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愛蓮説》閲讀答案(15篇)

《愛蓮説》閲讀答案(1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閲讀答案,閲讀答案是我們在解答閲讀題時的參考。你知道什麼樣的閲讀答案才算得上好閲讀答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愛蓮説》閲讀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愛蓮説》閲讀答案(15篇)

《愛蓮説》閲讀答案1

四、閲讀下面古詩文,回答問題。(共16分)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現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周敦頤《愛蓮説》)

(乙)羣葩當令時 ,只在花開之數日,前此後此皆屬過而不問之秋矣。芙蕖 則不然:自荷錢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莖葉既生,則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風既作飄搖之態,無風亦呈裊娜之姿,是我於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緻矣。迨至菡萏 成花,嬌姿欲滴,後先相繼,自夏到秋,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 者也。……此皆言其可目 者也。

——(李漁《芙蕖》)

【註釋】①羣葩(pā):百花。各種花都在一定的時節開放,這段時節稱為當令。

②芙蕖:荷花的別稱。③妍:美麗。④迨至:等到。菡(hàn)萏(dàn):尚未開的荷

花。⑤資:資財,這裏指享受。⑥目:觀賞。

16.解釋下面加點字在文中的意思。(3分)

(1)陶淵明獨愛菊 (2)香遠益清

(3)陶後鮮有聞

17.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8.怎樣理解“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19.甲文和乙文作者喜歡蓮(荷花)的原因各是什麼?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閲讀下面元曲,回答問題。(5分)

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0.簡要分析“夕陽西下”一句的表達作用。(3分)

21.下面各句中,與“斷腸人在天涯“所表達的感情不相同的一項是

A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B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C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D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四、共16分16.(1)唯獨(2)更加(3)很少

17.(1)它的莖內空外直,沒有纏繞的蔓,也沒有旁逸的枝。

(2)對於牡丹的喜愛,應當有很多人。

既明確寫出了作者對蓮花的喜愛又表達了知音甚少的人生感慨。

19.甲文:蓮花是花中君子,品行高潔。乙文:荷花在每個價段都讓人賞心悦目。

20.示例:點明瞭遊子思鄉的特定時間;渲染了悲涼氣氛;同時,使全曲情景交融,渾然一體。

21.C

《愛蓮説》閲讀答案2

閲讀下面選文,按要求完成文後各題。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解釋文中劃線的詞語。

(1)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2)可愛者甚蕃。( )

(3)濯清漣而不妖。( )

2.翻譯下列句子: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課文中的“牡丹”、“菊”、“蓮”分別象徵什麼樣的人?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讚美寄寓着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親近而不莊重;

(2)多;

(3)美麗而不端莊;

2.(1)(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芬芳遠播。(就)更顯清香,筆直地潔淨地立在那裏。

(2)唉!愛菊花(的人),(從)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過。

3.(1)牡丹“花之富貴者”,象徵:追求功名、富貴的人。

(2)菊“花之隱逸者”,象徵:不趨炎附勢的隱士。

(3)蓮“花之君子者”,象徵:品行高尚的賢能之士。

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要在污濁的世間保持高潔的品格和堅貞的節操。(意對即可)

《愛蓮説》閲讀答案3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周敦頤《愛蓮説》)

【乙】自古人知貴蘭,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後貴之也。蘭甚似乎君子:生於深山薄叢②之中,不為無人而不芳;雪霜凌厲而見殺,來歲不改其性也。是所謂遁世無悶,不見③是而無悶者也。蘭雖含香體潔,平居與蕭艾不殊。清風過之,其香藹然,在室滿室,在堂滿堂,所謂含章以時發者④也。 (黃庭堅《書幽芳亭記》)

【註釋】: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叢:貧瘠的叢林。③不見: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時發者:藏善以待時機施展自己。

【小題1】.下列對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不蔓不枝枝:長枝節

B.亭亭淨植植:種植

C.自古人知貴蘭貴:尊貴

D.平居與蕭艾不殊殊:相同

【小題2】.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水陸草木之花清風過之

B.濯清漣而不妖雪霜凌厲而見殺

C.花之隱逸者也來歲不改其性也

D.同予者何人不見是而無悶者也

【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的蓮花和【乙】文的蘭花生活環境雖有區別,但都有高潔、純樸的品質。

