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經典美文 >

關於政治-美文故事

關於政治-美文故事

前些天的一個週末,寬川老鄉、高中時給我教過語文課的廖老師猝然與世長辭。知悉噩耗,我驚愕萬分,心中不勝悲慼,急忙趕往老師老家在老師靈前焚香叩首跪拜一番略表寸心以謝師恩。歸來之後,看着老師贈予我的詩集回想和老師曾經的過往,我百感交集思緒翻滾師情師恩如潮水般在我的心頭奔湧而來,覺得自己該寫一點文字來寄託哀思悼念老師的亡魂。於是,我在電腦前坐了大半夜,終於在鍵盤上敲擊出了一篇甚為凌亂的文字——《老師,在那邊您一路走好》。

關於政治-美文故事

由於時間倉促,我沒有字斟句酌進行修改就將文章發表在空間日誌裏並分享到了微信朋友圈,以便讓網友們讀到這篇文章和我一起追思和悼念老師。

文章發表後,在網絡虛擬世界裏關注和瀏覽這篇日誌的人越來越多,短短兩天瀏覽量就超過2.5萬人次。這些人當中,除了我的網友,還有老師教過的學生、同事、親人當然也包括一些行政部門的領導。我知道,他們之所以如此關注,不是因為我的文字有多麼優美多麼扣人心絃,而是老師的才情和做人讓很多人感到敬佩,如今老師走了,他們都和我一樣感到痛惜。

老師出殯的前一天,我又去弔唁老師,偶遇老師的同學、天水日報社副總編王若冰先生一行幾人,老師同村的縣職校廖校長正忙前忙後招呼他們。廖校長見我進來,連忙示意我入席和王若冰先生相對落座,陪遠道而來的客人喝茶聊天。王若冰先生的大名我早聽説而且對其人仰慕已久,只是素未謀面,那天他一下子出現在我面前,我倒顯得有些侷促不安。

廖校長好像看出了我的窘態,急忙面朝上席對王若冰説道:“王總編,這是趙東輝,教師,咱村上人,你同學的學生,也喜歡寫作,網上那篇悼念廖**的文章就是他寫的!”

廖校長一介紹,王若冰和同座的幾個人用略帶驚疑的眼光打量了我一陣,然後王若冰微笑着點點頭説:“你的那篇悼文寫得情深意切,看得出你們師生情深!嗯嗯,的確寫得不錯,好好寫,潛力很大哦!”

“什麼?那篇悼文是你寫的!”王若冰話音未落,我身後有人厲聲問道。

我急忙轉身看時,一個戴着眼鏡面闊臉紅身材臃腫的人已經站在我身後,看年齡顯然要比我大幾歲。出於禮貌我趕緊站起身來,向那人邊點頭邊唯唯諾諾答道:“是---是我寫的!”

或許是剛淺酌了幾杯,抑或是出離憤怒的緣故,那人的臉漲得更紅了。他努力睜大鏡片後面的兩隻小眼睛看了我一會,接着連珠炮似的發話:“你是廖**的學生嗎?你怎麼能那樣寫你老師呢?你簡直不懂政治!”

這一連串的問號和感歎號弄得我一頭霧水,撞得我暈頭轉向找不着北,我不知道那篇悼文什麼地方用錯了詞語冒犯了老師,竟然上被他升到了政治的高度!如果真是那樣,我就弄巧成拙,為千夫所指了!

這樣想着,我頓時惶惶不安起來,到底什麼地方有問題呢?要找到答案,必須自查自糾,得趕快把文章再細細品讀一遍!我拿出手機,開啟移動上網功能,點擊空間客户端,再點擊日誌,打開那篇《老師,在那邊您一路走好》,逐字逐句地閲讀起來。此刻,我已經顧不上陪王若冰他們喝茶聊天,也不怕他們説我不拘禮數在他們面前玩手機了。

我讀得很仔細,對一些詞語的語境、感情色彩方面進行反覆推敲,對文章的立意和構思也重新進行了審視,覺得哪個地方都沒有表現出對老師的不敬,也沒有明顯的政治問題。要説有問題,應該就出在寫老師找朋友托熟人給我疏通工作分配的那兩段文字上——我在這兩段文字裏提到了幾個人的名諱,而且這幾個人現在還在市縣的某些部門身居要職。這大概就是那人斥責我“不懂政治”原因吧!

想到這裏,我趕緊把手機你拿到那人面前怯生生地説:“老師,你看是不是這段文字有問題?”

