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望廬山瀑布 >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15篇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15篇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1

4月7日,全縣西片古詩教學研討會在採花小學舉行。當我上完《望廬山瀑布》一課後,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感受頗深:要想上好一節課,真的要花很多的時間與精力。真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呀。從最開始的備課,到最後的授課,這過程中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思考的。

一、目標的確定要準確

《望廬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五單元的一首古詩。這首詩歌是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 詩歌很美,詩歌裏藴藏的畫面更美。他運用了極其誇張的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這是李白的名篇之一,讀起來朗朗上口,但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説,要深入地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境,難度很大。畢竟,二年級學生的閲歷,感悟能力,知識水平還是很有限的。因此,目標的確定要準確。我也花了很大的功夫。第一次試講是在我自己班上上的,學生很熟悉老師的教法,也很靈活,回答問題也很積極,課中表現都很出色,感悟的也很深刻,只是花的時間很長,導致後面的寫字任務沒有完成。試講完之後,自我感覺不好。明顯的感受到,學生要深入地體會要的是時間,教師也時有越俎代庖的現象。我們學校語文組的老師也提出了意見,一致認為:二年級的詩歌只要求理解大意,重點是背誦。我吸取了教訓,將目標降低了要求。重點放在朗讀上了。目標中感悟詩意前加上了一個詞“粗淺的”。是的,作為教師,不管上那一課,首先一定要把目標確定好,不要隨意的拔高或降低要求。

二、導語的設計要精彩

一堂好的課,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要將學生深深地吸引住,讓學生想,樂學。在第一次備課中,我只在想,怎麼讓學生多積累點知識,多瞭解一些大詩人的常識,沒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所以,在開課時繁瑣的向學生介紹李白的出生、經歷、字號、詩集等等。這真是徒勞無功,事半功倍呀!學生一點興趣都沒有,認真的學生還跟着讀一讀,不愛學的學生簡直不知道老師在做什麼。就連我的激情範讀都沒能與學生產生共鳴。這樣的導入是失敗的,得改!在所有老師的幫助下,在激烈的討論中得出了結論: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直接出示瀑布的畫面,從視覺上清晰的感受瀑布的壯觀,一下子吸引住學生的眼球。在後來的教學中確實證明了這一點:好的開頭時成功的一半!

三、內容的安排要靈活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主要是以識字、寫字為重點。一般有專門的識字,寫字環節。在開始的試講中,我也是先單獨識字,然後學文。結果是效果不好,時間也不夠。怎麼辦呢?就連睡覺的時候我都在思考。經過反覆地斟酌,我認為在文中識字比較好,一邊學古詩,一邊認生字。因為本課要認的生字只有4個,很少。這樣做既節省了時間,又聯繫詩句理解了生字的意思,效果會好一些。如:學習第四行古詩的時候,首先就出示“疑”,教大家認、讀然後“找朋友”明白其意思:以為,懷疑。看到這麼雄偉的瀑布從山頂上瀉下來,作者以為是什麼呢?學生讀詩句,很快就會明白整句詩歌的意思了。這樣既學了詩句,又結合課文學習了生字,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四、朗讀的指導要細緻

小學的整個語文教學都應當以朗讀為主,不管是那種類型的文章,都必須在讀中去感悟,理解,體會。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就更應當以朗讀指導為主了。教師的範讀,能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調,要有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開課後,我為學生範讀了一遍課文。雖然,我在上課時課件出了一點小問題,沒有播放出配置的一點古箏的音樂,但並不影響我的範讀。我看見學生情不自禁的跟着我一起朗讀古詩,心裏真的很高興。

課中,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自由讀,齊讀,小組長帶領大家讀等,悟出了詩歌中所藴藏的優美的畫面時,教師一定要做具體的指導。那些字該重讀,詩歌的節奏時怎樣的,古人讀詩,吟詩時搖頭晃腦,聲斷氣不斷的樣子······這些朗讀的技巧,教師都要做細緻的指導。讓學生從小就養成好的讀書習慣,不唱讀,不拖讀。由此而感受到朗讀詩歌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背誦古詩的興趣,從而積累古詩中的名句,做好長遠的打算,奠定基礎。今後在寫作中能信手拈來。正所謂:熟讀唐詩八十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要上好一節課,真的不簡單。必須經過反覆的思考,反覆的修改,反覆的試講,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2

