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勵志作文 >創新作文 >

實用的創新能力作文4篇

實用的創新能力作文4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創新能力作文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創新能力作文4篇

創新能力作文 篇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礎。”而真正讓學生學會寫作文,除了從小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樹立學生寫作的信心外,還要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就是我作文教學的訓練重點。現在我就來談談我的做法:

一、拓寬訓練時空

學生的習作是他們對日常生活感悟後的自然產物。這樣的習作往往有着鮮明的個人色彩,並體現着表現自我的創造性,它沒有時間的限制。學生的習作衝動絕不會只等到上作文課時才產生。如果把學生的習作都框在作文課上,學生也許因為缺乏習作興趣而寫空話假話,走上為文而文的歧途。因此,我就讓學生從説開始,強化説,以説促寫。

説話,雖是正常孩子都會的日常的生活交流,絕大多數孩子能流暢且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但在課堂上,他們要回答一個問題,往往就會變成茶壺裏的餃子,明明有,卻倒不出來了。這就需要老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説話能力。剛入學的學生,肯定有答非所問、説話不完整、詞不達意等現象。這是正常的,老師要做的就是耐心地聽,細心地教他們説,並熱情地鼓勵孩子們説。一般孩子在與老師的磨合中就會慢慢明白老師的要求,懂得説話要完整、通順、明瞭,並努力讓自己做到。

這時作為老師的我們,就是要努力發現孩子的進步,並大加表揚,讓孩子們嘗試成功,並努力爭取更大的成功。比如第一節説話課《自我介紹》就是以學生最熟悉的自己為話題來説話,並給予學生一定的提示,讓學生知道先説什麼,再説什麼——暗示學生一定的説話順序(教給學生説的方法)。當學生能流利準確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時,我們就可以嘗試讓學生用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了。

每天讓孩子們寫一句話,寫給老師、家人。一是可以鞏固已學過的漢語拼音;二是可以讓學生用拼音提前寫話,將寫的訓練提前。當學生能快速準確地用拼音表達自己的思想時,我便用課件出示一些圖片讓學生看圖來寫話,開始是單幅圖,漸漸到多幅圖,學生開始只能説出故事的梗概,慢慢地將故事寫得生動起來。

當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提高得那麼快。不同的孩子進步的速度不同,但都是在向前努力,就要給予表揚。這樣把作文教學滲透到平時,讓學生用心觀察,用心體會,下筆自然言之有物。

二、將寫作變成習慣

當孩子們能用文字較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了,我就讓孩子們嘗試寫日記。在一年級時,我並沒有提出“寫日記”這個名詞。只是每天的作業裏有一項寫話要求,如“用一段話向老師介紹一下你的爸爸”,“寫一段話告訴老師你喜歡的小動物是什麼樣的”……都是一些學生熟悉、易寫的內容,所以學生並沒有畏難情緒,而且我每天早上一定逐一閲讀學生的文章,將優秀的文章讀給同學們聽,將進步大的同學名字寫在當天的星星榜上。這樣學生都將寫話當成了樂事,做起來自然是越來越好。

慢慢地,學生就有了基本的寫作能力了,這時在閲讀課上我不僅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性,更重視寫作方法的剖析和運用。有時課上可以仿説,如學《風》這一課時,學生就能仿説:“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説我和你了。但是雲兒飄走的時候,我們知道風在向我們揮手了。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説我和你了。

但是長髮飄起的時候,我們知道風在撫摸我們了……”學習《小松鼠找花生》,學生就可以續説:“小鼴鼠看到小松鼠在那發呆就過來説,‘花生在地裏哪!’小松鼠拔起一棵花生秧,果然下面都是胖胖的花生寶寶。”這是課上學生説的。課後我留的作業是續編故事,充分地讓學生體驗到自己編故事的樂趣,效果自然非常好。我就是這樣,教材中有內容寫教材裏的,教材裏沒有就寫班級或者家裏發生的事,漸漸地學生就能自己選擇內容寫了。

三、注重積累,厚積方能薄發

雖然日記是真情的流露,但要成為好文章,自然要有一定的文學功底,還要有極豐富的儲備。鼓勵學生多讀書。小時看看漫畫,聽聽故事,會拼音了讀注音讀物,從童話、寓言起步,漸漸到名著美文。同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多背誦一些美文佳段,格言警句,並鼓勵學生在寫作時巧引妙用,努力讓學生的文章文美立意高,走出平庸,走向創新。

創新能力作文 篇2

內容提要:語文教學的改革使作文教學的提到了日程上來,作文教學的重要性,又決定了改革作文教學又是改革語文教學的一條捷徑,所以我們必須從學生、教師和兩者的交流等多方面來改革作文教學,要讓學生主動地去寫,寫他們想寫的、願寫的,讓教師主動的去教,教他們如何去品味人生,品味喜怒哀樂,成為促進學生髮展的交流者與合作者。開放我們作文教學的主體與客體,培養出有時代精神的創新人才。

