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赤壁賦 >

【精選】《赤壁賦》教案3篇

【精選】《赤壁賦》教案3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赤壁賦》教案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赤壁賦》教案3篇

《赤壁賦》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瞭解“賦”的特點,瞭解蘇軾的賦的風格。

2、理解本文情、景、理渾然一體的特色

3、體會作者深刻的哲思內涵,瞭解作者儒道兼濟的複雜思想。[學習重點]1、通過主客問答,瞭解蘇東坡力求排遣苦悶、聽任自然、樂觀曠達的情懷。2、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由樂——悲——喜的變化過程。

[學習難點]:

課文第五段的闡述哲理,特別是“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學習內容]

一、導語:

前面學習了文賦初期的典範之作杜牧的《阿房宮賦》,今天進一步學習文賦的代表作蘇軾的《赤壁賦》。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就總結了賦的特點:“賦者鋪也,鋪採摛文,體物寫志也。”例如司馬相如的《子虛賦》、賈誼的《鵬鳥賦》、張衡的《二京賦》等。和蘇軾的詩詞一樣,蘇軾的散文同樣具有寫真景、抒真情、言至理的特點。或描寫、或敍述、或抒情、或討論,都能做到自然和諧統一。用他自己的話説,就是行雲流水皆能成文,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他的散文很少有雕琢斧鑿的痕跡,其中的《赤壁賦》就是這樣一篇優美的散文。 蘇軾的《赤壁賦》,擺脱了魏晉時期的鋪陳浮華、羅列詞藻的文風,緊緊圍繞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實景。這篇文章的景物描寫雖然筆墨不多,但意境創造真切清新,景物描寫優美自然,抒發情感也真摯樸實。在創作風格上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千古不朽的.名作。

二、背景資料

熙寧九年十月,王安石變法受挫,變法動向發生逆轉,一些投機新法的分子,結黨營私,傾軋報復,耿直敢言的蘇軾成了官僚們政治傾軋的犧牲品。元豐二年四月到達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證是蘇軾的一束詩文。這就是著名的“烏台詩案”,後來蘇軾貶謫到黃州作團練副使。元封三年正月到黃州,蘇軾一住就是五年,在這裏他生計困難,在友人的幫助下,開了幾十畝荒地,掘井築屋,躬耕其中,號“東坡居士”。蘇軾在黃州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對受到這樣殘酷的打擊感到憤懣、痛苦;另一方面,時時想從老莊佛學求得解脱。同時,在他躬耕農事與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暖,增強了信心,他一方面表現了曠達自適的性格,一方面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現實。他的前後赤壁賦正反映了這時的思想情感。

三、字詞句梳理:

1、通假字:

①舉酒屬客屬——囑

②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馮——憑

③山川相繆繆——繚 ④舉匏樽以相屬屬——囑

2、活用詞:

①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舞、泣:使……舞,使……哭泣(使動用法)

②順流而東也東:東去(名作動)

③侶魚蝦而友麋鹿侶、友:以……為伴侶,以……為朋友(意動用法)

3、特殊句式:

①凌萬頃之茫然(定語後置)

②何為其然也?(賓語前置)

③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 )

④寄(如)蜉蝣於天地,渺(如)滄海之一粟。(謂語省略,省略句)

⑤而又何羨乎!(賓語前置

⑥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判斷句)

四、文章內容:

第一節,寫作者和朋友泛遊長江,盡情盡興。(景美——“樂”)

第二節,寫簫聲哀怨,使客人的情感驟轉。(由“樂”而“悲”)

第三節,吹簫客人論述了曲調哀怨的原因:

第四節,作者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1、天地萬物變與不變,只是兩種不同的認識而已。

2、人與天地萬物一樣,都是永存的,對天地沒有什麼可羨慕的。

3、江上清風,山間明月,取之無禁、用之不竭這無窮無盡的寶藏,共同享用。 三層意思表達了作者樂觀豁達的情懷。

第五節,客人轉悲為喜。(由“悲”而“喜”)

第一節介紹東坡遊赤壁,作者寫出了清幽靜寂的自然景色和詩一般的境界,不由行沉醉其間,陶然忘憂,幻想羽化而登仙,由自然和諧的意境——心情“樂”甚。

由樂而忘情,不覺“歌”起來,卻歌出了屈原的“楚辭”,客和簫哀怨,曲折傳遞內心仍難以排遣的憂鬱情懷,轉為抒“悲”情:哀……,羨……,如何解脱呢?接下來議論説理,表達樂觀曠達的理性美。

