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關於《元略》“略生而岐嶷,幼則老成”閲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關於《元略》“略生而岐嶷,幼則老成”閲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元 略

關於《元略》“略生而岐嶷,幼則老成”閲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略生( )岐嶷①,幼則老成。博洽羣書,好道不倦。神龜中,為黃門侍郎。元乂專政,虐加宰輔。略密與其兄相州刺史中山王熙欲起義兵,問罪君側。雄規不就,釁起同謀。略兄弟四人並罹塗炭,唯略一身逃命江左。

蕭衍素聞略名,見其器度寬雅,文學優贍,甚敬重之。謂曰:“洛中②如王者幾人?”略對曰:“臣在本朝之日,承乏攝官。至於宗廟之美,百官 之富,鴛鸞接翼,杞梓成陰。如臣之比,趙諮所云:車載斗量,不可數盡。”衍大笑。( )封略為中山王,食邑千户,儀比王子。又除宣城太守,給鼓吹一部,劍卒千人。略為政清肅,甚有治聲。江東朝貴,侈於矜尚,見略入朝,莫不憚其進止。尋遷信武將軍,衡州刺史。

孝昌元年,明帝宥吳人江革,請略歸國。江革者,蕭衍之大將也。蕭衍謂曰:“朕寧失江革,不得無王。”略曰:“臣遭家禍難,白骨未收,乞還本朝,敍錄存沒。”因即悲泣。衍哀而遣之。乃賜錢五百萬,金二百斤,銀五百斤,錦繡寶玩之物,不可稱數。親帥百官送於江上,作五言詩贈( )百餘人。凡見禮敬如此。

比略始濟淮,明帝拜略侍中、義陽王,食邑千户。略至闕,詔曰:“侍中義陽王略,體自藩華,門勛夙著,內潤外朗,兄弟偉如。既見義亡家,捐生殉國,永言忠烈,何日忘之?往雖弛擔為樑,今便言旋闕下,有志有節,能始能終。方傳美丹青,懸諸日月。略前未至之日,即心立稱,故封義陽。”尋進尚書令,儀同三司,領國子祭酒,侍中如故。

略從容閒雅,本自天資,出南入北,轉復高邁。言論動止,朝野師模。建義元年薨於河陰。贈太保。諡曰文貞。

(選自《洛陽伽藍記·追先寺》,有刪節)

【注】①岐嶷:形容幼年聰慧。②洛中:指北魏。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雄規不就,釁起同謀

就:成功

B.又除宣城太守

除:授予官職

C.比略始濟淮

濟:渡,過河

D.尋進尚書令

尋:找尋,摸索

7.將文言文虛詞填入下列句中括號,正確的一項是

⑴略生(

)岐嶷,幼則老成。

⑵(

)封略為中山王,食邑千户,儀比王子。

⑶作五言詩贈(

)百餘人。

A. ⑴而

⑵乃

⑶者

B. ⑴乃

⑵乃

⑶之

C. ⑴而

⑵因

⑶之

D. ⑴乃

⑵因

⑶者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元略嫉惡如仇。獨攬朝政的元乂暴虐地殺死了輔政大臣後,元略與哥哥元熙打算舉義兵追究元乂的罪行,但沒有成功。

B.元略十分謙虛。在與蕭衍的交談中,他説北魏人才眾多,與自己不相上下的人,可多到用車子裝、用鬥去量,無法數清楚。

C.元略有才學,有政績。他廣博通曉各種書籍,學問淵博,回到北魏,處理政事清廉簡肅,在政績上很有聲名。

D.元略念家重感情。在樑朝做高官的他,完全可以不必回到北魏,可是他念親人的白骨還沒有掩埋,還想和活着的人敍舊,還是決定回去。

9.把文言文閲讀材料中 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略兄弟四人並罹塗炭,唯略一身逃命江左。(3分)

(2)江東朝貴,侈於矜尚,見略入朝,莫不憚其進止。(3分)

(3)言論動止,朝野師模。(3分)

