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弟子規 >

讀弟子規心得(15篇)

讀弟子規心得(15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弟子規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讀弟子規心得(15篇)

讀弟子規心得1

當拿到老師發給我的《弟子規》親子讀本時,如獲至寶。説實在的,我本來對文科就發怵,更何況之乎者也就更不感興趣了。但這本書老師解釋的淺顯易懂,並結合了孩子的實際,非常適合兒子和我的共同學習,所以打心眼了喜歡。

隨着孩子的長大,對孩子的教育方面時常感到力不從心。特別是遇到王東這位老師後,深感自己的差距很大。再從孩子身上折射出的種種不足,經常使自己無地自容。於是決定要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身體力行,和孩子共成長。

聖然是一個活潑開朗的陽光男孩。面對太貪玩、甚至經常玩起忘記回家的缺點,分析原因,第一,家人忙,沒時間管第二,家裏除了電視、電腦能吸引他外,基本沒別的吸引點。面對這種情況,我禁不住拿起了久違的課本,參加有關證書的考試。耳薰目染,他也喜歡上了讀書,尤其近期能一口氣讀完《三國演義》的上下部,這是他有史以來的讀得最快、最完整的一本書。特別是看書的內容及感想能在期中考試中的作文中表現出來,可想而知,他受益匪淺。我真的為孩子高興,因為他從書中找到樂趣了。看到他的進步,我真的太高興了,這也更堅定了自己“活到老,學到老”的信念,讓孩子和我共同分享成功總是在苦苦攀登後,“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的喜悦。

面對孩子的個性鮮明,非常任性,脾氣大的缺點,我深深地認識到,這他的成長是極其不利,非常着急。當孩子發作時,我會提醒他,《弟子規》是怎麼説的來?他就會立刻背到“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這時我會自然成為合格的學生,搖頭晃腦的來上幾句。這時是幸福的、是快樂的,這也是對他最大的認可和鼓勵。

我家住在一個大院裏,對孩子來説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面是,孩子同齡朋友多多,不孤單,玩得很快樂;不利的一面,孩子的素質參差不齊,“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在孩子不能明辨是非的的情況下,出現了污言穢語比較多的壞習慣。我非常頭疼,為此,我制定了家庭管理條例,相互監督,現在初見成效,看到孩子的進步,沉重的心情稍微舒緩了一些。

《弟子規》在約束我們改正陋習時,可能感到沒必要,其實這是在放縱自己,改掉壞習慣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包括孩子和我們自己,這時我都會想到孩子的雙眼時刻在盯着自己,就在不斷地進步。《弟子規》能時刻約束着自己和孩子,並且能和孩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我認為是很幸運的事,常誦常讀,經常反思,會受益終生的。讓我們共同學習,來陶冶我們的情操,淨化我們的心靈吧!

讀弟子規心得2

文明,是一件美好的事物。它不僅陶治了我們的情操,而且提高了我們的修養,使我們的言行舉止,都很規範。在《弟子規》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也增進了對許多事物的理解。但,最令我感觸深的,就是《入則孝》這一部分。

《弟子規》是我們的學習典範,不説是字字珠璣,也稱得上句句精闢。而《入則孝》也正是全文之精華

古人曾説:“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長輩親人,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之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造福許許多多的人。誠然!孝悌是中國文化文明的基礎,一個連孝悌的沒有的人,何來高尚的品質呢?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自從學了這句話,我便發現,我對父母的態度恭敬了許多。

記得以前不懂事的時候,經常惹父母生氣。爸爸媽媽在悉心教導我是,我卻沒太在意,有時甚至‘左耳進,右耳出’。還當父母的良苦用心為囉囉嗦嗦。每次當我犯了錯,爸爸媽媽在批評我時,我還找藉口來狡辯,忤逆他們。

有一次,我和妹妹在家裏又吵又鬧。媽媽聞聲過來,嚴肅的質問我們:“怎麼又在鬧事兒?是誰先無理取鬧的啊!”“是她!”妹妹不分青紅皂白地的冤枉我。“小鈺!還嫌你媽媽整天不夠忙啊!都這麼大了,怎麼就不懂事呢!”“我?明明不是我…不是我呀!”,我着急的解釋着,憋了一肚子的苦水,“本來就不是我啊!”我摔門而走,留下了無盡的委屈。

其實我本不該這樣,好好的和媽媽解釋也就行了啊!在説,妹妹年紀尚小,不懂事,何必跟她較真呢?現在想起真是慚愧萬分!就這點小事,讓媽媽傷心,值得嗎?況且我還整天讀什麼聖賢書,這與只説不做的人又有什麼兩樣!?

