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勵志作文 >創新作文 >

實用的文化創新作文4篇

實用的文化創新作文4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化創新作文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的文化創新作文4篇

文化創新作文 篇1

近日來,中國區比基尼小姐總決賽儀式上,參賽佳麗穿着帶有京劇元素的比基尼展示,這組圖片在網上載開。網友們眾説紛紜。有人認為這是對文化的創新,那麼,這真的是在創新嗎?

當那些佳麗們穿着比基尼走上舞台的時候,觀眾們的目光是留在她們曼妙的身姿,還是那“掛羊頭賣狗肉”的京劇頭飾?當佳麗們開始展示時,觀眾們的注意力是在她們並不精湛的演藝,還是她們撩人的曲線?

在我看來,這就是一種對文化的糟踏。京劇,是我國博大精深的國粹之一,怎可容得這些雜質?當這些雜質與國粹雜糅在一起,所謂的創新,只不過是像“比基尼京劇”一般的傷風敗俗罷了。

換一個方面講,紅歌算是我國特有的文化了。如今,紅歌依然像紅色風暴席捲這幾千萬人的土地。紅歌為何這樣紅?因為紅歌是讚頌革命、歌頌祖國的經典,是我國曆史的見證,人們唱紅歌,賞紅歌,實質上是在輕鬆的過程中默默接受紅色的洗禮,激發起人們內心積極進取文化的追求。同樣的,這祖國的史詩怎可容得雜質?有人將紅歌改寫成流行曲,這是對文化的踐踏!而不是所謂的創新!

在一個利刃擔憂的是漢語的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劉吉向提出:目前中國文字已經混亂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回首留心自己的生活,那些在網絡上流行的詞語,像“菜鳥”、“灌水”等,還有像“克隆”、“納米”等大量不規範的語言整合到漢字的系統裏。在漢字的原本,哪有這類雜碎的詞組。孩子詞語的奇妙優美,因為這些非規範詞語,削減了漢語的獨特魅力。

迴歸到現在,淵遠流長的文化,不能容忍雜質的玷污,古老的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和象徵,並不是説比基尼加一個京劇頭飾,就是所謂的創新。

文化創新作文 篇2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民族之根,茶以源之,茶以揚之。茶,生於天地之間,採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茶裏藏河,茶中有山,茶便是我們心中美好的象徵。

興許是因為茶名氣大的原因,隨時間的變化,茶在我們生活中發揮着重要地位,當有親朋好友來訪時,便成了款待賓客的首選,一杯濃茶寄託千言萬語,一切盡在不言中;文人墨客喜愛品茶,品的不僅是茶,品的是花香,品的是和風,品的更是歲月,茶映射出來的是時代變遷的滄桑,是美好生活的變遷,而茶文化更是造就了“茶馬古道”。

《金陵瑣事》説;“凡茶葉肥厚的,味道很甜但不香;茶葉瘦小的顯苦澀,而苦的則香。”《茶經》也説“啜苦咽甘,茶也。”我忽然想起,喝甜茶後飲白開水會發澀,喝苦茶後飲白開水會發甜;喝過填的再喝哭的會更苦,嘗過苦的再嘗甜的會更甜。如此看來,這不便是生活嗎?苦盡甘來亦或是先甜後苦正是我們在經歷的生活。品茶即是品生活,茶需要文火慢煮才能入味,而生活也應慢慢品味。

品茶也要有茶可品,那麼點茶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古書記載,“在宋代點茶中;茶少湯多,則雲腳散,湯少茶多則粥面聚。鈔茶一錢七,先注湯,調今極勻,又添注入,環回去拂,湯上盞可四分則止,視其面色鮮白,看盞無水痕為絕佳。建安開試,以水痕先者為負,耐久者為勝。”如此看來,點茶工序還很多,因此點茶的人必須認真謹慎,點茶時必須全神貫注,不被外物所打擾,用心做好自己的事,不慌不忙,把點茶作為一種樂趣,享受點茶的過程,保持一種平和的心境,這樣點茶的任務也就算完成啦,連空氣中都瀰漫着一股悠悠濃茶香。

生活亦是如此,需要我們平和的過好每一天,不被繁瑣事困擾,遇事保持平靜,不忘初心。如今這個世界上生活和工作節奏都很快,很多人晚睡早起,每天過着三點一線的工作,越來越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櫛風沐雨地為生活奔波,廢寢忘食地為未來生活拼搏。可生活再艱苦,工作再忙,學習再緊張,也不要痛哭,為自己泡一杯清茶,緩解一下情緒,不好的事情總會過去,相信冬雨後會有春風。

