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長恨歌 >

《長恨歌》試題答案以及解析

《長恨歌》試題答案以及解析

引導語:《長恨歌》是白居易和友人陳鴻、王質夫同遊仙遊寺,有感於唐玄宗、楊貴妃的故事而創作的。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這篇著名的詩的閲讀練習題以及答案,我們一起閲讀學習吧。

《長恨歌》試題答案以及解析

一、選擇題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讀音都不相同的一項是( )

A.凝睇./孝悌. 綽.約/泥淖. 哽咽./咽.喉

B.玉扃./迥.異 縈.紆/楹.聯 翹.首/翹.起

C.旋.風/旋.轉 旌.旗/菁.華 殷.勤/殷.紅

D.花鈿./佃.户 憧.憬/瞳.孔 搖曳./贋.品

解析:

A項讀音分別為dì/tì,chuò/nào,yè/yān;B項讀音分別為jiōng/jiǒng,yíng/yíng,qiáo/qiào;C項讀音分別為xuàn/xuán,jīng/jīng,yīn/yān;D項讀音分別為diàn/diàn,chōng/tóng,yè/yàn。

答案:A

2.下列句子中,書寫沒有錯誤的一項是( )

A.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霄。

B.九重城闋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C.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D.黃埃散漫風瀟索,雲棧縈紆登劍閣。

解析:A項,“霄”應為“宵”;B項,“闋”應為“闕”;D項,“瀟”應為“蕭”。

7.下列各項修辭方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金屋粧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B.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C.梨園弟子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D.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解析:D項使用了頂真,其他三項使用了對仗(對偶)。

答案:D

8.由於字數、音節、平仄所限,古典詩詞中語序顛倒的現象較為普遍。下列詩句沒有語序顛倒現象的一項是( )

A.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憐光彩生門户。

B.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C.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D.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解析:A項正確的順序應為“可憐門户光彩生”;B項正確的順序應為“花鈿、翠翹、金雀、玉搔頭委地無人收”;D項正確的順序應為“行宮見月色傷心,夜雨聞鈴聲腸斷”。

答案:C

二、課內閲讀

閲讀下面文字,回答9~12題。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天旋日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春風桃李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西宮南苑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梨園弟子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9.試分析畫線語句所運用的表達技巧及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畫線的語句採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處是黃塵、棧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無光,秋景淒涼,這是以悲涼的秋景來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對着青山綠水,還是朝夕不能忘情。這是透過美景來寫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層。

10.詩歌從哪些方面來反覆渲染詩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尋覓之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從黃埃散漫到蜀山青青,從行宮夜雨到凱旋,從白日到黑夜,從春天到秋天,處處觸景傷情,時時睹物思人,從各個方面反覆渲染詩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尋覓之情。

11.節選的這部分詩句刻畫了唐玄宗怎樣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現唐玄宗在楊貴妃死後愁苦、寂寥、傷痛之情以及對楊貴妃無盡的刻骨相思,讀者看到的不是一個帝王,而是一個普通人對愛情的忠貞。

12.這一部分中,作者運用了哪些方法來刻畫人物的內心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通過景物的渲染來描寫,有的景中見情,有的融情於景。如“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2)通過人物的動作來描寫,如“躊躇不能去”“信馬歸”“孤燈挑盡”等。(3)直接描寫心理,如“盡沾衣”“思悄然”“誰與共”等。

三、課外閲讀

閲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3~14題。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13.這首詩主要採用了怎樣的藝術表現手法?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理狀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應抓住“霜草蒼蒼”“行人絕”“月明”“花如雪”等詞句揣摩作者的心理狀態。

答案:寓情於景。作者匠心獨運地借自然景物的變化,寫出人物感情的變化,反映了作者由開始的孤獨寂寞到最後驚喜愉悦的心理狀態。

14.“獨出門前望野田”這一句在全詩中起什麼樣的作用?試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應從該句在全詩結構及表達情感等方面考慮其作用。 答案: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一是描寫對象的過渡,描寫對象由山莊轉向田野,收束了前兩句對村夜蕭疏暗淡的描繪,展開了另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明朗畫面;一是感情過渡,詩人情感在此突轉,由孤寂轉向愉悦。

 

《長恨歌》的創作及其主題思想

一、關於《長恨歌》主題的探討情

關於《長恨歌》的主題,建國以來學界多次展開討論,綜合各家的觀點,大致可分為三派:其一是諷刺説,其二是愛情説,其三是雙重主題説,即既有諷刺又有愛情的雙重主題。

諷刺説發端於古人。南宋陸游説,杜甫的“《哀江頭》即《長恨歌》也。”明代的唐汝詢説:“《長恨歌》譏明皇迷於色而不悟也。”清乾隆皇帝的八個字下得很準:“哀豔之中,具有諷刺。”

“哀”的“豔,”就是楊玉環,是形式;“諷刺’’唐明皇,是內容。這幾個人都認為詩中的帝王和后妃是否定的對象,詩歌的主題與白居易同時所寫的《李夫人》是一樣的。

愛情説是20世紀50年代後半期提出來的。基本觀點是詩中帝妃是正面藝術形象。立論的依據是詩的後半部分對愛情的描寫。但他們無法將其觀點貫穿到前半部分,他們也承認詩的前半部分具有諷刺和譴責的意味。此説的不徹底性使他們在爭論中處於少數地位。

諷刺説與愛情説各執一端,那麼試圖調和矛盾的雙重主題説便得以產生。這一派既承認詩的前半部分具有諷刺意義。又承認後半部分李楊有誠篤的相愛之情,並認為作者偏重於後一’方面。因而這一派被認為是折衷派,也可以説是愛情説的支持《長恨歌》的創作及其主題思想派。

列寧説:“在分析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絕對要求,就是要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範圍內,”(列寧《論民族自決權》,《列寧選集》第二卷512頁)去把握那個時代的特殊精神,去體會那個時代所反映出來的特殊情趣。當然這種特殊的情趣還是由作家的作品反映的,因而就必須先“知人論世,”顧及到作家創作時的各種因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changhenge/v7orv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