現在的我受到《弟子規》的薰陶,漸漸的成熟穩重了,也變成了一個懂事明理的孩子。

每當父母教育我時,我便悉心聽從;每當父母責備我時,我表妹虛心接受;每當父母誤會我時,我便耐心解釋。我相信,如果每個孩子都能像我一樣,做到三個“心”的話,天下的父母也會很欣慰了。

文明是一件很美好的事物,讓文明充盈我們的生活吧!

讀弟子規心得3

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説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裏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説: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説閒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現在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説的好,人無完人麼!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於別人怎麼説,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是清朝康熙年秀才李毓秀所著,它仿《三字經》體例,三言成語,名句疊韻的形式為古代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敬師規範,由《論語》《孟子》《禮記》《孝經》和朱熹語錄編纂而成,今天讀來仍然有現實的指導意義。當今發達的商品經濟社會和古代的社會環境不能同日而語,讀《弟子規》我想在現實和傳統之間有沒有一個承繼關係?中國有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講得最多是一個“育人”的問題,所謂至樂莫如育人,怎樣教育人,怎樣增加修養,做一個完善的人?這是我們應從傳統中繼承和發揚的。在物質豐富、科技發展的現實環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沒有依託,往往在紛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導原則,而在《弟子規》中所提到的做人的總綱“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教誨,以此成為做人的原則,那麼我們在工作和學習時,就能加深自己的修養,在物質社會的時代不迷失,不動搖,時時保持清醒,和諧和同事之間、領導之間、親人之間、朋友之間以及陌生人之間的關係,進而和諧整個社會成員的關係,那麼共建和諧社會就不會是一句空話。《弟子規》中講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學等方方面面的行為標準和作人準則,提倡正人先正心。我從中深刻領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從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嚴以對已,寬以待人,積極融入到團隊當中,要尊重領導,認真完成領導所交待的各項任務,忠於職守,互相幫助,協作共事,作為服務窗口工作,要樹立良好的服務形象,禮貌待人,微笑服務,做到百問不厭,應保持坦誠、公正、客觀的態度對人對事,並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積極參加培訓和學習,提高工作效率。《弟子規》對和諧家庭也是有着重要的意義。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每個細胞的健康才能保證社會機體的健康,其中“二十四孝親圖”在感化人的同時,也教會我們應該怎樣孝敬父母,怎樣對待親人,也讓我們思考在當今社會怎樣去實現傳統文化的價值,試想,如果一個連父母長輩都不尊重、孝敬的人,一個喪失了做人最基本的倫理道德的人,如何能對別人以禮相待?這樣的人能否讓人信服與尊重?《弟子規》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們要從中領悟其精華,發揚中華美德,做一個完善的知禮儀、知廉恥、知謙虛、知恭敬、知忠厚的人。這樣,在我們繼承傳統,發揚傳統中,才能體現其價值。

讀弟子規心得4

各位朋友,雖然我們生活在今日的太平盛世,物質文化等生活不斷豐富,樂多數的為人父母卻對子女的家庭教育甚感疲憊。往往一些家庭條件優越的孩子在學習上不求進取,在吃穿上相互攀比,一味追求新的時尚,迷戀與娛樂場所,交些無意之友,在社會上招惹是非。令父母大動肝火,搞得家庭不安等。我認為多數源於父母整日忙於工作和家庭生活,而忽視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所致。因此我要將自己讀書感悟和見解全盤托出供大家參考和借鑑。

通過讀《弟子規》使我深刻領悟其內涵和重要,此書全面系統地闡述做人、處事、交友、尊老、愛幼等道德行為規範。對當今建設文明和諧社會是百益而無害。它能勝於法制強行,它能在人的心靈上起到道德言行的約束,它能喚起人們的“仁愛”“慈悲”之心,從而能樹起人生的正確座標,遠離是非避邪之路。俗話講:山有根,水有源,人的品行好壞確實與家庭教育有關。比如:孔融四歲能讓梨、黃香九歲為父暖被窩等。都是聖賢教育的結晶,然而,現代的一些為人父母實在是忽視這方面的聖賢教育,肆意寵愛,嬌慣孩子。出門坐客惟恐孩子吃的少,兒子吃這個吧!要那個吧!逛商場先讓孩子挑玩具,逢人先談自己孩子怎麼調皮怎麼乖。有的甚至在孩子生日時大擺宴席,收合理。致使孩子有一種高傲唯我獨尊的感覺,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奢侈腐化的種子。

