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紅樓夢 >

石破天驚説《紅樓夢》

石破天驚説《紅樓夢》

引導語:《紅樓夢》是中國文學四大名著之首,那麼大家是否閲讀學習過其中的文化知識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紅樓夢》相關信息,歡迎大家閲讀!

石破天驚説《紅樓夢》

《紅樓夢》是中國文學鉅著中的奇葩和高峯,30年來我是越讀越喜愛、越執着、越沉迷,以至魂牽夢縈、廢寢忘食。

我最早讀《紅樓夢》是上高中時,哥哥買了一部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版《紅樓夢》,我在家中利用星期天和假日不幹農活的閒暇閲讀這部書,被書中奇妙的意境和敍述文字、催人淚下的愛情故事所陶醉,有的詩詞和駢體文賦比較晦澀,我不能全懂,但裏面的故事情節卻是用白話筆法敍述的,也不大影響我往下閲讀。第一遍我記不得是否真正通讀了,但許多重要的章回和情節我印象深刻。至今一回憶起來,在昏黃如豆的煤油燈下看“賈寶玉初試雲雨情”的情形仍然歷歷在目,這大概是因為我那時正處在情竇初開的年齡吧。特別是書中第一回演説石頭的奇特經歷,石頭幻化為寶玉的奇思妙想,令我過目不忘、印象深刻。

參加工作後,我買了一套《紅樓夢》開始慢慢閲讀,也不知看過多少回、中斷多少回。終於有一天,我意識到《紅樓夢》和我閲讀《紅樓夢》的價值,有意識地記下開讀和讀畢的時間,到今天,我翻看讀過各種版本的《紅樓夢》藏書,通讀過不下8遍,如果加上讀而未完中途停止的,恐怕前後要有十幾遍吧。

由於對這部書的熱愛,我喜歡對該書各種版本的收藏,至今購藏數十種。我從不讀同一種版本,每讀一遍就換一種版本。在閲讀的時候,我習慣隨時記下所思所感,模仿脂硯齋等人去批註,有時還用古體詩的形式表達感悟。讀王蒙點評本《王蒙的紅樓夢》時,我就寫下一首七言絕句:

姑妄讀之慕曹侯,嘔心瀝血半百頭。

卅年十遍讀常新,石破天驚説紅樓。

“石破天驚説紅樓”當然是我以後的事,但此詩説明我早已有這種志向和表達。

  一

我喜歡讀各種點評本,周汝昌、鄧遂夫等人校訂的脂硯齋點評本,王蒙點評本我都認真通讀過,脂硯齋點評本則讀過數遍。我不僅讀《紅樓夢》,還喜歡讀紅學大家的各種研究專集,呂啟祥、蔡義江、劉世德、李希凡、胡文斌、白盾等人的專著我都認真研讀過。至於《紅樓夢》文學研究資料、《紅樓夢學刊》等刊物,我也凡見必購,購而必讀。也許是我不知不覺愛好上紅學的原因吧,我一直十分關注紅學研究的新動向,經常在報刊上留意紅學研究的新資料、新發現、新觀點,及時收集下來。尤其是關於《紅樓夢》作者的問題,《紅樓夢》是否存在一部前身(原本),《紅樓夢》的前身是叫《風月寶鑑》還是別的名字,若有其他作者,那麼作者是誰,寫的是哪朝哪代哪家事等許多重大問題,時常縈繞在我的腦海,催我探祕解謎。

大約是5年前,我忽然對曹雪芹是不是《紅樓夢》的原作者、這部書是不是他的自敍傳、寫的是不是他的家事產生嚴重懷疑,對有的專家提出的《紅樓夢》之前有一部《風月寶鑑》的書的觀點產生濃厚興趣。隨後,我開始探索,開始思考,開始尋找突破和支撐論點的證據。忽然有一天,我如醍醐灌頂一般豁然開朗,發現《紅樓夢》的作者已十分清楚而又十分高明地告訴讀者,他寫的是元明兩朝著名的張家事而不是什麼賈家事、曹家事:該書的第三回寫到與賈雨村一同被參的張如圭去給他報信説朝廷起復舊員,彷彿在向讀者透露一點信息、掀開一道縫隙;而到第二十九回寫賈母率賈家上下停歇鐵檻寺,與賈母關係曖昧的張道士出現,文中説到張道士是榮國公的“替身”,就是十分明白地暗示甚至公開告訴讀者真正的榮國公姓張而不姓賈;而該書又説沒人敢管、沒人能管的“呆霸王”薛蟠做着“皇商”生意,唯獨聽他的管家張德輝的話出去經商時,母親薛姨媽一再叮囑要張德輝跟着,回來也一再叮囑兒子薛蟠慰勞管家張德輝。假如真如有的紅學研究者所説薛蟠的“皇商”身份隱指他的皇上身份,那麼書中所寫的這位皇上的管家(宰相或權臣)應該是姓張了。

