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紅樓夢 >

《紅樓夢》閲讀心得集合10篇

《紅樓夢》閲讀心得集合10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紅樓夢》閲讀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紅樓夢》閲讀心得集合10篇

《紅樓夢》閲讀心得1

這幾天,《浙江教育科技台》正在如火如荼的播放着新版《紅樓夢》,我不禁又拿起《紅樓夢》,再一次地細細品味起來,和電視一結合,還真有一種讓我欲罷不能的感受。每每讀到佳句,歡喜的緊,讀到傷心處,淚眼連連。

《紅樓夢》以賈府衰亡為主要線索,全書以賈府為中心,描寫上至朝廷,,下到市井、鄉里的人情世故和風尚習慣,可謂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最吸引我的就是上至寶玉,金陵十二釵,下至丫頭都是那麼的具有才華,個個都出口成章,讓我刮目相看,更讓我崇拜得五體投地。印象最深的就要數黛玉和寶釵了。

黛玉或許是從小體弱多病,又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因此養成了她多愁善感的個性,她的眼淚總是又多、又細、又長。空有了一顆玲瓏心和無人可及的詩情才藝,真是讓我倍感遺憾啊!

反之,寶釵從小就在大户薛家出生,又有母親和哥哥的疼愛,她的性格就大家閨秀所具備的大氣了,因此也更得長輩們的喜愛了。更是“是非面前繞道走”,連丫頭們都喜歡她。而我又覺得她雖然表面上是風光了,但做每件事都要思前想後,肯定是件特累的事。

《紅樓夢》裏對每個人都是刻畫得入木三分,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心思,讀了以後真是受益匪淺,更感到世態炎涼,真真假假,到頭來都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紅樓夢》引人入勝的地方數不勝數,真不愧為是文學的瑰寶啊!

《紅樓夢》閲讀心得2

《紅樓夢》是中國晚期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小説着重講述了上流社會的四個家庭,真實生動地描述了18世紀上半葉末中國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它是這一歷史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縮影,是中國古老封建社會已經無可挽回地崩潰的真實寫照。為了一個個寫出生動的人物,故事從童話《石頭記》中的女媧開始。有一條關於真隱士的線索,開始和結束了整個故事。

遙遠的大洋彼岸還有一個國家,——英國。她生下了一位偉大、傑出和有才華的劇作家。他是莎士比亞。他用自己的一生經歷,在自己的國家發揚了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戲劇。當時,一個民族,他那個時代不朽的靈魂,以各種形式表達自己,豐富自己。就像莎士比亞和戲劇之間微妙的關係一樣,曹雪芹和他的《紅樓夢》是我們中華民族不朽靈魂的一部分。與其説他是一部異步的鉅著,不如説他是一部中國通史。與其説是貴族生活,不如説是現狀的真實寫照。從一點點細節中,體現了那種語言的魅力,很多人物都是用生動的語言塑造出來的。從人物的一舉一動,每一個微笑,每一次放鬆。最細微的痕跡顯示了人物的特徵。可以説,那種語言的敍述沒有瑕疵。從中可以看出,一個民族發展的問題,具體的癥結,具體的為民大計,都與此有關。這不僅是一部文學作品,也是一本柬埔寨的書。

據説都是前八十回,後四十回我覺得正好相反。裏面有很多瑕疵。比如賈寶玉前八十回就暗示自己是個悲劇人物,變成了一個肯讀書肯考試的舉人。從一個頑童到一個好學的人,他們之間幾乎沒有任何聯繫,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紅樓夢》寫不好。況且像曹雪芹這樣的人物刻畫起來很難,也不容易達到。我看不如把這40次不寫了,給人做白日夢的空間,還是很美的。

《紅樓夢》閲讀心得3

《尋紅樓遺夢,品人世百態》

這個暑假,我又將原著版《紅樓夢》翻出,看了一遍,在剛識字的年紀,爸爸就給我買了一本兒童版帶拼音的《紅樓夢》,於是,每晚纏着爸媽給我講一章作為睡前故事,小小的我看着書上精美的插圖,在內心幻想偌大榮國府的盛象。再後來年歲稍長,媽媽為我買來原著版《紅樓夢》,雖看得不全懂,卻也囫圇吞棗地讀了幾遍,當時覺得最複雜的是,就是人物關係。趙姨娘是誰的小老婆?賈璉是刑夫人的兒子嗎?一整個大家族,上至賈母下至丫鬟,凡提到名字的,最後的結果也都交待了,這裏不得不佩服曹雪芹先生寫作的一氣呵成,毫不拖泥帶水。

