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紅樓夢 >

紅樓夢隨筆

紅樓夢隨筆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應該很少人不知道隨筆吧?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什麼樣的隨筆堪稱經典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紅樓夢隨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紅樓夢隨筆

紅樓夢隨筆1

《紅樓夢》研究把鼎足而立的江南江寧曹寅、蘇州李煦、杭州孫文臣家三織造與書中的賈、史、王三家對應,似乎已成不少人的共識。比如學者李建華考證出,小説十三回和四十九回出現史湘雲的叔叔忠靖侯史鼎、保齡候史鼐,與《前光祿大夫户部右侍郎管理蘇州織造李公行狀》中説李煦兩個兒子李鼎、李鼐就對上了號;其他如王熙鳳説她爺爺管理過各國朝貢,《粵海關志》就有康熙四十二年,孫文成當過粵海關監督的記載,王熙鳳説她家也接過駕,也與杭州織造接駕相符。這都是對讀懂《紅樓夢》具有意義的。

有紅學家説“沒有康熙南巡,《紅樓夢》就出不來”是不錯的。康熙為曹雪芹提供了寫作《紅樓夢》的舞台,而他的南巡,也直接給一榮俱榮的江南三織造帶來了災難性結局。《紅樓夢》中説:“只預備接駕一次,把銀子花的像淌海水似的!”還稱:“獨他家接駕四次。若不是我們親眼看見,告訴誰誰也不信的。別講銀子成了土泥,憑是世上所有的,沒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過可惜’四個字竟顧不得了。”康熙六次南巡,曹雪芹的父祖輩就曾經接駕四次。錢從哪裏來?無非是挪用公款。康熙二十三年第一次南巡,曾有旨給江蘇巡撫湯斌説:“巡行凡需用之物,皆自內府儲備,秋毫不取之民間。”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張符驤的《竹枝詞》就譏諷説:“天語叮嚀空有約,民間不費一錢耳”。《陳公神道碑》就記載了江寧知府陳鵬年反對總督阿山增加臨時賦税的事。而屬於內府的江南織造得花錢就真的“三汊河干築帝家,金錢濫用比泥沙”了,而且還要多用少報,以免造成康熙揮霍的印象。揚州行宮的建造就託名鹽商捐贈,曹寅和李煦兩人就各出了二萬,但只説只共用了幾千!所有的揮霍,如果不是康熙希望他們這樣做,三織造豈敢?所以他事後對大臣們説:曹寅、李煦“用銀之處甚多,朕知其中情由。”實際情況康熙不會説,三織造不能説。但康熙表面上卻還假惺惺地説:“茱萸灣行宮乃系鹽商百姓感恩之誠而建起,雖不與地方官吏,但工價不下數千,嘗覽《漢書》,文帝惜露台百金,後世稱之,況為三宿所費十倍於此乎?故作述懷一首以自警,又黏之壁間以示維揚之眾。”《康熙南巡祕記》甚至説:“康熙帝屢次南巡,地方官備辦供應,挪用公款,虧空甚巨。大吏懼掛吏議,責令賠補,敲骨吸髓,上下交困,仕者至視南中為畏途。”為此,康熙繼續明知故問,命大學士張鵬翮去察審,張鵬翮當然不敢説。雖説是“拿皇帝家的銀子往皇帝身上使罷了。”皇帝的隨從,特別是那幾個皇子,都不是省油的燈,經手者也不能白乾,《蘇州府志》記載:李煦的家人就有湯、錢、瞿、郭四姓皆鉅富,在蘇州的宅子各值萬金。康熙需要三織造繼續為自己幹了重活、葬活、險活,解決的辦法是讓曹李兩家輪流管兩淮鹽務,但一管就是十年,仍然不能補足虧空!弄得知道“兩淮事物重大,日夜悚懼,恐成病發,急欲將搶糧清楚,脱離此地。”的曹寅,終於“無貲可賠,無產可變,身雖死而目不瞑。”他的舅子李煦繼續延期代管鹽政,但直到雍正即位,虧欠的舊賬仍然不斷被發現,時隔三十年,時任蘇州織造胡鳳鞏還查出“李煦於康熙三十二年,奉內務府行文着動備用銀二千買米四千一百餘石,此項動用銀,着已經報銷訖,所買米並無存儲,明系虧空。”因為雍正和康熙對待三織造的態度不同了。

紅樓夢隨筆2

在我的牀下,應該有一部紅色封裝的《紅樓夢》,這部書是一個我現在已經記不得姓名的同事在10年前送給我的,送我之時應該是嶄新的,到現在也應該算是“嶄新”的吧,同事恐怕也未曾翻過幾頁,我也就翻過一回兩回的,就放置他處,但一直捨不得送人,都説《紅樓夢》是經典中的經典,自然期待有機會能啟讀之。當然我送他人之書,絕對是通讀過,並且是絕對認可的書,並且送給我認可的人,就我而言,書算是至好的朋友,將書送與別人,意味將朋友介紹給朋友,我心願是講一份美好帶給別人。

之所以想起這套紅色封裝的《紅樓夢》要緣於蔣勛先生的《説紅樓夢》,否則,何時想起就不得而知了,生活中何嘗不是呢,有些人、有些事,其實早已封裝到記憶裏了,直到你碰到類似的環境、人物、境況之時,會讓你忽然想起某個人,原來他一直都在,只是塵封太久了,未必舊地重遊,未必往事重現,歎一口説,真是歲月如梭啊~

八十回的《紅樓夢》在蔣勛先生的講讀下,今夜我已經全部聽完,可以放一放,想一想説一説了。

高鶚何許人也?聽人説高鶚續寫了81-120回,我不知道他出於什麼目的續寫?是認為曹雪芹沒有寫完嗎?《紅樓夢》據説被曹雪芹增刪10次,就沒有時間寫出後40回?我曾在聽講讀過程中,去過曹雪芹的西山故居,在哪裏流連了一下午,那時正值秋天,滿地金黃的楓葉,讓人不忍踏之,我想寶玉摯愛的黛玉-也是他的姑表妹,你如何讓寶玉親筆寫出她的結局?如何寫她的風姐-即他的舅表姐在查抄後的慘狀......這些都是他至愛至親的人,讓曹雪芹如何下筆?你高鶚何許人也?來此偷窺人間的隱私,揭人家的傷疤,況且人家已經已經在第五回的時候,已經委婉的説明了各個人的最終結局,你懂了也不要明説,如同某人心情不好,你一眼看出來了,明白就好,偏偏不留口德,點破人間是不是丟了一萬塊錢。所以所謂的後四十回不讀也罷。