無論是品茶還是點茶,總在無形中教會我們如何更好的生活,體驗更美好的世界。所以,請你坐下來,煮上一杯濃茶,捧起一本想讀卻一直沒來得及的書,認真聆聽來自歲月的深訴……

民族之根,即茶之根;民族之魂,即茶之魂。茶,賦予我們神奇的神話,我們將茶的美好傳播到世界各處,我們品茶時,更需讓茶文化源遠流長。

文化創新作文 篇3

傳統文化躲在北京冰糖葫蘆的核裏,晶瑩剔透的紅糖裹着一顆赤子之心,微酸的山楂又藏了多少心酸無奈?傳統文化這四個被世人反覆提及卻仍未被豎立的字,在五千年的風霜中不斷疊加出新的價值,像一棵根系發達的大樹,時時不忘吐出新芽。在眾多文化爭奇鬥豔的當代,佔有一席之地,保有包容之心實屬不易。安塞的腰鼓鏗鏘有力,塞北的秦腔源遠流長。歎如今,鼓聲不斷,空留餘響,山野之間,一方孤腔世殊時異,不變的卻是那一份信仰,情隨事遷,情懷永駐心間,繁華盡處,盡是那一泓源頭之水。

但現在傳統文化在某些人那裏是不受待見的:一提到傳統武術就是花拳繡腿,實在不堪一擊,一提到傳統中醫就是騙子橫行,不及西醫療效快。他們認為傳統文化一無是處,但錢鍾書説過,反傳統正是傳統的證明,毫無價值的東西是不值得別人關注的,又何來的“反”?“反”的越厲害,越是證明了傳統文化的深厚生命力。而且不管怎麼“反”也難以撼動傳統文化的根基,傳統文化在幾千年的時間裏已經流淌在中華文化的血液之中,生生不息。

不可否認,傳統文化中確有糟粕,比如説裹小腳,童養媳,女子守寡等等。面對這些糟糕,我們要從歷史的眼光來看待,正如陳寅恪所提倡的“以同情之眼光看待歷史”。不可一味的從今天的評價標準來要求古人,而要考慮到古人所處的歷史環境。當然這並非是説我們要接受和鼓勵這些糟粕,而是説我們要考慮到其文化歷史因素,在價值立場上,反對糟粕是肯定的,更多的,我們要看到傳統文化優秀的,精華的部分,學習它,吸收它,發揚它。

在世界的“軸心時代”,中國處於春秋戰國,百家爭鳴,這些思想影響着華夏的民族性格,“及所不欲,勿施於人”,就單單這句不知温潤了多少謙謙君子。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説,以無窮的魅力展現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就一部《紅樓夢》,讓多少人迷醉,窮盡畢生精力去研究。傳統文化是民族認同的根本所在,是華夏民族得以構建的根基。十九世紀的德國正在形成統一的民族國家,它就以傳統入手,構建民族認同,以格林童話為中心,鑄造德意志民族精神。如果丟掉了傳統,國將不國,我們不承認一個共同的過去,又何以成為一個民族呢?而共同的過去由何證明呢?就是傳統文化。對於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可和發展,是一個民族團結的'根本、自信的來源。而且事實上,中國的傳統文化並非是空穴來風是有着歷史的悠久積澱,五千年不是一個數字,是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歷史故事,是一卷卷記錄着古人智慧的書籍,是一種種流露着真善美的民族精神。

那傳統與現代應該如何把握呢?現在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憑空而生,而是在傳統的肥沃土壤上生髮出來的一棵參天大樹,是在過去的脈絡中走出來的一種歷史走向。在過去有段時間,中國人盲目學習西方,照搬西方的模式,但歷史證明這是錯誤的發展道路。中國有着悠久的傳統,有着自身的國情、發展需要和傳統結合,符合中國國情。更是提出了文化自信,不斷探索建立在傳統之上的發展道路,譬如一帶一路的實施,重回絲綢之路,並加以新時代“新”的詮釋,展示“多元”“開放”“合作”的大國姿態。

新時代有着新時代的特點,傳統將何去何從?我們需要擔起相應的責任來。白先勇先生將《牡丹亭》改編成青春版《牡丹亭》,讓《牡丹亭》煥發出了全新的活力,正是當代藝術家的歷史擔當。學校因地制宜,把農民畫、剪紙等傳統民間藝術納入校本的課程,這是當代教育學者的歷史擔當。央視推出《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讓無數百姓走進傳統文化的學術殿堂,這是當代媒體的歷史擔當。這是對於優秀傳統文化應有的態度,讓其在新時代具有“新”的詮釋,是給傳統文化,也是給我們自己最好的禮物。而我們青少年,能給自己怎樣的傳統文化“新”禮物呢?