曹先生自評《紅樓夢》: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整本書結尾以"賈雨村言"即"假語村言",因此書中虛幻世界和現實世界相承接,常在一個人冤死後,再出現在一個瀕死之人面前,如鳳姐死前看到尤二姐對她笑……這樣的情節,讓我又時不時心驚肉跳一回。既然剛才提到紅樓夢中複雜人物關係,我就來説説自己對一些人物的看法。

提起《紅樓夢》,不得不説説林黛玉。“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寶哥哥與林妹妹的愛情悲劇讓人嗟歎。林黛玉風流裊娜,嬌小柔弱,惹人憐愛。她深得賈母的喜歡,否則賈母也不會在放爆竹時獨摟黛玉入懷了。可賈母等一眾人明知寶黛相愛,卻不促成這門親事,其原因是黛玉的多病。確實,黛玉心思過於縝密,一件喜事想出悲來,落下淚來,試問她如何能不病?她雖風姿綽約,我見猶憐,卻只因自身性格二無法獲得像寶釵那樣健康的身體。書中寫她多心多想的大多是與寶玉有關的事,而在眾姐妹中,她是最會打趣人的俏顰兒,是寫詩奇才林瀟湘,這難道就是傳説中的愛情中的女人都有疑心病?

而薛寶釵,卻是與林黛玉的性格截然相反。曾讀過一篇文章,説寶釵的內心是一片清明的。不錯,作為整本書中最明白、最識大體、最想的通、最寬容大度的人,寶釵不論是待人還是接物亦或是遭遇變故,都是頭一個明白人。她寬容大度,因此人人都願意和她交往。她細心地關心着身邊的人,她曾日日為身為自己的情敵的黛玉送燕窩;她曾在香菱受委屈時保護她。她內心澄澈,看透世事,即使是在寶玉出家後,她也只是落下淚後忙勸薛姨媽和王夫人想開些。我覺得她一定是最長壽的人,只因她處事不驚、嫻靜如月。她是賢妻,亦必是良母。儘管知道寶玉心中只有林妹妹,她依然無怨無悔地悉心照顧寶玉,為他着想,解他的心結,勸勉他勤學。寶釵是真正的智者,在紅樓這場大夢中,她似乎是坐看夢中人情百態而內心無波亦無瀾。

再來説説襲人和晴雯:這兩人都是我非常欣賞的丫鬟。她們伏侍寶玉盡心盡力,細心備至。襲人賢惠,也心儀於寶玉,文中説寶玉待襲人與旁人是不同的,她應是意識到寶玉的感情,因此在寶玉踹了她一腳後心涼了半截。她最多隻能做側室,她心中對做姨娘的命運應是有些害怕的。她怕色衰愛弛,怕正室欺壓,但她對寶玉的愛是不動搖的,這樣一個聰明而賢惠的丫頭,最後結局也是好的。她本欲為寶玉而死,卻意外發現所嫁之人乃寶玉之友蔣玉函,最後想來應是夫妻和睦、兒女承歡膝下。晴雯則是個大美女,鳳姐説:“若論這些丫頭們,共總比起來,都沒晴雯生的好。”晴雯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林妹妹,也因花顏而耽了莫須有的罪名,因病慘死。在《勇晴雯病補雀金裘》中她的落落大方、勇敢堅韌讓我敬佩。她死後被寶玉杜撰為芙蓉花神,也不枉她對寶玉盡心伏侍一番。襲人和晴雯同為丫鬟卻不同命,其原因是晴雯的開放、反抗精神與當時封閉的時代相牴觸。