關鍵詞:開放思維、開放評價、交流合作

隨着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培養學生創造力,使其真正成為教學的主人,已經成為現代教育越來越重要的課題。如何改進我們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也就順理成章成為語文教師的研究課題,作文是語文教學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它有着深遠的社會意義,是語文在現實生活中最廣泛的應用,也是人文表達最直接的方式,相對於閲讀來講,它本身就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創造。因此,要使語文教學實現自主,開放作文教學無疑是一條捷徑。

一、我手寫我心開放學生思維

語文教學由於受到種種侷限,一直以來變化不大:從寫人到記事,從遊覽到抒情,無非是那麼幾種格式,幾個題目,有些甚至陳舊到三年級用過,四年級又見,到了五年級換個模樣又出來的地步,不但學生厭了,連批閲的老師也麻木了。我們班上就有這樣一個孩子但凡記人皆是我的表弟,只要記事就為一場乒乓球,文字倒是越來越嫻熟,什麼新意也沒有。

文者,明道也;文者,表情也,文章的目的不同,其風格、體裁也會相應的不同,現在寫作的目的卻背離了作文的原意,讓孩子為文而文,使寫作成為學生的負擔,成為他們丟之不去的包袱,這包袱甚至會一直跟他到高中,也就難怪學生越寫越反感了。可想而知,這種心情下寫出來的文章只能是應付差事,既影響了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也阻礙了學生思維和個性的發展,更談不上創新了。

要改變這一現狀,首先就要改變我們寫作的目的,實現我手寫我心,學生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什麼時候寫就什麼時候寫,只要寫得真、寫得實、寫得發乎情止乎禮,就沒有什麼不可説、不可寫的。韓寒的《三重門》相信大家都聽説過,他為什麼能夠風靡一時,只是因為它出自一個孩子的內心,我相信這決不是教師給個題目,講篇範文就能教出來的。每個學生內心都有一塊明鏡,映照着生活的喜怒哀樂,只要他們把這塊鏡子擺出來,就是一篇絕佳的文章。

因此,我取消了但在作文課上寫作文的要求,取消了一週一篇作文的要求,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把文章放在平時,有所感就有所記,有所觸便有所寫,真正把寫作變成學生心靈的抒發。在作文課上,我只是將他們平日的作文講評一下,點明優劣,再讓寫作者講講當時內心的體驗,讓其他人觸類旁通,激發寫作慾望。

學生的天賦是無限的,潛力是無窮的,那就象一座巨大的火山,不是靠教師去挖掘,而是要讓他們自然噴發。

二、星星也閃光開放教師評價

由於每個人的經歷愛好不同,他們寫出來的文章必定也各有不同,有的側重抒情,有的側重敍事,有的擅長寫景,有的擅長狀物,有的以幽默為主,有的卻滿含深情,有的通篇俱佳偶有瑕疵,有的滿目狼籍一點閃光我們常常習慣把那種有情的文章成為真實的好文章,對那種胡編一通的文章不屑一顧,其實這本身就是作文評價的誤區,而正是這種誤區扼殺一代代創作天才。

看過學生一篇關於寫朋友的文章,他的朋友既不是他的同學,也不是他的鄰居,甚至不是他身邊的任何一個人,而是天上的雲,他寫了在他失意時,雲朵千變萬化逗他開心;得意時,雲朵輕舞飄蕩與他同樂,受父母責怪時,與雲彩訴心事,被同學欺負時,向雲彩説委屈,真真實實的寫出了一個缺少朋友,缺少親情的學生的內心,但是隻因為作文要求中有真實的描寫你生活中一個人的標準,他的文章僅僅得了60分。這不能不説是我們評價上的失誤,但更重要的是我們作文教學的保守。

其實教師的評價也應該趨於開放,要引導學生對同一題材,從不同的角度,確定不同的中心;或者同一中心,從不同的方面去選擇不同的題材,力求選材新穎、與眾不同,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自主的選擇內容、真實的反映內心。教師評價時要看到學生的每一處閃光點,並且加以引導,真正做到學生的文章百花齊放、異彩紛呈。如同剛才寫朋友一樣:讓孩子們可以寫同齡人,可以寫長輩,可以寫景物,可以寫動物,只要能帶給他朋友般的温情,分享他失意與得意的都應該算朋友。教師在評價時要從其優勢入手,以讚揚為主,把這點星星之火點燃。

三、心與心碰撞,開放師生交流

學生的寫作與教師的評價之後,難免會造成良莠不齊的現象,有時還可能使一些學生的文章定型化,沒有了發展的目標,所以相應的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也必須有所發展,有讓寫作變成心靈與心靈的交匯,感情與感情的碰撞。以前,我們是學生寫,教師講,而現在我們應該教師講學生也講;學生寫,教師也寫,真正使文章變成師生間的交流渠道。