文化創新作文 篇4

國樂,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國樂,它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結晶,是中國文化和中華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是中華悠悠5000年的魅力所在。

國樂有十大樂器:琵琶、二胡、編鐘、簫、笛、琴、壎、古箏。旋律激烈的琵琶,明亮的二胡,悠揚的蕭,縹緲的笛音,婉轉的古琴,音色悠長的壎,鼎沸的笙,雷鳴般的大鼓,通透清亮的古箏,編鐘聲一響就已抓住你的心……

素有十大樂器之首的古琴便是廣為人知的,它是中華民族歷史最古老,最具藝術特徵的土生土長的撥絃樂器,曲子開始幾聲撥絃聲,讓人覺得彷彿在雲端,以此來揭開序幕。手上看似輕柔的指法,一手撫,一手捻,猶如空谷的聲音,讓人的節奏不由自主的跟着琴聲一起走,去沉浸於音樂的王國,仔細聆聽,卻聽見琴聲與撫弦所發出的聲音,交錯地彈奏,隨後便兩隻手一起彈奏,一時快一時緩,似是衝破洪堤又似是水在冰下無法流動……

在如今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時代,青年們的潮流文化是嘻哈電音那樣的音樂。國樂?恐怕他們對此一無所知,原因是為何?難道國樂就是一個老土的代名詞嗎?我們不斷地在向世界證明中國有嘻哈,中國有街舞,但國樂呢?我們需要文化引進,但同時也需要文化輸出!

其實國樂並不老土,大家對傳統的東西好像都認為是跟不上潮流,已經過時了的東西,殊不知這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就像是現在的流行歌曲中的樂器編曲大多是用搖滾樂器,主旋律的東西都是絃樂,背景鋪墊是管樂器或者是電子音色。但這畢竟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在不知不覺中,中國的樂器與西方樂器逐漸融合,產生了新的火花。如果們所熟悉的周杰倫的菊花台這首歌裏的樂器有吉他、琵琶、定音鼓、長笛和管絃樂器等。由此可見,中國的傳統文化一直是伴隨着我們成長,跟隨我們一同發展的,它永遠也不會過時。

有一擋節目叫做《國樂大典》,他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真正的國樂。其中的國樂大師方錦龍一把琵琶模仿美印日各國彈撥樂器,“琵琶是萬能的”這句話是方錦龍大師所説的,他甚至可用一把琵琶將印度的兩種樂器——西塔琴,塔不拉鼓,一齊表現出來。國樂大師方錦龍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真正的實力。只是可惜這檔節目並未火,沒有呈現象級,其中的緣由也可能是因為這個節目所需的鑑賞力太高了。其實古月不單單是中國的文化,它還是一種藝術,它是所有藝術中最絢麗的,它往往能夠促進人的內心深處,在國樂大典中,它把它的韻味體現的淋漓盡致,卻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不僅讓人惋惜。

靜心品味國樂,聆聽其中的精華,它可以使周圍嘈雜的一切安靜下來,它能使人浮躁的心平靜下來,即使是不懂國樂的人也能沉浸在其中。它讓我們迴歸了內心的沉靜,體會到經典浸潤心靈的高雅享受。《禮記。樂記》中説:“樂者,天地之和也。”樂體現的就是天地和諧,樂是最早產生是人類對自然律動的覺察,對生命節奏的感知。樂的意義在於和諧之美,人能通過對宇宙和諧之音的感悟來達到提升修養,陶冶情操的目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國曆久彌新,在如今這個時代有多少人是追尋前方的腳步,意以致於忘了身的“根”,國樂是悠悠五千年中華文化的結晶,是我們應代代相傳的瑰寶。

標籤: 創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lizhizuowen/chuangxinzuowen/jmqe8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