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好文 >

怎樣給孩子退燒

怎樣給孩子退燒

一般發熱低於38.5℃時,可暫不給予退熱治療,如小兒精神、飲食等方面都較好,可密切觀察一段時間;如精神很差,食慾明顯減少,説明小兒病情不輕,應儘早到醫院診治。

怎樣給孩子退燒

怎樣給孩子退燒

1、物理降温不使用藥物而通過增加人體散熱達到降温目的的方法為物理降温。小兒高熱時,若周圍環境温度不很冷,採用揭去被子、解開衣服等是促進人體散熱的最好方法。包被過厚過嚴,反可加重發熱,容易誘發高熱抽風。周圍環境較冷時,可將小兒移至較温暖處,採取上述方法。揭開衣服後,加用温濕敷更易於退熱。温濕敷方法如下:將孩子的衣服脱去或暴露軀幹部位,用温毛巾(温度40~50℃)敷於暴露部位,及時更換毛巾,保持温度基本不變,最好能持續30分鐘。對於有條件的家庭可給發熱的小兒進行温水浴。水温同樣應保持於40~50℃。每次以20~30分鐘為宜。有時也可採用酒精擦浴的方法。用紗布浸泡30%~40%的醫用酒精或白酒,塗擦腋窩、大腿根、頸部、肘窩等處。這些部位的大血管位置淺表,酒精的蒸發可帶走一定的熱量,從而達到退熱的目的。一般不提倡使用冰袋或低於體温的涼敷的方法。低於體温的温度可引起皮膚毛細血管收縮,不利於皮膚散熱。對於醫院有時採用的冰枕的方法,一般家庭不易效仿。冰枕主要適用於惡性高熱或頑固性高熱時,應在醫生、護士的指導下使用。孩子出現高熱時,應用市售冰袋可防止體温繼續升高。冰袋不是退熱的.主要方法。

2、藥物降温物理降温雖然效果不錯,但作用較緩慢。對於有高熱驚厥史或有抽風史的患兒,如不能及時或很好採用物理降温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由護士或家長進行藥物降温。藥物降温可通過口服、肌肉注射或靜脈推注多種途徑進行。一般家庭多選用口服途徑。退熱藥物種類很多,對於小嬰幼兒應該首選撲熱息痛或含有撲熱息痛的藥物。目前醫院常推薦的藥物包括:百服嚀、安佳熱、恬倩、泰諾、美林等。這些藥物均為水劑,適於小兒服用。對於較大的兒童,也可選擇片劑藥物,例如:阿司匹林、APC等。服用退熱藥物後,體温是否能很快下降,除與藥物種類和劑量有關外,關鍵是能否使散熱增加。也就是説,前面提到的物理降温是保證退熱的前提。服用退熱藥物後,應注意避免仍然包裹孩子過厚、過嚴,孩子的體温不易降低;或被捂出大汗,引起脱水等不必要的併發症。

遇到孩子高熱時,家長應根據孩子與自家的情況,選擇採用物理降温、藥物降温、或兩者相結合的方法,以使小兒温度儘快降至正常範圍,且不致出現高熱驚厥等危險情況。

引起幼兒發燒的常見因素

感染性發熱

感染性發熱是發熱最常見的病因,各種病原體如細菌、病毒、寄生蟲、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黴菌等感染所致,均可因病原體的代謝產物或其毒素作用導致發熱。最常見的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扁桃體腫大、腮腺炎、阿米巴感染、瘧疾、血吸蟲病等。

在呼吸道感染的患兒,發熱常因為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對於病毒或細菌的入侵,機體通過血液中的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和組織中的巨噬細胞釋放一些被稱作細胞因子的化學物質,如白細胞介素-1、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及干擾素等,它們具有“內源性致熱原”的作用,刺激下丘腦前區產生前列腺素,使體温調控點升高,打破了正常的產熱和散熱平衡,使產熱增加,在高的體温控制點上達到產熱和散熱的平衡,導致發熱。

非感染性發熱

1、產熱過多:由於機械性、物理性或化學性破壞組織時,使體內蛋白質代謝及其分解產物異常增多,如大手術後的組織損傷、骨折、腫瘤、溶血反應等。亦可見於由內分泌功能異常所引起,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抗原—抗體反應引起,如風濕熱等;以及強烈肌肉運動如嚴重抽搐、劇烈運動、寒戰等。

2、散熱障礙,如廣泛性皮炎、魚鱗病,或大面積燙傷造成的汗腺缺乏、大量失血或失水等。

3、體温調節功能失常,如大腦發育不全、暑熱症等直接損害體温調節中樞,而致調節功能發生障礙,引起發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haowen/jnd2qp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