由於以上的醒悟,我開始在歷史中尋找人物原型,當讀到明史時發現歷史上確有一位姓張的榮國公,他是明初投降朱元璋的元朝將官,後來成為朱棣奪取天下的功勛大將的河南祥符人張玉。他被明成祖朱棣封為榮國公,他的3個兒子張輔等也成為明朝的勛臣武將,朱棣之後的數十年明朝幾代皇帝安國定邊的功勛武將主要是張輔父子兄弟,“安南之亂”的'平定者就是榮國公之子張輔。榮國公張玉之女、張輔之妹又恰恰是皇帝朱棣的貴妃。這些都是明史中明確記載的,確確實實與《紅樓夢》中賈家的形象吻合。

  二

再往上溯,我閲讀元史,又發現元朝的宰相張圭家族的歷史與《紅樓夢》中的賈家也很相像。張圭之父張弘範是元朝滅宋的功臣,擒獲南宋丞相文天祥的是他,滅掉南宋最後一支抗元力量逼得南宋丞相陸秀夫抱着年幼的小皇帝跳海的也是他。而張圭之祖張柔則是元朝的開國元勛,不僅武功蓋世,而且注重文化,重視兒孫教育,是元朝著名藏書家,藏書萬卷。這與《紅樓夢》中所説榮國公賈家“累世簪纓”何其相似!而《紅樓夢》中的“張如圭”又彷彿在暗示就是“張圭”。其實圭就是玉,張圭又何嘗不是一塊寶玉?而且元史中記載的張圭受杖刑又與《紅樓夢》中寶玉捱打的重大情節何其相似!

更加巧合的是,明代的榮國公張玉就是元朝的張圭後裔。元朝“天曆之變”中,張家慘遭大難,張圭的5個兒子被殺,家產3年之中兩次被抄,這與《紅樓夢》中兩次查抄大觀園又何其相似!説到大觀園,根據書中所寫,賈家應該十分懂得園林建造,而元史清楚記載元朝的大都(後來的北京)就是張弘範家族主持設計營造的。有專家考證,大觀園就是北京的圓明園,而圓明園是在元明北京園林的基礎上建造的, 這難道沒有一點聯繫嗎?

因為朝廷家庭變故,張圭晚年定居(隱居)於他曾經為官過的河南開封府,成為中牟土牆張氏的始祖。今天中牟土牆村540畝的張氏墳中仍然立着大元兵部尚書張圭的墓碑、牌坊和高大的無字碑,好像在向世人昭告着什麼。而河南祥符張氏一族,在榮國公張玉之後,又有明朝一代廉吏名臣南京户部尚書張孟男。張孟男的姑父是明朝萬曆初年的首輔宰相著名政治家高拱,他的家鄉新鄭與中牟縣毗鄰,他與張孟男姑母的結合很有傳奇色彩。張孟男之子張民表(字林宗)更是明末中州風流名士和文壇領袖、著名詩人、藏書家,而且書畫精奇,被民間譽為“神筆”畫家。張民表風流蓋世,是明末“中州三先生”、“天中四君子”、“中原六子”、“中州七才子”之一,與崇禎年間的刑部尚書劉之鳳是同窗好友。他著作等身,可惜於崇禎十五年李自成三打開封時因明軍扒開黃河而葬身魚腹。他與明末清初的著名官吏學者、後來隱居北京西山著述的“退谷先生”孫承澤是忘年交,孫承澤於崇禎八年到十一年任河南祥符令。清初著名文壇領袖名士周亮工則是他的門生。孫承澤、張民表、周亮工與《紅樓夢》的神祕關係早已為紅學愛好者所關注。

