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史記·蕭相國世家》閲讀答案與翻譯

《史記·蕭相國世家》閲讀答案與翻譯

蕭相國何者,沛豐人也。高祖為布衣時,何數以吏事護高祖。高祖為亭長,常左右之。高祖以更繇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及高祖起為沛公,何常為丞督事。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何進言韓信,漢王以信為大將軍。漢王引兵東定三秦,何以丞相留巴蜀,使給軍食。漢二年,漢王與諸侯擊楚,何守關中,侍太子。為法令約束,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輒奏上,可,許以從事;不及奏上,輒以便宜施行,上來以聞。漢三年,漢王與項羽相距京索之間,上數使使勞苦丞相。鮑生謂丞相曰:“王暴衣露蓋,數使使勞苦君者,有疑君心也。為君計,莫若遣君子孫昆弟能勝兵者悉詣軍所,上必益信君。”於是何從其計,漢王大説。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羣臣爭功,歲餘功不決。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鄼侯。功臣皆曰:“臣等被堅執鋭,攻城略地。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諸君知獵乎?”曰:“知之。”“知獵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

《史記·蕭相國世家》閲讀答案與翻譯

且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羣臣皆莫敢言。是日,悉封何父子兄弟十餘人,皆有食邑,漢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將擊之,數使使問相國何為。客有説相國曰:“君滅族不久矣。夫君位為相國,功第一,然君初入關中,得百姓心,十餘年矣。上所為數問君者,畏君傾動關中。今君胡不多買田地,賤貰貸以自污?上心乃安。”於是相國從其計,上乃大説。何素不與曹參相能,及何病,孝惠自臨視相國病,因問曰:“君即百歲後,誰可代君者?”對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參何如?”何頓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孝惠二年,相國何卒,諡為文終侯。

(節選自《史記蕭相國世家》)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且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

B.且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

C.且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

D.且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布衣,麻布制的衣服。古時平民百姓不能身着錦繡,而只能穿麻布衣服,可用來借指平民百姓。

B.太子,封建時代君主的兒子中被確定繼承君位的人,有時也指其他兒子,歷代多以長子做太子。

C.食邑,古代君主賜予臣下作為世祿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勞動者在內),又稱采邑、采地、封地。

D.侯,爵位名稱。古時封建制度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是皇帝對貴戚、功臣的一種封賜。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蕭何慧眼識英。當劉邦還是貧民百姓時,蕭何就利用職權保護他並送他五百錢當作路費;韓信得到蕭何推薦成為大將軍。

B.蕭何重視文法。劉邦入咸陽,將領們爭先奔向儲藏金帛財物的倉庫去分東西,唯獨蕭何先收藏秦朝的法律詔令及圖冊文獻。

C.蕭何忠君盡職。劉邦在外征戰,蕭何留守關中,制定法令制度,興建土木,必先上奏;若不及上奏,就因利乘便,先行辦理。

D.蕭何明哲保身。他聽取鮑生意見,派親人到軍中效力;採納門客意見,賤價強買平民田宅以示無政治野心,平安解除信任危機。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漢王引兵東定三秦,何以丞相留巴蜀,使給軍食。

②為君計,莫若遺君子孫昆弟能勝兵者悉詣軍所,上必益信君。

(1)D.譯文:再説諸位只是個人追隨我,多的不過一家兩三個人。而蕭何讓自己本族裏的幾十人都來隨我打天下,功勞是不能忘懷的。

(2)B.“有時也指其他兒子”錯。太子,古代儲君稱謂。商周時,天子的嫡長子稱太子;自秦開始,只有皇位的繼承者才能稱太子。

(3)A.“當劉邦還是貧民百姓時,蕭何就……送他五百錢當作路費”錯,此事發生在“高祖以吏繇咸陽”時,此時劉邦已不是貧民百姓。原文“高祖以更繇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