那時,我不確定那人是不是老師,但我依然稱他為老師,一則由於他是老師的朋友,當老師的可能性較大;二則老師這個稱謂顯得謙恭,授人一字即可為師,何況人家以師者自居指出我“不懂政治”的幼稚和危險,我焉有不尊為師長之理!

或許是面斥我文字的詬病後那人怒氣漸息,抑或是他的酒氣散去,我把手機拿到他面前低聲討教的時候,他臉色已由通紅變為蠟黃,只是面頰上還漂浮着些許紅暈,語氣也變得平緩多了。他看我湊過來,抬頭用手扶了扶眼鏡,接過我的手機看了那兩段文字,一拍我的肩膀説:“對!對對對!就是這地方有問題!你不該把老廖幫你忙時找的那幾個熟人姓名寫出來,他們現在還都重要位置,對他們影響不好!另外,現在正執行上級‘八項規定’、‘六項禁令’,你寫那些託關係搞分配的事有悖當前的政治風氣啊!年輕人,還是要懂點政治啊!”

那人説這話的時候,一本正經,神情甚是嚴肅,有點在重要會議上講話的`味道。

聽了他有點語重心長的高論,我覺得他有點吹毛求疵,但也算是方家。平心而論,我已不是年輕人了,多少還有些閲歷。在寫着這兩段文字的時候,我早就想到了這兩點:一是該不該用真實姓名,二是寫不寫老師忙我跑分配的事。這讓我糾結了好一陣,最後還是決定用真實姓名,寫寫老師給我幫忙的事,因為我覺得用人物的真實姓名才能突出事件的真實性,通過點滴的真實事件才能彰顯師情師恩的厚重和難忘,這也是我寫這篇悼文的目的之所在,而且時隔二十多年,當時老師還是在執教,人微言輕,找的那些熟人要麼沒見上面要麼推諉,最終還是沒辦成事,寫出來應該不會招致非議的。沒想到,這些讓我躊躇的地方,還是讓方家看出端倪指出弊病。看來,為了政治,為了讓老師靈魂安息,此文此處必須再做修改了!

説改就改,我略加思索,對原文進行了改動,隱去了相關人物的姓名,在語言上也做了較大的修改,然後我再次拿到那人面前,戰戰兢兢地説:“老師,你看現在行嗎?”

那人接過手機看了好一會兒,看完後他如釋重負出了一口長氣,臘黃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他又一次用手拍了拍我的肩膀説:“改得好!這才是一篇好文章!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能接受批評和建議,你的寫作會有長進的!不過,以後給寫老廖這樣的人寫文章要謹慎啊!”

我聽清楚了他這話的潛台詞,那意思就是説,你一個教師一個初學寫作的人哪有資格給縣級幹部寫悼文呢?

不過,説完這些話以後,那人不再對我聲色俱厲甚至有些和顏悦色了。他搬過凳子和我坐在一起攀談了起來。攀談中我才知道,他以前也當過教師,和廖老師共過事,還曾經寫過幾篇雜感和評論文章,也算是縣內頗有名氣的文學寫手了。他的姓名我聽得有點模糊,姓“章”還是姓“趙”我也沒記清,但他當面質疑指陳別人作品失誤的率真和爽快是我不會忘記的,我特別不會忘記他説我的那句話:不懂政治!

我到底懂不懂政治呢?按專業論年齡我應該是懂點的,但實踐證明我對政治知之甚少甚至有着很大的隔膜,這是毋庸置疑也是讓我倍感落寞的一件事!

照理説,我與政治是有緣的。那一年高考結束填報志願時,我義無反顧地填報了學費低離家也近的天水師專,填報了只有兩年學制的政治教育專業以便早一年畢業拿工資減輕家庭負擔。就這樣,我糊里糊塗地與政治結緣,成了一名中學政治教師。

雖然在某種程度上説,我已經貼上了有關政治的標籤,但對於“什麼是政治?”、“怎樣才算懂政治?”這些問題,我一直是霧裏看花似是而非。師專上學時,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專業開設《中國通史》、《黨史》、《哲學》、《倫理學》、《教育學》、《心理學》、《教材教法》等課程,後來發了一本《政治學》教材,但不知為什麼成了自讀課本,以致師專兩年我也沒弄明白政治一詞的涵義。後來參加工作,在教學生《政治常識》的相關內容時,我邊教邊學,終於知道了政治一詞的涵義。

