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高宗則天順聖皇后武氏,幷州文水人”閲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高宗則天順聖皇后武氏,幷州文水人”閲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我們需要用到閲讀答案的時候非常的多,藉助閲讀答案我們可以更好地掌握此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什麼樣的閲讀答案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宗則天順聖皇后武氏,幷州文水人”閲讀答案及原文翻譯,歡迎大家分享。

“高宗則天順聖皇后武氏,幷州文水人”閲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高宗則天順聖皇后武氏,幷州文水人。文德皇后崩。久之,太宗聞其美,召為才人,方十四。母楊,慟泣與訣,後獨自如,曰:“見天子庸知非福,何兒女悲乎?”母韙其意,止泣。既見帝,賜號武媚。及帝崩,與嬪御皆為比丘尼。高宗為太子時,入侍,悦之。它日,帝過佛廬,才人見且泣,帝感動。後廉知狀,引內後宮,以撓妃寵。

才人有權數,詭變不窮。始,下辭降體事後,後喜,數譽於帝,故進為昭儀。一旦顧幸在蕭右,浸與後不協。中書舍人李義府、衞尉卿許敬宗即表請昭儀為後,帝意決,下詔廢后。詔李勣、于志寧奉璽綬進昭儀為皇后。上元元年,進號天后,建言十二事,帝皆下詔略施行之。

帝崩,中宗即位,天后稱皇太后。遣詔軍國大務聽參決。

始,武承嗣請太后立七廟,中書令裴炎沮止,及敬業之興,下炎獄,殺之,並殺大將軍程務挺。太后方怫恚,一日,召羣臣廷讓曰:“朕於天下無負,若等知之乎?”羣臣唯唯。太后曰:“朕輔先帝逾三十年,憂勞天下。爵位富貴,朕所與也;天下安佚,朕所養也。先帝棄羣臣,以社稷為託,朕不敢愛身,而知愛人。裴炎、徐敬業、程務挺,彼皆人豪,不利於朕,朕能戮之。公等才有過彼,蚤為之。不然,謹以事朕,無詒天下笑。”羣臣頓首,不敢仰視。

太后不惜爵位,以籠四方豪桀自為助。雖妄男子,言有所合,輒不次官之。至不稱職,尋亦廢誅不少縱,務取實材真賢。又畏天下有謀反逆者,詔許上變,在所給輕傳,供五品食,送京師,即日召見,厚餌爵賞歆動之。凡言變吏不得何詰雖耘夫蕘子必親延見稟之客館敢稽若不送者以所告罪之故上變者遍天下,無敢議。

神龍元年,後崩,年八十一。遣制稱則天大聖皇太后。

(選自《新唐書》,有刪改)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母韙其意韙:違背

B.後廉知狀廉:查訪

C.中書令裴炎沮止沮:阻攔

D.蚤為之蚤:通“早”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凡言變/吏不得何/詰雖耘夫蕘子必/親延見/稟之客館/敢稽若不送者/以所告罪之/

B.凡言變/吏不得何/詰雖耘夫蕘子必親延見/稟之客館敢稽/若不送者/以所告罪之/

C.凡言變/吏不得何詰/雖耘夫蕘子必親延見/稟之客館/敢稽若不送者/以所告罪之/

D.凡言變/吏不得何詰/雖耘夫蕘子必/親延見/稟之/客館敢稽/若不送者/以所告罪之/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武則天聰明美麗,善於應對變化。被封為才人時,母親楊氏因與女兒分離而痛哭,她卻認為此去説不定是一件好事,勸母親不必擔心。

B.武則天機智,不擇手段。太宗過世後成為比丘尼,她逢迎皇后,騙得信任,進入後宮;得勢後,她又無情踩踏皇后,最終讓自己登上皇后寶座。

C.武則天軟硬兼施,恩威並用。為了鞏固地位,她一方面用爵位富貴籠絡賢才,使之依附於她。另一方面又用殺三個大臣的事威脅官員聽命於她。

D.武則天善於識人,也善於用人。對於“妄男子”,若有才幹就破格任用;如果上任後有不稱職的,也會廢黜誅殺加以處罰,從不姑息遷就。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始,下辭降體事後,後喜,數譽於帝,故進為昭儀。