首先文章來自學生就必須以學生的思維為主,不能用老師的觀點取而代之,教師只能是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理解學生的觀念,在此基礎上,添枝加葉;再次,學生基礎有限,教師必須能夠與學生合作完成文章。這種合作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合作,而是教師在理解了孩子的觀念,讀懂了孩子的心理,在孩子的引發下有所感觸,並與孩子交流,再讓孩子從交流中獲得新知,改進作文的合作。教師只是作為一個參與者,而不是決定者出現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學生完成一篇作文,講的是他與鄰居孩子去捉魚的事情,教師可以先讓他談談當時事情的經過,和他一起分享快樂,然後教師再讓他根據文章説説,哪兒最有趣,他寫得好玩嗎?接着教師可以簡單講一講自己的趣事,讓學生在提問的過程中,明白哪裏該詳寫,哪裏該略寫,哪裏不必寫。最後學生根據所得自行修改,同時教師也可以適當把自己的經歷寫出來,兩者做個比較。

總之,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靈活自由地選擇自己的表達方式,寫出具有真摯情感而又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這樣才會開啟他們思維的大門,點燃創新的火花。

創新能力作文 篇3

 一、走向生活,尋求自主創新的源頭

(一)直接體驗生活,為發展創新打好基礎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主張學生"去接觸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青山綠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會之農工商,三教九流。自主地對宇宙發問,與萬事為友,並且向古今中外的三百六十行學習".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指導學生自主地寫好觀察日記,生活隨感,主動地吸引源頭活水。重生活積累,作文才能厚積薄發。

(二)間接體驗生活為發展創新做準備

中學生感受生活更多的是間接經驗,即以現代社會提供的視聽天地---圖書館、閲覽室、電視、網絡以及現行教材領域,都可以給中學生帶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間接體驗。閲讀和寫作的關係是自外向內吸收和自內向外表達的關係。寫好閲讀日記,可以增強學生的文化積澱,豐富學生的知識背景,更好地積累寫作素材,為學生的寫作帶來"長流水".

(三)養成寫日記的習慣,為發展創新做保障

寫日記是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較快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本人為了刺激學生寫日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作了如下嘗試。首先,以"量"上要求:比一比,誰的日記篇數最多,態度最好,定期評優授獎。再是"質"上要求:起初日記,如果無話可説,無情可訴,乾脆就寫:"我什麼都沒看見,什麼都沒聽見,什麼都沒有想,什麼都沒有做,收穫只是……"且允許可以有數篇如此內容的日記。沒想到我如此一激將,加上班裏組織形式多樣,助寫日記的"比""學""趕""超"活動相"夾擊",學生日記的內容漸漸鮮活起來了,創新的意識顯露出來了,日記火起來了,學生寫作的興趣日漸高漲起來了。

 二、創設情景,誘發即興創作的動力

(一)動情誘導

去年,我接任的八年級(6)班,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是12全校同級最落後的一個班。在新學期的第一堂語文課上,我走進教室,就在黑板上寫下:"寧可身冷,不可心冷!志不強智不達"!緊接着以飽滿的熱情發表了我的就職演説:"……同學們,莊稼長勢不好,農民從不責怪莊稼,而是在自己的種植方法上找原因,可是孩子不長進,作家長的,作老師的,很少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把所有的責任推給無辜的孩子,這是不公平的!使莊稼豐收的養料是最好的養料,使孩子樂意接受的教育方法是最好的方法,我多麼希望你們能跟我同心同德,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因造一個美好的班集體啊!你們理解我,願意幫助我嗎?!"望着一張張充滿笑容的臉,我知道孩子們漲湧起的信心和幻想,已像飛出去的鳥兒抖動着翅膀……我隨即出示了作文題:《我心中的好老師》。要求是:你能用心説出你敬愛的老師的形象嗎?你怎樣要求他?你怎樣要求你自己?把你的心痛痛快快的説出來吧!某篇不凡,情真意切……一篇篇優美作文讓我情不自禁地喊道:"我成功了!"人的心情可以把天堂變成地獄,也可以把地獄變成天堂。從此以後,本班的學生寫作態度有了明顯的轉變,他們開始為自己的成功找方法、找措施了,少了一些推脱的理由、藉口。

(二)活動誘導

在作文活動前,教師有意義地設置挑戰賽、擂台賽、演講比賽、辯論賽、吟詩賞句、繪畫表演、實驗製作等綜合實踐活動。如我圍繞"古詩遊歷"組織了一次以吟詩賞句為主、繪畫表演為輔的綜合實踐活動---火車接力、唱詩演意、品賞詩句、詩題搶答、依樂吟詩、依詩配樂、依畫誦詩、依詩作畫……讓學生在看中誘發、聽中誘發、説中誘發、做中誘發、想中誘發……情緒被激發、思維被激活、創新之花在心中開放,在口中開發,在筆下開放。