最後來説説趙姨娘,這個戲份並不多的“壞女人”。小時候不懂太多,對趙姨娘只一字評述:壞。略大些,才發現了趙姨娘並不是壞,她是有無奈、無能為力的。她和馬道婆用魘魔法設計害鳳姐和寶玉,是狠毒。但文中馬道婆進趙姨娘屋子時看到的是滿炕頭的零碎的、不成樣的綢緞,可見趙姨娘作為小人物悲哀的命運。主子只做了半個,比下人好不到哪裏,還要每日每夜忍着一窩子氣。她是賈政的側室。又生了兒女,所謂納妾納色,想必她也曾有過美人如玉的歲月;也曾有過相愛交好的小廝;也曾與賈政恩愛繾綣,只可惜女兒探春總不和她同一戰線,兒子賈環又是扶不上牆的爛泥,而她又是個好爭風吃醋、斤斤計較、極具小市民氣質的女子,也正因此,她罵女兒、打兒子,惹得人人討厭。她在偌大榮國府內無可安身之處,或許,她會在每次被姑娘太太們欺辱後無力地歎息一聲吧。趙姨娘“壞”的背後隱藏着外表光鮮生活下滿地的蝨子,也正給了當今時代那些整天做夢想飛上枝頭變鳳凰的灰姑娘警示。

除出色的人物塑造外,《紅樓夢》中大量優美而雋永的詩文,讓我不得不驚歎於曹先生的妙筆生花、妙語連珠。

《紅樓夢》於康乾盛世出現,表達了對反對封建、追求平等、個性解放的進步思想,它的問世,是中國文學的驕傲,引起了廣泛關注,後來更是出現了一門專門研究《紅樓夢》的學問——紅學。曹雪芹先生如此出色之作,不愧為後人稱道。

《紅樓夢》閲讀心得4

《紅樓夢》,中國古代四大文學名著之一,被譽為《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鑑》等。它是迄今為止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文學傑作。仔細看了,確實名副其實。

該書以賈、石、王、薛四大家族勾心鬥角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兩大貴族青年男女的愛情為主線,展現了封建制度下人物豐富多彩的世俗情懷和悲劇命運。該書以嘉福為中心,描寫了從朝廷到市井的世態人情,用相當大的篇幅描寫了貴族少年的日常生活、遊戲、讀書、社交。可以説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金陵十二釵》也是當時社會的真實縮影。其實《嘉福》中有很多矛盾,看似是用錦緞和火來烹油綻放的:家族統治者和叛逆青年的矛盾、主僕矛盾、上層奴隸和下層奴隸的矛盾、統治者之間不同派系的矛盾、官員之間的矛盾……在整本書中,賈寶玉對大觀園的毆打和抄襲是整本書所有矛盾的集中爆發點。

《紅樓夢》中的人物形象生動。薛寶釵是傻子也是傻子,王熙鳳的辦公室最好。李紈就像一個“死檫樹”。迎春是“怒死人”,史湘雲直言.每個角色都深入人心,令人回味無窮。其中,賈寶玉和林黛玉是我最喜歡的。

賈寶玉,生而有玉,聰明機智,對賈家寄予厚望。他的思想是叛逆和前衞的。在他心目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人只能分為善、惡、美、醜,不能分高低貴賤。他鄙視假教義的老師,不相信男尊女卑。他珍惜女孩,認為女兒的家是水做的,清新可愛,是鍾靈鬱秀的家。後來,賈府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包括她家的財產被沒收,祖母和袁春去世,迎春被虐待,遠嫁灘純,苗玉被搶劫.特別是被人扒了嫁給寶釵,使黛玉的靈魂轉離恨天,賈寶玉受到了很大的精神打擊。你會去哪裏,情況不一樣,世界很冷,世界又暖又冷,這讓他恍如身處水中月鏡中花,時而癲狂,時而痴呆,時而清醒異常。在頓悟了一切後,賈寶玉最終“赤條條來去無牽掛”,“懸崖撒手”而去。

林黛玉同樣是一個優美的女性。她楚楚可憐,多才多藝,多愁善感,充滿詩情畫意。她父母雙亡寄人籬下。她敏感小性,不懂人情世故。她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做最真實的自我。她執着於愛情,卻又壓抑着自己。在封建社會傳統道德的打壓下,賈寶玉娶了端莊大方的薛寶釵,成就了“金玉良緣”。而她卻苦戀無果,最終淚盡而逝。

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隨着一紙抄家皇令的下達,赫赫揚揚的百年榮寧二府頃刻間大廈將傾。那些如水般清純的女性也慘遭厄運。黛玉淚盡而逝,寶釵獨守空房,惜春落髮為尼……真是“千紅一哭”,“萬豔同悲”。