(2)先帝棄羣臣,以社稷為託,聯不敢愛身,而知愛人。

參考答案

4.A【命題意圖】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

【解題思路】“韙”在此處應解釋為“是,對”。

5.C【命題意圖】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

【解題思路】解答此題,要在理解畫波浪線部分前後文內容的基礎上,試着理解其大致含意,重點理解“吏不得何詰”“稟之客館”“敢稽若不送者”等處的斷句。

6.B【命題意圖】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解題思路】武則天再次進入後宮的原因:一是與高宗重逢,高宗被她打動;二是皇后想利用她。騙得皇后信任是在入宮後。

7.(1)起初,她言行謙卑,屈尊侍奉皇后,皇后很高興,多次在皇上面前誇讚她,因此她被晉封為昭儀。(“下辭”“降體”各1分,狀語後置1分,大意2分)

(2)先帝拋下羣臣去世,把國家託付給我,我不敢愛惜自身,但知道愛護百姓。(“以……為……”“愛”“人”各1分,大意2分)

【參考譯文】

高宗的則天順聖皇后武氏,是幷州文水人。文德皇后去世,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唐太宗聽説她長得很漂亮,就將她召入宮中做才人,當時武則天才十四歲。她的母親楊氏痛哭流涕和她告別,而武則天卻像平時一樣,對母親説:“面見天子怎麼就知道不是福呢?何必像一般婦人那樣悲泣呢?”她的母親認為女兒説得對,不再哭泣。見了大宗之後,被賜號“武媚”。太宗去世後,她和其他侍妾、宮女都做了尼姑。唐高宗做太子的時候,武則天入宮侍奉,受到高宗的喜愛。有一天,高宗經過佛舍,武才人見到他並且對他哭泣,高宗被打動。皇后探聽到這個情況後,將她帶回收進後宮,來削弱其他妃子的恩寵。

武才人很有權術,詭計多端。起初,她言行謙卑,屈尊侍奉皇后,皇后很高興,多次在皇上面前誇讚她,因此她被晉封為昭儀。但武則天所受到的寵幸高過蕭淑妃之後,就漸漸與皇后的關係不好了。中書舍人李義府、衞尉卿許敬宗上書請求封武昭儀為皇后,高宗心意已決,下詔令廢除皇后。高宗又下詔讓李勣、于志寧捧着印璽封武昭儀為皇后。上元元年,武則天又被封為“天后”,她向皇帝進言十二條,高宗都下詔令施行。

高宗去世,中宗繼位,天后成了皇太后,按照遺詔國家大事都可以參與決策。

起初,武承嗣請求太后設立武氏七廟,中書令裴炎阻止反對。等到徐敬業興兵討伐武則天,(太后)就把裴炎關進監獄,殺了裴炎,並且殺了大將軍程務挺。太后正十分生氣憤怒,一天,召來羣臣在朝廷上責備他們説:“我沒有對不起天下人,你們這些人知道嗎?”羣臣恭敬地應答。太后説:“我輔佐先帝超過三十年,為天下操勞。你們的爵位、富貴,都是我給你們的;天下的安定快樂,都是我帶來的'。先帝拋下羣臣去世,把國家託付給我,我不敢愛惜自身,但知道愛護百姓。裴炎、徐敬業、程務挺,他們都是人中豪傑,對我不利,我把他們都殺了。你們這些人中才能有超過他們的,要早早地打算好。不然,就小心地侍奉我,不要給天下留下笑柄。”羣臣叩首在地,不敢抬頭看她。

太后不吝惜爵位,用爵位籠絡四面八方的豪傑來幫助自己,即使是狂妄的人,言論有和她相契合的,就破格任用,至於不稱職的,不久也會廢黜誅殺而不會任由其胡來,一定要選取那些有真才實學的人。太后又害怕天下有蓄謀造反的人,就下詔准許人們上報(任何)變亂(的蛛絲馬跡),(上報的人)所在之地必須提供快捷的車馬,提供五品級別的餐食,將之護送到京城。武則天當天就會召見,用豐厚的財物爵位來賞賜招待他。凡是報告變亂的,官吏不許呵斥責問,即使是鋤地打柴的農夫,武則天也親自請進來見面,讓他住在旅店。地方有膽敢留下不送上來的,就按照所告的罪來處置他。所以告發變亂的人遍佈天下,沒有人敢議論。

神龍元年,武則天去世,年齡八十一歲。按規定稱則天大聖皇太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rwrvo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