗎?

4、學習這首詩

(1)出示整首詩

2)指名讀一讀

3)再讀,可以討論,看能不能理解詩的意思,有問題可以提出來。

4)交流:

重點理解銀河九天香爐川三千尺

誰能講這首詩的意思?

評議,他講得怎樣?

再指名講詩的意思。

5、詩人為什麼要寫這首詩呢?你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6、指導朗讀

7、指導背誦

三、作業

1、背誦古詩

2、用自己的話説説《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繪的情景。

板書:

望廬山瀑布

日照 香爐 生 紫煙,

遙看 瀑布 掛 前川。

飛流 直下 三千 尺,

疑是 銀河 落 九天。

教後小記

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想象意境,理解詩句,背誦記憶;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古詩的韻律和節奏之美。抓住“銀河”,激發想象,體會瀑布與銀河有什麼關係,詩人為什麼要比作銀河,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瀑布垂掛山前的壯美之景。

第二課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能理解詩句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説説《絕句》這首詩描繪的情景。

教學重點

理解詩的內容,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薰陶。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望廬山瀑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二、學習《絕句》

1、板書課題,解題,理解絕句

2、簡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讀詩句,説説你能理解哪些詞語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讀詩句,讀準鸝鷺的字音。

2、交流,你瞭解了哪些詞語、句子的意思了?

四、學習詩句,想象畫面

1、學習一、二兩句

輕聲自由讀一讀,畫出還需要理解的詞語。

誰能用自己的話説説這兩句詩句的意思?

指導朗讀,讀出舒暢預愉悦的心情。

2、學習三、四兩句

指名讀一讀詩句,其他同學思考:詩人卡到了什麼?

討論,理解西嶺千秋雪相機板書,畫簡筆畫。

詩人是透過什麼看到西嶺上的積雪的?

詩人向門外一看,可以看到什麼?理解東吳

為什麼説是萬里船?

用自己的話説説這兩句詩的意思。

3、指名説説全詩的意思。

4、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1)一行寫一個景,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2)小結:先寫近景,後寫遠景,有動有靜,色彩明麗,表達了詩人無比舒暢的心情。

5、指名朗讀,練習背誦。

6、指導書寫鸝鷺

五、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背誦課文

板書:

絕句

兩個 黃鸝 鳴 翠柳,

一行 白鷺 上 青天。 近景

窗含 西嶺 千秋 雪, 舒暢愉快

門泊 東吳 萬里 船。 遠景

教後小記

讓學生在小組內展開討論,自讀自悟,深入理解古詩後,再引領學生認識對仗,感受詩美。如“兩個”對“一行”,“黃鸝”對“白鷺”,“鳴”對“上”,“翠柳”對“青天”等。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5

廬山,我國江西省的一座名山,自古就以“奇秀甲天下”,唐朝大詩人李白在50多歲時來到這裏,寫下了一首千古絕唱——《望廬山瀑布》:在陽光的照射下,廬山的香爐峯升起紫色的雲霧。一條白練似的瀑布從青翠的山壁間跌落下來,好像一條大河掛在山前。那長長的瀑布飛快地傾瀉而下,真讓人以為那是銀河從九重天外落了下來。多麼壯觀的景象啊!詩人李白運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人生識字憂患始。對於詩人來説,短短的十數個字中,包含了太多喜怒哀樂,情感糾葛。而我們這些後來人,只能在不斷地研讀中揣摩詩人或複雜、或激昂的情感,走進詩人,走進詩歌盛行的時代。

我在仔細研讀了教材之後,將目標設定為: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教學難點定為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那麼,根據唐詩音韻和諧、用詞精煉的特點,我採用“分步朗讀、逐漸深入”的方法,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分散難點,各個擊破,從而達到本課的學習目標。

