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説説 >

師説説課稿合集9篇

師説説課稿合集9篇

隨着社交網絡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人習慣於在朋友圈發佈説説,用以分享自己的生活。那麼什麼樣的説説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師説説課稿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師説説課稿合集9篇

師説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芭蕾基訓在舞蹈練習者必不可少的一課,它在舞蹈表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練習芭蕾基訓,可以加強舞蹈特長生的身體柔韌性和體能,塑造肌肉力量和腰背的平衡。芭蕾基訓以科學性、規範性、嚴謹性為特點,經過“開、繃、直、立”的嚴格要求,逐漸讓學生形成挺拔、均勻、完美的體態,在意念與感覺的延伸中,使氣質得到培養。對完成舞蹈作品,有着推波助瀾的作用。是每一個學習舞蹈的學生的必修課程。

二、學生分析

對於我們學校的舞蹈特長生來講,她們其中很多人並沒有收到過專業的舞蹈訓練,簡單的舞蹈也許可以完成,但是更加專業和稍高難度的舞蹈卻只能讓她們望而興歎。芭蕾基訓因為它的嚴謹性和科學性,是每一個學習舞蹈的人必須要掌握的一門學科。因為它可以訓練舞者們的身體肌肉及素質能力,以及一些細節,例如腳背、外開、膝蓋、延伸感等訓練。所以,我們的學生想要成為好的舞者,或為了自己理想的舞蹈夢想,都要認真、踏實的學習芭蕾基訓這一門課程。

三、重難點分析

本節課是一節完整的芭蕾集訓課,它分為把上、把下、手位、旋轉和跳躍練習。因此教師在教授每一個動作組合時,要做到親自示範、講解細緻。在教授時,一定要注意教學方法,講清楚練習的重點和要

點,避免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拉傷韌帶或受傷。還要教會學生用正確的方法去記憶和練習動作組合,錯誤的方法會讓訓練適得其反。

四、教學方法

在舞蹈界有這樣一個説法:一個舞蹈如果音樂選的好,那它就成功了一半!在課堂上也是如此,每個舞蹈組合我都選用了旋律優美,適合這個組合動作節奏的音樂。用旋律優美動聽的音樂是激發起學生學習古典舞身韻組合第一步。組合動作學習我採用的是口傳身授,教師規範的動作示範,和細緻和動作講解,學生才能夠由初步的模仿發展到自我表現力的延伸。

五、教學過程

1、基本功軟、開度訓練:基本功練習是舞蹈所有課程的基礎。所以在進行芭蕾基訓之前,必須讓學生有基本功熱身運動,主要讓學生身體的各個部位得到充分的活動,既為後面的芭蕾基訓練習打下基礎,又可以減少訓練受傷的可能性。

2、學習組合:組合學習是本節課的核心,教師教授的過程是將動作分解開來,直至每個動作學生都完全掌握後,再合音樂練習。組合分為把上、把下、跳躍三大部分。把上共有10個組合,分別是:1、Battement tendu ;2、Plie;3、Battement tendu;4、Battement tendu jete;5、Battement tendu jete;6、Rond de jambe par terre;

7、Battement fondu;8、Battement Frappe;9、Adagio;10、Grond battement jete。把下分為動作組合和跳躍組合,共13個組合:1、Port de bras;2、Tendu (五位)+ jete;3、Pirouette 斜線轉;4、

Adagio;5、Grand battement jete + 單一 A la seconde;小跳組合6、Saut;7、Assemble;8、Jete中跳組合9、 Echappe;10、Sissonne fondu + failli assemble;11、Grand jete;12、Jete passe;13、Saute + Port de bras。

3、分組練習:在集體學會組合以後,把學生分為二組進行練習。一是可以讓教師的注意範圍縮小,更精確的看到每個學生所出現的錯誤,及時糾正;二是可以讓學生們互相觀摩學習,自我完善。

4、背向練習:長期對着鏡子容易使學生產生依賴性,而且眼睛盯着鏡子看也容易造成動作不到位、不規範的缺點。所以在課堂中設置這一環節,讓學生脱離鏡子,真正做到無干擾、投入用心的完成每個組合。

5、行禮下課、佈置作業:總結這堂課每個學生的表現,及時給予鼓勵。規範學生的課堂習慣,培養她們的舞蹈修養,提高她們學習舞蹈自信心。作業佈置以督促她們課後進行自我練習,自我提高。

師説説課稿 篇2

一、説教學內容

1、本框題在教材知識體系中的地位

第四單元“面向市場經濟”旨在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高中生是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是將來參與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角色,承擔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任,因此本單元首先(第十課)引領學生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認識市場經濟的運行特徵是正確瞭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前提,所以本框題重點介紹了市場經濟的一般性理論,讓學生對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有一個宏觀的、初步的認識。上好本框題,有助於幫助學生進一步瞭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一系列問題。

2、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闡釋市場是配置資源的基礎,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規範市場秩序的重要性。

3、教學目標及確立的依據

(1)知識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以及高一學生的認知水平,確立的知識目標是:

①識記市場經濟的基本含義,市場規則的表現形式,社會信用制度的基本內涵。

②理解資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及優點,規範市場秩序和建立社會信用制度的必要性、方式,市場調節存在的不足。

③初步運用所學知識,結合經濟生活中的實例認識市場配置資源的優缺點。

(2)能力目標:

根據高一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和判斷能力不成熟,結合思想教育的要求,確立能力目標是:培養認識事物根本性質的能力、用辨證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運用事例對問題進行綜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針對思想政治課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途徑以及學生思想價值觀念上存在的某些問題,確立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①十分明確地認識到資源的有限性,樹立起合理利用資源、不浪費資源的觀念,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②市場配置資源是在競爭中實現的,而競爭取勝的關鍵在於科技進步,所以必須志存高遠,努力學習,提升素質,才能在將來的市場競爭中有所作為。③自覺維護市場秩序、遵守市場規則,樹立學法、懂法、守法的觀念。④應當培養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個人習慣。

4,重點、難點及確立的依據

本框題的教學重點是:

①市場怎樣配置資源;

②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

③規範市場秩序的必要性;

④社會信用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確立的依據: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怎樣發揮基礎性作用?這是認識市場經濟的理論基礎,學好這個知識點有助於瞭解市場經濟是如何運作的。同時,瞭解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才能更好地理解我國為什麼要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市場調節的作用必須在一定的市場秩序下進行,需要建立良好的社會信用制度來規範市場秩序。所以這幾個方面成為本課時的重點。