説説晴雯吧,我想可能她是個四川辣妹子,人也長得漂亮,也頗有性格,當然在大觀園寶釵、黛玉也漂亮,也有性格,尤其黛玉更有性格,但晴雯的結局卻是十分悲慘,漂亮誰不喜歡呢?但漂亮何嘗不是一把雙刃劍呢?你得有駕馭漂亮的能力,否則恐怕就被漂亮所傷了。晴雯就因為漂亮就被寶玉的媽媽認定有可能把寶玉帶壞,就趕走了晴雯,反倒襲人這個有些呆、不漂亮的丫頭沒事,唉,如果晴雯不是個丫頭,也和寶釵、黛玉相似,恐怕在有性格,恐怕也不是如此結局。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寶釵因為錦囊的事搬出了大觀園,貌似離開了歡笑,但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和賈家遠離一些,就少一絲干係,後來抄家之時,也就少你一份關聯,還有那些唱戲的丫頭,都被賈母賣的賣,當尼姑的當尼姑,貌似很慘,但你可知道,那個時候,被抄家的女眷恐怕比這些都要慘......

在説説探春,探春絕對是懂事幹練之人,後來據説遠嫁東南亞做王妃了,在那個時代算是個悲劇,同元春相似,遠離了父母兄弟,但何嘗不是一種幸運呢,當她目睹了大觀園的衰敗以及家族內的勾心鬥角,是不是已經失望之極了,或許避而不見也算眼不見心不煩了,另我覺得探春和賈母可能是最早能預見家族命運的人之一,讀書的搞政治的,應該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南方的甄家已經被抄家了,躲在賈家,賈母讓人善待之,這個官居一品的老太太會幸災樂禍?不可能,中秋之夜,陪老太太的姑娘有探春,其他親系都散去了,探春緣何不走?

在説説黛玉,才華橫溢......

或許,以後去植物園,恐怕都要去曹雪芹故居“拜望”一下了~

紅樓夢隨筆3

《紅樓夢中人》

前前後後花了半年時間讀完了紅樓夢,從青埂峯下的那塊寶玉到風塵碌碌的多情公子,每一位紅學考證者,都在試圖尋找寶玉最後的結局,賈寶玉最後的結局是什麼?曹雪芹沒有寫,我一直認為,八十回的章節是紅樓夢的結局,我也一直在想,沒有結局是不是一種結局?就像讀完紅樓夢,我並沒有多大領悟,那麼沒有領悟是不是就是一種領悟。

紅樓夢隨筆4

紅樓,多麼熟悉而又神祕的名字。自它問世以來,多少紅學家前仆後繼,傾其一生只為解得其中真味。對於這部自成學問的奇書,我早已慕其美名,值此寒假,有幸一探其奧祕。

當我拿到這本厚達九百多頁的大“百科全書”時,我的心不得不為之驚歎,甚至有了打退堂鼓的念頭,但讀書本來就要捨得投入時間和精力,不然怎能領會其中奧妙?於是便下定決心,這個寒假,就糾纏上這本“頑物”,一定要把它看完。

初讀《紅樓夢》,困難就接踵而至。一張薄薄的紙頁上擠滿了令我眼花繚亂的文字,包括生僻字、文言文,許多詩詞更是讓我摸不着頭腦,其中複雜的人物關係則是讓我糊里糊塗,如置身雲裏霧裏,難得其中真味。有時讀着,竟睡意難忍,趴在書上睡了過去。

但這些並未阻擋我要將它看完的決心。我開始做筆記,自己手繪紅樓夢中的人物關係圖,切身體會到這個封建大家庭的複雜。我學會藉助外物,無論是厚重的詞典還是高速發展的互聯網,都在此過程中助我一臂之力。

最令我着迷的,自然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糾葛了。一次我讀到一個場景:賈寶玉和林黛玉互表心意,用到“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以及很多我不知道的典故,便在網上查詢,終於得知這是賈寶玉在向林黛玉表露自己的真心。在此過程中,我既收穫了知識,又對書中的內容有了理解,那樣一種心領神會的感受,更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難以言喻的曇花佳境,讓人回味無窮。這樣讀書的興趣和快樂自然就如期而至了。

在長達二十多天的糾纏後,我終於將這本書“啃”完了。但我卻不能就此滿足,因為書中還有很多內容是我還不理解的,還有更多的深意和奧祕沒有被挖掘。這樣,我的感受和收穫可能就很有限。於是我選擇了在網上翻看別人的讀書筆記和書評,以及一些紅學家如周汝昌的著作,與他們的思想和心靈交流後,便有豁然開朗、撥雲見日之感,《紅樓夢》中的奧祕也才逐漸隱現。

隨着進一步深入瞭解,我才真正感受到紅樓夢的博大精深,也獲得了更多的知識和興趣。也許讀書就是如此,只有肯花心思去鑽研,才能真正領會其中的奧妙。採用不同的方式,得到的知識和興趣也許就更多。最終,這本書一定會對我們的心靈產生巨大的影響,讓我們受益無窮。

紅樓夢隨筆5

在小説《紅樓夢》中,好多人物的形象特別豐滿,個性也是十分鮮明,給人一種很強的立體畫面感。但是人物中有一個趙姨娘,她儘管出台亮相的次數較多,可是卻給讀者並沒有留下多麼深刻的影響。好像是可有可無,但既然是可有可無。那麼作者又為什麼要寫她?這我們就從整體上對這個人物形象進行分析。

趙姨娘和周姨娘一樣,也是賈政的一個小妾。她以前是賈府的丫環,後來升成了妾。那麼她又是如何樣由一個丫環轉變成妾的?是因為她年輕漂亮,還是端莊賢淑?漂亮好像不是,因為小説中並沒有提及到,甚至連暗示的地方都沒有。那麼賈政又是怎麼喜歡上她的?這就要從他自身入手。賈政是一個很喜歡舞文弄墨的文人,這種人往往只會喜歡和認可兩種女人。一種是非常漂亮的,另一種是比較端莊嫻靜的。那麼我們也就不難推測出趙姨娘應該是屬於第二種了。由此前面關於她如何由丫環變成小妾的問題,也就可以這麼認為了。