一讀、讀準字音

本詩生字不多,但應提醒學生要讀準字音、還要讀準押韻的字。本詩押韻的字是“煙”“川”“天”,它們都是前鼻音,不要讀成後鼻音。另外,“落”字讀Luò,“銀河”的銀讀yín。第三步就是要讀出古詩特有的節奏。這樣的安排,符合兒童好表現的特點,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了民主、輕鬆、互動的學習氛圍。

二讀、理解詞句

學生從上幼兒園起日積月累地背誦了許多古詩,關於詩意的理解卻顯得模糊而淺顯。《望廬山瀑布》這首詩,讓學生在想象中完成對詩歌的理解此刻尤其重要。因此我鼓勵學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也鼓勵其他學生給予解答,當遇到困難時,再由我這個教師適時引導、指點,就這樣,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學生很好地體會了“掛”字的妙不可言、“飛流直下”的氣勢磅礴,“銀河落九天”的驚天動地。在交流中激活學生的聯想,在質疑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在互幫互助中想象畫面,領略文字的獨特魅力,感悟古詩的經典意境。

三讀、體會情感

在學生讀懂了詩句的基礎上,就要指導學生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自由讀,在讀中揣摩怎樣處理好重音、速度和停頓,怎樣表現詩句的情感;教師引導讀,在理解中體會詩的意境、感受詩人的情感、交流自己的感受。另外多媒體課件的出示,使學生雖身在教室,卻有如身臨其境、觀看瀑布的飛流直下壯觀場景,聆聽瀑布所發出的隆隆巨響,真切地體會瀑布的雄偉氣勢,以致脱口而出“山河壯美”的感歎!

廬山,一座千年屹立的山峯,因為李白的到來而名垂千古;李白,一位視權貴如糞土的詩人,寄情山水而感歎:“疑是銀河落九天”。但是,這份情,要通過誦讀表達出來,對於二年級的小孩子是有難度的。如何引領孩子們入情入境的朗讀,一直都困擾着我。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6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峯。此峯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由於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彷彿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個“生”字把煙雲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此句為瀑布設置了雄奇的背景,也為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遙看瀑布”四字照應了題目《望廬山瀑布》。“掛前川”是説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掛”字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詩的前兩句從大處着筆,概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成一幅絢麗壯美的圖景。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是從近處細緻地描寫瀑布。“飛流”表現瀑布凌空而出,噴湧飛瀉。“直下”既寫出巖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極力誇張,寫山的高峻。這樣寫詩人覺得還沒把瀑布的雄奇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於是接着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説這“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一個“疑”,用得空靈活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教學本首詩,運用平衡策略,有效實現“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落實工具性”與“滲透人文性”、“充分利用教材”與“適度超越教材”的.有機平衡,彰顯課堂學生本體,迴歸語文教學本色,打造真本語文課堂。一節課上完,受益頗多,感慨頗多。

一、畫面導入,激發學生學詩興趣。

課的一開始,我通過深情地導入,讓學生對李白充滿敬佩之情。師:我們的祖國是詩的國度,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留下了無數輝煌的詩篇。在詩歌的創作史上,唐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湧現了無數優秀的詩人,李白是當時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我們曾經學過他的幾首詩,誰願意來背一背?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詩,在回憶中引出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接着讓學生欣賞廬山瀑布的圖片,在學生驚訝的讚歎聲中發現孩子們已經被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景象吸引了。揭示課題就順理成章。

二、掃除障礙,順暢閲讀。

1.掃清障礙,主要解決生字。學生小組間互相幫助學習,然後檢查個別字朗讀,並通過為生字比較、組詞讓學生鞏固生字。這首古詩裏生字比較簡單,學生學起來比較輕鬆。

2.理解古詩。首先讓學生讀,讀通讀準古詩。接着幫助學生逐句理解詩意,體會作者李白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可以通過給個別組詞理解字義,比如照就可以組為照射;學生理解香爐是指香爐峯,用簡筆畫配合手勢理解“生紫煙”;猜哪個字解釋為河(川);“三千尺”是作者用誇張的方法,“銀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繪廬山瀑布的雄偉壯美。之後又讓學生讀,有感情的讀,讀出廬山瀑布氣勢磅礴的感覺。在熟讀的基礎上成誦。