《望廬山瀑布》意在讓學生熟讀的基礎上知道:在陽光的照射下,廬山的香爐峯升起紫色的雲霧。一條白練似的瀑布從青翠的山壁間跌落下來,好像一條大河掛在山前。那長長的瀑布飛快地直往下瀉,真讓人以為那是銀河從九重天外落了下來。多麼壯觀的景象啊!詩人李白運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我在仔細研讀了教材之後,將目標設定為:1、學會4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二年級的學生學習重點仍然在識字、寫字上,而在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則為難點。

一、畫面導入,激發學生學詩興趣。

課的一開始,我通過深情地導入,讓學生對李白充滿敬佩之情。師:我們的祖國是詩的國度,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留下了無數輝煌的詩篇。在詩歌的創作史上,唐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湧現了無數優秀的詩人,李白是當時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我們曾經學過他的幾首詩,誰願意來背一背?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詩,在回憶中引出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接着讓學生欣賞廬山瀑布的圖片,在學生驚訝的讚歎聲中發現孩子們已經被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景象吸引了。揭示課題就順理成章。

二、讀誦詩句。

1.掃清障礙,主要解決生字。學生小組間互相幫助學習,然後檢查個別字朗讀,並通過為生字比較、組詞讓學生鞏固生字。這首古詩裏生字比較簡單,學生學起來比較輕鬆。

2.理解古詩。首先讓學生讀,讀通讀準古詩。接着幫助學生逐句理解詩意,體會作者李白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可以通過給個別組詞理解字義,比如照就可以組為照射;學生理解香爐是指香爐峯,用簡筆畫配合手勢理解“生紫煙”;猜哪個字解釋為河(川);“三千尺”是作者用誇張的方法,“銀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繪廬山瀑布的雄偉壯美。之後又讓學生讀,有感情的讀,讀出廬山瀑布氣勢磅礴的感覺。在熟讀的基礎上成誦。

三、拓展詩句,體會寫作特點。

李白的詩激情浪漫,多采用誇張、比喻、想象等寫作方法巧妙地表達詩的意境和豐富的情感。在這首詩中詩人李白運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方法和比喻、想象等,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教學中我用直觀形象的數字舉例讓學生理解“三千尺”誇張寫法,還通過講解理解、圖片演示理解“銀河”“九天”“香爐峯”的意思。還結合以前學過的詩句和拓展詩《秋浦歌》體會李白誇張寫法特點。受到很好的學習效果。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3

知識學習的同化理論認為:一切新知識的學習都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展開的,牢固地掌握學過的知識,並找到新舊知識間的聯繫,將有助於新知識的學習。在教學古詩《望廬山瀑布》(六年制第七冊)時,我讓學生聯繫曾經學過的詩歌《瀑布》,展開想象,訓練説話,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望廬山瀑布》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作品,詩人展開想象的翅膀,描繪出一幅氣勢磅礴的飛流瀑布圖。那麼,怎樣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那磅礴雄偉的氣勢呢?在學生欣賞意境、感受美景時,我設法讓學生聯繫《瀑布》,巧妙地進行知識的遷移與鋪墊。在學生感受“瀑布掛前川”時,讓他們想象真是“千丈青山襯着一道白銀”;在學生體會“飛流直下三千尺”時,讓他們想象發出的巨大聲響。好像疊疊的浪湧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鬆林”;衝到潭下,濺起一團團水霧,隨風揚起,“如煙,如霧,如塵”。這樣,學生找到了新舊知識間的聯繫,感受得深,理解得透。有一位學生在用自己的話。

口述詩意時這祥説:“太陽照在香爐峯上,紫色的煙霧不斷升騰。遠遠望去,瀑布像是掛在山前的一條河流,真是‘千丈青山襯着一道白銀’。瀑布飛快地直衝下來,足足有三千尺長啊!發出巨大的聲響,‘好像疊疊的湧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鬆林’。衝到潭下,濺起一團團水霧,‘如煙、如霧、如塵’。詩人想,可能是天上的銀河從天的最高處落下來了。”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4