趙姨娘生有一兒一女,兒子是賈環,女兒是探春。她的地位有沒有因此而發生變化?沒有,根本沒有。因為在封建社會中,妾也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已。是一種生育繁衍的工具,也是一種供別人追逐聲色犬馬的工具。放到我們當今的社會中,也就是小老婆。各位試想,是大老婆有地位,還是小老婆有地位?廢話,當然是大老婆了。在封建社會中,大老婆就是妻子,而小老婆只是妾。妻是名媒正娶比較正式的,而妾卻是隨便納入的,二者有着本質性質上的不同。這麼説來,其實妾也就是一種下人,是被人奴役和壓迫着的。

在賈府中,趙姨娘的身份地位是比較低下的。在小説中,她的地位看起來很是特殊。既不像是主人,也不像是下人。表面上看來給人一種介於主人和下人之間的感覺。其實錯了,她的地位和下人沒有什麼不同,可以説本質上是一樣的。有一次她和一個丫環吵架甚至還打了起來。那丫環就説趙姨娘是賈府花錢買來的,自己也是買來的。只不過是乾的活不一樣罷了,都是下人。為什麼要抬高自己,作踐別人。趙姨娘聽丫環説自己是下人很是惱怒,她認為自己為賈府生了兩個孩子,貢獻已經是很大的了。雖然比不上王夫人,但也差不了多少。其實是她不自知,她還是一個下人。不管做了什麼,本質上是不會改變的。她不自知,也就沒有自知之明,當然就讓別人嫌惡了。

兒子賈環出去和丫環們玩牌,結果輸了錢。他耍賴皮不給,丫環們不依。結果他就大哭大鬧起來,恰巧被寶玉路過看見了,於是就説了賈環一通,順便給了他點錢讓他繼續去玩。賈環生氣了,回家後將事情告知了趙姨娘。趙姨娘聽説是丫環們,氣呼呼要去評理。後來得知寶玉也在裏頭,更是氣不過。就大罵賈環不識好歹。人家寶玉是什麼人,你是什麼人。犯不着去得罪和衝撞人家。正説着恰巧被鳳姐從窗外聽到了。鳳姐就説大白天裏教育她的環兄弟。他是主子,你是下人。你雖然是他的母親,有生他的權力,卻沒有管教他的資格。

母親管教兒子,本來是天經地義的事。你鳳姐是什麼人,幹嘛要去插手和干涉。依據常理該是如此,可是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中,並不是這樣的。主子就是主子,下人就是下人,而且界限是非常鮮明的。元妃省親,當奶奶和父親的都要出門跪迎。並且是唯命是從,畢恭畢敬。因此,鳳姐是有權利干涉的,她是在維護這種森嚴的等級制度。

趙姨娘家裏出了事,賈府上下是連一點反應都沒有。一次趙姨娘和女兒探春提到探春舅舅的事。探春當時很生氣,根本就不認那個舅舅。説做大官王子騰才是她舅舅,也就是王夫人的兄長。而不認趙姨娘説的那個。還説哪裏又冒出了一個舅舅,氣的趙姨娘幾乎暈了過去。

各位看官請注意一下這個"冒"字,是沒有根據,突如其來的意思。探春是趙姨娘的女兒,而不是王夫人的女兒。趙姨娘的兄弟才是探春的親舅舅,這是不容質疑的事。但為什麼探春不認那個舅舅?因為趙家不是金陵四大家族中的任何一家,無權無勢。認也有的只不過是拖累。她是庶出,又是女孩子,本來在賈府的地位就不高,為什麼要受那罪?由此可見,封建社會扭曲了人的靈魂。甚至連“血濃於水”的親情關係,也要用金錢和地位來衡量和估定。這實在可以説是一種悲哀,是人類的悲哀,也是社會的悲哀。

趙姨娘身份地位低下,但是她卻還很不守本分。常常惹是生非,令好多人嫌惡。賈府上上下下所有的人,都對她沒有什麼好感。就連平時一向仁厚的王夫人,也怨她處處生事。她和丫環的關係也不好,甚至連女兒探春也不大看得起她。她和晴雯等丫環吵架就罵人家是娼婦之類,簡直叫人無法想象。作為兒女成雙的她,這樣做不但會惹人厭煩,而且還有失身份。

她勾結巫師馬道婆,串通一氣想要取鳳姐和寶玉的命。二人幾乎被她害死。賈府上下是一片慌亂,而她卻在老太太面前説寶玉不行了,趕快料理後事。這使得老太太很生氣,叫她出去。殊不知寶玉是老太太最喜歡的人。而鳳姐又很會見機行事,迎合老太太的心思,深受老人老人喜愛。她得罪了這兩個人就是得罪了老太君。得罪了老太太,就等於是得罪了賈府上下所有的人。這對於她以後的處境是很不利的。這種做法實在是愚不可及。

趙姨娘給人一種很壞的感覺,好像使人產生不了同情。而有的,卻大多是憎惡。其實,她本身就是一個悲劇。一個可憐亦復可悲的人物。她所做事,也不過是一種對自身不平命運的反抗,對自身所處地位和黑暗社會的反抗。大凡“物不平則鳴”,這是常理中的事。她的本質,其實還是善良的。我們不能只看表象,而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質中去,認識到事物內在性的東西。

趙姨娘本身就是一個下人,這放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中是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可她卻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一心一意想要當賈府的主人。而這個願望根本就不可能達到的。因為當時社會與她是不會達成那種妥協的。願望和慾念達不到,就會有苦楚,就會有反抗。可以説她的所作所為,皆是出於本能意識上的一種反抗。造成這種悲劇的產生,我們要用哲學上的內外因去全面看待。而不能只依靠傳統觀念去做單個方面的片面性去分析和評定。因為這樣做顯然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科學的。趙姨娘的悲劇命運是自身慾望過重和當時社會共同作用的產物。如果換個環境,放在另一個時代和社會。或者她沒有當主子的慾念,本本分分做人,她也許就不會受那麼多苦了。

“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這話是説的一點也沒錯。對於《紅樓夢》中趙姨娘這個人物,我個人認為和其他人物形象塑造的目的一樣 ,也是為了批判當是黑暗腐朽的封建社會。只不過描寫的是一個被社會扭曲化了的靈魂而已。對於上面所做的説法,可定還有很多遺漏和不足。只是限於個人學識有限,不能充分説明,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而已。因此還望各位看客能夠多多包涵,多多指點才好。在此,我先謝謝了。

紅樓夢隨筆6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夢盡荒唐。漫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長。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一部懷金悼玉的紅樓夢,一首暗示着興敗繁衰的荒唐詩,在這白玉為堂金做馬的賈府中,在這光鮮的浮華後,又暗藏着什麼呢?