在處事交往中總是愛上便宜父母,朝思暮想提孩子的學習成績,只要孩子能好好學,可以竭盡全力不惜一切地達到孩子的所求慾望。而忽視了正確的聖賢教育遺棄了道德行為地約束,導致有的孩子走出大學校門後還為報答父母多年來對自己的養育之恩而走上違法之路,真是可悲可歎!為此,我建議做人父母的要重視和培養道孩子的品德素質,從《弟子規》學起。讓他們接受古聖先賢的教育,令其明辨是非,善惡,尊老愛幼。自己要以身作則,處處為孩子作好表率,引導和啟發孩子們的“孝心”、“愛心”和“感恩心”開拓孩子們的道德智慧,為他們傳授聖賢教育的典範。總而言之我認為《弟子規》是聖賢教育的指南,它不但適用於家庭教育,並且還適用於各階層不同年齡人的學習和效仿。是正規人生糾正錯誤的良方。從都應以《弟子規》為準則規範自身的言行舉止。希望所有的為人父母依照《弟子規》教育好下一代,讓古聖先賢的智慧在孩子們心中萌芽生根,為將來走向社會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礎。使所有的父母都能體會到聖賢教育帶給社會與家庭的和諧與幸福。

讀弟子規心得5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學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規》中有明確的行為規範。那麼,這些行為規範對於現代人會有什麼作用呢?我是帶着疑問、好奇的心去拜讀的這本書。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温,夏澤凊。晨則省,昏則定。

當父母呼喚我們的時候,應當立即答應,不能遲緩,執行父母命令時應當立即行動起來,不能拖延偷懶。

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時,我檢討了自己,發現我們不一樣了,玩電腦、打遊戲……很忙,父母喊好幾聲我根本就不聽,邊打遊戲還邊説:“你煩不煩,叫一聲好了,還連續叫五聲,真討厭!”大人過來拍我肩膀,我很惱火地説:“你好煩人哦,你看你看,我這一關沒過去,又被別人打死了,就是你。”

父母有時安排我到超市買東西,比如買醬油,我就明顯的有牴觸情緒,會很不耐煩地説:要買你自己買。”大人説:“如果沒電腦,咋辦?”我就頂嘴:“時代不同了,你們out了。”但如果聽説要到超市去,我就像飛奔的野馬一樣,騎着自己心愛的自行車撒歡兒而去。在路上就盤算着買這買那。到了超市兩眼放綠光,我推着購物車穿梭在人羣間,心裏還盤算着哪種東西較好吃。父母為我大包小包的買,還問我夠不夠,我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我從來沒為爸爸媽媽買過東西。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從這句話中我知道了: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的聽明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的接受。

三年級上學期學校要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我因為嫌麻煩就沒打針。晚上,爸爸問我打疫苗沒?我説打了。爸爸在我兩個胳膊上找了好久,沒看到針眼就問我:“你到底打針了沒有?”我仍在撒謊,於是爸爸就狠狠地把我揍了一頓。捱打時我還在想:不就是沒打針嗎,有什麼了不起的。事後,爸爸耐心給我舉實例、講道理。現在,想起這件事來,我還挺後悔的。

父母呼,父母命,父母教,父母責是所有人生命過程中都會出現的事情。這個父母句4次重複父母,説明了父母的重要性。父母把我帶到了這個世界上,給了我生命、給了我體膚、給了我智慧、給了我力量,他(她)們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我的良師益友。那麼,我應該怎樣孝順自己的父母呢?

孝順孝順,首先要從孝順自己的父母開始。

“孝”的結構是上老下子,是強調血緣延續的重要性。今天的長輩是昨天的小輩,今天的小輩是將來的長輩。小輩不孝敬長輩,你又憑什麼,又怎麼能夠指望當你成為長輩後,你的.小輩會孝順你呢?