在教學《望廬山瀑布》中,我嘗試新的教學方法。

一、 由學生自由背詩,有學生背誦到這一首詩時引入新課

很多學生在幼兒園時就已經會背很多古詩,我引導學生背誦自己會背的古詩,當有學生背到這一首時我讓學生嘗試自己默寫,我來朗誦,對於學生不會寫的字,允許注拼音,這一過程大約需要10分鐘。因學生寫字速度、對句子的理解程度都有不同,所以默寫出來的詩千差萬別。我巡視中發現大部分學生寫完時,我在黑板上板書,讓學生一一對照,讓學生在修改時問一下自己為什麼這樣寫,同時結合掛圖看美景。我認為在糾正錯別字中學生很容易理解詩意,如“望”就是看,望廬山瀑布就是看廬山的瀑布。李妍寫的是“暴布”,她認為這個字是多音字,在糾正這個字時引導學生開動腦筋,怎樣記住這個字,有學生説:“水流的太暴了,就成了瀑布。”通過直觀的看圖啟發學生:“流的暴的水就是瀑布嗎?”細心、動腦的學生看出來了:“在高高的山上流的暴的水就是瀑布。”高瑩瑩同學穿插了一個腦筋急轉彎:“什麼布剪不斷?”多種形式的交流讓學生對瀑布不僅有直觀的認識,更有自己獨特意義的見解。

二.在糾正錯別字過程中,學生理解了詩意,在直觀感知的基礎加上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學生背誦起來更容易,指名背、互背、接力背等多種形式記憶。

三、你喜歡哪個詞?哪個字?哪句詩?説説你自己的看法。

很多學生喜歡“遙看瀑布掛前川”和“飛流直下三千尺”,學生解釋是“遙”的意思是遙遠,遠遠的看瀑布像白布掛在上面,而且在動,很美。有的學生説“飛”是速度很快,有三千尺,(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三千尺)很高很高,如果有機會,一定去看看,用眼鏡發現美、欣賞美,用耳朵去聽一聽瀑布飛下來的壯觀。

接着我準備讓學生默寫一遍古詩,加強記憶的同時想像美麗的瀑布,邊想像邊默寫,還安排了葉聖陶先生寫的《瀑布》讓學生欣賞,但由於學生默寫速度慢,後面的內容沒有進行。

在本節課中,我認為古詩教學可以分為四步:

1、教師朗誦,學生默寫。

2、教師板書,學生糾正錯別字,再出示掛圖引導學生理解詩意,反覆誦讀。

3、再次默寫,將詩、意結合,進行感情昇華。

4、拓展訓練。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5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詩六個生字,認識二類生字,能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背誦這首古詩。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學習理解本詩的意思和作者創作意圖。

3.體會詩人對大好河山的讚美與喜愛之請。

教學重、難點:體會詩意,體會詩人對大好河山的讚美與喜愛之請。

教學準備:廬山風光資料。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展示廬山瀑布的圖片資料,引導學生説説自己的感受,可以聯繫自己積累的有關古詩、名句等。

二、小組學習本詩中的生字。

1.廬:簡陋的房子;姓。(注意裏邊不是盧)。組詞:廬山、廬舍、茅廬。

2.三顧茅廬:1.原指諸葛亮感念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接受邀請,就任軍師,首戰用計火燒博望坡,大敗曹兵,立下了戰功。2引申為剛走上社會或工作崗位,經驗不足。

3.瀑:瀑布、飛瀑。爐:火爐、鍋爐、爐子。遙:遙遠、搖不可及、遙控。疑:懷疑、疑問、質問。銀:銀河、銀色、白銀、銀子、銀兩。

三、小組合作,根據預習資料和書中主力理解詩意。

1.廬山:我國名山之一,在江南省九江市南。

2.香爐:指香爐峯,是廬山西北部的一座高峯。它山峯形狀尖而圓,峯上煙雲聚傘繚繞,就像一座香爐,因此得名。

四、配樂朗讀本詩。

五、嘗試背誦古詩

六、古詩大擂台,背一背,看誰會背的李白的詩多。

七、補充《早發白帝城》。

詩意:黎明,為我送行;彩雲,籠罩着白帝城。一葉輕快的小舟,會把我帶到千里外的江陵,兩岸的猿猴,不停啼叫。小舟載着我的歡樂,穿過了,重重高山,重重險峻。

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節縣東帝山上。東漢末公孫述據此,據稱殿前井內首有白龍躍出,囚自稱白帝,稱山為白帝山。城為白帝城。