這樣聯繫起來,我突發奇想,莫非《紅樓夢》隱寫張家事,《紅樓夢》最早作者是明末中州名士張民表?孫承澤與周亮工或許也參加過這部書稿的修訂工作?於是,我又深入研究歷史和地方誌,研究張民表與《紅樓夢》的關係,竟發現《紅樓夢》中的許多重大問題與張民表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紅樓夢》中十分重要的水月庵又叫饅頭庵,而水月庵就在中牟,水月庵的主持澹如禪師是張民表的好友,張民表應邀為水月庵寫下了《創建水月庵記》和《水月庵命名記》兩篇文章,還為水月庵題寫了匾額。而饅頭庵的得名很可能就直接來自於張民表給弟子周亮工的書札。《紅樓夢》中開始寫的靈河,或許就是中牟的賈魯河(賈魯反意真靈),青埂峯則是中牟明清時代的名勝青峯嶺等。中牟舊志中記載的賈魯河和青峯嶺的環境與《紅樓夢》中靈河岸邊和青埂峯下名勝南湖蒲蘆亭、泰山廟等處的環境也十分相似。《紅樓夢》第五十回《蘆雪廣爭聯即景詩 暖香塢雅制春燈謎》,寫李紈制一燈謎“一池青草草何名”,史湘雲猜的謎底就是“蒲蘆也”。這其實是寫的中牟南湖蒲蘆亭形勝。

  三

隨着研究的深入,我越來越覺得《紅樓夢》的原著不是曹雪芹寫的,寫的不是曹家事,更不可能是曹雪芹的自傳。請問在重大的節點上,曹家的身世與《紅樓夢》中的賈家有幾分相似?他家出過榮國公?有過一位皇妃?有紅樓夢中榮國公的功勛與地位?都沒有。曹家作為清王朝的包衣奴才,最興盛時也就是江寧織造,其品級地位和權勢根本無法與《紅樓夢》中的賈家相比。

最有可能的就是,《紅樓夢》的前身或原稿通過某種渠道最後流落到曹雪芹手中,曹雪芹為書中的故事和感人文筆所吸引所感動,聯繫到有些相似的自身家世,引起強烈的思想感情共鳴,於是以“悼紅軒”命名自己的書齋,讀“紅樓”、賞“紅樓”、批“紅樓”、刪改“紅樓”,糅合自己的家世和感情形成後來的《紅樓夢》。關於這一點,曹雪芹已經十分明確地在《紅樓夢》中第一回交代清楚,沒有一絲隱瞞。而後世的主流研究者把這看成是曹雪芹的“春秋筆法”,不予重視。其實,有不少紅學研究者都相信曹雪芹在第一回所説的話,提出了《紅樓夢》之前有一部“紅樓”原書的觀點。

至於《紅樓夢》初稿如何流落於曹雪芹之手,這一點也不難考證解釋清楚。其一,周亮工是曹雪芹之祖曹寅的啟蒙老師,周亮工及其兒子兩代人數十年與曹寅家保持着良好關係,以至揚州百姓為周亮工重修祠堂時曹寅回憶兒時受到周氏教育深情竟撰寫碑文。周亮工又是張民表的弟子。如果周亮工抄錄過一部老師的著作副本,就可能流傳到曹家。其二,有確切文字證明孫承澤在離開祥符前在張民表府上抄走了張民表書稿二十帙,張民表去世後意欲刊印,因朝廷更迭而未果。如果孫承澤抄走的張氏書稿是《紅樓夢》原稿的話,那麼居住在北京西山的曹雪芹得到這部書稿又有什麼不可能呢?這絲毫沒有貶低曹雪芹及其對《紅樓夢》的貢獻,而是要揭示一個歷史的真相。更加神祕的是,《紅樓夢》中有甄(真)賈(假)兩個寶玉,研究者都認為二者實為一體。元代有兩個張圭,他們是否是一個人也曾困惑着張氏族人和元史專家。我近年經中牟土牆張圭後裔的尋祖考證和專家論證,元史中的勛臣河北定興的張圭與中牟土牆張氏始祖張圭就是同一人。假如《紅樓夢》的原作者是張民表的話,他是不是在用這種真假混一之法,告訴後人張圭家族災變和兩個張圭實為一人的歷史真相呢?還有《紅樓夢》中甄士隱的遭變出家,最後成為賈雨村邂逅的高士,也許就是張圭遭變故後移居中牟的曲折放映。我甚至想,甄士隱與賈雨村可能都是寫的張圭的一個側面……