孝是沒有條件的。

冬則温,夏澤凊。晨則省,昏則定。

冬天寒冷的時候要伺候父母,使其温暖,夏天炎熱的時候則讓父母涼快。早上向父母請安,晚上要伺候父母安眠。由此,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東漢年間的黃香,早年喪母,與父親相依為命,冬天黃香首先睡在席子上,用自己的體温把席子弄暖和。然後,再讓父親去睡。夏天,黃香用扇子把席子扇的涼快一些。這樣父親就能安然入睡了。

卧冰求鯉”同樣講的是孝是沒有條件的這個道理的。西晉時期的王祥,母親早亡,他一直和父親及繼母生活在一起。而繼母總喜歡在父親面前挑弄是非欺負王祥。所以,王祥從小也就失去了父愛。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王祥仍然拼命滿足繼母的要求。有一次,繼母病了想吃鯉魚。可大冬天的,河裏的水都結冰了,怎麼辦?於是王祥脱下衣服,趴在厚厚的冰上,用自己的體温去融化冰。我深深的被王祥的這種孝心感動了。回想自己平時跟媽媽説話時,經常用命令的口氣説:“媽,你快去給我倒杯水”、“媽,你給我點零花錢”……學了《弟子規》之後,我發現我用“您”來稱呼父母了。學着用商量的、請求的語氣和父母説話了。

每天早上起牀後,父母總要問我昨晚是否睡好了,然後再送我去上學。而現在,我要學會問父母早上好、晚安。

學習《弟子規》之後我學會了對父母的感念之恩,知道了如何做人,如何用《弟子規》這個家法來約束自己的行為規範。我們從小就要養成尊敬父母、尊敬長輩、做一個尊師愛幼、懂禮貌、講規矩的好孩子、好學生。

學習《弟子規》不僅僅是簡單的背誦和學習的過程,而應該是一個反思的、自我檢討的過程,這樣才能做一個品德優良、全面發展的好孩子、好學生!

讀弟子規心得6

工作後,整天在生活與工作間疲於應對的我,鮮有時間坐下來好好看書。家中書架上排列着的那眾多大而厚的專業書籍和包裝精美的文化類書籍,於是乎也成了擺設。只有在打掃衞生時才會猛然發現它們,還要感慨因它們的存在而禿添了許多打掃的煩惱。日子就在這樣的狀態下悄悄地流淌,變化是從一本金色的小書開始的。

轉眼間女兒已長有三歲,上了幼兒園。忽一日回家,傳達老師的要求:家長陪同誦讀經典。我在記憶的深處搜尋了好幾遍,終於憶起似乎有這麼一本書,好一會兒翻箱倒櫃後,《弟子規》那本金色的小書,靜靜地躺在了我們的面前。從此,我們開始和這本小小的書結緣了。

我很好奇在眾多的古典書籍中,老師為何選擇這本做為孩子的啟蒙讀物。與女兒一起誦讀一段時間之後,終於明白其中的道理。《弟子規》總敍中寫道:“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總敍告訴我們做為一個人,首先應做到的就是孝順父母。

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幼時讀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總會想象出在孟郊將要千里趕考前,深夜的油燈下,頭髮花白的孟母正凝神為兒子縫補着衣裳,一針又一針,把對兒子無限的愛都縫進了衣裳裏。

長大後漸漸明白,我的母親何嘗不是“孟母”,深深地愛着她的兒。兒時的我是一個從不與母親分離的小家雀兒,母親走到哪兒,我都拉着她的衣角,躲在她的身影裏。長大後,離母親越來越遠,開始是求學,而後是工作。離家越遠,母親的愛,感受越深。

每次回家,母親總能變戲法似的弄出一大桌子我愛吃的菜,席間再一次次的把菜夾到我的碗裏,碗裏的菜堆得似小山;母親好像每次都積攢了説不完的話,聊聊親戚們的生活,説説地裏的莊稼。時間就這樣温馨而美好的流逝,母親就像幼時的我粘着她一樣,一直守在我身邊,看着我睡下,幫我拉一拉被子,躡手躡腳地滅了燈,帶着滿足的笑關上了門。

“養兒才知父母恩”,真是一點不假。從女兒呱呱墜地那刻起,我也榮升為人母,頓時感到肩上的擔子沉重。每一夜每一次的哺乳,換尿片,洗澡,穿衣,直至修剪指甲。再到一粥一飯,一言一語,哪一樣都得放在心上;到了小女兒降生,事情更是成倍的增加。每每累得抓狂的時候,總會想到:要幹沉重的農活,要做無盡的家務的母親,還成功的養育了我們三兄妹,那得多累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親的愛,母親對我無微不的至關心,我如何能報答一二呀!

《弟子規》,讓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母愛,讓我更加懂得了孝順父母的重要;感恩《弟子規》,讓我找到了教育孩子的良方,找到了傳續愛的妙法。和女兒一起誦讀《弟子規》,我想在她小小的心靈,種下愛的種子:讓她學會愛父母,愛家人,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我相信有一顆善良仁慈心的女兒,一定會孝順父母,努力學習,有益於社會,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為愛而讀,讓愛傳續,我們將繼續!