八、作業。

1.背誦兩首古詩。

2.寫生字。

九、板書設計。古詩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6

《望廬山瀑布》意在讓學生熟讀的基礎上知道:在陽光的照射下,廬山的香爐峯升起紫色的雲霧。一條白練似的瀑布從青翠的山壁間跌落下來,好像一條大河掛在山前。那長長的瀑布飛快地直往下瀉,真讓人以為那是銀河從九重天外落了下來。多麼壯觀的景象啊!詩人李白運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我在仔細研讀了教材之後,將目標設定為: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二年級的學生學習重點仍然在識字、寫字上,而在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則為難點。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去哪些地方旅遊過,那裏有哪些美麗的景色?學生喜歡錶現自己,紛紛站起來説自己去過哪些地方,有什麼好玩的什麼好吃的,這個時候聽的同學也很認真,心裏十分的羨慕。於是我又問:遊玩的時候有見過瀑布嗎,瀑布怎麼樣,看到那樣的瀑布有什麼感覺?學生表達完自己的感受之後,直接揭題引出《望廬山瀑布》。

二、讀誦課

1、瞭解李白,先生講,再幫忙補充。

2、掃清障礙,主要解決生字。

學生小組間互相幫助學習,然後檢查個別字朗讀,並通過為生字一字開花讓學生鞏固生字。這首古詩裏生字比較簡單,學生學起來比較輕鬆。

3、理解古詩

首先讓學生讀,讀通讀準古詩。接着幫助學生逐句理解詩意,體會作者李白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可以通過給個別組詞理解字義,比如照就可以組為照射;學生理解香爐是指香爐峯,用簡筆畫配合手勢理解“生紫煙”;猜哪個字解釋為河(川);“三千尺”是作者用誇張的方法,“銀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繪廬山瀑布的雄偉壯美。之後又讓學生讀,有感情的讀,讀出廬山瀑布氣勢磅礴的感覺。在熟讀的基礎上成誦。

三、總結

反思:這首古詩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通過“讀—理解—讀—誦”這4個步驟學習課文。在第一個讀中,學生做的很好,很快的解決了生字,還給生字找了一些課外的朋友。而在理解這一過程,也是本課教學的最難的部分,學生雖然可以用給字組詞,通過藉助課文插圖理解了詩意,但很難體會到作者李白想表達的那種對廬山瀑布的讚美,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為什麼會這樣,我個人分析了一下原因:部分學生沒有見過瀑布,部分學生見過卻沒有仔細觀察體會過,學生想象的能力有些弱。學生沒有很好的體會到這種感情,只是知道作者想要表達這種感情,所以後面的有感情朗讀也是比較失敗的,而最後的誦,在朗誦方面也是失敗的,而背誦是十分成功的,因為有部分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已經會背了。我想這次教學中,能夠使用多媒體課件,在引出課題之前讓學生觀看瀑布的飛流直下的視頻,聽聽瀑布所發出的巨響,在學生對瀑布的雄偉氣勢有所體會的基礎上再進行課文教學,效果會更好。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7

多麼壯觀的景象啊!李白運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奇壯麗的景色,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開始教學古詩,我讓學生對照插圖,體會詩人描繪了怎樣的情景,引導學生把想像的畫面説生動,説具體。

接着便問:知道廬山在哪嗎?之後馬上放廬山的風景圖還配上優美的音樂和自己的解説詞,一下便把孩子們帶入了景色迷人的廬山。當播放結束時,看到孩子們還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態,於是引導學生朗讀和領悟詩情。

領悟詩情這方面,我覺得這首詩有一定的難度,孩子們似乎受到了圖片的影響,逐句逐句地對詩去進行解釋。這是,巧妙地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讓學生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薰陶,享受審美樂趣。

課堂中,一直把自主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説發現,説理解,説體驗,在學生之間的互動互補中,感悟詩句,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讀書的過程變成了學生自主發現和探索的有趣經歷。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8

廬山,我國江西省的一座名山,自古就以“奇秀甲天下”,唐朝大詩人李白在50多歲時來到這裏,寫下了一首千古絕唱――《望廬山瀑布》:在陽光的照射下,廬山的香爐峯升起紫色的雲霧。一條白練似的瀑布從青翠的山壁間跌落下來,好像一條大河掛在山前。那長長的瀑布飛快地傾瀉而下,真讓人以為那是銀河從九重天外落了下來。多麼壯觀的景象啊!詩人李白運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人生識字憂患始。對於詩人來説,短短的十數個字中,包含了太多喜怒哀樂,情感糾葛。而我們這些後來人,只能在不斷地研讀中揣摩詩人或複雜、或激昂的情感,走進詩人,走進詩歌盛行的時代。

我在仔細研讀了教材之後,將目標設定為: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教學難點定為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那麼,根據唐詩音韻和諧、用詞精煉的特點,我採用“分步朗讀、逐漸深入”的方法,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分散難點,各個擊破,從而達到本課的學習目標。