“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從此,一塊紛紛擾擾的石頭隕落人間,牽繫起一羣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紅樓女。在那浮華的賈府中演繹着“美中不足今方信,如花美眷空蹉跎”的悽美故事。浮華的悲劇,即將開幕。

賈元春,賈府第一個傳奇人物,賈家嫡系孫女,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大觀園真正的主人,可謂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享盡榮華的她用二十年的青春看清了這人間是非。一曲“恨無常”道出了她悲、美的一生。同時也説出了她那華麗的鳳袍下掩蓋的無限的悲傷和痛苦。可憐薄命女,生因浮華,死亦因浮華。

一個道金玉良緣,一個念木石前盟,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暇,一個孤高自詡,一個處事圓滑,一個肌膚如雪,一個嬌花似水。一個薛寶釵,一個林黛玉。只可惜了兩個薄命女,入了富貴家,卻不知那浮華之門易進不易出啊。“可歎停機德,甚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富貴一生只落得個空勞牽掛,枉自嗟呀!敗落的大觀園,沒有了昔日的繁華,瀟湘館在那幾束翠竹的襯托下顯得那樣清幽,可是裏面卻沒了顰兒的笑音和哀歎。寶釵啊,當你再一次看到這景象是想必也會為那“登上青雲”的追求而後悔吧!

金銀散盡,家業凋零,有恩逃生,無情報應,欠命命已還,欠淚淚已盡。食盡鳥投林,皆因浮華散盡!一卷紅樓落幕,不禁慨歎:“陋室空堂芴滿牀,衰草枯楊歌舞場。金箱垠箱又怎樣,只可惜你命不長。浮華門裏唱大戲,那結局怎一悲字了得!莫要不捨富貴鄉,浮華皆可拋!

紅樓夢隨筆7

“説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隨着寶玉了卻塵緣,紅樓一夢終於歸結。也許是由於閲歷過淺,在這一部綿長細膩的經典面前,我竟有些啞言,如同涓涓溪流無意間初入大海,《紅樓夢》那高不可攀的藝術性與思想性,即便是在世界文學作品中,也理應。

若是把《紅樓夢》單純地當_情悲劇來讀,未免低估了其中的內涵。寶黛的愛情悲劇,固然反映了封建時代的_和那時有情人難成眷屬的無奈、痛苦,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曹雪芹對封建制度的抨擊。而賈府上上下下所有的人物,是否都可以代表封建時代某些典型的人物?賈府的興衰史,是否又可來影射中國整個封建社會的興盛與衰亡?當然,這都是一些宏觀的角度。就個人而言,賈府的命運是否也就是曹雪芹及其家族的命運?他思想的先進,又未嘗不是隱含着對功名未就的抱怨?

這些的確是讀過《紅樓夢》之後應有的共識,但從那些華美傳神的文字背後,我讀出的則大多是曹雪芹對後人的諄諄教誨。

每每讀到賈府豐裕的家產,諸如黃金幾千兩,白銀幾千兩,綢緞多少匹,總會隱隱擔心,如此富貴的家族到底能不能成功地延續下去,畢竟“富不過三代”的定律似乎很少被打破。果不其然,賈府中鮮見勤奮的身影,大多是笙歌不斷,鼓樂不休,結果難逃敗落凋敝的命運。這不免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另一個生動的例子,就是曾經活躍於歷史風煙中的那一羣五陵少年。他們多是皇親國戚的後代,大富大貴,衣食無憂,不必考慮學業,不必操勞生計,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讓他們變得百無聊賴。為了打發難以消磨的時光,他們互相攀比,互相炫富,為非作歹,花天酒地,結果如何?終被世人遺棄,被歷史遺忘。現今中國人常懷着一種暴富的心態,各式各樣的奢侈品難以滿足其欲千金散盡的胸懷,更為可怕的是,這種風氣正逐漸蔓延至年輕一代的學生身上,並且就發生在你我身邊。不難想象,這種無節制的享受最終將演變成國民性,讓整個中華民族都失去前進的_,更難以完成復興的使命。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巴西的一隻蝴蝶揮動翅膀尚能引發美國一場龍捲風,一代一代的“耳濡目染”又何嘗不會釀成不堪的悲劇!我不願再進行痛斥,柏楊先生早已發出振聾發聵的吶喊,我唯願獨修其身,卻又不忍責任的折磨。整個社會的大風氣,早已不是你我能夠左右的了,保持住內心的一方淨土,是周國平先生、餘秋雨先生、王蒙先生等,以及所有有良知的讀書人的心願。我願做這樣的踐行者,踐行着心中永遠簡樸安靜的生活,踐行着美好的祈願。想必曹雪芹先生也是這個意思,字裏行間,他彷彿在對我們説,一切繁華都是紅樓一夢,何苦為兒女情長苦苦糾纏,何苦為人情世故操勞奔波,何苦為瑣屑小事爭喋不休,何苦為追求金錢嘔心瀝血,何苦徒增無盡煩惱。心安即是歸處。

雖然《紅樓夢》只是一部文學作品,但它真是把“人”寫絕了:人的美好,人的智慧,人的劣性,人的悲哀。讀這樣的作品,我們便懂得了自己,懂得了我們的家庭,懂得了我們的民族國家。向曹雪芹先生致敬,正因有了他,榮辱興衰、人性冷暖盡收眼底。向那些努力修行品德的志士致敬,英雄造時勢,唯願不再是個傳説。

紅樓夢隨筆8

風花雪月之事,假假真真之幻,有有無無之亂。或許沒有戰三國的雄偉壯觀,或許沒有水滸漢的忠義情深,或許沒有夢西遊的虛幻迷人,但紅樓有着一種千古不變的發人深思。

《紅樓夢》乃曹雪芹先生之心血之作——“批閲十載,增刪五次”。本書貫用北京方言,看官可透過表面用心觀測到曹雪芹先生極力反對封建思想,批判封建_。讀紅樓,令人歎為的可不僅僅是家族興衰史,還有種種風流事,種種風流情。