讀弟子規心得7

做戲簡單,做人難。戲是虛假的,而人生是真實的;一場戲出錯了,沒關係,因為還有下一場,而一個人生出錯了,不會再有重新開始的機會。正因如此,我們要學會做人,而要學習這一點,多多學習《弟子規》是最好的選擇!

説到這《弟子規》,我們班同學簡直是愛不釋手呢!我班同學不僅僅度背《弟子規》,還嚴格按照弟子規上的內容去約束自己,很是成功哦!“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心怡同學學完弟子規後,不在和自己的妹妹打打鬧鬧,而對妹妹寵愛有加,兩人和和睦睦的。是父母減少了許多煩惱。“刻薄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班上幾個愛將髒話的同學學完《弟子規》後,也不講髒話了,班上時刻洋溢着文明語言。“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班上一些較為驕傲的同學學完《弟子規》後,也不在瞧不起那些成績差的同學了,同學們都非常的友好,團結互助。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哈哈!我自然也學到了不少,以前我的書房是亂七八糟的書到處亂放,而現在整潔多了,我時不時清理一下書櫃,打掃一下衞生。

若你播下如意的種子,便會收穫如意的行為。播下好行為的種子,便會收穫好習慣,播下好習慣的種子,便會收穫健全人格,播下健全人格的種子,便會收穫好的命運!

同學們,快快行動起來吧!用《弟子規》來指引我們的為人,人生可是耽誤不起的!

讀弟子規心得8

不知不覺,開學已經兩個月了。學校也開展了“我學《弟子規》”活動。老師號召我們回家都讀一下《弟子規》我回到家,心想:《弟子規》我倒是第一次讀,既然老師極力號召,那肯定是不錯的,先讀一讀《弟子規》吧。

“弟子規,聖人訓……”我剛開始讀,只覺得朗朗上口,並沒有細細品味其中的意思,我開始讀一陣思考一陣,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時,我思考一陣,接着不由得慚愧了,想想自己一起,總喜歡一個人去外面玩,而我的爸爸媽媽卻擔心得到處找,不停地叫我的名字,直到我玩累了,倦了,我才會回家,爸爸媽媽叫我做一點小事我也不情不願的,那裏做到了父母呼應勿緩呢?有何嘗做到了父母命,行勿懶呢?慚愧之餘,更覺得我應該接着讀下去,當我讀到“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邊”時我的眼睛不由得濕潤了,父母對我那麼好,而我直到現在都這麼任性,總是按我的想法做,不管出門回家都不會對父母説一聲,害的父母總是擔心我的安全,我卻非常懶散,完全不把這當一回事。我怎麼可以這樣呢?不行,我一定要改變這現狀!

我心想:我必須要幫爸爸媽媽做些什麼,但做些什麼呢?我冥思苦想,對了,就幫媽媽拖地和洗碗吧!説幹就幹,我立刻準備拖地的工具,我把掃把拿來,把地面,牀底,沙發底下我都掃了個遍,“呼”剛掃完地我就累的氣喘吁吁了,怎麼能放棄呢?我鼓勵自己,接着拿來拖把,先學媽媽的樣子放水洗了洗拖把,接着便帶着有水的拖把走向房間,開始認真的一格一格的拖了起來,還沒到四分之一呢,我就累得都不想走路了,不能放棄!我鼓勵自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開始一邊背弟子規一邊拖地,心中也浮現出媽媽回家時看到乾乾淨淨的地的喜悦表情,我已經下定決心了,那就一定要做完!更何況,這還是弟子規給我的教導呢。

慢慢的,慢慢的,我終於一步一步拖完了,我已經累急了,把拖把放在牆上就倒在了沙發上,出必告,反必面,《弟子規》真的告訴了我很多東西啊!等下我一定要在再讀一些。勞動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好像我剛拖完地媽媽就回來了。她看着拖得乾乾淨淨的地,可以説是驚呆了,接着裏面摟住我説:“我兒子長大了,懂事了。”我看出來了,媽媽笑了,那是欣慰的笑。我看到媽媽的樣子,心裏美滋滋的,心想:我以後一定要像今天一樣,讓媽媽開心。吃完飯後媽媽有如往常一樣收拾碗筷,我連忙起來拉住媽媽的手“媽媽,我鄭重宣佈:以後拖地和洗碗本人承包了,您可以放假了。”説罷,我開始收拾碗筷,一邊哼着《弟子規》一邊洗碗去了。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