一讀、讀準字音

本詩生字不多,但應提醒學生要讀準字音、還要讀準押韻的字。本詩押韻的字是“煙”“川”“天”,它們都是前鼻音,不要讀成後鼻音。另外,“落”字讀Luò,“銀河”的銀讀yín。第三步就是要讀出古詩特有的節奏。這樣的安排,符合兒童好表現的特點,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了民主、輕鬆、互動的學習氛圍。

二讀、理解詞句

學生從上幼兒園起日積月累地背誦了許多古詩,關於詩意的理解卻顯得模糊而淺顯。《望廬山瀑布》這首詩,讓學生在想象中完成對詩歌的理解此刻尤其重要。因此我鼓勵學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也鼓勵其他學生給予解答,當遇到困難時,再由我這個教師適時引導、指點,就這樣,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學生很好地體會了“掛”字的妙不可言、“飛流直下”的氣勢磅礴,“銀河落九天”的驚天動地。在交流中激活學生的聯想,在質疑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在互幫互助中想象畫面,領略文字的獨特魅力,感悟古詩的經典意境。

三讀、體會情感

在學生讀懂了詩句的基礎上,就要指導學生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自由讀,在讀中揣摩怎樣處理好重音、速度和停頓,怎樣表現詩句的情感;教師引導讀,在理解中體會詩的意境、感受詩人的情感、交流自己的感受。另外多媒體課件的出示,使學生雖身在教室,卻有如身臨其境、觀看瀑布的飛流直下壯觀場景,聆聽瀑布所發出的隆隆巨響,真切地體會瀑布的雄偉氣勢,以致脱口而出“山河壯美”的感歎!

廬山,一座千年屹立的山峯,因為李白的到來而名垂千古;李白,一位視權貴如糞土的詩人,寄情山水而感歎:“疑是銀河落九天”。但是,這份情,要通過誦讀表達出來,對於二年級的小孩子是有難度的。如何引領孩子們入情入境的朗讀,一直都困擾着我。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9

《望廬山瀑布》是二年級語文下冊第17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古詩,本單元主要是以描寫祖國壯麗河山為主題的一組課文。《望廬山瀑布》意在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了解瀑布的壯觀景象。詩人李白運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我在仔細研讀了教材之後,將目標設定為:1、學會4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二年級的學生學習重點仍然在識字、寫字上,而在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則為難點。

當課剛開始的時候,我給學生創設了一個有趣的情景介紹了李白: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被稱為“詩仙”。他很愛旅遊,遊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他還有個習慣,就是喜歡把遊的地方用詩歌的形式記錄下來。一日,李白揹着行囊來到一個地方,只一會兒工夫,他就決定留在這個地方隱居不走了,是什麼吸引了李白呢?接着就出示詩題《望廬山瀑布》這首詩讓學生進行初讀。唐詩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廬山是馳名中外的勝地。對於這篇音韻和諧、用詞精練、意境簡言難表的古詩來説,如果充分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那麼學生在感悟上還是有一定難度。因此,我先“扶”着學生從關鍵字詞入手理解,再“放手”讓學生整體感悟,以此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從“疑”字入手,着重讓學生體會詩人的如痴如醉的情感,從側面感受到瀑布的形態美,並且使他們真正溶進古詩中,溶進意境中,感受到詩人激越的創作情緒。然後讓學生通過朗讀體現自己的情感、感悟,最後發展到激情吟誦,達到熟讀成誦的傳統要求,用“誦”這種亙古不變的藝術形式再現詩人若干年前的“情”。

古詩的最美處,就是它的格律。格律,賦予了古詩頗深的文化內涵,低年級學生讀古詩,我認為教師要捨得花大力氣去教他們誦讀,讓他們享受古詩的格律美,讓他們初步觸摸到古詩的精髓。教學時,我沒有要求學生一步到位讀到什麼程度,而是在他們的感悟中逐漸提高要求。首先讀準、讀通。其次,讓學生掌握節奏,抓住重音,在詩畫結合理解了詩意後,我告訴學生你現在就是大詩人李白,站在廬山瀑布的腳下,遙望瀑布,你會發出怎樣的感慨呢?讓學生上台站在畫面前放聲誦讀,已經非常有氣勢,但我還不滿意,為了讓學生更深的感悟到詩的意境,我進行了範讀,抓住古詩中的名句讀出了輕重緩急,讓學生找到與他們的區別,再練再讀,很多學生遠遠超過了我的朗讀水平,走進了詩中。我認為在本堂課中,創設詩意的、充滿朗讀的課堂就是我眼中的善美課堂!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10