本框題的教學難點是:

市場如何配置資源及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

確立的依據:市場如何配置資源及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是關於市場經濟的理論性問題,由於高一學生的知識佔有量少,理性思維能力不足,理解起來有些難度。所以這一問題成為本課的難點。

二、説教學原則和方法

依據思想政治課的性質和本框題的教學內容,從高一學生生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出發,在本框題的教學中採取以下教學原則和方法:

1,教學原則。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即在組織課堂教學、落實教學內容時,能密切結合和聯繫當前我國現實經濟生活中的一些具體的市場經濟活動的現象,以加深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2,教學方法。

①本課教學內容中有一些基本的理論問題,如市場是如何配置資源的、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等,適宜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及時講授、點撥,突破重點、難點。

②一些現實的社會熱點問題,如規範市場秩序、建立社會信用制度等,採取“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③另外,教材在講述每個知識點時,都是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得出結論”的邏輯順序,所以在教學中結合教材的這一特點,將情景材料與問題探究結合起來,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説學法指導

1,自主學習。

通過引導學生讀、議、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與學,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培養學生在學習上的自主性。

2,探究——合作學習。

結合教材的邏輯順序,通過相關漫畫圖片、情景材料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探究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圍繞重點、難點問題進行討論,促進學生在學習上的協同、合作。最後佈置小課題讓學生課後探究,以週記、小論文等形式完成作業。

四、説教學手段

加強現代教育技術與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整合,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靈活地組織教學。通過製作網頁課件,把圖文並茂的網絡資源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為學生創設新穎、融洽、愉悦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幫助學生理解教學的重點、難點,拓展思維,提升能力。

五、説教學流程

1,新課導入

瀏覽情景材料《一個“荒”字了得?》,讓學生宏觀地瞭解我國當前經濟發展中的電荒、煤荒、油荒等問題。學生簡單討論之後不難得出結論:市場經濟建設面臨資源短缺的問題,對市場中的資源要進行優化配置,使有限的資源得到合理使用,才能儘量滿足多方面的需要。

設計意圖:在介紹我國的電荒、煤荒、油荒等問題時,材料有意地結合今年廣東的油荒,使學生十分明確地認識到資源的有限性,無形當中就暗示了學生要樹立合理利用資源、不浪費資源的觀念。正是由於資源相對有限,才需要對資源進行配置,自然過渡到教學的第一個方面。

2,新課教學

根據教材的邏輯結構,本課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市場調節;二是市場秩序;三是市場調節的侷限性。

(1)市場調節。教材的邏輯順序是:人類需要的多樣性——資源的有限性——合理配置資源——資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這一目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市場調節是如何發揮資源配置功能的,並理解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

在導入新課的基礎上,結合教材的漫畫進一步闡述合理配置資源的必要性。那麼怎樣進行資源配置呢?這就引出了“資源配置的基本手段”。結合我國人才流動的兩種情況,即“一江春水向東流”和“春風吹度玉門關”,引導學生分析市場調節與計劃調節的不同,並對兩種調節方式進行比較,讓學生深入理解市場調節的優點。接着進一步闡述市場是如何配置資源的。結合人才市場上的“一江春水向東流”現象,引導學生分析資源配置的過程一般都是從供過於求的地方流入供不應求的領域,資源配置不是平均分配,而是要通過競爭獲得,優質的資源必然向經營好、效益高的領域集中,從而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所以市場配置資源是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等來實現的。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提示學生回顧學過的知識點,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理解市場配置資源的過程其實就是價值規律起作用的過程。

設計意圖:

①本目講述市場經濟的一般性理論,考慮到內容的抽象性、邏輯性很強,注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適度講授,及時點撥,啟發學生逐層深入。

②鑑於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在教學中把理論性強的觀點同學生熟悉的話題和已經學過的知識結合起來,既聯繫實際,又温故知新,重在激發學生的思維。

(2)市場秩序。

教材的邏輯順序是:合理配置資源離不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良好的市場秩序依賴市場規則來維護——如何規範市場秩序。這一目重點是讓學生明白具備良好秩序的市場經濟才能實現資源有效配置,從而使學生理解加強市場規則建設與誠信建設的重要性。

首先瀏覽三幅漫畫,啟示學生市場配置資源需要在一定的規則下進行,失去了必要的約束,市場秩序就會混亂,就不能合理配置資源。然後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漫畫的意圖,從中引出市場準入規則、市場競爭規則、市場交易規則,並讓學生閲讀拓展材料,理解各種市場規則的涵義。在分析漫畫和閲讀材料的基礎上,通過討論歸納出要規範市場秩序,必須建立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最後小結和延伸本目的內容: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要學法、懂法、守法、用法。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要樹立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良好風尚。

設計意圖:

①本目重在知識感悟與情感體驗,漫畫能夠比較直觀地表達教材內容,讓學生產生共鳴。對漫畫進行不同層次的分析,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獲得正確的價值觀。

②在拓展閲讀的基礎上,通過課堂談論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加強了學生對知識內容的體驗。

(3)市場調節的侷限性。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是有侷限性的。這是本目要分析的內容。主要從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其一,市場不能調節的領域;其二,市場可以調節的領域,但由於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難以有效發揮作用。

為了説明市場調節的侷限性,首先假設了一個情景:離消防部門遠近不同的兩地同時發生了火災,雙方都打了119報警,現在只有一輛消防車可以出動,如果消防部門與受災方討價還價,會出現什麼後果呢?經過簡單地討論就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有的領域市場不能起調節作用。並進一步説明,即使市場可以發揮作用的領域,也具有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等固有弊端。接下來讓學生根據提示,閲讀相關材料,從中歸納出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的表現、後果,並在課堂上交流。針對學生的發言進行小結,説明僅由市場調節可能會造成對後果。

設計意圖:

①通過創設情景,加深對市場調節侷限性的理解。

②通過對相關材料的自主探究,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有利於培養學生認識、分析經濟現象的能力。

③每個相關材料都是圖文並茂,並結合課本知識對材料進行評析,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給學生提供了一種新的學習方式。

3,體驗探究。

為了加強學生對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及其優點的理解,提高學生運用書本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課的實際,選取了一則材料及一幅圖片,以“經營之道”為題,讓學生從一個企業管理者的角度探究企業的經營之道,寫一篇小論文。這個小課題不僅涉及本課的內容,也同第二單元第五課“企業的經營與發展”有緊密聯繫,能夠把所學的新舊知識很好地結合起來。

