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觀潮 >

《酒泉子·長憶觀潮》賞析

《酒泉子·長憶觀潮》賞析

《酒泉子·長憶觀潮》以豪邁的氣勢和勁健的筆觸,描繪了錢塘江潮湧的壯美風光以及弄潮兒的英勇無畏精神,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酒泉子·長憶觀潮》賞析。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酒泉子·長憶觀潮》賞析

酒泉子·長憶觀潮

朝代:宋代

作者:潘閬

原文: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譯文

我常常想起錢塘江觀潮的情景,滿城的人爭着向江上望去。潮水湧來時,彷彿大海都空了,潮聲像一萬面鼓齊發,聲勢震人。

踏潮獻技的人站在波濤上表演,他們手裏拿着的紅旗絲毫沒被水打濕。此後幾次夢到觀潮的情景,夢醒時依然感覺心驚膽戰。

註釋

①酒泉子:原為唐教坊曲,以酒泉郡地名作曲名,後用為詞牌名。《金奩集》入“高平調”。有兩體,一為温庭筠體,為詞牌正格;二為潘閬體,又名《憶餘杭》。

②長:通假字,通“常”,常常、經常。

③郭:外城,這裏指外城以內的範圍。

④萬面鼓聲中:將潮來時,潮聲像萬面金鼓,一時齊發,聲勢震人。

⑤弄潮兒:指朝夕與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戲水的少年人。喻有勇敢進取精神的人。周密《武林舊事》説:八月十五錢塘大潮,吳地少年善游水者數百人,都披散着頭髮,身上刺滿花紋,手持大旗,爭先恐後,迎着潮頭,在萬丈波濤中出沒騰飛,做出各種姿勢,旗幟卻一點沒有沾濕。

⑥向:朝着,面對

⑦紅旗:紅色的旗幟。

⑧覺:睡醒。

⑨尚:還(hái),仍然。

⑩心寒:心裏感覺很驚心動魄。

賞析

詞的上片描寫觀潮盛況,表現大自然的壯觀、奇偉;起首兩句,寫杭州人傾城而出,擁擠錢塘江邊,萬頭攢動,爭看江面潮水上漲。為下面潮水的湧現製造了氣氛,作好了鋪墊。上片結尾兩句,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法,把錢江潮湧的排山倒海、聲容俱壯,渲染得有聲有色、驚險生動。

下片描寫弄潮情景,表現弄潮健兒與大自然奮力搏鬥的大無畏精神,抒發出人定勝天的豪邁氣概。過片轉而描寫弄潮兒的英勇無畏、搏擊風浪、身手不凡和履險如夷。這兩句純用白描手法,寫得有聲有色,富於動感,眩目驚心。結拍由回憶轉為現實,寫詞人雖離杭已久,但那壯觀的錢江湧潮仍頻頻入夢,以至夢醒後尚感驚心動魄。

此詞對於錢塘江湧潮的描繪,可謂匠心獨遠,別具神韻。詞中“來疑滄海盡成空”一句採用誇張手法,濃墨重彩,大開大闔,感染力甚強。上片第二句的 “爭”、“望”二字,生動地表現了人們盼潮到來的殷切心情,從空間廣闊的角度進行烘托與大潮的.壯觀結合得甚為密切。結拍言夢醒後尚心有餘悸,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壯意象。前後的烘托與中間重點描寫當中的誇張手法配合緊密,使全詞的結構渾然一體。

創作背景

潘閬曾以賣藥為生,一度流浪到杭州。親眼看到了漲潮的壯觀以及宏偉,以至於今後的日子裏多次夢見漲潮的情形。這首《酒泉子》的小詞,就是他為了回憶觀潮盛況而作的。

作者簡介

潘閬(?~1009)宋初著名隱士、文人。字夢空,一説字逍遙,號逍遙子,大名(今屬河北)人,一説揚州(今屬江蘇)人。性格疏狂,曾兩次坐事亡命。真宗時釋其罪,任滁州參軍。有詩名,風格類孟郊、賈島,亦工詞,今僅存《酒泉子》十首。