讀弟子規心得9

從事教師工作幾年,常為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不斷探索,但始終苦於無門,不得要領,直至學習了《弟子規》,才覺得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典可依。現就我粗淺的認識言談於下。

《弟子規》由清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將《論語》“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以通俗易懂的文字三字一組、兩組一韻、四組一句編篡成文。後經晚清秀才賈存仁修訂更名為《弟子規》。與《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一起成為啟蒙教育的基礎教材,是教育學生敦倫盡份、防邪存正的最佳讀物。

全文分“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餘力學文”五部分,對“弟子”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言簡意駭的語言做了詳細全面的闡述,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對現在中小學生的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可見,孝是道德的根本所在。所以,《弟子規》説:“首孝悌”。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見之也。教之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之以悌,所以敬天之為人兄者也。教之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故子曰:“夫孝,始於事親,終於立身。”

子曰:“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如果能做到以“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孝之始也”,以“立身行道,揚名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那麼“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就不難做到。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教師,首先是“傳道”後才是“授業”和“解惑”。什麼是“道”?老子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見,所謂“道”就是天、地、人的自然法則,是天地之間的自然規律和人類社會的行為準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每個人開始都是本性善良的,但由於所處的環境不同,生活習慣相去甚遠,如不及時教導,善良的本性可能會發生偏離。

學生的成長受到家庭、學校和社會的三方面影響。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弟子規》,不僅可以使學生不斷的提高境界,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對各種壞習慣的識別能力和免疫能力。所以為了我們學生的健康發展,為了構建我們的和諧校園、和諧社會,《弟子規》的學習勢在必行。

讀弟子規心得10

《弟子規》是從清朝康熙年間流傳至今的一篇訓蒙文,承繼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摒棄了弘寬高遠、不切實際的空洞説教,側重引導人們從日常小事做起,規範自己的言行,進而擴展開來,形成從個人到家庭、由家庭到社會的言行規範、家庭和諧、工作有序、生活文明的良好社會秩序。讀了《弟子規》,我主要有三點感悟:

一是孝德決定品德。一個人的品德好壞,很重要的一條是看對父母孝順不孝順。對父母不聞不問、惡言惡行相向的人,很難説能與周圍的人和睦相處。對最親近的人都不懂得感恩的人,如何能對周圍的人以善相待?所謂“百善孝為先”,就是這個道理。

二是細節決定成敗。細節體現在生活與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人的飲食起居、生活習慣、日常言行、工作表現等等,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個連日常小事都不重視的人,很難在工作上有突出表現,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三是過程決定成效。好的過程必然會有好的結果。不腳踏實地,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只會一事無成。一個拈輕怕重、斤斤計較的人,很難會有成效。一個在小事能吃虧、願吃虧,工作中不計得失、任勞任怨的人,就一定是一名好員工。所謂“凡事皆須努力,成敗不必在我”。

作為澤州大酒店的一名員工,《弟子規》給我的最大工作啟示,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是要遵章守紀。凡是酒店的規章制度,必須無條件、不折不扣地執行,凡是領導所安排的工作,必須無條件、不折不扣地做好。要樹立執行觀念,提高執行力,把對個人的紀律約束與推進酒店工作有機的結合起來,全局一盤棋,處處以大局為重,自覺樹立酒店的良好服務形象。

二是要團結同事。一個團結和睦的集體,有利於形成合力,讓我們以良好的心態投入工作。《弟子規》倡導的入則孝、出則悌,就是讓我們在家孝順父母,在外團結同事。一個內部不團結的集體,必然沒有戰鬥力,必然影響工作效率和成績。

三是要恪守本職。恪守本職是我們做好工作的應有之義。人生在世,總得於世有所裨益。不管在什麼崗位,從事什麼工作,都應該按照工作標準和領導要求,盡心盡力做好。忽視本職、東山望着西山高,只會貽誤人生、一事無成,即便做一顆螺絲釘,也應該讓這顆螺絲釘熠熠生輝、物有所值。

以上就是我結合本職工作,對《弟子規》的領悟。當然,《弟子規》除了教給我許多工作的道理,還教給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今後,我將以《弟子規》為自己的行為規範,不斷加強道德修養,提高工作水平,力爭為酒店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讀弟子規心得11

進入小學的校門第一次學習弟子規,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説一説我讀後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説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裏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説: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説閒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 現在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説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於別人怎麼説,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讀弟子規心得12