今天上《望廬山瀑布》及杜甫的《絕句·兩隻黃鸝明翠柳》主要是以自讀自悟的方式進行。

沿過去古詩學習中感受詩的意境的教學及學習基礎,在教學《望廬山瀑布》時,我讓學生觀察文中插圖,讓學生通過插圖大致瞭解詩人所佔位置和所見的景物。在看圖後,我認為學生對詩人所處的位置應該瞭解得比較清楚了,但設想到,學生眼裏有山頂,山崖,山腰山腳,就是沒有“遠處”一詞。我只好笨拙地引出:是在遠處還是在近處?。由此看來,在成人眼中,很快而且很容易想到的“遠處”卻讓我在孩子們面前大跌眼鏡,他們的思維是直觀的,形象的,而遠處是從直觀抽象出來的。因此,我們讓學生品析時就不能只憑老師自己的理解去界定你的教學或學生的學習是否有效。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我調整了一些方式,儘可能從學生的形象、直觀的思維入手,對體會廬山瀑布的壯美,儘可能讓學生從可抓、可摸、可聞、可見的東西入手,再在此基礎上體會全詩。如理解“望”字,我先讓學生看老師的幾個動作,讓學生從老師的動作中直觀感受,找到有關望的詞語,如“看”,“瞧”“瞅”“眺望”,“遙望”,“仰望”,等,然後聯繫課文插圖,應用“遙望”用自己的話説:在遠遠的地方看,再想,為什麼要遠遠的看的,這樣學生聯想到了瀑布的高與大,從形象實體體會其壯美,然後讀詩,體會詩中寫實的部分“掛前川”,進一步感受其高大,為下一步體會“飛流”句做了較好的鋪墊。

體會詩的意境是學習古詩的非常重要的方法,這種意境有時靠人們的言傳,就破壞了個人對詩境的理解個性,而作為教師又不能不講,不講學生就很難理解,就如“飛流直下三千尺,這樣以誇張手法表現的意境,學生是不容易體會的`,因此,教學中就要想辦法縮短學生現有關知識與詩的意境的距離,以便,更好地體會。如前面對“望”的理解就是從直觀的觀察到實景的觀察再到句子的描寫,層層遞進,而對“望”字的理解,又成為學生理解全詩的一座橋樑,這樣對“望”字的品讀,理解就應當是有效果的。因此,在閲讀教學中,如能抓住關鍵詞、句,以達到對詩的理解,應當是我們作為語文教師的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11

《望廬山瀑布》及《山行》這兩首七言絕句都是寫景類的古詩,所以只要讓學生了解是的大意,不要求逐字講解,應該大部分地讓學生賞讀,感受作者對祖國山河的喜愛與讚美。

《望廬山瀑布》描繪了廬山瀑布壯麗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山行》描寫了深秋山間的景色,“霜葉紅於二月花”是全詩的詩眼,也點明瞭作者喜愛楓葉的原因。

本課的教學目的是,豐富學生古詩的積累,從唐詩的音韻和諧、用詞精煉中受到薰陶感染;學生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想象詩中描繪的美麗景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受到愛祖國的教育。

課前,我準備了電腦課件,但因特殊原因未能在課上使用。於是採用了課文掛圖,但我想效果肯定比不上flash動畫那樣生動、形象、有吸引力。

我設計,以回憶學過的古詩導入,以次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授課過程中,學生能夠理解兩首詩的詩意,特別是個別字的理解,如“生——產生”“川——河流”“坐——由於,因為”等,能準確地彙報;學生還能體會詩中的好詞佳句,如“掛”字化靜為動,“飛”字描繪急流飛奔,“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比喻和誇張的手法寫出了瀑布壯麗、勢不可擋的氣魄,等等。這個環節,我是放手讓學生在組內交流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然後探究合作學習:你喜歡哪首詩?或者喜歡詩的哪部分?喜歡就多讀讀,並讀出自己的感受。但是,我的引導不到位。當學生已經回答出詩句好在哪裏市,教師就應順着這個線路,讓學生充分地讀,結合讀再來講講詩寫得好在哪,體現賞讀的過程。

在擴展教學時,我讓學生展示自己積累的寫景類古詩,以豐富學生的古詩積累。但“多而不精”,即某生泛泛地讀詩,沒有更進一步的對詩意的理解。這一環節只要彙報3-4首有代表性的詩,讓學生了解詩的內容,感受詩的情感或意境,這樣會給學生更深刻的印象。

