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媽媽的手隨筆

媽媽的手隨筆

媽媽小時候讀過四年書,説是四年,實際上是今天請假在家幫忙帶孩子、明天請假去打豬草……加起來頂多也就讀了兩三年。儘管只受過有限的學校教育,但她的慈愛與威嚴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們兄妹四人的成長,也讓我走上了特教之路。

媽媽的手隨筆

二十多年來,我一直擔任聾啞班班主任。在與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的歲月裏,難忘的記憶歷歷在目:八九歲孩子換乳牙,給他們調淡鹽水漱口,幫他們煮麪條充飢;十三四歲女孩痛經,給她們沏紅糖水,幫她們揉疼痛的肚子;十八九歲孩子早戀,帶他們看電影,幫他們解開心結……

愛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延續下來。那天我肚子痛,坐在教室的椅子上硬挨着。聾啞孩子是聽不見聲的,但是我臉上的痛苦表情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老師,怎麼了?”我班的小六兒晴兒用疑惑的眼神盯着我,打着手語問。

“肚子痛!”我打手語回答。

她把小手放在自己的臉上感受一下,“老師,我不能給你捂肚子,我的手冰涼,吃止痛藥嗎?”

“不用,要是有媽媽的手就好了。”

説者無心,聽者有意,她飛也似的跑了,不一會兒就從宿舍取來一貼名為“媽媽手”的暖貼。在模糊的淚眼中,我彷彿看到“羔羊在跪乳,烏鴉在反哺”,仰起頭,不讓淚水流下。這是一個十四歲聾啞孩子給予我的感動。此時的我思緒萬千,努力閉上模糊的雙眼,思緒又回到了過去……

媽媽的手是温暖的。以前在家的時候,每次肚子痛,媽媽不論怎麼忙都會馬上放下手中的活,把手搓熱了,輕輕地放在我的肚子上,給我捂捂、揉揉,再揉揉、捂捂,一邊揉一邊給我講姥姥給她揉肚子、捏腦門兒、揪脖子等暖心的事,還説她這“功夫”就是姥姥傳授給她的。媽媽的手是那樣温暖、那樣神奇,一捂我的肚子就不痛了。那時我甚至認為媽媽的手有特異功能。在這種精神作用下,每次只要有媽媽在,我就不會感到太難過。媽媽的手讓我幸福地度過了童年和青春時光。

現在,我也常常模仿着媽媽的樣子,把手搓熱後,放在女兒或我的學生的小腹上,給她們捂捂揉揉,以緩解肚子痛帶給她們的痛苦。這雙温暖的手有萬般愛,一代一代傳承,使人心頭滿是幸福!

媽媽的手是勤勞的、充滿智慧的。媽媽的手比爸爸的手還大一點。小時候我們兄妹幾個常常笑她的手太醜。姐姐還悄悄地告訴我,她同學陳虹媽媽的手指纖細纖細的,留有長指甲,可漂亮啦。而我們媽媽的手卻不適用纖細、漂亮這一類的詞。媽媽的手雖然不好看,但村子裏的老人們都稱讚她勤勞、有智慧。

那時候,爸爸在外地學中醫,奶奶裹着小腳不能下田幹活,所以家裏只有媽媽一人出工。別人休息的時候,媽媽總要加班,生怕年末分不夠口糧餓着我們。她白天去隊上幹活,晚上還要搓麻繩、納鞋底,給一家老小做布鞋。每次媽媽坐在燈下準備幹活時,我都喜歡躺在媽媽腿上,讓媽媽用粗糙的大手在我背上來回摩挲,癢癢的,好舒服。在這個時候,媽媽總會給我們講有趣故事。媽媽很會講故事,每次我們兄妹幾個都會聽得入神,從沒聽膩過。媽媽的故事可真多,從剛剛記事起我就是聽着媽媽的故事長大的。她講的每一個故事都不單單是哄我們玩的,很多都內涵深刻,其中的道理至今受用。她給我們講過“孔融讓梨”的故事,教育我們要尊老愛幼;講“烏鴉喝水”的故事,使我們懂得遇到問題要開動腦筋;還有“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的故事……有一次,媽媽給我們講了蝸牛殼的故事。小蝸牛問媽媽:“為什麼我們要揹負又硬又重的殼呢?”媽媽説:“因為我們身體沒有骨骼支撐,只能慢慢爬,所以要這個殼保護!”小蝸牛問:“毛蟲沒有骨頭,也爬不快,為什麼不用背重殼呢?”媽媽回答:“因為她能變成蝴蝶,有天空保護。”小蝸牛問:“蚯蚓沒骨骼,也爬不快,不會變成蝴蝶,他為什麼不用背殼呢?”媽媽回答:“因為他會鑽土,有大地保護。”小蝸牛哭了:“我們好可憐,天空不保護我們,大地也不保護我們。”蝸牛媽媽安慰他:“所以我們有殼啊!我們不靠天不靠地靠自己。”聽完以後,我看着媽媽慈祥的`臉,我想,媽媽正是靠自己的雙手為我們創造了美好的生活。我不由自主地拉起了媽媽的手仔細端詳。我看到手上裂滿密密麻麻的小口子,大拇指和食指的關節處裂開的口子比較深,媽媽就用膠布纏上,隱約有血滲出,但媽媽沒有因此放下手中的活。記得她對我們説過:“我們也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這個時候我們不能一味地靠天靠地,要勇敢地靠自己,努力讓自己強大。只要自己強大了,我們就不用苦於尋找依靠了,靠自己最踏實。”我獨立自為的個性就來自於媽媽: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充分地相信自己,依靠自己的雙手,依靠自己的頭腦,做個踏實、勤勉的人。