第一次讀《弟子規》時,覺得它很偉大,很深奧。慢慢地,隨着時間推移,我又感悟出一些道理。今天,我又翻開了那本鋪滿灰塵的《弟子規》,細細品讀,慢慢回味。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是古人告誡我們,不論平時什麼情況,父母呼喊我們,得馬上回應,不得拖沓。父母有事情讓我們做,應馬上去做,不能偷懶或推辭。

看完這句話,我立刻想到另外一句俗語:百善孝為先。是呀,我們孝盡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何況只是一件簡單的小事呢?所以,我們應該把孝時刻記牢,做到。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這句話是古人教育我們,不管是用餐,還是就座、行走時,先讓長輩走在前面享用,再輪到晚輩來享用。

讀過這句話,我想,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是由長輩創造的,長輩是過了千辛萬苦才讓我們有這麼好的生活,難道,我們連座位都不給那些給我們美好世界的長輩們坐嗎?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這句古人告訴我們,在飲食方面,不要挑三揀四,能吃飽就行。而且不能吃得太多,要適量。

唸了這句話,我的腦中立刻浮現出爸爸跟我説他小時候的食物:玉米稀、白麪饅頭……爸爸小時候吃了一次玉米稀都算“山珍海味”,肉更不用説,一年難得吃一次。而現在,人們的伙食要求高了,忘記了原來的艱苦,大吃大喝,暴飲暴食,真該改改!

終於,我把《弟子規》讀完了。輕輕合上書本,仰望着窗外的點點繁星,在心裏默默立志:“我要把《弟子規》中的每一點都做好!讓《弟子規》伴我健康成長!”

讀弟子規心得13

最近,我們的鄭樂校長從海口帶回了《弟子規》,送了我一本。課餘,我通閲了。讀了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體會很深,而且從中也學到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據宋朝朱熹的《童蒙須知》改編,後經清代儒生賈存仁修訂,改名為《弟子規》,是一本教導兒童怎樣待人接物的書籍。它那淺顯易懂的文字裏卻藴含着許多做人的真理,不僅對於教育少年兒童,更對於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義。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還存在着素質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知書不達禮、沒有責任感和事業心等現象。這些人缺的是什麼?我覺得缺的就是民族優秀文化的薰陶。《弟子規》深刻地訓導我們如何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習慣;如何具備博愛的精神及正確的讀書方法等。諸如書中所寫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業毋變;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顯能。乃為如何友愛兄弟,尊長愛幼最基本的語言及行為規範。另外,書中通過列舉生活中最易被視作瑣碎的習慣及現象,進而訓導我們如何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具備博愛的精神和正確的讀書學習方法等。本書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舉的都是生活當中最為普遍、最基本性的習慣和現象,而這些習慣和現象可以説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書中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因小而不為,良好的習慣都是從一點一滴做起的。

通過學習《弟子規》,我的認識提高了。每天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什麼時候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怎麼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許有人認為這是一本兒童讀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沒有多大關係,其實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每個人都沒有理由去拋棄的。雖然時代在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更新,但中國國學博大精深,雖然歷時久遠,可仍具有極強的閲讀價值和深刻的教育意義。我們通過中國古典文化的薰陶,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增強自已的審美底藴和人文意識都是非常有益的。

讀弟子規心得14

當前教育模式大多隻偏重於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缺乏人文禮教的薰陶與高尚人格的培養,為了改正這一偏見,學校推出的“與聖賢為友,與經典同行”的國學經典誦讀工程,其宗旨是讓學生接受傳統優良文化的薰陶和教育,在他們心靈最純淨、記憶力最好的時候讓他們接觸最具智慧和價值的經典文化。

在教學中,我做到“四個結合”,即學習與興趣結合、內容與典故結合、學習與實做結合、學校與家庭結合,全方位地讓中華傳統文化《弟子規》灑進學生的心靈深處。

一、在《弟子規》誦讀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自身修養。首先聲音要洪亮,要有精神,學生自然能精神奕奕,不會懶散。千萬不要有斷句錯誤,否則會誤導學生,所以要注重自我進修。讀經可以有抑揚頓挫的表現,隨着聲韻的高低起伏而自然晃動,不知不覺地,就會陶醉在讀經的樂趣中。語速不宜過快。讀得慢,讓學生吐字分明清晰,有助於心定,再透過抑揚頓挫的經典誦讀,還可以慢慢地體會個中的道理。因為我們知道“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