合上書頁,書香猶在手中。走進紅樓,感知一曲悲歌一段夢。

《紅樓夢》閲讀心得5

《盛席華宴終散場》

“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夢盡荒唐。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題記

紅樓一夢,恍如夢一場。正如曹雪芹的詩“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着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歎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半白話文半文言文的文字,文字間透露出真情,雖不敢説完全看懂,但也着實感慨萬分。

你看那“花柳繁華地,温柔富貴鄉”的大觀園裏,有着“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的瀟湘館,一位因自己的一懷情愫不被人理解而苦悶的女子對着菊花低吟:“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講訴秋心。”她性格叛逆和孤僻,對世俗不屑一顧;她花前痴讀西廂,毫無避諱;她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她詩情畫意,靈秀慧黠;她多愁善感,紅顏薄命。她——“世外仙妹寂寞林”的林黛玉。林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悲傷。縱使大觀園裏人來人往,卻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也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賈寶玉可以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會患得患失。於是她無奈着"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着"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

黛玉臨死前的場景,病危之際,丫鬟紫鵑四處求人,卻沒有一個人願意幫忙。為避免晦氣,賈母把寶玉的婚事也轉到別處去辦理。一面是成親的喜慶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悽婉,無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誦“天盡頭!何處有香丘?”。似乎在吶喊:“究竟什麼地方是我自己理想的地方呢?是香丘呢,我現在所處的現實社會都是污濁不堪的,我要找一個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棄對自由的追求。可還是“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就這樣在寶玉的婚慶鑼鼓聲中離開了人世。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與其説林黛玉在賈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劇的起因,還不如把責任歸咎於封建社會無情的扼殺了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即使賈寶玉和薛寶釵結婚了,可依然“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

林黛玉和薛寶釵不過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而曹雪芹寫這本書也並非單單只是為了描述劇中人物性格以及愛情的悲劇,而是為了反應一個時代悲劇和社會悲劇。

《紅樓夢》閲讀心得6

在暑假快兩個月的時間裏,我讀了一本讓人記憶猶深的紅樓夢,他是清代文學家——曹雪芹的代表作品。

這個本書主要講的是:在清朝康熙年間有一個賈府,裏面有一個賈寶玉、薛寶釵和林黛玉,他們三個人發生的故事。

讀了紅樓夢後,我對賈寶玉這個人物極其不喜歡,主要原因有兩點:其一,他明明是個大男人,骨子裏卻像女人一樣柔弱,遇上一點兒傷心事,就立刻哭了起來,有時候還哭得厲害,眼淚如破堤的洪水一樣"嘩嘩譁"地往下流;其二,賈寶玉不喜歡讀仕途經濟的書,説這些事情俗氣,那他整天和女人混在一起,想的、做的、寫的都是女孩的事,難道這就不俗了嗎?我認為,男兒志在四方,應該出去打天下,不應該老呆在家裏吃吃玩玩,和女孩子在一起取樂,這有失男性的尊嚴。

不過話又説回來,根據任何事物都要一分為二的原則,我覺得賈寶玉還是有不少優點的。首先他為人處事十分和善,他作為皇親國戚又是賈府最得寵的少爺,他沒有架子,經常和丫頭和下人混在一起,同情他們,即使他們做錯了事情,也只是輕描淡寫地説幾句,從不會責罵他們,這説明他有人與人之前平等的思想觀念。其次,賈定玉是一個性情中人,當紫鵑開玩笑告訴他林黛玉明年要回老家去時,他馬上就發呆生病了,這説明賈寶玉同情很專一。

不過,我還是想説説這個林黛玉,她可愛哭了,跟賈寶玉一樣,每次都因為一點小事就哭鼻子,真是愛哭鬼。但是他也有好處,他琴棋書畫樣樣樣樣都精通。卻在賈寶玉成親的夜晚,淒涼地死去。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紅樓夢》閲讀心得7

《紅樓舊夢令人思》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曹雪芹

《紅樓夢》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在很小的時候就讀過《紅樓夢》的少年版,這個暑假懷着一腔對《紅樓夢》的嚮往,再次拜讀,翻開那本散發着神祕氣息的書。