三、精讀古詩,品讀感悟。

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分享,再現詩歌描繪的畫面;在再現詩歌描繪的畫面的過程中,相機解決學生自讀過程中產生的困惑,並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法,品味詩歌的語言之美。

四、拓展詩句,體會寫作特點。

李白的詩激情浪漫,多采用誇張、比喻、想象等寫作方法巧妙地表達詩的意境和豐富的情感。在這首詩中詩人李白運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方法和比喻、想象等,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教學中我用直觀形象的數字舉例讓學生理解“三千尺”誇張寫法,還通過講解理解、圖片演示理解“銀河”“九天”“香爐峯”的意思。還結合以前學過的詩句和拓展詩《秋浦歌》體會李白誇張寫法特點。受到很好的學習效果。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7

廬山瀑布,多麼壯觀的景象啊!詩人李白運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一開始教學古詩,我便設問:知道廬山在哪嗎?之後馬上放廬山的風景圖還配上優美的音樂和自己的解説詞,一下便把孩子們帶入了景色迷人的廬山。當播放結束時,孩子們還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態,我心中一陣暗喜:接下來的朗讀和領悟詩情不會有問題了。的確,後面的朗讀真的不錯。之後,我們真的看到了搖頭晃腦的小詩人抑揚頓挫的誦詩聲。

領悟詩情這塊,我覺得這首詩有一定的難度,孩子們似乎受到了圖片的影響,逐句逐句地對詩去進行解釋。我想今後還得想些辦法,好好引導孩子們去領悟詩的大意即可。

這節課我做的不夠的地方有許多:

一、把三四兩句詩給分開品析了。回家潛心再讀詩文,“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兩句其實是一個整體,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瀑布從高處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學生理解後,沒有把兩句詩整合起來品析,破壞了瀑布流態的整體之美。

二、時間安排不合理,前鬆後緊。在“細品詩句,領悟詩情”環節花了太多時間,個別讀太多。以至“聯類比照,感悟詩風”這環節匆匆帶過,原來預設時自認為的亮點就這樣以遺憾告終,寫字教學也無法進行,作業也忘佈置了。真是有“虎頭蛇尾”之感。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8

在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利用課件創設情景,播放有關大自然美景的圖片,再配樂解説,營造氛圍,讓學生置身於大自然中。然後自然導入到第一首詩《望廬山瀑布》,出示廬山瀑布的畫面,我相機配樂範讀,向學生展示廬山瀑布的美麗和壯觀,讓學生學習領略《望廬山瀑布》中所描繪的美景和詩人熱愛大自然,欣賞瀑布的氣勢宏大的激情,並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激勵語言感染學生,收到了不錯的學習效果,並鼓勵學生大膽充分地展開想象,提高了教學效率。

在教學中,我重點指導理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的意境及詩人用詞的精妙,鼓勵學生動腦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色,並把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遺憾的是,本想讓學生把這幅畫面畫下來,因為時間的關係而作罷。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9

4月7日,全縣西片古詩教學研討會在採花小學舉行。當我上完《望廬山瀑布》一課後,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感受頗深:要想上好一節課,真的要花很多的時間與精力。真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呀。從最開始的備課,到最後的授課,這過程中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思考的。