B.【甲】【乙】兩文都表明了要退隱山林、藏善以待時機施展自己才華的人生態度

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則讚美了蕭艾和蘭花的清香宜人。

D.【甲】【乙】兩文都涉及到了作者所鄙視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貴的社會現象。

【小題4】把文言文閲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生於深山薄叢之中,不為無人而不芳。

答案

【小題1】A

【小題1】D

【小題1】A

【小題1】(6分)(1)(3分)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可以貼近去玩弄啊!(觀:觀賞,1

分;褻玩:玩弄,1分;句意1分。)

(2)(3分)(蘭花)生長在深山和貧瘠的叢林裏,不因為沒有人知道就不發出芳香。(為:

因為,1分;芳:發出芳香,1分;句意1分。)

《愛蓮説》閲讀答案4

閲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後面的練習。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乙】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釋劃線詞在文中的意思。

①彷彿若有光____________

②便要還家__________

③往來無白丁 ____________

④無案牘之勞形____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讀【甲】文,你認為桃源人為什麼歎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中作者引用“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為了説明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認為無論是甲文中虛構出的“世外桃源”還是乙文中作者的隱居自娛其實都反映出作者消極避世的心態。你同意這種看法嗎?為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隱隱約約,形容看不真切的樣子;

②同“邀”,邀請;

③平民,這裏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④官府的公文。 (意對即可)

2.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雞鳴狗叫之聲都處處可以聽到。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葱,映入簾裏。 (意對即可)

3.為桃源外戰亂頻繁,現實黑暗而歎惋;為桃源外的人一直過着痛苦的生活而歎惋。 (意對即可)

4.以古代名賢自況(類比),進一步突出“德馨”(自己品德高尚)。 (意對即可)

5.不同意。【甲】文通過對“世外桃源”的描寫,反映了作者厭惡戰爭和追求和平生活的願望;【乙】文作者採用託物言志的寫法,通過描寫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保持高尚情操的願望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意對即可)

《愛蓮説》閲讀答案5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小題1】.下列加點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2分)A.可愛者甚蕃(多)B.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親近而不莊重)C.陶後鮮有聞(少)) D.宜乎眾矣(適宜)

【小題2】.下列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A.水陸草木之花問所從來,具答之 B.自李唐來自三峽七百里中C.濯清漣而不妖密愧而出 D.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小題3】.對選擇文內容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2分)A.在第一段中,作者用了一邊串的鋪敍,對蓮花挺拔秀麗的芳姿,特別是可敬而不可辱的磊落風範,作了淋漓盡致的渲染。B.在第二段中,作者由評花進而對人作出評價,發出感慨;當今之世趨炎附勢的小人比比皆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少啊!C.作者以牡丹為陪襯,以菊為反襯,使蓮花挺拔超羣的高潔形象矗立在讀者心中,歌頌了自己堅貞不渝的理想和潔身自愛的君子情操。D.作者通過對蓮花的愛慕與禮讚,表明自己對美好理想的憧憬,對高尚情操的崇奉,對庸劣世態的憎惡。

參考答案

【小題1】(2分) D

【小題1】(2分) D

【小題1】(2分) C

《愛蓮説》閲讀答案6

愛 蓮 説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小題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可愛者甚蕃 蕃: (2)濯清漣而不妖 濯:

(3)香遠益清 益: (4)亭亭淨植 :

(5)宜乎眾矣 宜:

【小題2】翻譯下列句子。(4分)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小題3】陶淵明“愛菊”和世人“愛牡丹”的原因各是什麼?請用文中語句回答。(2分)

【小題4】怎樣理解“蓮之愛,同予者何人”?(4分)

答案

【小題1】(1)通“繁”多.(2)洗滌(3)更,更加。(4)“植”通“直”,立。(5)應當

【小題2】(1)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

(2)對於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

【小題3】陶淵明“愛菊”的原因:花之隱逸者也;世人“愛牡丹”的原因:花之富貴者也。

【小題4】示例一:這是一個反問句。表達了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一方面照應上文“予獨愛蓮”,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對人生世事的感歎,慨歎當時與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潔的人少。

示例二:既明確寫出了作者對蓮花的喜愛,又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的事態的厭惡,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態度。