(4)①漢王領兵東進。蕭何憑藉丞相的身份留守巴蜀,為前方作戰的軍隊供給糧草。

②為您打算,您不如派自己能夠作戰的子孫兄弟都到軍營中,漢王一定會更信任您。

參考譯文

蕭相國蕭何,沛縣豐邑人。漢高祖劉邦還是平民時,蕭何多次憑着官吏的職權保護他。劉邦當了亭長,蕭何常常幫助他。劉邦以官吏的身份到咸陽服役,官員們都奉送他三百錢,唯獨蕭何送他五百錢。等到劉邦起事做了沛公,蕭何常常做他的助手督辦公務。沛公進了咸陽,將領們都爭先奔向府庫,分取金帛財物,唯獨蕭何首先進入宮室收取秦朝丞相及御史掌管的法律條文以及各種圖冊文獻資料,並將它們珍藏起來。沛公做了漢王,任命蕭何為丞相。蕭何向漢王推薦韓信,漢王任命韓信為大將軍。漢王領兵東進,平定三秦,蕭何憑藉丞相的.身份留守巴蜀,為前方作戰的軍隊供給糧草。漢二年(前205年),漢王與各路諸侯攻打楚軍,蕭何守衞關中,侍奉太子。制定法令。規章,建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蕭何總是先稟報漢王,得到漢王同意,准許施行這些政事;如果來不及票報漢王,有些事就酌情處理。等漢王回來再向他彙報。漢三年(前204年),漢王與項羽對峙於京縣、索城之間,漢王多次派遣使者慰勞丞相蕭何。有個叫鮑生的人對丞相説:“漢王在前線風餐露宿,卻多次派使者來慰勞您。這是有懷疑您的心意。為您着想,您不如派自己能打仗的子孫兄弟都到軍營中,漢王一定會更加信任您。”於是蕭何聽從了他的計謀,漢王非常高興。漢五年(前202年),已經消滅了項羽,平定了天下,於是論功行賞,由於羣臣爭功,一年多了,功勞的大小也沒能決定下來。高祖認為蕭何的功勞最顯赫,封他為酇侯。功臣們都説:“我們身披戰甲,手執兵器,攻破敵人的城池,奪取敵人的土地。如今蕭何沒有這樣的汗馬功勞,只是舞文弄墨,發發議論,不參加戰鬥,封賞倒反在我們之上,這是為什麼呢?”高帝説:“諸位懂得打獵嗎?”羣臣回答説:“懂得打獵。”高帝又問:“知道獵狗嗎?”羣臣説:“知道。”高帝説;“打獵時,追咬野獸的是獵狗,但發現野獸蹤跡,指出野獸所在地方的是獵人。而今大家僅能提到野獸而已,功勞不過如獵狗。至於蕭何,發現野獸蹤跡,指明獵取目標,功勞如同獵人。

再説諸位只是個人追隨我,多的不過一家兩三個人。而蕭何讓自己本族裏的幾十人都來隨我打天下,功勞是不能忘懷的。”羣臣都不敢再言語了。當天,蕭何父子兄弟十多人都封有食邑。漢十二年(前195年)的秋天,黥布反叛,高祖親自率軍征討他,多次派人來詢問蕭相國在做什麼。有一個門客勸告蕭相國説:“您滅族的日子不遠了,您位居相國,功勞數第一,您當初進入關中就深得民心,至今十多年了,皇上之所以屢次詢問您的情況,是害怕您震撼關中。如今您何不多買田地,採取低價、賒借等手段來敗壞自己的聲譽?這樣,皇上的心才會安定。”於是蕭相國聽從了他的計謀,高祖才非常高興。蕭何一向不跟曹參和睦,到蕭何病重時,孝惠皇帝親自去探視相國病情,趁便問道:“您如果故去了,誰可以接替您呢?”蕭何回答説:“瞭解臣下的莫過於君主了。”孝惠帝説:“曹參怎麼樣?”蕭何叩頭説:“陛下得到合適的人選了!我死也不遺憾了!”孝忠二年(前193年),相國蕭何去世,諡號為文終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ynx2v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