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經典美文 >

論羣眾的審美文化

論羣眾的審美文化

 防止審美文化的蜕變——從知識走向媚俗

論羣眾的審美文化

 審美文化是文化的一種特殊形式,直接反映着民眾文化審美活動的發展方向,它不僅對於個人審美情趣的發展起到引導和推動的作用,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轉變人們的生活方式。當前羣眾文化審美活動出現了泛化的傾向,其中某些低級的媚俗文化也順勢登上歷史的舞台。不需要羅列更多的事實,從社會的總體狀況來看,我們也能看明白,“從知識走向媚俗”已成為當代審美文化的一個非常顯着的特點。但是若從另外的角度來審視這一問題,則會得出不同甚至是相反的結論。如果單就侷限於羣眾審美文化的範圍來看,那麼,“從知識走向媚俗”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很顯然,在當今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的情況下,不能討羣眾喜歡的審美文化,自然很難被羣眾所接受,因而也就很難被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羣眾審美文化”。費希特是德國解除的古典主義哲學家,他曾經對藝術家們提出了這樣的告誡:“要警惕因為追求眼前的利益和榮譽而使自己陷入時代的腐朽情趣中,要將理想放在首要位置,並願意為之犧牲一切。藝術家對於自己的鼓舞僅能處於自身的職業榮譽,他必須要學會如何為自己的職業服務,而不是簡單的進行媚俗”。

費希特的話語告訴我們:在傳統審美文化那裏,藝術家們甚至包括社會中的平常人不能因為個人的名利和慾望而出賣靈魂,以至於創作媚俗的文化來遷就羣眾。藝術家創造的審美文化不僅要給羣眾以歡快,而且更應該讓他們在享受審美文化的同時也能受以啟迪和教育。雖然也有一些藝術家對於美的表現和創造並不能被大多數的人所認可和接收,不過他們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的信念,繼續在藝術的道路上漸行漸遠,而時間終將證明他們的價值。

 審美文化的釋放——從禁錮走向自由

 美學領域不同於理性和道德的領域經常受必然性的束縛而不能真正通達自由。審美的自由表現在審美的無目的.性上。社會的樣態是由人類本身所塑造出來的,而人在長期的塑造社會的過程中,依據自身內心的嚮往,把心中的願景通過親身實踐創造出來,由此來實現人的自由。也就是説,世界的樣態是人自由創造的,而屬於此範疇中的羣眾審美文化亦是如此。“解放性是審美的突出性質之一,它能夠最大程度保持影響對象的自由,而不是使對象將其作為一種滿足自身佔有慾的工具加以利用。”

人們生活在經過多年積澱形成的固有文化之中,因而在這種固有的態勢中並不自由,但是隨着人們思想的大解放人們的審美文化逐漸擺脱了這種必然性的束縛,在其內心世界實現了審美解脱。當代科技及經濟的進步使羣眾審美文化在社會實踐中表現出了兩種發展趨勢:一種是對民眾存在價值以及日常活動的“審美化”;一種是對“傳統的、守舊的文化制度體系進行批判,以滿足大眾的新需求。”

雖然審美文化從本質上來看仍屬於羣體性的共同文化,不過其自由性的特徵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具體的個人身上。具體的人與人之間因地域、生長環境、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不同,其各自的審美旨趣和審美方式也有着不同,從而也就會建立不同的審美文化意識。然而,單個的人也是社會中的“元素”,即使在主觀上不同意別人的觀點,但由於經濟社會的主體引領作用,各自的審美文化意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達到某種趨同的效果。這種效果的價值立場是非中心化的,即審美文化意象沒有被統一到固定的模式中,由此,審美文化彰顯了其自由性。

 結語

 審美文化對社會具有導向的作用,對人們的思想價值觀也有着重要的指導作用,良好的審美文化價值觀能夠幫助人們養成高雅的審美情趣,對於審美文化本身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並最終服務於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建設都會產生積極的效果。本文淺薄的探索希望能夠引起廣大羣眾文化工作者的共鳴,以期能將美的意義真正體現在人民羣眾的文化生活當中。

標籤: 羣眾 審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jingdianmeiwen/3w08l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