如今,我也常常給我的女兒和學生講故事。他們也像我當初一樣,沉浸在這些美好的故事中,健康、快樂地成長。去年,我指導聾學生音音參加全國“愛的教育——中國孩子的情感日記”大賽,最終獲得了“一等獎”,我也榮獲了“優秀指導教師獎”。面對紅紅的榮譽證書,我真想給媽媽發一個“優秀指導媽媽獎”,因為我知道這裏也有她的心血結晶。

記得第一次遠離家鄉去上班的情景,出發前,媽媽沒有我想象中的默默流淚或依依不捨,而是用那讓我終生感恩的雙手拉着我,意味深長地説:“以後,你這雙手該有擔當了,要辛勤耕耘,不能存半點私心,要像媽媽愛孩子一樣去愛你的學生……”這樸素平和的語言,讓我明白自己人生角色的轉換,也尋找到了前行的目標和動力。在媽媽的期望中,我做了二十多年聾啞學生的“媽媽”。

特教工作使我的生活倍感充實。雖沒有萬水千山的阻隔,但也不能經常回老家,遠方的老媽媽成了我心中最大的牽掛。時間一長,我總是感覺到缺了點什麼。每次不經意間哼唱起“在那遙遠的小山村,我那親愛的媽媽已白髮鬢鬢……”時,都會情不自禁地想念媽媽。每當看見鄰居家女兒回來看媽媽,就倍感慚愧。於是,趁休假,一家三口回家看媽媽去!一路風景處處美,鳥兒前方帶路,微風像媽媽的手一樣不停地撫摸我的臉,愜意極了,我不停地哼唱小曲,好像整個世界都在為我回家看媽媽而高興,回家感覺真好!

晚上,媽媽、我、女兒。一起睡多麼祥和的夜晚,我卻通宵輾轉。伴着月光,左手拉着女兒,右手拉着媽媽,想了很多很多……如今媽媽七十四歲了,需要陪伴,需要照顧,就像當初我依靠媽媽、離不開媽媽一樣。一夜的時間,我仔細地理清了如今的我應該做些什麼……我不僅要努力做個好老師、好母親,更要做個好女兒。現在,生活條件已經有了很大改善,豐衣足食,有病及時就診,得到最好的醫治和護理已經不是難事,更重要的是擠時間多回家看看媽媽,趴在温暖的火炕上,枕着媽媽的大腿,拽着媽媽的手,給媽媽講她愛聽的閒事,聽媽媽講左鄰右舍、七大姑八大姨家的趣事,陪媽媽一起愁眉苦臉,陪媽媽一起哈哈大笑,讓女兒給姥姥剪剪指甲捶捶背,讓媽媽盡享天倫之樂。

人們常常以行孝和敬業不能兩全為藉口,因而錯過很多很多。幾個月前,閨蜜的媽媽走了,哭得撕心裂肺,我也跟着難過了好長時間。古人説過:“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是啊,行孝等不得啊!

人們對幸福的理解不盡相同,而且在不同的年齡段對幸福的理解也各有所異。現在的我覺得行孝、敬業兩不誤才是最大幸福。雖説上有老下有小,加上緊張的工作的確很忙,但是“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少幾次聚會,少幾次逛街,少幾次旅遊,就有足夠時間陪父母了。陪父母的時候,沒有聚會時那觥籌交錯的熱鬧、沒有逛街時那琳琅商品的誘惑、沒有旅遊時那怡人風光的新奇,但是每一次我們都會有“心”的滿載而歸。

標籤: 隨筆 媽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9zg0d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