一、目標的確定要準確

《望廬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五單元的一首古詩。這首詩歌是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詩歌很美,詩歌裏藴藏的畫面更美。他運用了極其誇張的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這是李白的名篇之一,讀起來朗朗上口,但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説,要深入地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境,難度很大。畢竟,二年級學生的閲歷,感悟能力,知識水平還是很有限的。因此,目標的確定要準確。我也花了很大的功夫。第一次試講是在我自己班上上的,學生很熟悉老師的教法,也很靈活,回答問題也很積極,課中表現都很出色,感悟的也很深刻,只是花的時間很長,導致後面的寫字任務沒有完成。試講完之後,自我感覺不好。明顯的感受到,學生要深入地體會要的是時間,教師也時有越俎代庖的現象。我們學校語文組的老師也提出了意見,一致認為:二年級的詩歌只要求理解大意,重點是背誦。我吸取了教訓,將目標降低了要求。重點放在朗讀上了。目標中感悟詩意前加上了一個詞“粗淺的”。是的,作為教師,不管上那一課,首先一定要把目標確定好,不要隨意的拔高或降低要求。

二、導語的設計要精彩

一堂好的課,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要將學生深深地吸引住,讓學生想,樂學。在第一次備課中,我只在想,怎麼讓學生多積累點知識,多瞭解一些大詩人的常識,沒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所以,在開課時繁瑣的向學生介紹李白的出生、經歷、字號、詩集等等。這真是徒勞無功,事半功倍呀!學生一點興趣都沒有,認真的學生還跟着讀一讀,不愛學的學生簡直不知道老師在做什麼。就連我的激情範讀都沒能與學生產生共鳴。這樣的導入是失敗的,得改!在所有老師的幫助下,在激烈的討論中得出了結論: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直接出示瀑布的畫面,從視覺上清晰的感受瀑布的壯觀,一下子吸引住學生的眼球。在後來的教學中確實證明了這一點:好的開頭時成功的一半!

三、內容的安排要靈活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主要是以識字、寫字為重點。一般有專門的識字,寫字環節。在開始的試講中,我也是先單獨識字,然後學文。結果是效果不好,時間也不夠。怎麼辦呢?就連睡覺的時候我都在思考。經過反覆地斟酌,我認為在文中識字比較好,一邊學古詩,一邊認生字。因為本課要認的生字只有4個,很少。這樣做既節省了時間,又聯繫詩句理解了生字的意思,效果會好一些。如:學習第四行古詩的時候,首先就出示“疑”,教大家認、讀然後“找朋友”明白其意思:以為,懷疑。看到這麼雄偉的瀑布從山頂上瀉下來,作者以為是什麼呢?學生讀詩句,很快就會明白整句詩歌的意思了。這樣既學了詩句,又結合課文學習了生字,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四、朗讀的指導要細緻

小學的整個語文教學都應當以朗讀為主,不管是那種類型的文章,都必須在讀中去感悟,理解,體會。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就更應當以朗讀指導為主了。教師的範讀,能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調,要有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開課後,我為學生範讀了一遍課文。雖然,我在上課時課件出了一點小問題,沒有播放出配置的一點古箏的音樂,但並不影響我的範讀。我看見學生情不自禁的跟着我一起朗讀古詩,心裏真的很高興。

課中,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自由讀,齊讀,小組長帶領大家讀等,悟出了詩歌中所藴藏的優美的畫面時,教師一定要做具體的指導。那些字該重讀,詩歌的節奏時怎樣的,古人讀詩,吟詩時搖頭晃腦,聲斷氣不斷的樣子······這些朗讀的技巧,教師都要做細緻的指導。讓學生從小就養成好的讀書習慣,不唱讀,不拖讀。由此而感受到朗讀詩歌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背誦古詩的興趣,從而積累古詩中的名句,做好長遠的打算,奠定基礎。今後在寫作中能信手拈來。正所謂:熟讀唐詩八十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要上好一節課,真的不簡單。必須經過反覆的思考,反覆的修改,反覆的試講,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10

多麼壯觀的景象啊!李白運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奇壯麗的景色,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開始教學古詩,我讓學生對照插圖,體會詩人描繪了怎樣的情景,引導學生把想像的畫面説生動,説具體。

接着便問:知道廬山在哪嗎?之後馬上放廬山的風景圖還配上優美的音樂和自己的解説詞,一下便把孩子們帶入了景色迷人的廬山。當播放結束時,看到孩子們還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態,於是引導學生朗讀和領悟詩情。