解析【小題1】試題解析:“可愛者甚蕃”中“蕃”通“繁”,多的意思。“濯清漣而不妖”中“濯”是洗滌的意思。“香遠益清”中“益”是更加的意思。“亭亭淨植”中“植”“植”通“直”,立的意思。“宜乎眾矣”中“宜”是應當的意思。此題考查考生的文言實詞的運用和積累情況。針對這種類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據文意和語境,以及自己的積累,即可得出答案。因此,考生在備考前也須特別注意一詞多義、通假字和古今異義的詞語,以便考試時能夠靈活運用。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2】試題解析:本題的翻譯,句中的“通、直、蔓、枝、愛、鮮、聞”等,都是重要的採分點,做翻譯題,要注意幾點規律:1、字字落實,直譯為主;2、注意詞類活用、特殊句式;3、注意句子整體連貫。在翻譯句子的時候,我們也要注意對譯。翻譯一般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根據語境,做到文通字順。因此,此題可以翻譯為:(1)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2)對於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

考點: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3】試題解析: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做這類題型,方法是考生必須仔細閲讀原文,找出原文能夠回答的話,然後在理解的基礎上,來分析歸納。從《愛蓮説》的第二段可以得出陶淵明“愛菊”的原因是花之隱逸者也;世人“愛牡丹”的原因是花之富貴者也。

考點:理解文言文內容要點。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4】試題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做這類題型的方法是:考生可以從內容、思想感情、句子的句式、手法等方面着手。本題對“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的理解,從內容和思想感情方面:既明確寫出了作者對蓮花的喜愛,又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的事態的厭惡,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態度。從句式方面:這是一個反問句。表達了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一方面照應上文“予獨愛蓮”,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對人生世事的感歎,慨歎當時與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潔的人少。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愛蓮説》閲讀答案7

《陋室銘》《愛蓮説》

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11分)

苔痕( ) 鴻儒( ) 案牘( ) 甚蕃( )

德馨( ) 淤( )泥 洗濯( ) 清漣( )

隱逸( ) 褻( )玩 鮮( )有聞

二、解釋下列加點詞(10分)

斯( )是陋室 鴻( )儒

無案牘之勞形( ) 可愛者甚蕃( )

出淤泥而不染( ) 濯( )清漣

不妖( ) 不蔓不枝( )

亭亭淨植( ) 褻玩( )

三、辨別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

1.水陸草木之花 之:

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3.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之: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之:

5.漁人甚異之。 之:

四、根據詩文內容填空(28分)

1.《陋室銘》選自《 》,作者是 (朝代)著名詩人 。

2、 叫“銘”,後來就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例如《陋室銘》用的就是 韻。有 等字在句末做韻腳,讀來琅琅上口。

3.《陋室銘》處處緊扣 一句來寫,最後畫龍點睛的句子是 。

4.有一句詩説:“時人莫小池水淺,淺處無妨有卧龍。”《陋室銘》中與這句詩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5.《陋室銘》中寫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寫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寫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6.《愛蓮説》選自《 》,作者 ,是 時著名的 家,“元公”是他的 。

7.《愛蓮説》的結構,我們可以概括為:一條線索,即以 為線索;兩個陪襯,即以 為蓮的總陪襯,以 和 作為蓮的旁襯和反襯;三種類型,即以寫三種花來寫三種人: 、 、 。

8.《愛蓮説》中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9.《愛蓮説》在寫作方法上是藉助某種事物來抒發情感,我們稱這種寫法為

五、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0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譯: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譯:

3.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譯: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譯:

5、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譯:

6、孔子云:何陋之有? 譯:

六、閲讀訓練(36分)

一課內鞏固

(一)(13分)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釋加點的'字詞。(4分)

(1)名: (2)靈:

(3)德馨: (4)鴻儒:

2.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 。(2分)

3.從上文找出3句對偶句。(3分)

(1) (2)

(3)

4.請你試着對對聯。(2分)

(1)上聯:吉羊辭舊歲 (2)上聯:銀羊搖尾去

下聯: 下聯:

(二)(14分)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解釋加點的字詞。(5分)

①妖: ②益: ③植:

④鮮: ⑤宜:

2. :“淤泥”和“清蓮”是寫蓮花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寫蓮花的 ;“香遠益清”指蓮花的香味;“亭亭淨直”指蓮花的整個形體姿態,“可遠觀而不可褻玩”是從觀賞者的角度説的,寫她 。正因為蓮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的高貴氣質,才會惹人喜愛,讓人肅然起敬。(3分)