五、藝術特色:

1、 情、景、理融合:記敍、描寫、抒情、議論結合。

2、 樂——悲——喜的情感變化;

3、 儒道兼濟的複雜思想。

餘秋雨《山居筆記》:“蘇東坡成全了黃州,黃州也成全了蘇東坡。”“客觀景物只提供了一種審美可能,……蘇東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給黃州的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正是這種意味,使無生命的自然形式變成美,因此東坡不僅是黃州自然美的發現者,更是黃州自然美的確定者和構建者。”

六:佈置作業

東坡兩次遊赤壁,分別寫了《念奴嬌 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課外賞析《後赤壁賦》,並作比較分析。

《赤壁賦》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體會文章情感的波瀾起伏;

2、感悟作者泛舟赤壁而流露的情懷。

教學設想:引導學生以“美讀”為橋樑進入文章意境,體會情感的波瀾起伏;接着以“望”字為立足點進一步“悟讀”,從而理解作者隨緣自適、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散文家餘秋雨曾説過:“中國文化的真實步履落在了這山重水複、莽莽蒼蒼的大地上……”,因為文人墨客往往會在跋涉千山萬水時感慨歷史人生。大文豪蘇軾似乎對赤壁情有獨鍾,在貶謫黃州期間兩次登臨便寫下了“兩賦一詞”。“創作就是傾訴,閲讀就是傾聽”,讓我們通過美讀和感悟來聆聽蘇軾在〈前赤壁賦〉中所寄託的心聲。

二、美讀——聆聽心聲

1、教師帶感情範讀全文(配樂配圖)

師:這是一篇文賦,既有詩歌的聲韻之美,又有散文的行雲流水之致,老師希望能通過範讀全文把自己的閲讀感受傳達給大家,請同學們在誦讀技巧處理及音樂轉換中體驗一下。

2、思考:作者在泛舟赤壁時內心翻起了怎樣的情感波瀾?

3、美讀以體會感情(讓我們在美讀中具體體驗一下情感流淌的方向。)

(1)師:第一段寫夜遊赤壁的情景,寥寥幾筆便簡潔明快地描繪出赤壁的秋江月色。

①哪幾句話是景物描寫?江面景色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邊誦邊析)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清爽平靜——怡然自得)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浩瀚無邊——疏朗開闊)

(月出)

②“一切景語皆情語”,哪幾個動詞最能直接傳達泛舟秋江的心情?(先析後誦)

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月出、徘徊)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析:“誦”、“歌”:泛舟秋江賞美景的愉悦;

“縱”、“凌”:任憑一葉扁舟凌越萬頃秋江,心境也隨之疏朗開闊,豪邁激越。(強化此心境:“浩浩乎”、“飄飄乎”)

③全班配樂朗誦,體驗情景交融(樂曲《高山流水》)

平靜——愉悦——豪邁

(2)師:此情此景令人陶醉,禁不住快樂地扣舷而歌,卻引出了一曲洞簫,幽咽悲涼(“蕭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如何描寫?

動情處……餘音不絕,繚繞江面……使人如聞其聲,也要悽然落淚……

誦讀指導: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學生判斷重讀字)(指名帶感情吟誦,配樂《佛上殿》)

(3)①師:一股莫名的惆悵湧上心頭。共賞清風明月,泛舟萬頃秋江,此乃人生一大樂事,究竟是什麼觸動了“客”的心絃,從而吹出如此哀怨的樂曲?

觸景傷懷:赤壁江月——三國赤壁故事——一代梟雄曹操

②指名誦讀塑造曹操形象的語句(注意感情的跌宕)

師:你覺得哪句話最具感染力,能傳達內心感慨?

指導:固一世——之雄也,(蓄勢待發,氣勢如虹——字字千鈞,千古定評)

而今安——在——哉?(激流跌宕——沉重惆悵)

亦即“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之意。

全班誦讀體會

③師:這麼一個“一世之雄”尚且隨“大江東去”而銷聲匿跡,反觀微不足道的生命,“客”不免發出怎樣的感慨?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師:人生須臾,登仙乏術,無限空虛悵惘無處傾訴,只好借簫聲託付給冷清悲風,情感至此已落入低谷,似乎已山窮水盡無路可走了。

④師:是不是情感再也無法回升?蘇子的哪一句話透露出“柳暗花明”之所在?