“他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這木石前盟,那金玉良緣,勾出了一段段風流俗事。林黛玉本就是多病身,幼年喪母,寄身於外祖母家中,少不得處處留心、小心多疑。而表哥賈寶玉又是個“只愛在女兒們身邊的”。兩人一見如故,更少不了些冤家瑣事。她是一向嬌弱的林妹妹,他是始終愛女兒之潔的寶哥哥。他們日夜相伴,情味相似,厭惡世俗。寶黛之戀纏綿輾轉,可最後,也不過是“卿於新房花燭中,餘則悽然焚稿末。”

身帶金鎖的薛寶釵是位極符合封建思想的女子。待人寬厚,不得罪他人,脾氣和順。可也正因為與林黛玉性格的反差,造就了一系列的悲劇。封建包辦婚姻不僅沒能為賈寶玉帶來幸福,還讓他經歷了生死離別。薛寶釵從小灌溉封建婦女思想,時刻銘記着“女子無才便是德”。這一場所謂的婚姻,亦是悲劇。

有的時候會產生一種錯覺,《紅樓夢》前幾十回是一場美輪美奐的精神盛宴。元妃省親建大觀園,何不宏偉?元宵眾人同樂猜謎,何不愉悦?林黛玉等人起詩社,何不自在?可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衰弱往往都是從那最繁華的一瞬開始的。這一切都如一場夢,家族興衰的夢,講述封建禮教的夢。過眼雲煙。煙消雲散。最終,大觀園的繁榮僅僅止步於過去。

張曉風曾説過,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有刺,三恨紅樓夢未完。《紅樓夢》不僅是一本講述四大家族由興到衰的經典之作,而且,在更多人眼裏她就是對某一個時代的回憶,能觸發人心底的温情。“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黛玉葬花,葬的不僅是桃花,還有她居人籬下的惆悵。紅樓,夢一場,到頭來,惹得那人憔悴。

輾轉紅樓,忘不了伊細泣獨憐,忘不了伊焚稿斷痴情,忘不了紅樓一瞬卻終究夢一場。紅樓,夢。

紅樓夢隨筆9

昨日晌午去吃飯,坐進飯館。想《水滸傳》裏武松進了多少家酒館,吃了多少酒多少肉?井陽崗上打老虎,快活林前門神倒。又想據考證,有清人裕瑞在《棗窗閒筆》記述曹雪芹:身胖,頭廣,色黑,語娓娓然令人終日不倦。敦敏有詩“接罹倒著容君傲,高談雄辨蝨手捫”刻畫他的素性放達。“舉家食粥酒常賒,賣畫錢來付酒家”表現他的痴酒豪飲。心想如此説來,天縱之才是黑胖子,我在梁山一百零八將中會是什麼角色呢?

走出飯館,本想回陋室繼續讀《紅樓夢》,可天暖日陽,有如回春,決定到公園散散步。街上商鋪林立,物品琳琅滿目,許多人在悠閒地聊着天,抽着煙,好多首歌曲飄雜在空氣裏,一聲“你是我的小蘋果”,一句“傷不起真的傷不起”,又一調“愛恨只在一瞬間”……正辨賞傾聽,迎面走來幾位麗人,身上的衣着和香水味挑竇了我的心神,遽然想起富察明義《綠煙鎖窗集》的詩句“青娥紅粉歸何處,慚愧當年石季倫。”

穿過“寶馬”、“奔馳”橫行的街道,跑入公園。立刻感覺到大自然好似把外面的喧囂全部摒棄掉了,安靜祥和,遊客欣然。前望,曲徑通幽,若陰若陽。左右,情侶對對抱,家庭三五笑。有的聚在一起逗狗,讓狗兒戲耍鬧情。有的躺在草地上曬暖,任陽光把身體裏的情愫燃燒。漫步園中,有亭台樓榭,小橋溪水,雖是暖冬,不乏綠葉。心旌不由又搖曳到了紅樓大觀園,花柳繁華地,温柔富貴鄉。回神來又歎它:三春過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甚淒涼,落了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還是趕快回陋室,把我的心情記錄下來吧。

紅樓夢隨筆10

初讀《紅樓夢》,我並不喜歡林黛玉這個人物。她給我的最初印象是小心眼、心胸狹窄,尖酸刻薄,愛使小性兒,總是哭哭啼啼,不夠堅強。可是後來我改變了對她的看法,並且對她充滿同情。

如果説《紅樓夢》是一部悲劇,那麼林黛玉正是其中悲劇人物的代表。幾百年來,不知有多少人為她的悲劇命運灑下同情之淚,為她的藝術魅力心醉神迷。我看了她悲劇的一生,覺得她的所有缺點都是情有可原的。

林黛玉從一出生就決定了命運的悽苦。她是帶着宿根、宿情、宿恨來到人世的。她一生下來,就有“先天不足之症”;會吃飯時便吃藥,而且不許哭,不能見外人。命運對她太殘酷,太不公平了。少年喪母,不久又喪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長期寄居在黑暗齷齪的賈府。

林黛玉謹記其母的遺訓:“外祖母與別家不同”,因而在賈府中是“步步小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説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正因為寄居在這種黑暗的環境當中,林黛玉不得不小心提防自己的作為以及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與做法了,因此,她的那些似乎有點失之偏頗的小心眼兒也就變得情有可原了。比如周瑞家的送宮花,最後送到她那裏,她便疑心是別人挑剩下的才給她;一天夜晚,她叫怡紅院的門,晴雯偏偏沒聽出是她的聲音,拒不開門,並説“二爺吩咐的,一概不許放人進來呢!”把個黛玉氣得怔在門外,欲要發作,又想:“雖説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樣,到底是客邊。如今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現在他家依棲,若是認真慪氣,也覺沒趣”。我們想到她的身世處境,想到她的極強的自尊心,不是覺得這是非常自然的嗎?