4,歸納小結

梳理本課時的知識體系,使學生認識到:市場調節是一種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但市場並不是萬能的;市場有效地發揮作用,必須具備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並不是任何市場經濟都能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的。引導學生要辯證地、全面地看問題。那麼怎樣克服市場調節的侷限性,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呢?這就要加強宏觀調控,使學生帶着問題進入下一堂課的學習。

5,反饋練習

圍繞本框題的重點、難點設計一些能體現學生思維特點的題目,訓練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落實本課時的教育教學目標。

六,説教學反思

1、本課時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極大地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和學習的空間,為學生營造了愉悦的學習氛圍,充分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學理念和學習策略,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幫助學生掌握教學重點、難點,促進了學生在學習上跨越式發展,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2、教學內容涉及市場經濟的一般性理論,由於知識的邏輯性、抽象性很強,而且整個教學內容量比較大,課堂中似乎偏重於教師的主導作用,有些環節放不開,沒有徹底地圍繞學生展開教學。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要大力探索如何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地結合起來,充分體現新課程的基本精神。

師説説課稿 篇3

【説教材】

1.本課教材的地位、特點和作用:《真正的英雄》是初中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第五單元的課文,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它通過里根總統對在航天飛機升空過程中七位宇航員的犧牲的沉痛追悼,表現了人類的偉大的探索精神,表現出我們對未知領域的頑強探索。這種精神,讓每個學生受到心靈的震撼,讓他們為之深深觸動。同時,從里根總統所表現出的深沉的情感中,我們還可以感受到人類相親相愛的美德。文章對學生能起到薰陶感染的'作用,能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

2.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加強對課文的朗讀,感受其中思想感情。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類的偉大,科技的進步。 3.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培養勇於探險的勇氣。

重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類的偉大,科技的進步。

難點:航天飛機和載人宇宙飛船的知識

學情分析:初一的學生感性思維活躍,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對這篇具有震撼人心作用的演講詞,教師要給予學生朗讀方法的指導,使他們能夠從字裏行間緊緊抓住文章的內涵。在朗讀時既讀出真情,又讀出雄渾的氣勢。

【説教法】

1、朗讀法:反覆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討論與點撥結合法: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給以必要的點撥,如課文中對七位宇航員身世的回憶及人們對宇航員的哀悼花的筆墨較多,航天飛機失事花的筆墨較少。要學習這種詳略得當的寫法。

【説學法】

當今時代是人類知識和信息迅猛發展的時代,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已不再是使受教育者學到知識,而是讓他們學會學習。古人也曾説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使學生掌握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達到不教”的目標的方法。

本節課讓學生主動參與,相互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也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共同發展,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學法具體如下:

1. 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並能快速掌握文章主要情節

2. 朗讀法:反覆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藴涵的思想感情

3. 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指導學生重點難點的突破

【説教學過程】

1、理解、積累“陰霾、迫不及待、孜孜不倦、鍥而不捨、夢寐以求”等詞語。

2、瞭解悼詞的寫法,快速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內容。

3、朗讀課文,領會悼詞的感情脈絡,體味文章豐富強烈的感情。

4、品味關鍵語句,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欣賞和理解能力。

根據大語文觀的要求,要求將語文課堂與生活、寫作聯繫起來,以深化對文章的感悟,提高學生審美、寫作的能力。再聯繫本文的實際情況,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他們熱情參與,團結協作解決問題,並且適當插入寫作練習。具體做法如下:

1. 情景設置法:充分發揮多媒體創設情境,使學生融於課文之中,體驗里根總統當時內心的激盪——對死難者的無限哀悼,對未來毫無畏懼的探索。

2. 朗讀法:通過反覆朗讀,帶着感情的朗讀,理解這篇演講詞的精髓。

師説説課稿 篇4

一、 説教材

《我的老師》這篇課文是西師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第九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組課文以寫人為主,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寫作典範,體現了第二學段到第三學段的過渡,既是對學生學習簡短篇章的提高,又是為以後學習長篇文章打下基礎。課文選自著名的作家蘇叔陽的《理想的風箏》。課文由春天的風箏引出對小學歷史老師的回憶,從劉老師上課和放風箏的情景來刻畫了一個熱愛生活的幽默樂觀敬業的老師形象,表達了我對老師的深深的敬佩之情。本文是一篇很好的身殘志堅的教育文章。整篇文章充滿激情,文筆優美。正印證了作家本人説的“作家要有能點燃別人心靈的激情之火。”正是他的文章也點燃我們學習的激情之火。

根據新課標對第三學段的閲讀和習作要求,品讀文章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在閲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並運用於習作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學情——有一定的閲讀感悟能力和寫作能力,我制定了以下第二課時的學習目標:

1、 複習鞏固生字詞,並隨文理解。

2、 通過品讀探究重點段落,感受老師的人格魅力,激發我們對老師的敬佩。

3、 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和寫作的順序,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來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並進行片段練習。

教學重點難點

1、 體會老師的人格魅力和作者情感。

2、 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並進行片段練習。

二、説教學方法:

課文本身激情飛揚和文采優美,那麼演繹激情與心靈碰撞將成為本課堂的主旋律。

1、激情品讀法:情發自心,只有心靈產生火花才有感情流露,閲讀是情感的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體驗,感受和理解。品讀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

2、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結合法。語文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自主探究可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學習的能力;自主探究是合作探究的基礎,既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也體現學生的合作性,也演繹了學習的激情。

3、角色體驗法:只有真實的體驗得到的感情才是最真切的,通過角色互換體驗,讓學生實現真正和文本對話,和人物對話,和作者對話。

4、片段訓練法:語文的工具性就是要通過閲讀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安排片段訓練,正是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學以致用。

方法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我恰如其分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激情,和學生一起演繹作者的激情。

三、説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 “上節課我們從課堂上認識了一位殘疾的歷史老師劉老師,他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呢?”這問題的設置目的是複習上節課感受的劉老師的形象。學生通過回答朗讀,温故而知新,為本節課堂做感情鋪墊。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上課 幽默 樂觀 敬業

2、回憶上節課感悟老師形象的方法,並根據學生回答總結歸納為:

抓住重點詞句激情品讀

角色互換體驗法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總結歸納方法是理論知識的提高。

3、“這樣一個殘疾的老師,他卻演繹了生命的激情。今天我們將和同學們再次走進他的心靈,卻探詢老師內心世界。讓我們再次讀課題——我的老師”。

我用充滿激情的導入將學生帶進文本,這樣的設計既複習了上節課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對老師在外貌上有個初步的印象,為後面品讀課文打下感情基礎。而且還檢查了舊知識的掌握程度,做到心中有數,根據學生的學情而可以作出適當的調整。

(二)品讀課文,感受老師形象

1、同學們,看春天來了,引讀課文描寫春天的語段(用課件展示:北方的冬季漫長而又枯燥。當春風吹綠了大地的時候,柳枝染上了嫩綠,在春風裏盡情搖擺,舒展着自己的腰身。連翹花舉起金黃的小喇叭,向着長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在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麼?通過學生的感受引出劉老師放風箏的部分。

朗讀優美文段是對語言的積累,也是享受祖國文字的優美,使語文真正姓“語”。

2、“請同學們自由放聲朗讀放風箏的部分。説説你心中的劉老師是什麼樣?“

這是引領整堂課的線索,我牢牢抓住這條線索,帶動學生去品讀,去感悟文章內容,和劉老師一起放風箏,和作者一起走進課堂,真正實現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把書讀厚,讀透。

A、自主探究

請同學們採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運用學過的批讀課文的方法,把你獨特的感受批註在課文中。

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初步掌握課文內容,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也體現語文新課標的要求閲讀要有自己的感受的目標,也體現閲讀的層次性。

B、 同桌交流,感受老師形象。

這一環節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訓練口語表達能力,進一步感受老師的形象。

C、合作探究,感悟老師人格魅力。

(1)、根據學生的交流我適當地課件出示描寫老師放風箏的句子。學生找到一處,就品讀一處。採用角色體驗和激情品讀的方法來解讀文本。

舉例:根據學生回答,我課件出示:

“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任飛舞的紙燕帶動長長的線繩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飛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枴杖,蹦跳着去追趕繩端,喊着:“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終於,他氣喘吁吁地抓住了線繩,臉上現起得意和滿足的稚氣。”

A、首先説説自己感受到什麼?從什麼地方感受到的?

B、你是劉老師,你跑起來很困難,幹嘛不讓你的學生幫你放好,自己拿着就行了?

你是劉老師,你望着自由翱翔的風箏,你笑什麼呢?

你是劉老師,你的腿腳不靈活,幹嘛做這麼多的風箏?

此時此刻作為劉老師的學生的你,就看着奔跑着的,腿腳不方便的的放風箏的劉老師,你會想什麼?

你是劉老師的學生,你就站在劉老師身邊,望着把風箏放上天空的劉老師那得意和滿足的笑容,你又會想些什麼?

通過對不同學生的角色體驗的追問,是學生真正感受到老師那堅強、活潑對生活的熱愛。也體會到作者對老師深深的敬意。

C、最後把自己的感受送進文字中去讀。

這樣一步步真實的體驗,走進老師的心裏,學生感受既真切又強烈。真正體現了語文閲讀對個性感悟的要求,對獨特感受的診視。

(2)、討論昇華感情

A、課件展示:最後一段話

理解“淳樸的愛與追求”是什麼?説

B、你覺得作為一個少年自己應該怎麼做??

有了前面的情感積澱,學

生有感而發,而且是一發不可收拾,滔滔不絕,也體現了語文教學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自然就會聯想到自己的思想行為。這種設計也體現了語文的思想性,教育性。

(四)揣摩文章表達方法,拓展延伸

語文教學一定要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我們不能只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本文是一篇很典型的寫人的文章,本組的寫作訓練點也是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具體的事例來表現人物的。因此揣摩表達方法,並運用習作,是事半功倍。

1、 根據板書回顧課文,想想是怎麼來描繪劉老師的形象?

學生找到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老師板書),並朗讀體會。

通過典型的事例

2、本文的協作順序和以前有什麼不同呢?回顧課文,從全局來把握文章的寫作順序,學會倒敍。

3、片段訓練,拓展延伸。

學到這裏,學生的情感積澱和寫作方法的積澱後,我也激情的引導:“我們的老師就是這樣,用自己的生命演繹着生活的激情。孩子們,你心目中的老師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想告訴我們嗎?選取一個片段,來説説,讓我們也從你的語言從你的文字來感悟老師的魅力吧。”根據學情,可以採取思考後説一段,時間允許就寫一段,還可以交流,如果時間不夠就可以作為課外的小練習,為這組的習作打基礎。

4、展示欣賞作品。

四、説板書:

上課 敬業 樂觀

我的老師 敬佩

放風箏 熱愛生活

好的板書是課文濃縮的精華,使人一眼就明白文章的主題和這內容。我的板書從三個方面概括老師的形象,一目瞭然。

五、説作業設計:

1、寫片段《我的老師》

2、讀蘇叔陽的《理想的風箏》

3、魏巍的《我的老師》

4、讀“跪着教書36年的老師”的故事。

作業是課堂的延伸。作業體現的是科學性,人文性。寫片段是教學生能把寫作方法遷移,讀《理想的風箏》是更多瞭解作者,讀魏巍的《我的老師》是為了比較閲讀,讀“跪着教書36年的老師”的故事,是為了 感受更多優秀老師的人格魅力。這樣的設計是體現了竇桂梅老師的提倡的“主題教學”思想。

師説説課稿 篇5

各位老師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師説》。

下面我將從教學理念、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課時安排、教學流程設置這七個方面把我對本課的教學設想作以下簡單的介紹。

首先,我想向各位老師闡述一下我的教學理念:

一、教學理念: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素質教育為核心,提倡啟發式教學。

新課程改革提出:一切為了學生全面、健康、和諧發展。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注重培養學生語文應用的能力,從而充分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而教師的指導和啟發至關重要,我認為應體現在以下三點:

引導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的思維。

下面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師説》是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二專題“獲得教養的途徑”中第一板塊“求學之道”的第二篇課文。

這是一篇探討從師學習的文章,全文結構嚴謹,論證有力,不僅文言現象典型,而且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堪稱古代論説文的典範。作者通過批判社會上不肯從師學習的壞風氣論述了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和從師應持的態度和標準。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這是我對教材得理解,接下來是學情的分析:

三、學情分析:

首先,從語文的認知結構來看,高一的學生文學積累是比較薄弱的,特別是對於文言文這一塊,所以在這方面要多深入學習。《師説》緊隨《勸學》,也是一篇經典的文言作品,對以後的學習至關重要。

其次,從情感教育的角度看,高一的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時期,需要給予正確的指導,《師説》是一篇探討從師學習原則的文章,其中的觀點頗有思想深度,而且與學生的生活接近。

所以,《勸學》不僅藴含了豐富的文言文知識,而且承載着教育學習的意義,是很好的學習素材。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通過高中語文課程的學習,應該在五個方面獲得發展,即積累整合、感受鑑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所以根據課程要求,並結合以上的教學背景,我把本課得教學目標確立為如下幾個方面:

四、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正確理解本文思想觀點,學會背誦全文。積累常用文言實詞的意思和虛詞的用法以及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和常見的文言句式等。

能力目標:在理解基礎上熟讀成誦,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思想,掌握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提高文言文的閲讀能力。

情感目標: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從教學目標中,我提煉出本課的重難點: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積累文言知識,

難點:學習本文運用正反對比論證、反覆論證加強説服力的寫法。同時認識本文中反映出的作者的封建思想,從而逐步培養批判繼承的眼光。

六、教法學法:在教法學法上,我準備採用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回譯法

七、課時安排:在課時安排上,我打算用兩課時完成我的教學,我主要講的是第一課時,稍帶補充第二課時,使教學過程完整。

下面重點説説我的教學流程設置,共分為四個步驟。

八、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 興趣導入

導入:圖片展示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一段話,同時向學生講述柳宗元抗顏為師的典故,從而由“為師”導入新課。

此環節的設置在主要是為了吸引學生的興趣,集中注意力,同時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自然地過渡到課文的情境中來。

(二)聽讀課文 整體把握

這個環節主要是梳理文章的脈絡,理解課文大意,解決字詞問題,是我上課的重點。主要有3步:

1。解題:解釋“説”的意思,“師説”的意思

2。作者簡介:介紹柳宗元的有關情況,包括他的生平、著作和一些觀點。

3。翻譯和正音正義:藉助註釋和字典疏通文章的大意是交給學生的課前任務,在課堂上的閲讀主要聽課文的配樂朗讀,讓學生再次熟讀課文。聽完之後請學生翻譯課文,教師穿插講述重點的字詞意思和用法,同時特別注意一些難句的翻譯。

這個環節的設置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自主理解文本的能力,尤其在翻譯環節體現出來,而聽課文的配樂朗讀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

(三)深入探討 品味賞析

這個環節主要是深入文本,理解文本的內在結構,同時揣摩語言,關注文章的寫作特色。是我上課的難點。主要有4個問題:

1。課文的各小段分別寫了哪些內容?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各是什麼?

古之學者必有師——從師重要性,擇師標準,師生關係,寫作緣由

2。分析第一段,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闡明師道的重要性?

從師的作用,從師的必要性,擇師的標準幾個角度來加以闡明,層層推進。理論闡述 完成這項任務後請學生回譯,看着譯文,翻回原文,如果能回譯出來,就説明差不多能背誦了。然後全班齊讀。

此環節的設置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合作探討,主動思考,挖掘文本的內在聯繫的能力。同時我認為回譯是一種很有效的學習古文的方法,很有挑戰性。

第一個課時到此結束,在第二個課時中,以此類推,在論述擇師的標準,師生關係方面又是如何論述的,分析並且掌握不同的論證方法的特色。我認為論説文的要點就是是要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能夠掌握並借鑑寫作的特點,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四)拓展應用,發散思維

1。知識點總結: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

2。寫作特點總結:正面論證,反面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

┌必要性“傳道受業解惑” (因果論證)

一、古之學者必有師│ (為什麼)

(中心論點) └擇師標準“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怎麼樣)

對象 結果 角度

┌今昔對比 聖益聖,愚益愚(錯誤態度)

二、批判│父子對比 小學而大遺 (錯誤認識)

└貴踐對比 其智反不能及 (錯誤行為)(對比論證?反證)

師説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我最好的老師》是六年級下學期第五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本文是美國作家大衞。歐文回憶自己少年時代學習生活時寫的一篇文章。課文講述“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課文具體描寫了懷特森老師一次出乎意料的教學過程。第一天上課,懷特森老師給我們講授“貓蝟獸”這種動物,我們根據課堂筆記做的隨堂測驗竟然都得了零分,原來懷特森老師講的關於貓蝟獸的一切都是編造的,他希望我們從這個零分中吸取教訓,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具有懷疑的能力。

這篇課文的結構清晰簡潔,詳細具體地描寫了一堂科學課的經過,概括簡略地描寫了此後的科學課成了一種“冒險”,最後描寫了“我”對懷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讚揚。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能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精神的另一個側面──獨立思考和科學的懷疑精神;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學習這篇課文一事一議,從一個具體的事例發現一個道理的寫法。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正確讀記“編造、破綻、強調、教訓、駁倒、論證、權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饒有趣味”等詞語。

2、能力目標:自讀自悟,以讀促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進一步培養學生質疑探究、個性化朗讀、口語表達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課文內容的解讀,懂得從小就要學會質疑問難,大膽思考,科學求真,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

三、説教學方法

凸顯語文課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努力用活教材,通過感悟朗讀、拓展補白等方式,提升語文閲讀的廣度與深度。

關注學生的主體發展,緊扣學生的關注點,開展探究性的學習活動,通過質疑解難、拓展學習、讀讀議議、讀寫結合等方法,使學生深入理解文本,獲得情感體驗,進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及創造潛能。

四、説教學流程

課前,我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師是什麼樣的?”入題,待學生七嘴八舌地説出了自己的想法後,我便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什麼樣的呢?”,將學生帶進課文。

接下去是第一環節:攜問會文,走近最好的老師——懷特森先生。這一環節要引導學生理解詞語,考查學生初讀課文、感知課文的程度,要引導學生説出本文的主要內容及學生對懷特森先生的初步看法。

第二環節是:精讀會文,走近最好的老師——懷特森先生。

這一環節我讓學生説説為什麼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學生的暢意表達,靈活開展教學。設計了情境導讀“看到這鮮紅的零分,同學們個個都很憤怒,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學生,你會有什麼反應?” 在學生忿忿然時指導學生朗讀,使學生產生內心真實吶喊:算哪門子老師?然後及時轉換角色,“得了零分,誰也不高興,可懷特森先生其實也是用心良苦的,誰來替他説説話?” 學生進入懷特森先生的角色,義正詞嚴卻又語重心長地侃侃而談,把本是半直接引用,半間接引用的懷特森先生的一番話條理清楚地表達了出來。這一環節的設置,讓學生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對懷特森先生的做法進行理性分析與判斷,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並且在以後的學習中內化為一種學習態度。然後讓學生説説聽了老師的解釋後怎麼想的?