在最後,我設計了一個互相積累的環節,就是讓學生在速記是未記全的,或對某給學生的某首詩感興趣的,可以下位來互相補充,充分達到積累的完整準確性,同時也是一個很好的交流、創作的過程,值得在講授其他課文中繼續恰當應用。

總的來説,這節課的大塊環節設計的很好,基本符合新課標精神。但細節上還須認真加工、雕琢,這也需要我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不斷學習、摸索、積累經驗。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12

《望廬山瀑布》是“詩仙”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下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抓住了瀑布的動態美,用誇張、比喻的修辭方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壯與美麗,品讀全詩,短短28字,“有聲有色”、“有動有靜”、“有景有情”,充分體現了詩人浪漫主義的風格。盡情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通過學習本詩能夠大大增強學生的愛美情趣和想象空間。

由於這首詩是第八課的第二首詩,有第一首詩“扶”的引導學習,孩子們已經掌握了學習古詩的方法,所以這一首詩,我就採用“放”的方法讓孩子們自學,主要採用學生熟讀成誦,讀中感悟,分組學習討論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學習領會,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

講課伊始,我就設問:知道廬山在哪嗎?我先讓學生拿出自己預習的材料,介紹一下自己眼中的廬山。有去過的同學彭文傑説説自己去廬山的感受,以及看到的美麗的景色,他還展示了自己蒐集打印的廬山圖片。孩子們各個興高采烈,高興萬分。

接着我再讓其他同學都拿出自己課前準備的,蒐集的資料,進行小組內交流討論學習,並選出代表以回報學習情況。最後選派代表在班級中彙報學習情況,其他小組成員可以做補充説明。這樣孩子們的學習氣氛很活躍,課堂氛圍非常活躍,有説有笑,各執己見,在爭辯中學到了知識,培養了自學能力。

為了加深印象,我在孩子們討論聲中,我又播放了廬山的風景圖,還配上優美的音樂和自己的解説詞,這樣一下子便把孩子們帶入了景色迷人的廬山,當播放結束時,孩子們還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態,接着進行朗讀比賽,孩子們各個都搖頭晃腦的像小詩人一樣抑揚頓挫的朗讀。很快,孩子們都能熟讀成誦了,而且領悟了詩的大意,並理解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意思,進一步悟出了他的誇張的寫法和比喻的寫法。我藉機告訴孩子們“三和九”是虛指的表達方法,並不是真正的三千尺和九天的高。從而達到了最終的學習目標。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13

《望廬山瀑布》意在讓學生熟讀的基礎上知道:在陽光的照射下,廬山的香爐峯升起紫色的雲霧。一條白練似的瀑布從青翠的山壁間跌落下來,好像一條大河掛在山前。那長長的瀑布飛快地直往下瀉,真讓人以為那是銀河從九重天外落了下來。多麼壯觀的景象啊!詩人李白運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我在仔細研讀了教材之後,將目標設定為:1、會認4個生字,會寫4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二年級的學生學習重點仍然在識字、寫字上,而在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則為難點。

一、情境引入,揭示課題

課前我先讓學生看有關廬山風景的視頻,再通過談話引導學生知道我們的大詩人李白也去過廬山,看到了這麼美的風景,而且還把他看到的寫成了一首詩,詩名就叫《望廬山瀑布》。

二、讀誦課文

1、瞭解李白,先生講,再幫忙補充。

2、瞭解李白的其它古詩。

3、掃清障礙,主要解決生字。學生小組間互相幫助學習,然後檢查個別字朗讀,並通過為生字找朋友讓學生鞏固生字。這首古詩裏生字比較簡單,學生學起來比較輕鬆。

4、理解古詩

首先讓學生讀,讀通讀準古詩。接着幫助學生逐句理解詩意,體會作者李白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可以通過給個別組詞理解字義,比如照就可以組為照射;學生理解香爐是指香爐峯, “三千尺”是作者用誇張的方法,“銀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繪廬山瀑布的雄偉壯美。之後又讓學生讀,有感情的讀,讀出廬山瀑布氣勢磅礴的感覺。在熟讀的基礎上成誦。

三、總結

反思:古詩學生比較難理解,於是我就藉助多媒體進行《望廬山瀑布》的教學。上完課後,感想頗多:

1、材料的充分準備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

為了上好這節課,我提前一週開始通過各種方法收集資料。瀑布圖片網上很多,但是能準確切題、合乎心意的卻甚少。從關鍵字“望廬山瀑布”到“瀑布”,從自己認真查找資料到求助朋友,所有能尋求幫助的途徑都用上了。短短一個星期的時間,瀏覽的圖片就有幾百張。最後才在這幾百張中選取了8張。視頻資料也是如此。廬山瀑布的視頻有很多,但是我要求的視頻資料是——既要表現出廬山瀑布的氣勢恢宏,又要有能震撼人心的瀑布聲。尋找資料的過程無疑是艱辛的,但艱辛過後的收穫卻讓我感覺一次比一次甜蜜,一次比一次興奮。

2、有效的教學設計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

對於所有課來説,有效的教學設計是關鍵。剛開始的我在設計教學環節的時候有些急於求成。在試講時我利用多媒體上的課,幾位聽課老師給我提了很多寶貴意見,再就是在理解詩意上引導的還不夠透徹,我發現自己不應該讓教學來體現多媒體的功用,而應該讓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所以我在教學的重心不應該在多媒體上,而應該在教學的有效性上。認識到這一點後,我又調整和修改了自己的教學設計。

3、我在講授《望廬山瀑布》一詩時,導入部分先是使用了多媒體來介紹廬山的風景,接着播放廬山瀑布的視頻錄像,讓學生對廬山瀑布有一個直觀印象,並使學生心靈得到震撼。在古詩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通過“讀—理解—讀—誦”這4個步驟學習課文。在第一個讀中,學生做的很好,很快的解決了生字,還給生字找了一些課外的朋友。低年級古詩教學重在入情入境地計,而要讀得入情入境,只能從圖片、錄像上感受,或是聯繫生活實際,在老師的情境語言中讀。我也尋找了大量的資源引導學生讀,《望廬山瀑布》一詩中的名句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帶着孩子們看了課件高山瀑布的景象,讓他們感受到了“飛流直下”的感覺、領略了“三千尺”的高度和寓意,就有個別學生感言,真的“像天上的銀河落下來了”。 但是最終還是沒能達到預設的效果,反思自己,發現:只有放慢語速,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的意境,去領略作者當時的心情,讀起古詩來才會更有味道。在枯燥的課文中,教師是學生學習路上的嚮導,有了教師正確的指引,學生的思維大門就會打開,一切看似疑難的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14

在上《望廬山瀑布》這可時,導入我用了學生在之前上過的《廬山的雲霧》這課,因為學生知道了蘆山的雲霧的特點,現在來虛席蘆山的瀑布會使他們有熟悉感。這課時教材中第13課《古詩兩首》中的一首,這首詩詩描繪了壯麗的廬山瀑布,展現了詩人瑰奇的想像與創造力。本課重點是學生能把4個生字認識和會寫,還有能理解課文之中穿插的以描述瀑布的詞、句、文等,同時從不同角度激發表達慾望,增進學生語言積累,為他們從讀到寫做好遞進式鋪墊。

古詩學習對學生來説,既熟悉又陌生,很多經典能張口倒背,但對其中的字句、意境卻隔了一層,對學習古詩的方法更是不求甚解。所以要重視引領學生感悟詩境。我使用了課件的形式,讓學生能夠通過圖片加深對這課的理解,在上這課時對於有些上下文的銜接處處理的不是很恰當。還有在提問的方式上也應該加強。這樣才能使學生能夠對老師的課感興趣,帶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給學生古詩學習的方法,啟發他們抓住重點字詞品讀想象,藉助課外閲讀文字激發學生書面表達慾望、積累運用語言。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15

在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利用課件創設情景,播放有關大自然美景的圖片,再配樂解説,營造氛圍,讓學生置身於大自然中。然後自然導入到第一首詩《望廬山瀑布》,出示廬山瀑布的畫面,我相機配樂範讀,向學生展示廬山瀑布的美麗和壯觀,讓學生學習領略《望廬山瀑布》中所描繪的美景和詩人熱愛大自然,欣賞瀑布的氣勢宏大的激情,並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激勵語言感染學生,收到了不錯的學習效果,並鼓勵學生大膽充分地展開想象,提高了教學效率。

在教學中,我重點指導理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的意境及詩人用詞的精妙,鼓勵學生動腦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色,並把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遺憾的是,本想讓學生把這幅畫面畫下來,因為時間的關係而作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lushan/8lyvv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