再説她的尖酸刻薄,現在在我看來恰恰是她直率,機敏的表現。她不像薛寶釵那樣世故,那樣城府甚深,取悦於人。她對人坦率純真,見之以誠,總是有什麼就説什麼。她經常取笑湘雲,可決不是刻意的挖苦,而是善意的玩笑。一次寶玉去看寶釵,正在一個“識金鎖”,一個“認通靈”,不期黛玉已搖搖擺擺的進來,一見寶玉,便笑道:“哎喲!我來的不巧了!”寶釵笑問“這是怎麼説?”黛玉道:“早知他來,我就不來了。”寶釵又問“這是什麼意思?”黛玉道:“什麼意思呢,來呢一齊來,不來一個也不來;今兒他來;明兒我來,間錯開了來,豈不天天有人來呢?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熱鬧。”當寶玉聽寶釵説吃冷酒對身體有害而放下酒杯時,正巧雪雁送手爐來,黛玉又一語雙關地説:“誰叫你送來的?難為他費心。——那裏就冷死我了呢!”雪雁説是紫鵑叫送來的,她馬上又説:“也虧了你倒聽他的話!我平日和你説的,全當耳旁風;怎麼他説了你就依,比聖旨還快呢!”這些一語雙關的話語,只能夠顯示出她的聰慧。

林黛玉也並非一味“孤標傲世,目無下塵”。其實她也很謙和。她對“下人”從來沒有耍過威風,沒有説過一句惡言惡語。寶玉説,她對晴雯是極好的;佳葱説,她去瀟湘館送茶葉,黛玉正給丫頭們分錢,就抓了兩把給了她。每次賽詩,她總是推崇別人寫的好,從不計較高低;與湘雲凹晶館聯句,每當湘雲説出佳句,她總是“起身叫妙”,甚至説:“我竟要擱筆了!”

在書中我們看見黛玉哭是家常便飯,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當然,她哭大多數是為了寶玉。寶玉幾天沒來看她了,她只是哭;她看見寶釵和寶玉在一塊説話,也回去坐着哭。“不是悶坐,就是長歎,好端端的不知為什麼,常是自淚不幹的。”我經常想:這個淚人兒,她有多少眼淚啊?可不可以快點流乾就不要哭了?但是有什麼辦法呢?她是生活在一個封建大家庭裏。她對賈寶玉愛得真誠,愛得執著,始終如一,至死靡它。而寶玉雖然也愛她,但沒她表現得那麼熱切。而且,他們的愛情又是在不許愛的環境中發生、發展和生存的,這就難免有痛苦,甚至要為愛情付出生命的代價。再加上她詩人的氣質和悲劇的性格,這種被壓抑的燃燒着的愛情,只能用詩和哭來抒發。林黛玉的哭,分明飽含着現實人生的血肉。哭是她悲劇性格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哭,是她對生活折磨的強烈反映;哭,是她發泄痛苦的方式;哭,是她詩人氣質的種種感受的抒發。她是為自己的愛情而哭,為自己的命運而哭。

後來,林黛玉終於結束了她悲慘的一生。這對她不失為一個解脱,想想除此之外,她還能過上好日子嗎?

紅樓夢隨筆11

——讀《紅樓夢》隨筆

我愛看書,每次看書都好像和我最好的朋友約會一樣。寒假裏,我就和《紅樓夢》裏的姐姐們歡聚了一次。

在這次聚會裏,我認識了很多和我們生活中不太一樣的朋友。其中有心狠手辣的王熙鳳,博覽羣書的薛寶釵,才華橫溢的林黛玉,聰明靈秀的.賈寶玉,温柔可人的襲人,率真靚麗的晴雯等等,他們都生活在詩情畫意的大觀園裏,闡述這一個個生動的故事。

這些人物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林黛玉。她有着出眾的外貌,兩彎似蹙非蹙的捲煙眉,一雙似喜非喜的含情目,這樣的容貌怎麼能不令人震撼呢?我閉上眼睛,彷彿就看見了她那柔情似水的眼睛,閃爍着點點淚光,彷彿風一吹,這位神仙姐姐就會隨風消逝。

外表的美麗並不是她的全部,林妹妹還擁有一顆敏感細膩的心,用她獨特的眼光品味着周圍的一切。她的詩就是她最美麗的靈魂,也是她最大的精神寄託。她的詩,我其實並不能完全讀懂,但是她寫的詩就是有這樣的魅力,如同一隻無形的手,緊緊地攥住了我,讓我和姐姐情不自禁地一遍遍誦讀,彷彿她的詩可以進入我的靈魂,盪滌我的內心。

她寫下“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詩句,即使我不很懂,卻也可以體會到她的傷心和無奈。也許她是在感慨春天美好的時光太短暫,也許她是在為凋零在泥土中的紅花惋惜。雖然,我沒有想她一樣,把掉落在地上的鮮花灑向流水,但是我也曾把掉落在水泥地上的茶花重新放在茶樹上,讓花朵再一次綻開她嬌豔的笑顏。

捨不得鮮花凋零的女孩,她是如此善良,如此多情,讓人不得不喜歡她。她就是我的紅樓情人——林黛玉。

紅樓夢隨筆12

紅樓夢是小説,這一點我在紅樓夢隨筆(一)中已經説得很清楚了。何謂小説?我對它的定義就是莊嚴的謊話。説“謊話”,就是針對於虛構、構思而言;説“莊嚴”,是針對於它嚴肅、嚴謹而言。所以,小説絕不等同於胡編亂造,更不等同於普通意義的所謂謊話。小説是濃縮生活、表達思想、抒發情感,而這一切,全得按“事體情理”,不然,就會給人感覺偏離生活,不會給人以感動。

紅樓夢第一回,有石兄與空空道人一段對話。石兄是誰?是曹雪芹,他到人間後掛在了賈寶玉的脖子上。

或有紅迷朋友要問,這話從何而來?從“落墮情根”來。紅樓夢第一回説女媧煉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多了一塊便棄在青埂峯下。脂批硃筆眉批:妙!自謂落墮情根,故無補天之用。--當然,曹雪芹並非“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而是封建社會瞎了眼,隨意埋沒人才。--另外,我們還有許多證據可以證明石兄就是曹雪芹,但在此為文章簡練,一概省略不提了。

石兄(曹雪芹)針對空空道人説無朝代年紀可考,怎麼回答?--歷來野史,皆蹈一轍,莫如我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別緻,不過只取其事體情理罷了,又何必拘拘於朝代年紀哉!--這説明小説的朝代年紀在曹雪芹眼裏根本是無所謂的,更不必拘泥。換句話説,曹雪芹明確表示紅樓夢沒有朝代年紀,當然也不受朝代年紀所限。如果哪位君子有癮一定要深究,那不妨自己添綴漢唐等年紀就行了。另外,我得請讀者注意,曹雪芹並不否認紅樓夢裏存有一定比例的“野史”。

石兄曹雪芹針對空空道人所説“並無大賢大忠理朝廷治風俗的善政”又怎麼回答?--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書者甚少,愛適趣閒文者特多。--這裏,反映了曹雪芹反對程朱理學,贊成適趣閒文。所謂適趣閒文,正與程朱理學相對應,是指人類天性。