二、在《弟子規》誦讀教學中要培養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採用了“只表揚,不批評”、“只鼓勵,不強求”的教學原則,用“看誰讀得準,看誰做得好”地口號鼓勵學生進行學習;另外還採用評選“誦讀小明星”等方式鼓勵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在輕鬆和諧的氣氛中獲得誦讀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三、在《弟子規》誦讀的教學中結合課本內容講一些經典故事教育學生。我遵循“讓《弟子規》為我導行”,讓“經典故事伴我成長”的教育理念,注重用故事啟發和教育學生。《弟子規》內容中有很多寓意深刻的經典故事,如《孔融讓梨》、《孟母斷機》、《劉備教子》、《鐵棒磨成針》、《苦心勸父》等等,這些曲折動人的故事能讓孩子們明白許多做人的道理,使他們感悟到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藴。

四、在《弟子規》誦讀教學中注重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弟子規》不只是背得滾瓜爛熟,更重要的是落實到實際生活中。如果不能力行,學生背完《弟子規》又有什麼用呢!我根據學習內容制定了許多關於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的日常行為規範。其內容是:怎樣做人、怎樣做事、怎樣健體、怎樣相處……

五、在《弟子規》誦讀教學中重視與家長的溝通。為了讓家長能感受到《弟子規》給孩子帶來的變化,我們實行了家校聯繫活動。在“家園互動欄”上我每天都給學生留一些有關《弟子規》內容的家庭作業,如:今天回家吃飯時為母親盛一碗飯,或者為父親倒一杯水;幫助家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買菜、做飯、洗衣服、澆花、打掃房間、倒垃圾;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腳水等等。可以根據情況任選一樣來做。

家長和學生的感受是最真實的。有個學生家長談道:有一次,他在外應酬,回家後酒醉嘔吐、昏睡。孩子見到爸爸這種醜態,就説:“爸爸,飲酒醉,最為醜!”爸爸聽到後感到吃驚,自己的孩子這麼小就懂得喝醉酒不對,知道行為的美醜,看來自己日後做事要注意對孩子的影響。此後,他在應酬時就很審慎,不再會醉酒而歸。而且在餐桌上,經常提起女兒的話,影響周圍的友人。

《弟子規》誦讀教學實施兩年來,學生們心中已種下了一顆“善良”的種子。

讀弟子規心得15

寒假裏,老師佈置我們學習《弟子規》。剛開始我還是在爸爸媽媽監督下讀這本書,慢慢地在讀的過程中領會了《弟子規》裏説的'意思,覺得這本書真的很好,教了我怎樣做人及培養許多良好的習慣、品質。有時候我還和爸爸媽媽交流,他們也和我一起學習《弟子規》呢!

《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讓我懂得了對父母的感恩和孝心。父母每天對我問寒問暖,我卻沒有為父母做什麼事,有時候父母叫我幹事我還磨磨蹭蹭,極不情願。有時父母的批評,我不但不聽,還會覺得煩,有時甚至故意做些讓父母生氣的事。學了《弟子規》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才知道這些都是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現在我非常聽爸爸媽媽的話,爸爸媽媽批評我時我也不大喊大叫了,令爸爸媽媽很高興。我的媽媽也很孝順父母呢!寒假裏媽媽把姥姥姥爺接到我們家,細心照顧生病的姥姥,也是照《弟子規》裏做的呢!

《弟子規》還幫我改掉了生活上的一些壞毛病。以前,我喜歡把脱下的衣服、襪子亂扔,書籍、玩具也很少自己整理,扔得滿屋子都是。自從讀了《弟子規》後,我知道了“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的道理,我為以前的行為感到羞愧。於是,我每天都把脱下的衣服疊得整整齊齊的,書籍和玩具都歸類放好,寫完作業書包也自己整理好,自己的屋子每天保持整潔,養成良好的習慣。

只要留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在《弟子規》裏呢!春節期間,有一天爸爸媽媽帶我去一個親戚家拜年,走之前,媽媽非讓我換上一件新衣服,我立即想到《弟子規》裏説的“衣貴潔,不貴華”,就對媽媽説了,媽媽誇我説得對,便不再強求我換衣服了。

《弟子規》裏還有着許多“規矩”,等着我們去學習,去理解,去體會。我想我不僅要會背,還要認真去做,從小就要養成好的言行舉止、生活、學習習慣,以後一定會成為一個有成就的人的。

標籤: 弟子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dizigui/oq8l0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