領悟詩情這方面,我覺得這首詩有一定的難度,孩子們似乎受到了圖片的影響,逐句逐句地對詩去進行解釋。這是,巧妙地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讓學生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薰陶,享受審美樂趣。

課堂中,一直把自主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説發現,説理解,説體驗,在學生之間的互動互補中,感悟詩句,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讀書的過程變成了學生自主發現和探索的有趣經歷。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11

在教學《望廬山瀑布》中,我嘗試新的教學方法。

一、 由學生自由背詩,有學生背誦到這一首詩時引入新課

很多學生在幼兒園時就已經會背很多古詩,我引導學生背誦自己會背的古詩,當有學生背到這一首時我讓學生嘗試自己默寫,我來朗誦,對於學生不會寫的字,允許注拼音,這一過程大約需要10分鐘。因學生寫字速度、對句子的理解程度都有不同,所以默寫出來的詩千差萬別。我巡視中發現大部分學生寫完時,我在黑板上板書,讓學生一一對照,讓學生在修改時問一下自己為什麼這樣寫,同時結合掛圖看美景。我認為在糾正錯別字中學生很容易理解詩意,如“望”就是看,望廬山瀑布就是看廬山的瀑布。李妍寫的是“暴布”,她認為這個字是多音字,在糾正這個字時引導學生開動腦筋,怎樣記住這個字,有學生説:“水流的太暴了,就成了瀑布。”通過直觀的看圖啟發學生:“流的暴的水就是瀑布嗎?”細心、動腦的學生看出來了:“在高高的山上流的暴的水就是瀑布。”高瑩瑩同學穿插了一個腦筋急轉彎:“什麼布剪不斷?”多種形式的交流讓學生對瀑布不僅有直觀的認識,更有自己獨特意義的見解。

二.在糾正錯別字過程中,學生理解了詩意,在直觀感知的基礎加上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學生背誦起來更容易,指名背、互背、接力背等多種形式記憶。

三、你喜歡哪個詞?哪個字?哪句詩?説説你自己的看法。

很多學生喜歡“遙看瀑布掛前川”和“飛流直下三千尺”,學生解釋是“遙”的意思是遙遠,遠遠的看瀑布像白布掛在上面,而且在動,很美。有的學生説“飛”是速度很快,有三千尺,(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三千尺)很高很高,如果有機會,一定去看看,用眼鏡發現美、欣賞美,用耳朵去聽一聽瀑布飛下來的壯觀。

接着我準備讓學生默寫一遍古詩,加強記憶的同時想像美麗的瀑布,邊想像邊默寫,還安排了葉聖陶先生寫的《瀑布》讓學生欣賞,但由於學生默寫速度慢,後面的內容沒有進行。

在本節課中,我認為古詩教學可以分為四步:

1、教師朗誦,學生默寫。

2、教師板書,學生糾正錯別字,再出示掛圖引導學生理解詩意,反覆誦讀。

3、再次默寫,將詩、意結合,進行感情昇華。

4、拓展訓練。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12

《望廬山瀑布》是二年級語文下冊第17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古詩,本單元主要是以描寫祖國壯麗河山為主題的一組課文。《望廬山瀑布》意在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了解瀑布的壯觀景象。詩人李白運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我在仔細研讀了教材之後,將目標設定為:

1、學會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二年級的學生學習重點仍然在識字、寫字上,而在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則為難點。

