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端午節作文 >

【必備】話説端午作文4篇

【必備】話説端午作文4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話説端午作文4篇,歡迎大家分享。

【必備】話説端午作文4篇

話説端午作文 篇1

説起端午節,大家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宋代詩人張耒的一句“國亡身隕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人間”,早已成了膾炙人口的千古佳句。

端午節最早起源於距今兩千多年的戰國末期。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是源於戰國時期的楚懷王聽信秦國使者小人張儀的謊言,與齊國斷了聯盟關係,卻只得到了秦國的六裏土地,而不是先前承諾的六百里。楚懷王十分憤怒,於是,派兵攻打秦國,結果慘敗。楚懷王只好派屈原去齊國求情,才恢復了友國關係。之後,秦國讓楚國跟他們和好,讓楚懷王去秦國商量結盟的事。屈原便請求楚懷王別去,但靳尚和子蘭兩位奸臣慫恿楚懷王去秦國。楚懷王聽了他們的花言巧語,來到秦國後,秦王就突然翻臉把楚懷王關在了那裏,直到他死去。楚懷王的兒子楚頃襄王繼位,聽信小人讒言,疏遠了屈原,將他流放在外。十年後,秦國的名將白起帶兵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滅亡。屈原“眾人皆醉我獨醒”,留下了《離騷》這首詩,便抱着一塊大石頭跳進了汨羅江的滔滔江水中。百姓們知道了這個消息後十分傷心,就乘着船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將粽子等食物扔進江裏,讓水裏的生物吃飽,不吃屈原的屍體。為了紀念屈原,直到現在,我們在五月初五時都會划龍舟,吃粽子,處處都修起了“屈原紀念館”。

每逢端午,大人們總會帶着子女們到長輩家看看,回到他們身邊,歡聚一堂,一起看賽龍舟,一起吃粽子,閒話家常。

歷代文人墨客心中的端午節也是百花齊放的。文天祥“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邊貢“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貝瓊“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表達了他們對端午的情感。

又是一年端午節,在這端午佳節裏,祝大家幸福安康!

話説端午作文 篇2

説到端午節,大家一定不會感到很陌生,唐代大詩人殷堯潘的一句:“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早就成了膾炙人口的千古佳句。

端午節又稱重午節、端陽節。它與春節、中秋節並稱為中華三大節日,端午節最早起源於農曆五月五日。關於端午節的起源,各地説法不一。有説是為了紀念屈原,於是,熱愛屈原的人們不願讓魚蝦吃掉起源的屍體,為了讓屈原安息,就往江裏投了許多食物。還有説是,源於古代百越地區對龍圖騰的崇拜與信仰。於是,在五月五日包粽子、賽龍舟就漸漸成了當時古人們的習俗,這樣的習俗就被一代一代的人們傳承了下去,也就成立我們所説的端午節。

端午節為什麼要包粽子呢?這是因為《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屈原的好朋友,對他説:“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給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用五色繩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按照那位朋友的方法去做,世代相傳,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端午節的食品。

每逢端午佳節,子女們都會帶着老人們、朋友們共品粽子,共億過往,閒憶家常,一起在湖面上賽龍舟,説説笑笑,老人們見到子孫承歡膝下,勞碌一生的辛酸也就隨着笑聲煙消雲散了。

歷代文人墨客,對端午節也是別有鍾情的。宋朝作家文天祥的“楚人猶自貪兒戲,江上年年奪錦標。”表達了文天祥對端午節的喜愛之情;唐朝作家文秀的“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表達了他對屈原的同情之心;北宋張豐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表達了他對北宋的一片忠誠之心和對屈原的敬意。

最後,在這端午佳節裏,祝大家過得健康、愉快、喜樂、平安。

話説端午作文 篇3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端午節的傳説有很多,這裏僅介紹以下四種:

源於紀念屈原;

源於紀念孝女曹娥;

源於紀念伍子胥;

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

一説到端午節,有許許多多小朋友都會想到一首關於端午節的一首兒歌: 五月五,是端陽。

插艾葉,戴香囊。

吃粽子,撒白糖。

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這一天,大家都要包粽子,賽龍舟。

粽子美味可口,味道好極了!奶奶曾經教過我包粽子,可我包的粽子的樣子與奶奶的相差十萬倍!我生氣了,説:“不幹了,怎麼包也不好,還不如出去玩呢!”“像你這樣心不在焉的,當然包的不好了!“奶奶笑着説。我撓撓頭説:“哦。”説完,我又開始認真的學起來。我包的粽子有肉餡,紅豆餡,蛋黃餡的。包完了,在鍋裏煮了三四個小時。鍋一開,哇!好香啊!我都饞了。一下連續吃了好幾個,才不想吃了。

我喜歡端午節,喜歡吃粽子,更喜歡端午節時家裏充滿快樂的氣氛!

話説端午作文 篇4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每年的`5月5號端午節又到了,我又可以看精彩的賽龍舟,又可以吃到香甜美味的粽子了,想想都開心,可是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

我對這個問題疑惑了半天,於是決定去問我的“百度”爸爸,爸爸想了一會兒,又看了看手機,説道:“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端午節,本名端五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天長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月初五就叫作端午。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到了唐代,因唐玄宗八月五日生,宋景為了討好皇帝,避“五”字的諱,將“端五”正式改為“端午”。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種説法,如紀念屈原、紀念孝女曹娥、紀念伍子胥……其中,紀念屈原説在民間影響最大。傳説愛國詩人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他提出了一個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當時的社會腐敗,國王昏庸。他的策略不但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迫害,流落到漢北一帶。屈原生性耿直,不願委曲求全,不願看到國破家亡,看破紅塵,跳進大河裏自殺,以死捍衞正義。當地的漁夫得知他跳河以後,非常痛心,怕河裏的魚兒吃掉屈原。於是,划着船,把竹筒裏的米拋入河裏餵魚,讓魚兒餓了吃米,不去傷害屈原的屍體。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包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人們就以吃粽子,賽龍舟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聽完爸爸説的話後,我已經“口水直流三千尺了”!説到粽子,昨天媽媽在手機上看到了小區物業發來的一條信息:“在我們小區,5月5號這一天,每棟樓房的居民都可以免費體驗做粽子。”剛看到這條信息,媽媽就告訴我爸爸,我也聽到了,我開心的從房間裏跑了出來,叫爸爸媽媽帶我去體驗一番,於是,我們來到了包粽子的地方,那裏有包粽子的葉子,有許多糯米,還有一些餡兒,後來我們在教我們做粽子的那位叔叔的指導下,做出了一個有點醜的肉粽,後來,包粽子活動結束了,那位叔叔還送給我們了一個紅棗粽和豆沙粽,還給我們講了端午節的故事,我開開心心的吃着粽子,開開心心的聽着,叔叔講的端午節故事,雖然我已經聽爸爸講過一遍了,但是,我國詩人屈原的精神是,一種偉大的精神,我寧可聽一百遍,也還想聽,因為這種精神實在太偉大了!

晚上我躺在牀上,想着爸爸和那位叔叔講個故事,自編了一首詩:“讀完離騷吟頌橘,吃完粽子看龍舟屈原偉大人知曉,學習傳承這精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duanwuzuowen/4d4dm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