這些重要的觀點,每一展開都是一篇學術論文或大塊文章,而這些論文合成一冊,就會成為一部紅學筆記,一部石破天驚的紅學專著,我有意為之,並且早已開始努力。

2014年11月21日,在中牟土牆張氏拜祖祭奠大會上,我與來自張圭的始祖張柔老家河北定興的文史專家和作家範克學、郝尊以及《今日定興》的總編房伯泉諸先生交流時,談了我的讀《紅樓夢》心得,闡明瞭我的上述觀點,他們都十分感興趣,也鼓勵我堅持觀點深入研究下去。這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氣,讓我執着地走下去。

現在我以一篇隨筆把自己的觀點和發現拋出來,以期引起紅學愛好者的重視,希望紅學研究不會走入死衚衕,而應該別開生面。更希望方家讀者切磋交流,而不是不屑一顧,以偏執偏見或所謂的權威結論而封殺“異端邪説”。

最後,我想把自己2010年12月29日題寫在馮精志先生《膽大包天曹雪芹》一書扉頁上的一首舊詩抄在下面,表達心志,大家也許要説我膽大包天吧。我顧不得這些,只管抄下來吧:

愛讀紅樓佩曹,

誤入曹營三十年。

迷霧魅力無窮數,

版本研著多聯翩。

書肆舊攤常搜求,

細讀漫品並鑽研。

何時心得如泉湧,

捧出紅論著一編!

 

《紅樓夢》讀後感

滾滾紅塵,攜着記憶的枷鎖,永遠地塵封了那場悲傷的愛戀。在那最後一抹餘暉中,被風靜靜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終於,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遺憾和指責……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開了《紅樓夢》,於是我認識了她——林黛玉。她,讓我深深的震撼,寶黛空前絕後的愛戀,流傳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貶。普天之下,又有誰有這資格呢?從那以後,黛玉姐姐的影子就盪漾在我心裏,來來回回,隱約中似乎聽到她嬌弱的喘息,腦海裏是她傷感的容顏,帶着一分憔悴卻萬分迷人。她落淚,因為只有放縱的哭過後才會更舒展,笑容才會更加綻放。閉上眼彷彿看見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閃爍着點點淚光,讓人沉迷其中,為之動情,不能自拔。

常聽人評價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狹窄”,可我不這麼認為!因為在這背後,只是因為她太在意寶玉了,因為愛的深、愛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總覺得寶玉給黛玉的時間太少,黛玉的心太細膩,而寶玉卻體會不到。在她某個抑鬱的瞬間,心情像是走丟的小孩沒了方寸,寶玉不該到來的問候會被她駁回,狠狠的、兇兇的,卻是無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為太難受,於是她只有用詩來發泄內心醖釀已久積壓不了的情感。

詩,是她美麗的靈魂,是她精神的寄託。每當讀到她的詩,總有振人肺腑的感覺,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像是一把尖鋭鋒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讀者的心裏,讓人有至窒息的幻覺,無形之中像是有誰掐住了自己的喉嚨,掙脱不了的傷感,只能不情願地放下書,讓自己慢慢地清醒過來。記得她的《葬花詞》:“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讀完後像是被萬箭穿心,肝腸寸斷般的陣痛。

她的淚,像涓涓細流一樣潺潺流動,匯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劇。她哭泣,因為她太委屈,她是悲慘的、是值得人們憐憫的,她和寶玉的愛情在那樣的社會是不被容許的。她對寶玉太痴情,她一生無限傷感,然而臨終前她笑着喊“寶玉,寶玉……”然後她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雖然她的故事結束了,但是給我留下了萬千思念,合上書想要把這份內心的塵埃封住,但一閉上眼,那段應該被禁錮的傷感像塵埃一樣在空中飛揚、旋轉、舞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hongloumeng/llqn4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