《紅樓夢》主要講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三人悲慘的愛情故事

賈寶玉——眾星拱月

“頭上戴着束髮嵌寶紫金冠,齊眉勒着二龍搶珠金抹額,穿了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豎着五彩絲簪花結長穗宮絛外罩石清起花八團倭緞排穗褂,蹬着青緞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鼻如懸膽,晴若秋波。如怒時而似笑,即瞋視而有情”這是賈寶玉在書中出場時的描寫。他是書中的中心人物,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但他的思想性格卻與他的家庭相違背,在當時那個時代,每個人都被灌輸着“男尊女卑”的封建傳統觀念,但賈寶玉不同,在外人看來他是喜歡和女孩“廝混”,其實在我看來他是在逃避那個男權社會。賈寶玉的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個性,主張個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動。在他的心裏,人只有真假,善惡,美醜之分。他憎惡藐視世俗男性,也十分的尊重下層階級的女性。在書中賈寶玉寫過一首《西江月》,可以看出賈寶玉的無奈與在封建社會他的思想不被人們看好。

林黛玉——冰清玉潔

“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林黛玉是《紅樓夢》的女主角,是金陵十二釵之首,是賈寶玉的姑表妹。她的性格與賈寶玉相似卻又不同,遵從封建道德但性格叛逆,多愁善感但豁達開朗,愛使小性子但寬宏大度養尊處優但具有憂患意識。所以他也是書中最捉摸不透的'人物.

薛寶釵——端莊穩重

“先就看見薛寶釵坐在炕上作針線,頭上挽着漆黑油光的シ兒,蜜合色棉襖,玫瑰紫二色金銀鼠比肩褂,葱黃綾棉裙,一色半新不舊,看去不覺奢華.脣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語,人謂藏愚。”薛寶釵與賈寶玉和林黛玉都有所不同,後兩者都有些許叛逆,但薛寶釵就是安於封建社會體系的一個代表。“罕言罕語,人謂裝愚;隨分從時,自雲守拙。”書中的這句話就正是將薛寶釵的性格寫了出來。

這三人的愛情故事悽美悲涼,結局也是令人潸然淚下,《紅樓夢》--紅樓舊夢,像是寫了他們三人的一場夢。

胡適説《紅樓夢》是一部自然主義的傑作;毛澤東説《紅樓夢》不僅要當做小説看,而且要當歷史看;魯迅説過: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而我看見的滿是悲傷,雖然我只是淺讀了一番,但能深深的感受到曹雪芹對封建社會批判。《紅樓夢》不僅僅是一本小説,它是一個時代的代表。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紅樓夢》閲讀心得8

紅樓夢讀到尾聲時,便會使人看盡大觀園中的人情冷暖。

賈母,在我剛剛閲讀《紅樓夢》時我認為她是一位慈愛的母親,她對寶玉的寵愛,對黛玉的熱情,讓我感到大觀園並不是冰冷的,它是温暖的,因為賈母。但隨着之後的閲讀,直至黛玉死後我看到了賈母的冷漠與無情,一位慈母的形象在我心中破滅了,我對於大觀園的幻想也逐漸消失。

王熙鳳,她無疑是《紅樓夢》眾多人物形象中最引人矚目的,相信她也是世界文學最成功、最精彩的文學典型之一。她英俊俏麗這一點相信在第三回中已經被描繪得淋漓盡致。她聰明伶俐大觀園中上上下下都需要她來打理,她殺伐決斷,談笑風生體現了作者反對男尊女卑的思想傾向。她在大觀園中的累累惡行,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自私貪婪,陰險兇殘,生活糜爛的卑劣品質。她的性格是多樣的也是統一的,善惡兼具。

晴雯的性格與黛玉有些許相似。她們都心高氣傲,真誠直率,眼光敏鋭,口齒鋒利。但不同的是晴雯只是一個奴婢,她沒有黛玉的多愁善感她比黛玉更來得開朗,剛強和潑辣,敢説敢笑敢怒敢罵,不像黛玉那樣嬌貴高雅,我甚至覺得與晴雯相比較黛玉顯得有些許懦弱。晴雯做不出“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的詩詞但她卻可以拖着生病的身體勇補雀金裘。