第三個環節是:延續話題,讚美最好的老師——懷特森先生。

以“懷特森先生用這麼一種出人意料的舉動,獨具匠心的教學方法,給了學生怎樣的影響呢?”這個問題導入6——7自然段的學習,力圖想帶領孩子們層層剝筍似地深入體會懷特森先生確實是最好的老師。從一堂課到每一堂課,從他的課堂到別的課堂,從課堂到課外,懷特森先生帶給學生的懷疑主義影響了孩子所有的學習方式和人生導向。

第四個環節是真情感言,情灑最好的老師。

這一環節,我請同學寫寫學了本文的學習感言,從而發展學生語言的同時,也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了語文課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師説説課稿 篇7

 【教材分析】

《飲湖上初晴後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21課的內容。該詩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同題《絕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動傳神的筆墨描繪了西湖在不同氣候下呈現的不同風姿。教學中應從抓住詩中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同時應發揮韻文形式利於朗讀的優勢,以讀促思,以讀悟情。

【學生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於韻文的學習有一定難度,但他們有了一定的學詩經驗,會對本詩的學習、理解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兒童特有的表現慾望、探究需要、被認可的需要,利於教者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

【設計理念】

以學生學習和活動方式結構課堂教學是本設計突出的理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積極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實踐。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自主的潛能。抓住兒童心理,發展學生個性,注重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悟、體驗、積累。滲透學習方法,促進學習實踐,激發求知慾望,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句。

2、用自己的話説説詩句的意思,體驗詩句情感,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3、在小組交流中,體驗合作的方法、樂趣,增強競爭意識。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談話切入,嘗試背詩,創設情境,欣賞畫面,引出新詩從與學生初次見面實際出發,挖掘學生的已有經驗,既鞏固了學生的知識,又為新課學習作好鋪墊。根據學生愛玩的心理特徵,創設情境,由欣賞畫面引出教學內容,營造學習氛圍,調動學習熱情,實現自然過渡。

二、師生商討,激發動機,滲透學法,組織合作,自主探究深入挖掘學生學詩經驗,幫助學生歸納梳理學詩方法,科學組織劃分小組角色,營造組際競賽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極大限度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方法自己定,小組自己組,任務自己分,為學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時間和空間的保障。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語文學習實踐當中。實現了方法的鞏固,促進學生合作技能的提高。教師深入學習組中,及時瞭解學生學習過程的反饋信息,以便及時調整學習活動的進程或走向。

三、小組彙報,組際競爭,相互評價,理解內容,突出重點 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組織學生彙報,尊重學生個性,培養學生表達和評價的能力,促進合作能力的提高。

四、創設情境,引導讀背,加深感悟,增強體驗,提高能力通過多形式的讀書實踐,激發學生的想像,豐富學生的體驗,加深對詩句內容的感悟,以讀促思,昇華理解,促進語言積累,受到美的薰陶。五、拓展學習,開發資源,引導創新,促進實踐,綜合發展通過小練筆《假如我能去西湖》,喚起學生的認知,提高語文素養。

師説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蒸發是常見的一種汽化方式。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和蒸發吸熱是解釋許多現象的基礎知識,在生活和生產中經常用到。學生對於蒸發現象很熟悉,因此,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適當的實驗,讓學生自己經過分析、比較得出結論,並注意引導學生把知識運用於實際中去。

2、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知道蒸發快慢的速度與什麼因素有關,以及蒸發吸熱才能解釋一些有關的現象,這些知識在生活、生產中都很有用,所以是本節教學的重點。

難點:用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和蒸發吸熱解釋現象,這兩點知識既是本節重點又是難點,學生往往不能用來解釋有關的現象。做好實驗,使學生對蒸發吸熱獲得深刻的印象,同時在解釋現象時提醒學生注意運用學過的知識進行分析,不要想當然地回答問題。例如回答扇扇子會感到涼快,不要因為一説涼快就認為是扇扇子能降温,而要運用蒸發吸熱降温來解釋。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及本節的教材特點,確定本節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知道蒸發現象,理解蒸發快慢的條件;

2.知道蒸發吸熱利用蒸發降温;

3.會用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和蒸發吸熱解釋現象。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學習擬定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

2.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學習如何使用控制變量法,通過實驗來研究一個量隨兩個量變化的定量關係;學習通過實驗總結物理規律的研究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養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培養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説設計理念

根據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情況,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

四、説教法

根據以上設計理念,針對本節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確定本節採用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實驗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通過設疑激趣引出課題──分組討論解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方案──實驗驗證得出結論──教師點撥解疑釋惑──創意設計應用實踐──總結評估交流感受──課後實驗鞏固強化等一系列探究過程,讓學生在自主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找出規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觀察、實驗能力。具體教法包括:提問法、談話法、分組討論法、實驗法等。

五、説學法

為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實現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針對本節內容和以上教法,學生主要為實驗探究法和討論歸納法。

六、説教學流程

(一)設疑激趣引出課題

上課時,教師可以用棉花蘸酒精在黑板上寫兩個大字(例如:汽化或蒸發),字很快就沒有了,同時聞到了酒精味。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創設問題情景,自然引出問題,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

(二)分組討論解決問題

1.用談話法引導學生分析為什麼會出現以上現象?