生平

潘閬(làng),為人疏狂放蕩,一生頗富傳奇色彩。早年在汴京講堂巷開藥鋪。太平興國七年(982),盧多遜為相時圖謀立秦王趙廷美為帝,潘閬參預其謀。後盧多遜和秦王事敗,潘閬受株連而遭追捕。潘閬假扮僧人逃進今山西省南部黃河北岸的中條山,一路輾轉到杭州、會稽賣藥為生。

至道元年(995),潘閬因宦官王繼恩推薦,得到宋太宗的召見,賜進士及第,國子四門助教。因其過於狂妄,未幾追還詔書。太宗駕崩之前,潘閬與王繼恩、參知政事李昌齡、樞密趙鎔、知制誥胡旦等謀立太祖之孫惟吉為帝。事敗,真宗即位,將王繼恩等人盡行誅竄。潘閬逃往舒州潛山寺。鹹平初,入京被收系入獄,真宗過問逮捕審訊,不久獲寬釋,任滁州(今屬安徽)參軍。赴任滁州途中,潘閬寫有《赴滁州散參軍途中書事》詩:“微軀不殺謝天恩,容養疏慵世未聞。昔日已為閒助教,今朝又作散參軍。高吟瘦馬衝殘雪,遠看孤鴻入斷雲。到任也應無別事,願將清俸買香焚。”

潘閬晚年遨遊於大江南北,放懷湖山,最後死於泗上(今江蘇省淮陰市一帶)。道士馮德之遷其遺骨葬於杭州。集賢院錢易銘其墓雲:“逍遙嘗與道士馮德之居錢塘,約歸骨於天柱山。大中祥符三年為泗州參軍,卒於官舍。德之遂囊其骨歸吳中,葬於洞霄宮之右。”今杭州城有“潘閬巷”。

潘閬與寇準、錢易、王禹偁、林逋、許洞等交遊唱和,著《逍遙詞》。

評價

潘閬詩才不俗,當時蘇州才子許洞,恃才傲物,常把僧人、隱士一類不放在眼中,但《贈潘閬》一詩卻説:“潘逍遙,平生才氣如天高。仰天大笑無所懼,天公嗔爾口呶呶。罰教臨老投補衲,歸中條。我願中條山神鎮長在,驅雷叱電依前趕出這老怪。 ”

好事者以閬遊浙江詠潮得名,以輕綃寫其形容,謂之潘閬詠潮圖。王禹偁《寄潘閬處士》描寫他説:“爛醉狂歌出上都,秋風時節憶鱸魚。江城賣藥長將鶴,古寺看碑不下驢。一片野心雲出岫,幾莖吟發雪侵梳。算應冷笑文場客,歲歲求人薦《子虛》。”

魏野《贈潘閬》詩説:“昔賢放志多狂怪,若比今來總不如。從此華山圖籍上,又添潘閬倒騎驢。”

黃靜之在《酒泉子》詞跋中雲:“潘閬,謫仙人也,放懷湖山,隨意吟詠。詞翰飄灑,非俗子可仰望。”

太宗朝的翰林學士宋白寫給潘閬的詩甚至説:“宋朝歸聖主,潘閬是詩人”,簡直視他為詩歌方面的國寶。潘閬有《敍吟》一詩,説自己:“高吟見太平,不恥老無成。發任莖莖白,詩須字字清。搜疑滄海竭,得恐鬼神驚。此外非頭念,人間萬事輕。”表明了對詩歌的執着,對詩才的自負,同時也表明他的創作是遵循賈島以來的“苦吟”傳統的。不過在他身上似乎傳統的影響遠不若個性的力量,他的詩風不像賈島等詩僧以清奇僻苦為主,而是傾向於自然真率,閒逸疏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guanchao/pjql9e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