3、你能説出蓮與君子有哪些相似之處嗎?(3分)

答:

4、本文主要寫作者愛蓮,為什麼還談到菊花、牡丹,用意何在?(3分)

答:

二課外拓展

齊人攫金(9分)

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yù出售)金者之所因攫(jué搶奪)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對曰:“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選自《列子》)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清旦( ) 2、衣冠( )而之市

3、適鬻金者之所( ) 4、徒見金( )

2、選出下列加點 “之”字與其他用法不同的一項:( )(1分)

A、清旦衣冠而之市 B、適鬻金者之所

C、子攫人之金何 D、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

3、翻譯下列句子(2分)

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譯:

4、給文中劃線的句子加上標點符號。(2分)

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5、從這則故事中,你得到什麼啟示?(2分)

啟示:

六、寫作訓練

請以“我愛 花”為題,寫一篇300字以上的練筆。

22.《陋室銘》《愛蓮説》

一、xīn tái rú dú

二、蕃 淤 濯 漣 逸 鮮 褻

三、1、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2、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葱,映入簾裏。

3、我只愛蓮花從污泥里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

4、(蓮梗)中間空,外面直,不生藤蔓,不長旁枝。

四、1、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有舒緩語氣,協調音節的作用。

2、之:賓語提前的標誌,有強調作用。

五、1、《全唐文》 唐代 劉禹錫

2、名、靈、馨、青、丁、經、形、亭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4、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5、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閲金經

6、《周元公集》 周敦頤 北宋 哲學 諡號

7、愛蓮 草木之花 菊花 牡丹 隱逸者 富貴者 君子

8、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9、託物言志,借物抒情

六、(一)1、(1)名詞活用為動詞,聞名,出名 (2)靈異

(3)品德高尚 (4)博學的人

2、(1)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耳朵,沒有成堆的公文勞累身心。

(2)孔子説:“有什麼簡陋的呢?”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1)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 (2)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

(3)南陽諸葛廬 西蜀子云亭

5、(1)金猴迎新春 (2)金猴駕雲來

(二)1、(1)多 (2)洗滌 (3)沾染(污穢) (4)美麗而不端莊

(5)更加 (6)立 (7)很少 (8)應當

2、(1)的 (2)它,指明桃花林的奇景 (3)這件事 (4)到,動詞

3、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4、(1)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啊。

(2)對於蓮花的喜愛,跟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

説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高潔);“中通外直”——通達事理,行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權貴;“香遠益清”——大名遠揚;“亭亭淨直,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志潔廉行,儀態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説明:映襯手法的運用是本文的另一個突出物點。在課文中,作者先用眾多可愛的花作一般的映襯,再以菊和牡丹作重點映襯。菊,從正面映襯;牡丹,從反面映襯。描寫蓮是時,濃圈墨彩,工筆細刻,卓然超羣的蓮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襯下,在畫面上凸現出來,使人心馳神往。另外,本文還用隱逸者、富貴者映襯君子;用菊之愛、牡丹之愛映襯蓮之愛,以此表明作者與眾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愛蓮説》閲讀答案8

比較閲讀((12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小題1】.下列句子中的“之”字與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2分)

A.董宣廉潔,死乃知之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將士效力,飛何功之有?

D.無案牘之勞形

【小題2】.根據你對文段的理解,完成下列各小題。(2分)

(1)甲文中統領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語句是:(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的作用是:

【小題3】.甲文先説“斯是陋室”,結尾又説“何陋之有”,是否矛盾?請簡要分析。(2分)答:

【小題4】.下列説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甲文表現作者安貧樂道的情趣,乙文表現作者潔身自好的高貴品質。

B.甲乙兩文都是託物言志的名篇,文字優美,意味深遠。

C.“銘”和“説”都是古代文體,“銘”側重於議論,“説”側重於敍事。

D.甲文句式整齊,對仗工整;乙文語言精練,駢散相間。

【小題5】.翻譯下列句子。(4分)

(1)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2)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答案

【小題1】D

【小題2】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⑵襯托蓮之高潔。(如果答“對比”或“襯托”也給分)