參考答案

6.D。尋:不久。

7.A。

8.C。“處理政事清廉簡肅,在政績上很有聲名”是在樑朝時的事情。

9.(1)元略的哥哥弟弟有四人一起慘遭禍害,只有元略隻身一人逃命到了江南。(“罹”“ 塗炭” 各1分,所翻譯的句子整體意思正確,且符合現代漢語規範,1分)

(2)樑朝的權貴們驕矜自大,見到元略到朝廷來,沒有人不對他的進退舉止感到害怕。(“矜尚”“ 憚” 各1分,所翻譯的'句子整體意思正確,且符合現代漢語規範,1分)

(3)他的言談議論與行動舉止,成為朝廷與民間學習效法的楷模。(“動”“師”句意各1分)

【參考譯文】

元略生下來就很聰慧,幼年時則老練成熟。他廣博通曉各種書籍,愛好道義孜孜不倦。孝明帝神龜年間,任黃門侍郎。當時元乂獨攬朝政,暴虐地殺死了輔政大臣。元略祕密地與哥哥相州刺史中山王元熙一道,打算舉義兵追究國君 身邊佞臣的罪行,雄偉的計劃沒有成功,同謀者之間卻產生了罅隙。元略的哥哥弟弟有四人一起慘遭禍害,只有元略隻身一人逃命到了江南。

梁武帝蕭衍很早就知道元略的名聲,如今又親眼看見他度量寬宏,學問淵博,因此十分敬重他。蕭衍對元略説:“北魏像東平王您這樣的有幾人呢?”元略回答説:“我在本朝的時候,黃門侍郎一時缺人,就讓我暫時代理一下。至於朝廷上人才之美,百官的眾多,就好像鳳凰成羣,翅膀與翅膀可以互相連接,又如同無數杞木和梓木連成一片,能把日光遮住。與我不相上下的人,就像趙諮所説的,多到用車子裝、 用鬥去量,也無法數清楚。”蕭衍聽後大笑。於是就封元略為中山王,給他一千户人家的封地,與王子相當。又任命他擔任宣城太守,配備給他一個演奏鼓吹樂的樂隊和帶劍的士兵一千人。元略處理政事清廉簡肅,在政績上很有聲名。樑朝的權貴們驕矜自大,見到元略到朝廷來,沒有人不對他的進退舉止感到害怕。不久,他又升任信武將軍,衡州刺史。

孝昌元年,孝明帝釋放了被俘的樑朝人江革,請求讓元略回本國。江革是蕭衍的大將。蕭衍對元略説:“我寧願失去江革,不能沒有您。”元略説:“我全家遭遇禍難,親人的白骨還沒有掩埋,請允許我回到本朝,去和活着的人敍一敍,並記錄一下死者的情況。”説着就傷心地哭了。蕭衍很同情他,就打發他回去。於是賞賜給他錢幣五百萬,黃金二百斤,白銀五百斤,至於各種精緻華麗的絲織品和珍貴的賞玩物品,多的無法計算。蕭衍還親自率領眾官把元略送到長江上,當時作五言詩贈行的有一百多人。他所受到的各種禮待敬遇到了如此程度。

等到元略一渡過淮水,孝明帝就任命他為侍中,封他為義陽王,並賜給一千户的封地。元略來到朝廷,孝明帝下聖旨説:“侍中義陽王元略,他出身於宗藩華族,家門先代功勛卓著,他本人內心款潤,外表清秀,兄弟們卓異出羣,不同 凡響。他們看見道義就忘掉了自己私家,捨棄生命以身殉國,永遠可以稱得上是忠貞節烈之士,我哪一天忘了他們呢?以前元略他雖然卸去重任在樑朝做官,現在卻迴歸了本朝。他有志向,有操守,能有始有終。他的美名將要在史冊上流傳,並且與日月同輝。元略先前還沒有到達京城的時候,我就在心裏給他立了名稱,所以封他為義陽王。”不久,元略又升任為尚書令、儀同三司,並且兼任國子祭酒,侍中的官職還照舊。

元略言語舉動適當得體安舒高雅,這是出自他的天性。他從南方回到北方後,更加高超不凡。他的言談議論與行動舉止,成為朝廷與民間學習效法的楷模。孝莊帝建義元年,元略死在河陰,後追贈為太保,諡號是“文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9d97k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