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陋室銘 >

《陋室銘》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陋室銘》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劉禹錫的《陋室銘》流傳了千百年,聊聊八十一字,作者用凝練工整的語言表達出了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陋室銘》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如何讓剛剛接觸文言文不久的七年級孩子透過文字來理解作者的思想,把握作品的情感呢?我在進行了深入的文本分析之後,將朗讀作為了這節課教學的一個抓手,通過朗讀來理解課文內容,掌握重點的文言實詞,並在此基礎上了解作者安貧樂道的品質。

朗讀是我這節課的一個重要抓手,朗讀和課文理解是互為補充的,朗讀是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課文理解之後,朗讀才能更有感情。所以,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每一次讓學生朗讀都必須問一個“為什麼”?這次朗讀是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要對學生提哪些要求?層層遞進,層層深入,學生的朗讀能力才會提高,自然也就滲入了對課文的理解。

導入之後,我設計了各種形式的朗讀來幫助學生完成對課文的感知。

首先是散讀,對學生的要求是大聲,意在活躍課堂氣氛,營造一個學習文言文的氛圍。接下來我特意挑了一個朗讀基礎不是很好的學生站起來讀課文,並提醒其他學生仔細聽,挑出他讀錯的地方,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對課文的正音正字。

但我還是忽略了一點,應該讓學生上黑板寫一寫“馨”、“鴻”等字,對於七年級的孩子來説,寫字的基礎還是很重要的。疏通字詞之後我又讓一個聲音洪亮的學生帶領全班齊讀了課文,並進一步提出“整齊、準確、流利”的要求。三次朗讀,三次要求,完成了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在重點讀析部分,我設計了一個統領全文的大問題“陋室為什麼會被稱為陋室?你認為它陋還是不陋?”讓學生就此展開討論,並在文中圈畫相關詞句。我給了學生將近三分鐘的時間進行小組討論,這也是基於“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可能是學生的課前預習比較充分,在“陋”和“不陋”這一問題上並沒有引起太大的爭議。學生能找到“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認為和作者交往的都是有學問的人,“可以調素琴,閲金經”可見劉禹錫的平時生活很充實;而且課文中還舉到了諸葛亮和楊雄的例子,劉禹錫將自己的房屋和他們的放在一起,孔子也説了他們的房屋不陋,所以學生認為“陋室”是“不陋”的。在這裏我又提醒學生“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絲竹”也是音樂,“素琴”也是音樂,有何區別呢?這個問題對於學生來説難度大了一點,所以我還是主動給了學生答案,“素琴”是不加裝飾的琴,彈奏出來的是清新高雅的音樂;而“絲竹”是指樂隊演奏的音樂,一般只有達官貴人才能享受。這裏也能看出劉禹錫不喜歡榮華富貴,而是喜歡過自己有精神追求的生活。 在分析到“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這一句時,有學生認為台階上長滿了青苔,房屋的外面也長了很多青草,所以可以看出陋室是“陋”的。我在對文本進行解讀時認為這一句應該是表現出陋室的自然環境很清幽,是表現“不陋”的,但是聽到學生這樣理解,我覺得似乎也可以,於是就順着他的理解講了下去。

現在看來,這一處課堂上的處理還是有問題的,這兩句應該是表現出環境的清幽,正是因為劉禹錫追求的是簡單、樸素、樸實無華的生活,所以這樣的環境,他是喜歡的,在他眼裏是不陋的。當時在課堂上應該對學生進行這樣的引導,沒有做到正是因為自己對文本的解讀還不夠通透。對於文章的.前四句,我也是用了一個問題來處理的,“前四句和陋室無關,似乎多餘,你怎麼看?”學生都説不多餘,但似乎可以意會不多餘的原因而無法言傳。於是我提醒他們關注“山”、 “水”、 “仙”、 “龍”和“陋室”的共通之處,在前面分析的基礎上,他們説出“仙”、“龍”對“山”、“水”來説才是重要的,正如在“陋室”中最重要的實際上是“人”,我又追問:“是人的什麼呢?”“品德高尚。”説出這一點,我知道學生已經理解了課文了,可以做總結了,“外表看起來非常簡陋的房屋,因為有了優雅的環境,儒雅的友人和高雅的生活,在劉禹錫看來不陋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劉禹錫這個人的品質非常高尚,也就是文中提到的一個詞‘德馨’,德馨也就成了支撐這個房屋的一個橫樑。”我的板書也設計成了一個房屋的形狀,屋頂部分寫上陋的表現,房屋的根基是不陋的表現,而橫樑就是“德馨”二字。

這個板書設計比較形象,對於七年級的孩子來説可能更容易理解和記憶。 在對課文進行了理解和分析的基礎上,再提問學生劉禹錫寫這篇文章表達了什麼,他們基本可以説出安貧樂道的意思,只是無法準確表達。於是,我給了他們“安貧樂道”這個詞,並作了解釋。有一個學生提到了“寬容”,我也不假思索地認同了他的觀點,現在想來這和我在文本解讀時所理解的“豁達”還是有區別的,課堂上沒有及時發現還是説明我在解讀時沒有通透地理解文本。 在理解了文章的基礎上,我又要求學生讀課文,並且提高了要求,要“生動,有感情”。學生的朗讀較整體感知時有了提高。重點讀析部分用時二十分鐘左右,通過一個大問題的設計基本能夠幫助學生梳理全文,思路也比較清晰,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落實了“德馨”、“上”、“鴻儒”、“白丁”、“勞”等詞的意思。

在這過程中也同樣存在着不少問題,重點字詞的落實還只是浮在表面,沒有反覆敲打;在分析課文時雖然有朗讀,但對一些重點句的朗讀還缺乏細緻的指導以及示範朗讀,這也是自身功力不夠的表現,亟待學習和提高。 在拓展遷移部分,我讓學生談讀了此文得到的啟示是什麼?並寫成敍議結合的,目的是想讓他們將課文中學到的內容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文以載道,對整節課的學習內容也是一個內化。 以有感情的背誦課文作為整節課的結尾,達到鞏固的目的。 從整節課的教學效果來看,大的環節沒有問題,思路比較清晰,課堂氣氛也調動得不錯,媒體的適時使用對課堂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了,整節課也是圍繞着教學重點展開的。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重點字詞的敲打落實上。

在今後的文言文教學過程中,要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重點的文言實詞的敲打和落實,文言文要上的有味道,更要實實在在;其次是要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指導以及文言文學習方法的指導,比如工具書的使用,課文註釋的關注等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再次要關注課堂上生成的資源,讓學生的發言為我所用。無論是哪個方面的關注,其實最終都要歸結於對文本的解讀和對學生的解讀,只有將這兩者都解讀通透了,並有機結合,才能上出精彩的課,才能上出真正適應學生的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loushiming/ypeo8d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