【小題3】不矛盾,因為居室環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小題4】C

【小題5】(1) 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2) 對於牡丹的喜愛,人當然是很多了。

《愛蓮説》閲讀答案9

愛 蓮 説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詞在文中的意思。(2分)

可愛者甚蕃______ 出淤泥而不染____

陶後鮮有聞香遠益清

【小題2】翻譯句子。(2分)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小題3】用原文的語句回答:(2分)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4】文中寫“蓮”卻還寫了菊、牡丹,目的是什麼?(2分)

【小題5】蓮“出淤泥而不染”,有人卻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樣看?請説明理由。(3分)

答案

【小題1】(1)多; (2)污染、沾染(污穢); (3)少,不多; (4)更加,越發。

【小題1】對於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之後就很少聽到有人喜歡;對於蓮的愛好,和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

【小題1】(1)出淤泥而不染。(2)香遠益清。(或者填:蓮,花之君子者也。)

【小題1】襯托蓮花的高潔可愛。突出蓮花的高貴品質。

【小題1】提出看法,表述完整即可。例如:扣住“人與環境關係”就一觀點或二者關係談,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小題1】學生對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

【小題1】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

【小題1】學生提高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學會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內容。

【小題1】瞭解襯托手法的特點,明確該手法的表達作用。

【小題1】只要觀點明確,有理有據,文通句順,書寫認真即可。

《愛蓮説》閲讀答案10

愛蓮説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1)可愛者甚蕃( )

(2)亭亭淨植( )

(3)出淤泥而不染( )

16.翻譯下面句子。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17.寫陶淵明“獨愛菊”和世人“甚愛牡丹”有什麼作用?

18.古人往往藉助外物表達自己的理想情懷。劉禹錫在《陋室銘》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_____________________;韓愈在《馬説》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教頤借“蓮”表達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3分,每題l分)①多②立③卻,但是

16.(3分)對於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誰呢?

17.(2分)用陶淵明“獨愛菊”和世人“盛愛牡丹”襯托作者的“愛蓮”,表現了作者高潔的品質。(意思相近即可)

18.(5分)陋室(或陋室不陋)

作者安貧樂道的情趣

千里馬的遭遇

希望統治者識別人才、重用人才的願望

對君子不同流合污、莊重、質樸、正直品質的讚美和追求(意思租近即可)

《愛蓮説》閲讀答案11

閲讀文段,回答問題。

愛蓮説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解釋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1)不能其一處也 名__________

(2)亭亭淨 植__________

(3)陶後有聞 鮮__________

(4)惟吾德 馨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之”與“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水陸草木之花

B、蔽林而窺之

C、無絲竹之亂耳

D、何陋之有

3、下列説法有誤的一項是( )

A、《愛蓮説》是唐代劉禹錫的託物言志的名文。

B、文章用“菊”和“牡丹”做正襯和反襯,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C、文章最後一句表達出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風的諷刺。

D、蓮花所體現的君主風度,至今仍有現實意義,它啟示人們,做人應該做像蓮花那樣高潔正直的人。

4、翻譯下面文言句子。

(1)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説出 (2)樹立 (3)少 (4)香氣,指品德高尚

2、C

3、A

4、(1)對於菊花的喜愛,自陶淵明之後就很少聽説過了。

(2)我惟獨喜愛蓮花從污泥裏生長出來卻不受污染,在清水裏洗過但並不顯得妖媚。

《愛蓮説》閲讀答案12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皆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選自周敦頤《愛蓮説》

【乙】竹似賢,何哉?竹本(1)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體(2)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3)者。竹節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4)焉。

——節選自白居易《養竹記》

【註釋】(1)本:根。(2)體:體悟。(3)虛受:虛心接受。(4)實:充實,充滿。

1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可愛者甚蕃( ) (2)陶後鮮有聞( )

(3)貞以立志( ) (4)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焉( )

18.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譯文:

(2)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

譯文:

19.甲文從蓮的生長環境、□□、□□、品性等方面讚美蓮的君子之風,乙文由竹的本固、□□、□□、節貞等特點聯想到君子之德。(4分)

20.甲乙兩文都用了□□的表現手法,甲文綜合運用記敍、□□、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乙文則主要運用了□□的表達方式。(3分)

語段(一):

語段(二):

答案

17.(1)多(2)少(3)堅定,有節操(4)種植,栽培

18.(1)對於蓮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2)君子看見它的本性,就會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