當課剛開始的時候,我給學生創設了一個有趣的情景介紹了李白: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被稱為“詩仙”。他很愛旅遊,遊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他還有個習慣,就是喜歡把遊的地方用詩歌的形式記錄下來。一日,李白揹着行囊來到一個地方,只一會兒工夫,他就決定留在這個地方隱居不走了,是什麼吸引了李白呢?接着就出示詩題《望廬山瀑布》這首詩讓學生進行初讀。唐詩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廬山是馳名中外的勝地。對於這篇音韻和諧、用詞精練、意境簡言難表的古詩來説,如果充分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那麼學生在感悟上還是有一定難度。因此,我先“扶”着學生從關鍵字詞入手理解,再“放手”讓學生整體感悟,以此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從“疑”字入手,着重讓學生體會詩人的如痴如醉的情感,從側面感受到瀑布的形態美,並且使他們真正溶進古詩中,溶進意境中,感受到詩人激越的創作情緒。然後讓學生通過朗讀體現自己的情感、感悟,最後發展到激情吟誦,達到熟讀成誦的傳統要求,用“誦”這種亙古不變的藝術形式再現詩人若干年前的“情”。

古詩的最美處,就是它的格律。格律,賦予了古詩頗深的文化內涵,低年級學生讀古詩,我認為教師要捨得花大力氣去教他們誦讀,讓他們享受古詩的格律美,讓他們初步觸摸到古詩的精髓。教學時,我沒有要求學生一步到位讀到什麼程度,而是在他們的感悟中逐漸提高要求。首先讀準、讀通。其次,讓學生掌握節奏,抓住重音,在詩畫結合理解了詩意後,我告訴學生你現在就是大詩人李白,站在廬山瀑布的腳下,遙望瀑布,你會發出怎樣的感慨呢?讓學生上台站在畫面前放聲誦讀,已經非常有氣勢,但我還不滿意,為了讓學生更深的感悟到詩的意境,我進行了範讀,抓住古詩中的名句讀出了輕重緩急,讓學生找到與他們的區別,再練再讀,很多學生遠遠超過了我的朗讀水平,走進了詩中。我認為在本堂課中,創設詩意的、充滿朗讀的課堂就是我眼中的善美課堂!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13

今天上《望廬山瀑布》及杜甫的《絕句·兩隻黃鸝明翠柳》主要是以自讀自悟的方式進行。

沿過去古詩學習中感受詩的意境的教學及學習基礎,在教學《望廬山瀑布》時,我讓學生觀察文中插圖,讓學生通過插圖大致瞭解詩人所佔位置和所見的景物。在看圖後,我認為學生對詩人所處的位置應該瞭解得比較清楚了,但設想到,學生眼裏有山頂,山崖,山腰山腳,就是沒有“遠處”一詞。我只好笨拙地引出:是在遠處還是在近處?。由此看來,在成人眼中,很快而且很容易想到的“遠處”卻讓我在孩子們面前大跌眼鏡,他們的思維是直觀的,形象的,而遠處是從直觀抽象出來的。因此,我們讓學生品析時就不能只憑老師自己的理解去界定你的教學或學生的學習是否有效。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我調整了一些方式,儘可能從學生的形象、直觀的思維入手,對體會廬山瀑布的壯美,儘可能讓學生從可抓、可摸、可聞、可見的東西入手,再在此基礎上體會全詩。如理解“望”字,我先讓學生看老師的幾個動作,讓學生從老師的動作中直觀感受,找到有關望的詞語,如“看”,“瞧”“瞅”“眺望”,“遙望”,“仰望”,等,然後聯繫課文插圖,應用“遙望”用自己的話説:在遠遠的地方看,再想,為什麼要遠遠的看的,這樣學生聯想到了瀑布的高與大,從形象實體體會其壯美,然後讀詩,體會詩中寫實的部分“掛前川”,進一步感受其高大,為下一步體會“飛流”句做了較好的鋪墊。

體會詩的意境是學習古詩的非常重要的方法,這種意境有時靠人們的言傳,就破壞了個人對詩境的理解個性,而作為教師又不能不講,不講學生就很難理解,就如“飛流直下三千尺,這樣以誇張手法表現的意境,學生是不容易體會的,因此,教學中就要想辦法縮短學生現有關知識與詩的意境的距離,以便,更好地體會。如前面對“望”的理解就是從直觀的觀察到實景的觀察再到句子的描寫,層層遞進,而對“望”字的理解,又成為學生理解全詩的一座橋樑,這樣對“望”字的品讀,理解就應當是有效果的。因此,在閲讀教學中,如能抓住關鍵詞、句,以達到對詩的理解,應當是我們作為語文教師的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14