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在宇宙間生生不息)

師:有“哀”才有“羨”,無“羨”自然也就沒必要去“哀”了,至此似乎豁然開朗,最後開懷盡興,盡得“共適”之趣。

4、小結:情感流淌的如行雲流水,跌宕起伏,搖曳多姿。至此,我們已聆聽到蘇軾(主客)心聲,要真正走進文章境界,除了“聆聽”外,還得與作者產生“共鳴”。

三、悟讀——理解心聲

1、思考:掀起情感波瀾,觸發主客對答的源頭在哪裏?還記得幽咽悲涼的洞簫聲因何而起嗎?

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執着的希望

難免有失望

師:“望穿秋水”,望的是什麼?你聽到歌者的心裏話了嗎?

赤壁賦2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説明出處

“美人”——聖主賢臣、美好理想“渺渺兮”——深沉的情懷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歌者複雜深沉的情懷無心流露,藉助客人的簫聲傳達,高山流水遇知音,

而引發了主客問答(藉助“水”和“月”)

2、披文以理解心聲

(1)討論:主客思考宇宙人生的分歧在哪裏?(“變”與“不變”)

各自如何藉助“水”和“月”喻理?

分析:(客)由眼前所見長江、月亮——人生與宇宙對照;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江月永恆、人事滄桑。

有“人生如夢”的感慨。(“變”)

(主)還是拾取眼前的“水”和“月”説起

江水不捨晝夜地滔滔流逝,但始終源源不絕;月亮雖有圓缺盈虛,周而復始,而月亮仍是千古不變那個月亮。

宇宙萬物固然無窮無盡,其實人生也一樣綿延不息。

超然物外,功名富貴、榮辱得失如過眼雲煙,精神自由。(“不變”)

(客)託悲於風,歎息有志無為。

(主)“無窮”江月為“吾生”所享用,“明月清風不用一錢買”,正可徘徊其間而自得其樂(白髮漁樵……)——“客”也解脱憂愁。

板書:吾生須臾

(客)——人事滄桑(變)——託悲於風

長江無窮

望——水、月

逝者如水

(主)——物我無盡(不變)——共適江月

盈虛者如月

(2)師:我們有幸聽取了主客間一場關於宇宙人生問題的對答,實際上主客對話均作者一人的內心獨白(借主客問答以抒情寫志乃賦的常用手法)

①這意味着什麼?是蘇軾怎樣的心情寫照?

波瀾起伏的是蘇軾一人的矛盾心情,人事滄桑、物我無盡均是蘇軾一人探求的結果。

②你是否理解蘇軾在貶謫逆境中尋求的是怎樣的一種人生態度?

並非完全的超脱,難免有志無為的苦悶,而又力求在自然美景中超脱,在自然規律中追求隨緣自適、樂觀曠達的精神境界(老莊)。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人物圖卷中又一個顯赫的名字。

(3)師:也許在以“望”為立足點感悟文章在“水”和“月”中融會的“理”和“情”後,我們方真正理解蘇軾泛舟赤壁時的心聲(共鳴)。

誦讀:帶着“我理解”的心態誦讀第四段,加深領悟。(配樂《漁樵問答》)

四、拓展:結合你學過的詩文,談談對中國古代文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看法。

《赤壁賦》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學習目標

①瞭解作品“以文為賦”,駢散結合的形式特點。

②體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

③掌握文中實詞和虛詞用法、文言句式的特點。

2、能力培養目標

培養學生通過誦讀體悟和鑑賞優美、形象語言的能力;能知人論世領悟文旨。

3、德育滲透目標

培養學生勇於面對坎坷,笑對苦難的樂觀主義精神。

【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

【課時安排】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簡介“賦”與《赤壁賦》的知識

賦,始於漢代,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就總結了賦的特點:“賦者鋪也,鋪採摛文,體物寫志也。”“鋪採摛文”指賦中運用大量華麗的語句,張揚文采,從不同的方面描寫事物,不厭其詳,不厭其細;“體物寫志”指賦的內容要有所依託不能無病呻吟,要體現作者自身的思想感情。漢代有名的賦,如司馬相如的《子虛賦》、賈誼的《鵬鳥賦》、張衡的《二京賦》等。

賦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體裁,在漢代是鋪張揚厲、繁縟富瞻的,稱為大賦;到了六朝講究對仗工穩,字句整飾,叫做律賦;宋代則突破聲律的限制,揮灑自如,具有靈活性,叫做文賦。蘇軾的這篇《赤壁賦》是宋代文賦的代表作,融詩、賦、文一體,或描寫、或敍述、或抒情、或議論,都能做到自然和諧統一。