接下來,曹雪芹對“歷代野史”表現出了明顯的憎惡,又對“風月筆墨”、“佳人才子”進行了逐一批駁。曹雪芹豪邁地聲稱自己的紅樓夢“雖不敢説強似前代書中所有之人,但事蹟原委,亦可以消愁破悶,也有幾首歪詩熟話,可以噴飯供酒。至若離合悲歡,興衰際遇,則又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傳者。”這裏面,“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反失其真傳”等等,經常被人偷換概念。明擺着,曹雪芹所説,是指紅樓夢故事情節、人物刻畫必須符合生活中“事體情理”,而不是指紅樓夢裏暗寫的清史。--事實上,紅樓夢中所謂“清史”,其實有限。通常情況下,曹雪芹只能有意無意、見縫插針、隨手隱射而已,但絕不是也不可能每人每事都有隱義,都有“微言大義”、“春秋筆法”。紅樓夢説是一手兩牘,但要做得非常完美、天衣無縫畢竟不能夠。更多的情況下,曹雪芹的“一手兩牘”表現在詩詞創作中,而“一聲兩歌”表現在故事情節中,也就是含沙射影、一語雙關。

空空道人被曹雪芹説服之後,準備將石頭記抄錄下來,問世傳奇,其間有一句重要的話叫“大旨談情”,這就將紅樓夢作了定性。所謂“大旨談情”,就是不干涉時世之意。--當然,是不是真不干涉,只有深入研究紅樓夢才能知道。好在紅樓夢並非傳世小説,在當時也就在一個很小的範圍裏傳閲,所以一時半刻,曹雪芹不會大禍臨頭。

“大旨談情”另外意義是説紅樓夢談情説愛,要將兒女真情發泄一二。有人認為紅樓夢是以談情説愛掩蓋政治鬥爭,這樣説法,顯然並不妥當,有違作者之意。

紅樓夢接着寫了五個書名,它們分別是《石頭記》、《情僧錄》、《紅樓夢》、《風月寶鑑》、《金陵十二釵》。其實這五個書名,在曹雪芹在世時,惟有《石頭記》與《紅樓夢》並傳。另有一個《風月寶鑑》,是紅樓夢雛形,早已被曹雪芹棄之不用。至於《情僧錄》,是曹雪芹信筆所至,點題所需,其實世上並沒有題名為《情僧錄》的這樣一部書。

最後是《金陵十二釵》,我認為也沒有。因為《金陵十二釵》是《紅樓夢》的重要補充。書中曹雪芹不可能在吳玉峯題名叫《紅樓夢》後去重複此題名,這樣,無疑會暴露作者乃曹雪芹,而吳玉峯只是曹雪芹的一個化名。在當時,文字獄極其猖狂,曹雪芹説自己只是一個披閲增刪者,否認自己是紅樓夢原創作者是完全明智的,也是讓人完全可以理解的。

接下來,“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該如何理解?對於這十六字箴言,紅學前賢已經説得夠多,不必我再來費辭。我只能説些新鮮的。我認為這十六字箴言,是書中賈寶玉一生經歷。其實,空空道人也就是賈寶玉。何謂“空空”?一僧一道也。無論僧與道,都是空空。在紅樓夢裏,僧道不分,形影不離,他們是賈寶玉成為情僧之前的幻影,或説隱射。從空到空,自然毫無意義,是讓人走向死滅。當然,我們每個人都要從生到死走向死滅,但我們珍視的是這生命的過程,絕不能虛度。在生命過程中,“情”字大放異彩,貫穿人生,當人如同鳳凰涅槃就會大徹大悟,是為情僧,而賈寶玉就是情僧總代表。

僧與道,曹雪芹並不反對,但曹雪芹反對缺了情字的僧與道。或許紅迷朋友要問,僧與道怎麼能與情字掛鈎?確實的,僧與道與情字水火不容,但問題是曹雪芹筆下的賈寶玉非常特殊,他最終會超越釋迦牟尼、元始天尊,成為情不情的情僧!--當然,這些都是我“探佚”所得,紅迷朋友如有興趣,可參閲我其他有關論文,在此我不予重複。

是的,紅樓夢別開生面,打破歷來巢窟,想前人不敢想,發前人未敢發。所以紅樓夢萬古不磨,千秋光耀,永照人間。

紅樓夢隨筆13

人人皆道你是大家閨秀,是遵守封建禮教思想的人。正所謂罕言寡語,人謂裝愚;安分隨時,自雲守拙。於眾多姊妹中,你與黛玉更高一籌啊。

初來伊始,曹雪芹説你品格端方,容貌豐美,黛玉不及。你的行為豁達,隨分從時。所以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就是小丫頭子們,亦多喜與你去頑。若你生活在現在,一定會有許多朋友吧。

你雖有青春女子的爛漫,曾在荼蘼謝盡的日子裏撲蝶,但是你藉助冷香丸拼命地壓抑自己,做一個冷美人。你的花籤就是牡丹啊!“任是無情也動人”。你全心全意地按照封建禮教來規範自己,所以你不止一次勸黛玉湘雲她們勤學女工,少寫詩詞。按照封建女子的本分,你一直符合這個標準。

看書常常看漏了,竟忘了你為何來到京城。後來向前翻翻,才找到原因:“近因今上崇尚詩禮,徵採才能,降不世之隆恩,除聘選妃嬪外,在世宦名家之女,皆得親名達部,以備選擇,為公主郡主入學陪侍,充為才人贊善之職。”原來是入宮參加選秀侍讀。可惜在端午前因沒有有權有勢的人,無法抗衡暗箱操作,無奈沒有被選上。所以你才會舉止大變,厲聲呵斥靚兒。元妃寬慰你,欲將你配給寶玉,有了賜婚的意思。但賈母並不同意。對於你這越發沒有了意思。

你也喜歡寶玉了吧,在他牀邊給他刺繡,在他捱打你送他藥,並“錯裏錯以錯勸哥哥”。還記得你們那一對吉祥的話語:“莫失莫忘,仙壽恆昌;不離不棄,芳齡永繼。”正是他有玉,你有金去配他。所以黛玉才會吃醋吧。儘管黛玉最後沉湖仙遁,賈母已死,金玉良緣不可阻擋。但你何曾有一絲快樂呢?何為“釵”?兩股簪子並列一起或纏繞一起稱為釵。何為“簪”?只有一根或金或玉或銅製的一種髮飾。怪不得,為何詩句這樣寫“金簪雪裏埋”!那時,寶玉不在你身邊。所以你寫了十獨吟,所以你在最後孤獨的在雪夜中死去……