19.外形 香氣 性直 心空

20.象徵 描寫 議論

21.作文略也。

《愛蓮説》閲讀答案13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解釋下列句中加線詞的意思。

①可愛者甚蕃( )

②亭亭淨植( )

2.下列句中加線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陶後鮮有聞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B.香遠益清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後鮮有聞 此人一為具言所聞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閲讀本文,許多同學喜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因為這兩句寫出了蓮的高潔、質樸,比喻君子既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許。你還喜歡本文中描寫蓮的那些語句?為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市在確定市花的活動中,居於民意調查前三名的是蘭花、梅花、桂花。如果讓你從這三種花中選擇一種,你贊成哪種花?並談談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多②樹立或立

2.D

3.對於蓮花的愛好,像我這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愛好;人該是很多了。

4.示例:我喜歡“香遠益清”這句話,因為這句寫出了蓮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遠揚。

5.示例l:贊成蘭花,蘭花無論後於何處都是默默無聞的綻放,默默散發出幽香,具有純樸高雅,不張揚、不媚俗的品質。

示例2:贊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來”,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奮進、戰勝困難的精神。

示例3:贊成桂花,桂花不僅香氣濃郁,而且可以作為香料,入藥、人茶,有很強的實用價值,自然讓人聯想到無私的奉獻。(由桂冠、月中的桂樹想到桂花的高貴亦可)

《愛蓮説》閲讀答案14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3 分)

(1)可愛者甚蕃

(2)不蔓不枝

(3)陶後鮮有聞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3、下列句中劃線字意思和用法完全一樣的一項是( )(2分)A.香遠益清益習其聲(《黔之驢》);B.亭亭淨植上植果子鬆數棵(《於園》)C.水陸草木之花亦荊吳形勝之最也(《黃鶴樓》)D.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跪而拾之以歸(《趙普》)

4、給文中加線的句子用“/”劃分節奏。(畫5處)(3分)

予 謂 菊 花 之 隱 逸 者 也 牡 丹 花 之 富 貴 者 也 蓮 花 之 君 子 者 也。

5、荀子説“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與之俱黑”,而周敦頤則説蓮“出淤泥而不染”。圍繞“環境與人”的關係,提煉出這兩句話各自藴含的觀點。(4分)

參考答案:

1、(1)多 (2)生(長)藤蔓 (3)少

2、(1)(蓮)從淤泥里長出來卻不被沾染,在清水裏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 (2)愛蓮花的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

3、C

4、予 謂 菊 /花 之 隱 逸 者 也/ 牡 丹 /花 之 富 貴 者 也 /蓮 /花 之 君 子 者 也。

5、環境可以改變人;人可以不受環境的影響。

《愛蓮説》閲讀答案15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 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周敦頤《愛蓮説》)

(乙)蘭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蓋在有無近遠續斷之間,純以情韻勝。氲氲無所②,故稱瑞③耳。體彩④,而不極於色,令人覽之有餘,而名之不可;即善繪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者耶?(選自張大復《梅花草堂集》)

[註釋]①取:這裏是嗅取(蘭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無所:彌 漫飄忽,沒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種顏色。

1.解釋下面句中加粗的詞。

①亭亭淨植________________

②陶後鮮有聞________________

③而名之不可________________

④莫能肖也________________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幾個義項。根據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當的解釋是( )

A.強迫

B.接近,迫近

C.狹窄

D.威脅

4.對“善繪者以意取似”解説正確的一項是( )

A.擅長繪畫的人因為個人的原因只能類似模擬。

B.善於畫畫的人也只能憑自己的感受把蘭畫得像樣。

C.善於畫畫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長繪畫的人已經描繪得很相似了。

5.同為花中君子,蓮與蘭有相通之處,請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香味:蓮—— ________________;蘭——氲氲無所。

品位: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蘭—— ________________。

6.(甲)文以蓮為託物言志的對象, 表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態度;(乙)文將蘭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讓我們領悟到蘭________________的品性。

參考答案:

1.①樹立②少③説出④酷似,逼真

2.(蓮)從污泥裏生長出來卻不受沾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豔。

3.B

4.B

5.香遠益清 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

6.潔身自好 高潔(意思接近即可)

標籤: 閲讀 愛蓮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xekle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