二、字詞句梳理

1、通假字:

①舉酒屬客 屬——囑

②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馮——憑

③山川相繆 繆——繚

④舉匏樽以相屬 屬——囑

2、活用詞:

①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舞、泣:使……跳舞,使……哭泣(使動用法)

②順流而東也 東:東去(名作動)

③侶魚蝦而友麋鹿

侶、友:以……為伴侶,以……為朋友(意動用法)

3、特殊句式:

①凌萬頃之茫然 (定語後置)

②何為其然也? (賓語前置)

③而今安在哉? (賓語前置)

④寄(如)蜉蝣於天地,渺(如)滄海之一粟。

(謂語省略,省略句)

⑤而又何羨乎! (賓語前置)

⑥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判斷句)

4、成語

遺世獨立、羽化登仙、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正襟危坐、

月明星稀、橫槊賦詩、一世之雄、滄海一粟、逝者如斯、杯盤狼藉

三、誦讀課文

教師範讀,學生自讀,抽讀。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段

1 讀,正音。

2 按時間、地點、環境、活動、感受找出相關的句子;突出歡樂;表達方式是敍述。

二、學習第二段

1 讀,正音。

2 教師引導。

歌:歌唱,歌詞,歌聲。

簫聲:怨、慕、泣、訴;突出悲涼。

三、小結兩段

組織朗讀。

① 全體齊讀兩段,要求不錯一字,讀出感情。

② 分男女生讀,要求一組讀時另一組丟開課本試背。

四、學習第三段

1、讀,正音。

2、思考、討論:

寫曹操的句子要説明什麼?寫“吾與子”的句子要説明什麼?客人哀歎的句子又説明什麼?這些與蘇軾被貶有什麼聯繫?

3、交流、講解明確

①寫曹操的句子在於觸景傷懷,有感於人生短暫。眼前之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曹操的詩句,進而聯想到曹操兵敗赤壁的慘狀。這個“一世之雄”尚且隨着“大江東去”,而銷聲匿跡,有為者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有志而無為者呢。這幾句重點不是為了説明他是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這句上,為了突出像他這樣的又是詩人又是英雄的人物最終同歸於“空虛”的憂思悲緒上。

②寫“吾與子”的句子意在説明我們這些小人物“渺滄海之一粟”,不可能與曹操那些大人物相比,他們尚且煙消雲散,我輩更是如此,由此引發悲思。

③客人哀歎的句子重在説明人生短暫,羨慕長江永恆。

④聯繫:蘇軾借遊客之口表達自己被貶後的消極、悲觀的思想情緒。

4、小結

曹操:而今安在哉

何為其然也 吾與子:浮游於天地,滄海之一粟 消極悲觀

的思想情緒

哀吾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四段

1、讀

2、理解蘇子的回答

水——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月——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變——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變是永遠的)

不變——物與我皆無盡也(物與我都是永恆的)

取——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取自然萬物為我所用)

莫取——非吾之所有,非一毫而莫取(不再挾仙遨遊,抱月長終)

3、蘇子的回答與他被貶有什麼關係?

雖然被貶身處逆境而能夠能夠從多角度看問題,能夠把自己從哀歎人生短暫、羨慕長江無窮的困境中解脱出來,不強求有所得,豁達、隨緣地對待生活對待人生。由此可以看到作者在逆境中仍然樂觀的一面。

4、這一段的表達方式主要是什麼?

議論。

二、學習第五段

問題:在人生身處逆境需要樂觀以後,遊客的態度有什麼變化?表達方式主要是什麼?

轉悲為喜,達到忘懷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敍述。

三、總結全文

1、怎樣理解文中的“客”?

“客”就是蘇子,蘇子就是“客”。蘇子在以“客”的身份表達自己的思想的一個方面,又在以自己的身份表達自己思想的另一個方面。

2、全文感情發展的脈絡是怎樣的?

樂(因景美、活動有趣而樂)

悲(因簫聲悲涼引起對人生逆境的感慨而悲)

喜(在問答中鬱積的情結得到舒解,站在哲理的高度認識人生,暢然釋懷而喜)

3、理解文章的表達方式

開篇敍述,中間以問答的方式議論,結尾再敍述。

標籤: 精選 教案 赤壁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chibifu/4ny4z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