拋開西方政治史,單就中國歷史而言,政治一詞出現較晚。先秦諸子也使用過“政治”一詞,但很多時候將“政”與“治”分開使用。“政”主要指國家的權力、制度、秩序和法令;’治”則主要指管理人民和教化人民,也指實現安定的狀態等。而將“政”與“治”兩個詞結合使用,則始於中國近代,代表人物是孫中山。他説:“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有管理眾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權。”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們則把政治與經濟、階級和國家政權聯結起來去解釋政治,因而使政治一詞的內涵變得更豐富更科學。

縱觀古今中外,所有關於政治的表述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政治與權力如影隨形密切相關,一定程度上説,政治就是權力,權力就是政治。特別是在古代中國,每一次社會的變革和政治風雲的變幻其實就是一些核心人物之間爭奪權力和相互拼殺的結果。在激盪的政治漩渦中,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有的人分享到了權力的快樂和榮耀,有的人卻成了犧牲品和陪葬品。這樣一來,政治就帶有殘酷甚至血腥的色彩,伴君如伴虎,侯門深似海,很多人談之色變望而卻步。

儘管官場陰暗,政治兇險,但中國的古代文人和知識分子,歷來謹遵“學而優則仕”的古訓,他們鑿壁偷光、“頭懸樑,錐刺股”寒窗苦讀的目的就是為了考取功名討得一官半職,以便封妻廕子光宗耀祖打開通向核心權力的入口。若官運亨通,則可以平步青雲,就可以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庇廕後輩,澤被桑梓,若能爬到顯要位置,為皇帝殫精竭慮肝腦塗地為社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可以青史留名萬代敬仰。

然而,在兇險的政治漩渦中,要為民請命為江山社稷着想有時候就會碰觸權力的暗礁,會被碰得頭破血流丟了身家性命嗚呼哀哉的。所以好多文人不得不放棄自己安身立命的原則丟掉做人的擔當和骨氣委身去做一個見風使駝拍馬溜鬚的奴才,以保全性命苟活於政治風潮。只有少數文人,要麼因為遇到賢主,要麼因為掌握了生存處世的技巧,所以既能向權力的高層陳述己見為民造福為國謀利又能泰然處之保全身家性命,東方朔、魏徵、狄仁傑、鄒忌等就是這些人中的代表。

魏徵、狄仁傑敢犯顏直諫,是因為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則天都是一代明君,他們胸懷寬闊從諫如流,具有雄才大略,開創和發展了唐朝的治世局面。東方朔、鄒忌輔佐賢君建言獻策掌握了語言藝術和技巧,或旁敲側擊,或避實就虛,達到了勸諫的目的。《戰國策》記載,鄒忌勸諫齊王時,不是向齊王大講“為什麼要納諫”及“納諫如何之好”的大道理,而是以諷諫、用暗示、比喻之類的方法, 委婉地規勸。鄒忌先敍一段“妻美我、妾美我、客美我”的生活趣事,然後以設喻導入正題,點明“比美”之事的目的,再在此基礎上借題發揮,婉辭勸説,使齊王如夢初醒,翻然悔悟,明白納諫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此來看,鄒忌勸諫之所以成功,因該得益於他高超的語言藝術和技巧。

中國古代,像東方朔、魏徵、狄仁傑、鄒忌一樣幸運能施展政治抱負的文人其實並不多。大多文人在仕途上命途多舛被政治的驚濤駭浪激盪得灰飛煙滅,被世俗和權力羈絆得寸步難行。屈原、賈誼、杜甫、韓愈、蘇軾、辛棄疾、湯顯祖等歷代文人,積極入世躋身政治涉足官場想傾平生所學一展抱負為國謀利為民造福,然而他們生不逢時不遇明主,在世俗濁流和皇權的擠壓下他們選擇了文化和人格的堅守堅持了安身立命的原則,卻大多鬱鬱而終憂憤而死。他們參與了政治,懂得了政治,最後卻被政治無情的拋棄和毀滅了。

也有些文人,在步入仕途參與政治的過程中看清了官場的齷齪和政治的險惡,他們不願與那些肉食者同流合污,遂選擇了出世歸隱,陶淵明就是這類人的典型代表。陶淵明數次出仕,最後“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歸隱,過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歸去來兮辭》就是他與昏暗、喧囂的政治現實徹底決裂的宣言,在中國文學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由此看來,歷代文人入世即參與政治後要麼變成奴才服恃主子博得名利,要麼因秉性剛直前途受挫潦倒失意憂憤而死,能青史留名千秋敬仰的人其實是不多的。倒是一些出世歸隱遠離政治者,大抵都能鶴髮童顏壽終正寢有不少恬淡清新的傳世佳作,啟迪着人們去思考去探究他們的精神家園,給後世文人留下了遠離政治不問政治的勸誡。