古詩是我國的文化精華。在《古詩兩首》的教學中,我始終以讀和圖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悟,在圖中感受。我在講授《望廬山瀑布》一詩時,導入部分以投影詩中插圖入手,讓學生對廬山瀑布有一個直觀印象,並使學生心靈得到震撼。在出示課題的時候,我利用圖層關係,將課題中需要學生學習的生字“廬”和“瀑”進行重點學習,以此來實現第一個目標。在“學文“過程中,我主要進行了以下教學:其一,自主讀文;其二,進行朗讀指導;其三,進行會認字學習指導和古詩配畫學習;其四,指導背誦。從目標上看,四個目標都已經達成,而且利用課文插圖和課件,很好地解決了重點和難點的教學。從效果上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體現。圖文結合,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趣味性和主動性。另外,利用田字格,讓學生將觀察到的生字送回家,從而來指導學生的書寫,這既讓學生獲得了一個實踐參與的機會,又充分體現了交互、參與的新課程理念。同時,這也體現了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設計策略,為師生搭起了一個交互的平台,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教授《絕句》伊始,我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説説都看到了什麼?然後根據圖來出示古詩,讓同學們在圖文並茂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同時以圖來輔助理解“千秋雪”、“含”、“萬里船”等詞,效果良好。這樣的教學也能很好地實現目標“感受大自然的美”。然後再利用多種朗讀方式幫助學生背誦課文。總之這一節課的目標得到了很好的達成,而且各知識點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實。另外,我還利用現實環境幫同學們理解古詩“窗含西嶺千秋雪”。我讓同學們將教室的窗户當作一張白紙,然後看窗外的景色。同學們一看就知道了“含”的意思。

總之,這一節課更讓我明白,低年段不要過分注重課文字詞的理解,而要讓學生在反覆的、多種形式的朗讀中自己去感悟,去理解,老師只是在這個過程中作引導。這一節課也讓我明白了,要利用好現實的教學資源,讓學生走出文本,利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去領悟。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15

知識學習的同化理論認為:一切新知識的學習都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展開的,牢固地掌握學過的知識,並找到新舊知識間的聯繫,將有助於新知識的學習。在教學古詩《望廬山瀑布》時,我讓學生聯繫曾經學過的詩歌《瀑布》,展開想象,訓練説話,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望廬山瀑布》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作品,詩人展開想象的翅膀,描繪出一幅氣勢磅礴的飛流瀑布圖。那麼,怎樣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那磅礴雄偉的氣勢呢?在學生欣賞意境、感受美景時,我設法讓學生聯繫《瀑布》,巧妙地進行知識的遷移與鋪墊。在學生感受“瀑布掛前川”時,讓他們想象真是“千丈青山襯着一道白銀”;在學生體會“飛流直下三千尺”時,讓他們想象發出的巨大聲響。好像疊疊的浪湧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鬆林”;衝到潭下,濺起一團團水霧,隨風揚起,“如煙,如霧,如塵”。這樣,學生找到了新舊知識間的聯繫,感受得深,理解得透。有一位學生在用自己的話。

口述詩意時這祥説:“太陽照在香爐峯上,紫色的煙霧不斷升騰。遠遠望去,瀑布像是掛在山前的一條河流,真是‘千丈青山襯着一道白銀’。瀑布飛快地直衝下來,足足有三千尺長啊!發出巨大的聲響,‘好像疊疊的湧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鬆林’。衝到潭下,濺起一團團水霧,‘如煙、如霧、如塵’。詩人想,可能是天上的銀河從天的最高處落下來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lushan/3pjgr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