有許多人唾棄你,説你是木石前盟的第三者。其實,你也不過是萬豔同悲的一朵牡丹花。我知道,正是因為你推心置腹的話語,黛玉才與你和好。“釵黛合一”,正是可卿的表字“兼美”啊!你雨夜送燕窩給黛玉,你幫湘雲做東安排螃蟹宴,你送給死去的金釧兒衣服,哪怕是賈環耍賴,你也幫着他,對他一視同仁。儘管你使“金蟬脱殼”坑了黛玉,儘管你在金釧兒死後非常冷漠。但這瑕不掩瑜。你的本真仍是好的。

停機德的你,終究命運對你仍是悲慘的……願你化蝶遺冷香之後,能夠找到屬於你天性的樂土……

紅樓夢隨筆14

紅樓總眾女子中,我最喜湘雲,喜歡她的率真,她的灑脱,她的豁達。雪芹先生讓湘雲第一次出場乃在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雙星一篇文字中,而在二十九回中,寶玉與釵黛三人鬥口之間便已帶出湘雲其人。太君因見金麒麟眼熟,故問。釵曰“史大妹妹有一個”黛則諷曰“寶姐姐別的事情上還有限,惟有在這些人帶的東西上越發留心”,讀至此,如不見後文,不知此文之妙,筆帶雙關,既活畫出釵黛二人形象,又為後文打下伏筆,似此類之文,紅樓中甚多,由此可見一斑,可知雪芹先生之胸中丘壑。

待到湘雲第三,四次來,便應是整部紅樓夢中最熱鬧非凡的文字了“琉璃世界白雪紅梅”“怡紅院羣芳開夜宴”等,如果説從前那兩次只不過是湘雲的一個剪影,那麼此兩回中,湘雲便得到了一個昇華。在廬雪庵的聯詩中,湘雲的聯句是最多的,在我看來質量也是最高的。雪芹先生以如此筆墨將新到的寶琴,李紋,岫煙都給了讀者一個大致的交代,如此便不感陌生了。憨湘雲醉眠芍藥洇,在我看來是紅樓中畫湘雲最美的一副圖畫,如黛玉葬花,寶釵撲蝶一般,湘雲則是眠花了。試想紅樓眾閨閣中,除卻湘雲,還有誰會如此酣眠,無拘束,無牽掛的醉卧於花陰之間。在湘雲的世界裏,沒有解不開的煩惱和憂慮,試問釵黛二人可有如此胸襟嗎?所謂“是真名士自風流”,湘雲便是這樣的真名士。“英豪闊大寬宏量,從不將兒女私情略繫心上,好一似霽月光風耀玉堂”。

也許是勝極必衰的原因吧,此等繁榮文字的背後便隱藏了無限的悲哀,此後逐晴雯,死金釧,尤三姐自刎,尤二姐吞金,大觀園從此便籠罩上一層陰雲,再也沒有散開,湘雲此後再來,沒有了從前的那種笑聲了。紅樓便真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對於《紅樓夢》的結局,我有甚多不滿,可有人對我説,“既然你不滿,林黛玉最終抱憾而亡,賈寶玉出家為僧,那你覺得,什麼樣的結局是完美的。”的確,我對甚為不滿顰兒之死,顰兒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終日只想一展才華,違反了古時“女兒無才便是德”之説。顰兒在文中的才華是不容置疑的,我實是欽佩,也為她那種叛逆而佩服。可她為何不能叛逆至底?賈母素日疼她,更疼寶玉,他倆二人想要結為連理枝,賈母也未必反對,她竟不去爭取,偏自尋苦惱,氣死了。可細細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於寶玉,也難免會被氣死。她又不似鳳姐會借酒撒潑,怎生向賈母開得了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賈府她畢竟不像寶釵那樣得人心。寶玉,最後看破紅塵,做了和尚。難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結局嗎?若是如此,世人都改為僧。我的想法太極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預示着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無法改變。我不滿的是寶、黛二人最終仍是無法逃出命運的束縛。

美夢終究一場空。韶華散盡,容顏衰。獨坐燭前痴痴歎,才覺淚痕爬滿容。過往如雲不可及,鏡中雙鬢已成霜。膝下遺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閒來無事仰望月,無語能訴,唯有淚空流!

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黛林中掛,金簪雪裏埋。

紅樓夢隨筆15

起初,看紅樓夢一篇後,幾乎不知道在講解什麼,在重看細看一次後,才發現字中隱藏着故事。

重看第三回,賈雨村夤緣復舊職,林黛玉拋父進京都,賈雨村被貶職後就到處遊山玩水,忽然有一天,雨村當日同僚故忙着道喜,告訴雨村他復職這個好消息,林黛玉的外婆執意要林黛玉回去,所以林黛玉只好拋父進京都。林黛玉回到外婆家,地方何其大,達到不敢相信,林黛玉一到外婆家,就得拜訪她的三姑六嬸,還有見到其年輕的姑娘。一經她的親人提到她娘去世的事,她就和外婆哭得淚流滿面。她還聽説賈寶玉,聽説他是個奇怪的孩子,是個頑童,是一個思懶人物。恰恰相反的是,賈寶玉的穿着打扮不是個頑童。

這是這對苦命鴛鴦的第一次碰面,而且他們都覺得雙方很面熟,這也為他們後面悲催的愛情作鋪墊,也為賈寶玉尊重女性作鋪墊,對其他人可笑的是,賈寶玉被打的時候就叫姐姐妹妹,在他人眼裏是可笑的。在賈寶玉的眼中,姐姐,妹妹這些稱呼是純淨無暇的,沒有污點。這也暗示了賈寶玉對女性的尊重,批判了這個社會對女性的污辱。

《紅樓夢》把人物描寫的淋漓盡致,也把周圍的環境描寫得如此的細緻,表現了當時賈府是如此之大。對人物的服裝也描寫得這麼出色,描繪了人物的性格是多種多樣的。

還有當賈寶玉聽説林黛玉沒有玉的時候,就將自己的通靈寶玉怒摔在地上,在封建社會中,男子總比女子高一等,所以説只有寶玉有玉,而黛玉沒有。然而寶玉把玉摔在地上,看出他對人格的尊重,也對女性的尊重,渴望與女子平等相處。

標籤: 隨筆 紅樓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hongloumeng/m4g3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