2.學生分組討論出現以上現象的原因:

通過對這個現象的討論分析,不難得出以下結論:

(1)汽化:液態──氣態;

(2)蒸發:只在液體表面緩慢進行的汽化現象;

(3)蒸發可以在任何温度下都能進行。

3.教師引導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的蒸發實例;

4.學生繼續分組討論蒸發現象實例:

學生彙報蒸發例子,例如:在晾曬衣服時,不管烈日炎炎,還是陰天,都可以幹,只不過是速度不同,一方面強調蒸發在任何温度下都能進行,同時引出蒸發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設計意圖:讓學生緊密聯繫實際,從生活走進物理。

(三)猜想假設設計方案

蒸發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這是理解層次,應作為重點討論,要求學生不僅記住這三個因素是怎樣影響蒸發快慢的,而且應能結合實際舉例説明。為此,在這一環節分三步進行:首先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分組討論、猜想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然後互相交流並且舉出實例,不同意的可以反駁;最後學生設計可行性方案以便驗證自己的猜想。

設計意圖:“控制變量法”在以前學習中曾經接觸過,在這裏引導學生逐步學習應用到自己的探究中去,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的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在充分討論猜想之後,根據設計的可行性方案利用身邊的器材驗證自己的猜想,最終得出結論。

學生交流實驗過程,例如:在兩塊玻璃上分別滴一滴酒精,一組:將其中一滴酒精攤平。二組:對其中一滴加熱。三組:對其中一滴酒精扇風。對比總結

出蒸發快慢與何因素有關。

設計意圖:通過分組實驗,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五)教師點撥解疑釋惑

用分子動理論觀點解釋蒸發現象及影響因素。

這一環節主要是從理論的高度深層次來認識蒸發現象及影響因素,應該説相對難度較大。可以首先由教師用分子動理論觀點解釋蒸發現象是如何產生的,然後由學生用分子動理論觀點解釋影響因素。

在運用分子動理論觀點解釋蒸發現象及影響因素之後,教師讓學生一個小實驗:在同學胳膊上擦一些酒精,考慮如何使酒精儘快蒸發?

學生很容易就可以想出方法,在進行實驗同時會感覺擦酒精處涼,説明蒸發吸熱。然後安排學生進行實驗對結論進行驗證:拿兩支温度計,其中一支玻璃泡外包一層紗布,用滴管滴上酒精,觀察兩支温度計的示數,再對二者扇風,從而得出蒸發吸熱的結論。

在得出結論之後,可引導學生進行下面的推理分析:液體蒸發温度降低──與周圍環境有温度差──從周圍物體吸熱──周圍物體放熱温度下降──液體蒸發產生致冷作用。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的方法。

(六)創意設計應用實踐

在學習了本節課的知識以後,應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第一環節:學生聯繫實際講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和蒸發致冷。

例如:電冰箱、冷風機致冷;狗夏天吐舌頭;夏天用電風扇吹風;天熱時往地上灑水……

另外,教師可以給學生補充一些課外資料,例如:噴灌……

第二環節:給學生出一部分創意設計題,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

設計意圖:設計開放性試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七)總結評估交流感受

第一環節:教師對今天學生上課的表現進行正確地評價,及時表揚學生的閃光點;

第二環節:學生互相交流討論,談對本節課的感受。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八)課後實驗鞏固強化

利用身邊的器材設計一個簡易實驗:驗證(1)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2)液體蒸發吸熱有降温致冷作用。

設計意圖:為學生構建開放性的課堂,從物理走向生活。

七、談教學反思

本節的內容,從知識上看並不難,但應給予足夠重視,學生對於這部分知識有很豐富的生活經驗,要充分利用,為此在課堂上做一些相關的實驗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學生在平時有時觀察不是很仔細,在課上有目的地指導學生觀察、體會,最後得出結論,對於訓練學生思維是大有好處的。

師説説課稿 篇9

各位老師:下午好!

我説課的內容是《一個這樣的老師》第2課時.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緊扣特點,説教材:

《一個這樣的老師》是北師大版教材第12冊6單元的一篇主題課文。本文是美國作家大衞.歐文回憶自己少年時代學習生活時寫的一篇文章。它敍述了科學課上懷特森老師運用“故弄玄虛策略”,教會學生“新懷疑主義”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對學生產生了深遠影響而又獨具一格的老師形象。

這個單元的主題是科學的精神,該單元還寫了袁隆平、詹天佑、諾貝爾等著名科學家的故事。而懷特生僅僅是一個老師,把這篇課文放在這個主題單元中,它突出了懷疑精神在生活和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從而也突出了懷特生老師的與眾不同。

二、聯繫實際,説學情:

我班的學生具備了一定閲讀能力,他們能夠在閲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抓住重點詞語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中所塑造的懷特森老師的形象對學生來説是很特別的,正側面相結合的寫法學生理解起來還有一定難度。另外,本班的學生質疑能力存在差異性,只有少數學生能夠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大部分學生提問很膚淺。在此,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的想象力。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

三、認真分析,説目標;

這篇課文安排兩課時教學.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已經掃除了文字障礙,能夠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並能初步瞭解文章主要內容。針對《新課標》在閲讀教學中的要求以及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立了第二課時的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1.在閲讀中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來理解人物,瞭解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育方法和思想及其對學生的深遠影響。

2.懂得在學習、生活中要學會獨立思考,培養科學的懷疑精神。

圍繞教學目標,結合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思維水平,我確定了本課的

學習重點:在閲讀中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來理解人物的特點

學習難點:瞭解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育方法和思想及其對學生的深遠影響,具有科學的懷疑精神。

四、五、自主合作,説過程:

根據對教材的理解和學情的分析,結合教學目標,我以“懷特森老師是怎樣的一個老師”為學習的主線,引導學生從“懷特森老師本人的語言、動作、神態”“我的心情變化”“我們的行為變化”三個角度來探究這個問題。在三種不同角度的學習交流中豐滿人物形象,達到立體感悟人物形象的效果。對此我展開如下教學環節。

1.複習導入,整體感知

2.品詞析句,深入探究

3.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學習過程:

(一)複習導入,整體感知:

全班齊讀課題課題後,我會請學生説説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再抽生説説對懷特森老師總的印象。我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這樣設計的是讓學生抓主要內容,回憶舊知。使學生初步概括出懷特森老師的特點,學生完成對懷特森老師第一次評價的同時也為他們繼續深入的學習課文理解懷特森老師奠定了情感的基調]

接下來,我先肯定學生對懷特森老師的認識,然後提醒學生認識應該是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來,要善於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析感悟,走進人物內心,從而進入第二個環節的學習。

(二)品詞析句,深入探究。

在這個部分,我設計了兩個板塊的內容:一是抓住這篇文章的“眼睛” ——題目,設計了“探究天地”:“你認為懷特森是一個怎樣的老師?”二是抓住過渡句“他希望我們從這件事上學到點什麼。”來學習。

首先出示“探究天地”:

我認為懷特森老師是___________的老師。

請默讀1—10自然段,用“_____”畫出相關語句,批註感受,並試着説出自己的體會。(我則認真巡視學生自主學習情況,並提示讀書方法:古人云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同時還應手到。)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應該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我根據學案導學的思想,結合課文主要內容設計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激發了學生自主閲讀探尋的期待和情感,在學生面前開啟了一扇主動閲讀的“窗” ]

在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請學生自由彙報。生可能會交流彙報

(1)懷特森老師是一個博學多才的老師。因為他不僅知道一種叫做凱蔕旺普斯的動物,而且還清楚地知道這個動物的特徵。我則引導學生找出描寫懷特森老師語言的句子,讀一讀,並進行評價,從語言中體會他是一個博學多才的老師。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我關注優中差學生舉手的情況,對不愛舉手的學生,老師要主動抽問,並想方設法激勵學生髮言。

從同學們的神態中體會是個難點,我讓學生初讀相關句子,再引導學生理解“面面相覷”、“驚奇”的含義後,生再讀相關句子。我會提示學生該帶着怎樣的表情來讀。對讀得好的我會説你能帶着“驚奇”的神態帶着大家再讀一遍嗎?讀後我又問,他們為什麼驚奇?從而突破這個難點,讓學生明白:原來他們的驚奇是從側面表現懷特森是一個博學多才的老師。最後進行小結,這種描寫人物的方法就叫側面描寫。巧妙地將寫作方法滲透到教學過程中。接下來學生可能彙報:

(2)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戲弄學生的老師。

在這一環節,我首先採用小組合作方式,分角色朗讀3—7自然段。引導學生扮演好三個角色:“我”的心裏活動:驚呆---委屈---懷疑---憤怒;比利的疑惑和氣惱;與之形成對比的卻是懷特生老師狡黠的目光,談到頭骨居然還笑了的神態!分角色朗讀讓學生更好地把自己與文中人物融合,與人物心靈產生共鳴。

接下來我繼續深入地引導學生理解“鄭重其事”這個詞語,拋給學生一個問題:他“鄭重其事”講了什麼?做了什麼?引導學生回讀1—3段內容,再次體會懷特森老師的語言動作神態。

懷特森老師鄭重其事説有一種叫做凱蔕旺普斯的動物。

他鄭重其事拿出一件動物頭骨,描繪這種動物的特徵。

他還鄭重其事讓我們傳看、記筆記、畫圖。

最後居然還鄭重其事地考試。

通過學生的回答,把學生的情緒激發起來後我再引讀8自然段:

我們不明白,既然是錯的你為什麼要在課堂上鄭重其事地講?

我們不滿,既然是錯的,你為什麼還要鄭重其事考試?

我們憤怒,這種老師算什麼老師!

引導生小結此時“我”心情的變化是怎樣的。

最初的喜歡到現在的懷疑和憤怒,此時讓“我“覺得懷特森是一個_____ 的老師。讓學生把自己的失望、不滿、憤怒充分表達出來。 [本環節主要抓住懷特生老師的語言、動作、神態,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個別讀,談感受;深入讀,説體會;分角色讀,入情景;老師引讀,產共鳴等方式,將學生的情感引向一個高潮。此時對懷特森的貶抑,實際上是與下文的褒揚形成鮮明的對比,最終是為了突出懷特森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老師形象。]

過渡:我採用學生提問的方式過渡。我會問:此時我們除了失望、憤怒,還有什麼問題要問嗎?我梳理學生的問題進入下一步環節。[採用學生質疑的方式過渡,一方面培養學生要有問題意識,另一方面要求學生自主探究,從而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也恰好是該課的主旨。在學生質疑的過程中,對提出有價值問題的學生,及時表揚。]

此時學生恍然大悟,原來老師採用這種與眾不同的教學方法促使我們懷疑,(3)這是一個促使我們懷疑的老師。(相機板書“與眾不同”)

接下來,我根據剛才學生提出的問題,出示過渡句:他希望我們從這件事上學到點什麼。他希望我們從這件事上學到點什麼?讓生比較有什麼不同。多了一問號,那麼就帶着問題靜靜讀11到14自然段。

學習11自然段時,引導學生抓重點詞語理解什麼是“新懷疑主義”。在充分理解新懷疑主義的語境下品味13、14自然段的兩個“正視”的含義。

這一環節,我首先讓學生讀“我的視角”中“鼕鼕”的話引發學生的思考,然後讓學生靜靜讀這兩段,批註。其次採用同桌合作方式扮演“老師”“我們”“鄰居”,角色互換,通過再現情景,在對話中走進文本,體會“正視”的含義。然後我問道:為什麼要正視?怎樣正視的?是誰讓我們敢於正視的?引導學生説出是懷特森老師讓我們有了堅持真理的勇氣,是他改變了我們的學習方式,是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是他影響了我們一生。(相機板書)

最後我追問一句:這樣的老師,你喜歡嗎?請你用一句話表達自己的看法。

老師,你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

這時,讓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對懷特森老師的敬佩之情,把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在“品詞析句”這個版塊,通過學生們自主學習,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在各種形式的朗讀中讓學生體會到課文通過正面描寫老師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側面描寫“我”心情的變化來以及我們行為的變化來突出一個與眾不同的老師形象。]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這個環節旨在讓學生明白質疑精神在科學中的重要性,我設計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讓學生收集與質疑相關的名言,結合自己的理解與大家分享。

[這個環節,可以作為一個備用環節。時間夠,可以讓學生展開説;時間緊,可少説或不説。]

二是我收集了相關的故事,師讀後小結:可以説,懷疑引領着科學的步伐,古今中外,因懷疑而思索,因思索而最終成就一番事業的,大有人在。

[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明白這位與眾不同的老師也影響了讀這篇文章的我們。他引領着我們走向科學的殿堂。]

最後指着板書總結,懷特森老師就是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老師。他影響了我們一生,然後和學生一起帶着感激,懷着敬意,再次朗讀課題《一個這樣的老師》

五、結合內容,説板書:

科學的精神

一個這樣的老師

博學多才

與眾不同 戲弄學生 學習方式

促使懷疑 生活方式

[這樣設計板書:一是用四字詞語歸納了一個這樣的老師的特點;二是一個這樣的老師在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上對“我們”的深遠影響。高度概括了課文兩個部分的內容,達到了一個板書就是一個微型教案的目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huoshuo/jrr2x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