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學習永遠不晚的閲讀理解題及答案

學習永遠不晚的閲讀理解題及答案

閲讀下面文章,回答第14題。

學習永遠不晚的閲讀理解題及答案

記得有一位名人説過這樣的話:人如果能重走生活的道路,也許早就成為天才了。此話説得既深刻又實在。

我們每個人回首往事,都有過教訓和遺憾,或多或少走過彎路,付出過代價。如果那就但事實上是不可能的,因為時間的一維性決定了它一去不回。吃後悔藥是沒有用的,正確的思想方法和積極的態度應該是:往者可鑑,來者可追,學習永遠不晚(高爾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名言警語都是激勵年輕人應勤奮好學,奠定一生事業的基礎。這無疑是正確的。但也確有一些人由於某些客觀原因,如受社會、家庭、環境等等因素影響,個人才能的早期表現得不到發展,從而失去了黃金時期。那麼是不是就該空留浩歎、灰心喪氣呢?西漢經學家劉向説: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日本學者佐藤一齋對這段話有新的理解和發展。他説:少小而學,及壯有為;壯年而學,及老不衰;老年而學,及死不朽。不管什麼人,只要肯學習,總會有成果,就像春種秋收,總會有收穫一樣。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説:無論何等之老人,學其所不知者,決非恥辱之事。在這方面,歷史上的許多名人為我們做出了榜樣,留下了佳話。東漢的馬援,小時候並不聰明,也耽誤了些光陰,以與別人相比差距甚大,見之自失。馬援的哥哥安慰他説:有人是小器速成,你是大器晚成,要發奮努力,不要自卑,於是馬援努力學習,以後成了一代名將,屢建奇功。蘇東坡的父親蘇洵27歲才發憤為學,開始時文才並不高明,連考幾科都落選了,但他並不泄氣,悉焚常所為之,閉户讀書遂通《六經》、百家之説,下筆頃刻數千言,後來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明朝的李贄,從小家境貧寒,青年時代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立志著書時已54歲了。他的名著《焚書》和《藏書》是先後在64歲和73歲時完成的。近代畫壇巨匠齊白石30歲才開始學畫。後來成了蜚聲海內外的大畫家,這些名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不認為學習已經晚了,而是從今開始,發奮努力,寄希望於未來,終成大業。

認為學習晚了是因為我們有個根深蒂固的想法,以為年齡增大免不了腦子衰退。其實,如今研究發現老人的腦仍然功能驚人。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德格斯坡厄爾測試過16000個25歲到92歲的人的推理能力、記憶力、視力,以及對空間的判斷力。在這些測試中,他發現80多歲的人甚至表現得和年輕的對手同樣良好。一些80多歲與90多歲的人智力接近於任何年齡的最高水準。即使那些腦力表現最差的,也只不過是輕微的衰退。許多年來,大家都以為老年人腦中的神經細胞每天死亡10萬個隨之而逝的是可貴的人生記憶。神經生物學家的研究表明,老年人腦細胞雖然減少,卻非大量死亡。英國神經生理學家科斯零利斯和米勒,經研究得出結論:人的大腦受訓練減少,衰老也就越快。他們認為,人的腦子緊張工作開始得越早,持續時間越長,腦細胞的老化過程也就越慢。

1.為什麼説日本學者佐藤一齋對西漢經學家劉向所説的那句話有新的理解和發展?請簡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運用了哪兩種論證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一句話作本文的標題非常恰當,找到這句話,寫出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後一個自然段闡明瞭什麼觀點,它在全文中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劉向只是説出了學習對於人生各個階段所起的作用,而佐藤一齋則進一步闡明瞭學習與人生各個階段發展的關係,內涵更豐富,意義更深遠。2、引用論證、舉例論證。3、學習永遠不晚。4、老人的腦仍然功能驚人。證明了中心論點學習永遠不晚。意思相近即可給分,答一點給1分,答出兩點給2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zdkg9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