1.教材誘發

教師在課文教學中應該滲透寫作方法教學,一方面,通過課文閲讀,從名家作品那裏師領會語言、揣摩立意、遷移構思、學習表達來積累和運用於作文;另一方面,通過小作文練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如教學《皇帝的新裝》、《羚羊飛渡》後可以引導學生續寫《小孩子揭穿謊言以後》《羚羊的身上我學到了》為題作文,鼓勵學生創新;學習了《我的叔叔于勒》後引導學生質疑《菲利普夫婦是如何躲避于勒的》,補寫菲利普夫婦遇見於勒時的神態、動作、心理活動;學習《公輸》一文後,教師引導學生結合今天的國際國內形勢,如創寫《假如墨子還健在的話,怎樣抵制國際上的強權》等;除此手段外,本人在教學散文時鼓勵學生將散文改寫為詩歌;教學詩歌時鼓勵學生將詩歌改寫成散文等,通過改寫,不僅讓學生進一步加深了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可以在體會不同文體在表情達意上的妙處。

2.激勵誘導

教師通過各種形式的作文評改,儘量找出學生文中的優點,通過習作展覽,習作結集,報刊發表,學校廣播站播放,美文送給家長看等手段,使學生嚐到成功的喜悦,揚起習作的自信,培養學生特久的習作亢奮情感。因而才有了好於習作,樂於習作、而達欲罷不能,開拓創新的新境界。

 三、嘗試作文,挖掘開頭創新潛力

注意創新教育的美國非常強調學生試一試,如果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倡導學生嘗試作文,必能培養學生的開拓創新精神。我的一半做法是:命題-試寫-指導-自改-互改-評優-再寫。教師在學生質疑問難時給予點撥、幫助。這樣,必能激活他們自主作文的動機和創造力。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鼓勵學生寫作不難,引導學生在作文中創新也不難,只要我們一線的教師多一些反思、多一些研究、多一些實踐,作文教學一定會結出豐碩的果實。

創新能力作文 篇4

一.指導學生學會觀察

小學生的作文要以學生自己的生活為源頭,利用所學的語文基礎知識藝術地再現生活及客觀的社會現實。這就要教給學生該如何作文,指導學生要作文首先學會做人,做生活的有心人,時時處處留意身邊的人、事、物。才是使學生作文課上有話可寫。人人都有豐富的情感,生活中的小事情都會引起內心深處的波動。教師要引導學生把生活中酸甜苦辣或某種事物給自己的感官所帶來的喜怒哀樂,一吐為快。如此作文內容有真情實感,語言文字的表達生動鮮活,不做作,心裏怎麼想筆下怎樣寫,揮灑自如的我手寫我心。

二.指導學生學會立意

作文要學生面對現實生活中的人、事、物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感受,超出常人之見創一條新思路。例如:我讓六年級(1)班的學生寫一篇以《我的家鄉》為題目的作文。大多數學生寫家鄉的山、樹、草、風土人情等,可是豆玉婷同學卻獨出心裁,並沒有寫引人注目的事和景,她卻寫了村前的公共廁所的變化烘托出家鄉的變化。與其他學生的作文相比,這就是一種別開生面的新。

三.指導學生語言表達的方式

學生作文語言的表達要掌握熟練的語言文字的表達技巧,再適當的運用修辭手法,通過大腦思維的反覆錘鍊,改動一個字感動一座樓,作文的語言清新、準確、表現力強能增添文采,突出作文的主旨、明晰作文的思路,這樣的作文能給人以全新的感覺。

四.指導學生學會口頭作文

作文教學要培養學生語言文字的表達技巧,提高作文的能力。小學生作文訓練課本的安排是從從説到寫的過程,先進行口語交際再把口語交際的內容寫成作文。説的過程中要注意謀篇佈局和語言的表達,好的地方別的同學取長補短,循序漸進。

例如:六年級(1)班,魏苗苗的《第一次炒雞蛋》。今天,我爸爸、媽媽都不在家,我就看《封神英雄》這部電視劇,看完電視劇我感到肚子裏空蕩蕩的。我就找吃的,可是什麼也沒有找到。唉!該怎麼辦呢?我想:炒幾個雞蛋吃吧!我在廚櫃子裏拿出來了幾個雞蛋便打在碗裏,再在碗放上鹽用筷子把雞蛋青和蛋黃攪拌均勻之後,就把鍋燒熱倒了一點青油。等鍋裏的油熟了就把雞蛋倒進鍋裏拿鏟子翻了一會兒就剷出來放在進碗碟子裏。我嚐了一口,哇!真好吃啊!

標籤: 創新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lizhizuowen/chuangxinzuowen/0yqyz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