以上所述,都是古代社會文人與政治的糾葛,側重於強調一種參與國家政權的政治。那個時候,懂得政治躋身權力核心只是一些讀書人和門閥權貴的事,與普通老百姓基本上沒有太多的牽扯。

在現代社會,政治一詞有了更豐富的內涵,政治不僅僅是一種國家權力的參與行為,更應該説是一種廣泛的社會關係。作為一種國家權力的參與活動,現代政治的參與者主要是一些官員和地方上有影響的私營業主,當然也有一些喜歡投機弄權的文人,他們擁有一定的經濟政治資產分享着核心權力,在政治體制內相互支撐又相互制約,這種政治活動的複雜性和多層次性就不必在次贅述。

對於普通屁民百姓而言,現代政治更多的則是一種社會關係。就國家層面的而言,草頭百姓只要做到愛國愛黨遵紀守法誠實勞動合法經營應該就算正確的政治態度了,但就個體而言,人是社會的人,個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之中,這樣一來個人就處在一定的法律、道德、經濟、倫理、血緣關係之中,個體的行為不論自然屬性的還是社會屬性的都會受到這些社會關係的制約,從事文學創作的人也不例外。只不過,在當今時代,在我們的身邊,有些人經常在絞盡腦汁思考馭人之術想着如何去馴服和管理別人,而有些人則在思考如何迎合討好別人,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這些草頭百姓中有一類人,就是文學寫作者,也就是俗稱為“文人”的人。現在的文人,不再以“學而優則仕”作為他們學習和寫作的價值取向,文人的職業、地位也出現多元化取向。他們通過觀察社會現象體驗人間冷暖,筆耕心耘,用文字符號反映世間百態解釋複雜社會關係中的苦樂人生,讚揚真善美,鞭撻假醜惡。

文學其實就是人學,寫作活動當然也離不開一定的社會關係,因而文學也應該是帶有政治色彩,文學寫作也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些政治取向問題。文學的這一特點決定了文學作品特別是散文寫作中自然而然要提到一些人,寫到一些事件,這些人和事有時候可以虛化,但有時候必須的實寫。人物和事件可以虛化的時候,一些社會關係和矛盾也可以隱形化,這樣寫作者謀篇佈局也顯得從容自如,但當人物和事件非得實寫不可的時候,相關的社會關係和矛盾就表象化和具體化,就會引發所謂的政治問題。這也是大多數人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糾結。

説真的,當了二十多年教師給學生教了二十多年的政治,我一直在課堂上進行理論説教,希望學生好好學習刻苦勤奮做個好學生長大後遵紀守法愛黨愛國做個好人,對於身邊的政治其實關注和思考較少,其結果是對政治不甚了了。後來我跌跌撞撞步入寫作之路,寫作的內容大多拘泥於自己對自然景物的認知和情感體驗,關涉當權人物和政治事件的文章少之又少,我一直嚮往“五柳先生”遠離政治不問政治的田園牧歌式的生活,醉心於他那自然質樸而又膾炙人口的詩句。無關政治,不為名利所累,率性自在的活着,多好!

但是,現實中是沒有“世外桃源”的,作為社會的人,誰能不食人間煙火,作為耕耘文字的人,誰又能超脱塵世讓自己的文字變成天國的浮雲呢?

我在寫《老師,在那邊您一路走好》這篇悼文時,按照我所表達的情感需求和寫作目的,為了增強事件的真實性和感染力,我有意將一些人物和事件實寫,這也是我謀篇佈局的初心。但我沒有想到,我和老師、老師和他那些朋友之間簡單的師生、朋友關係,卻被一些人和政治權力扯上了關係,上升到另一個政治涵義的高度,這讓我有點始料不及。

出現這樣的結果,説到底還是我在構思時考慮不甚全面所致,我的確不懂政治!

看來,自古及今,生活在羣體中的文人(我當然還不能算文人)都是與政治糾纏不清的,文學作品也應該都有政治烙印。今後要寫什麼文字,必須考慮政治懂點政治了!

感謝那位方家,我一定會學着去弄懂政治的!

標籤: 美文 政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jingdianmeiwen/q80dk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