大觀園中有純潔,勇敢的女孩子也有冷漠虛偽的婦人。每每讀一遍紅樓夢每每會有新的感悟,紅學是有趣深奧而又令人悲傷的。趣在於看寶玉與大觀園中的女子相處,悲在於當時黑暗的社會環境與封建禮教殘害了多少純潔無辜的少女。

《紅樓夢》閲讀心得9

前十回有兩條線索,一條是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為中心,貫穿全書的全線。它以賈、林爭取愛情自由、婚姻自主和個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禮教之間的矛盾為線索,以賈、林最後對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徹底背叛和愛情的悲劇結局而告終。這條線索從第三、四兩回,林黛玉和薛寶釵接踵來到賈府,與寶玉的愛情糾葛開始形成,並在矛盾中向前開展。

每次讀到多愁善感的林妹妹時,她對自己的離別仇恨,傷心往事,花兒的枯萎,都有着比別人更多的感傷,也許正如書中所説,她前世是一棵絳珠仙草,來到世間還淚。他面對世間的醜陋,不公,也只能暗自落淚。林黛玉具有一種悲劇美。當人們説《紅樓夢》是一部悲劇時,指的就是在封建專制社會裏萬千青春少女的“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的共同悲劇。黛玉之悲也是其中之一。真正的悲劇總是動人心魄的,因為悲劇是將美毀滅給人看。越是美的有價值的人生被毀滅,其悲劇就越壯美,越深刻,越動人。

《紅樓夢》在中國古代小説名著中聲名最著、流傳最廣,讀者最多,刊刻出版最為繁富,這部古典名著問世以來,評家蜂起,評説紛紜,理所當然形成一門顯學――紅學。人們還在不斷地出版《紅樓夢》、閲讀《紅樓夢》、研究《紅樓夢》,這就是這部古典文學名著的永恆魅力,這就是這部古典文學名著的不朽價值。南北國畫藝術大師,歷時兩年,精心創作350幅彩色國畫。畫家隨文配圖,或描摹情態、或表現場景,或濃墨泌灑,或工筆勾勒,藝術地再現了原著豐富的社會生活和生動的人物形象。

《紅樓夢》閲讀心得10

這幾天,媽媽讓我重新看了一遍中國名著《紅樓夢》。

其實在7、8歲時,我看過這本書,裏面賈寶玉整天跟女孩子在一起玩,女聲女氣的,而林黛玉整天哭哭啼啼的,為一朵花都能傷心半天,當時,我很不理解,覺得這裏的男女都是沒事找事的人,而我現在重新讀一遍才理解“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的含意。

在《紅樓夢》中的金陵十二釵有:薜寶釵、賈元春、賈探春、史湘雲、妙玉、賈迎春、賈惜春、王熙鳳、賈巧、李紈、秦可卿。她們各有各的悲慘命運。如:賈元春暴病而亡;賈探春遠嫁他鄉;賈迎春被嫁給了一個惡少;史湘雲的丈夫早死,後來史湘雲被買到青樓;秦可卿上吊而死……從金陵十二釵的悲慘命運反印了當時社會的封建思想使許多人得不到幸福。

許多人看《紅樓夢》印象最深的,一般都是林黛玉和賈定玉。林黛玉從小就聰明清秀,絕麗無雙,氣質脱俗,淡雅若仙。與詩書為伴,但父母讓她讀書認字。母新去世後黛玉到京,與寶玉一同深得賈母關愛。不久父親痛故,她便長住賈府,與寶玉相愛,她雖然是寄人籬下的孤兒,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性,和寶玉同為封建的叛逆者,從不勸寶玉走封建的仕官之道。她蔑視功名權貴,當寶玉把北靜王所贈的名貴念珠送給她時,她説:“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它。”而很喜歡丫環鶯兒編的花籃。儘管整個賈府都説:“寶玉和黛玉是一對神仙眷侶。”可是這一段被賈母、王夫人與薜姨媽等人給殘忍地扼殺了。最後林黛玉焚稿斷痴情,在寶玉與寶釵二人成婚時的一刻淚盡而逝。到後來,賈寶玉看破紅塵遁入空門出家為僧。

《紅樓夢》是一個悲情故事,由一個封建家庭由盛轉衰的歷程反映了封建社會的興衰史。讀着它,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感慨時而憤怒,讓我想到很多很多。

標籤: 閲讀 紅樓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hongloumeng/lxj04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