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燕子來舟中作》閲讀答案

《燕子來舟中作》閲讀答案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閲讀答案了,閲讀答案有助於我們領會解題思路,掌握知識點。一份好的閲讀答案都具備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燕子來舟中作》閲讀答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燕子來舟中作》閲讀答案

《燕子來舟中作》閲讀答案1

燕子來舟中作

杜甫

湖南為客動經春,燕子銜泥兩度新。

舊入故園嘗識主,如今社日遠看人。

可憐處處巢居室,何異飄飄託此身。

暫語船檣還起去,穿花貼水益沾巾。

【注】杜甫於大曆三年(768)出峽,先是漂泊湖北,後轉徙湖南,大曆四年正月由嶽州到潭州。寫此詩時,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詩人仍滯留潭州,以舟為家。

(1)本詩頸聯在抒情上有什麼特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2)本詩與劉禹錫的《烏衣巷》都寫到了燕子,燕子的形象在兩詩中有什麼不同?

(3)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説燕子二字是全詩的關鍵,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説,為什麼?

【解析】本題考查鑑賞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此聯是詩人對燕子的傾訴:我老病一身,有誰來憐我,只有你小燕子倒來關心我了。而我也正在哀憐你,天地如此廣闊,小小的燕子卻只能到處築巢沒有定居之所,這跟飄飄蕩蕩託身於茫茫江湖之中的我有什麼區別呢?看似句句詠燕,實是句句關連着自己的茫茫身世。體物緣情,渾然一體,使人分不清究竟是人憐燕,還是燕憐人,悽楚悲愴,感人肺腑。

參考答案

(1)頸聯以燕子自比,借燕言情,借燕抒懷;表達了詩人悽楚、悲愴的漂泊之感。

(2)杜詩中居無定所、天涯飄蕩的燕子是詩人自己漂泊處境的真實寫照。劉詩中尋常百姓家的燕子是歷史的見證,見證了昔日繁華的衰落、世事的滄桑。

(3)同意。本詩以燕子為歌詠對象,實際上句句關着自己的茫茫身世,這樣借燕言情,借燕抒懷,表達了悽楚悲愴之感。

閲讀練習二:

(1)如何理解該詩頷聯的意思及其所表達的情感?

(2)清人盧世榷評論此詩:五十六字內,比物連類,似復似繁,茫茫有身世無窮之感,卻又一字不説出。你是否同意這種觀點?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1)舊時你入我故園之中曾經認識了我這主人,如今又逢春社之日,小燕兒,你卻只遠遠地看着我,莫非你也在懷疑我?詩人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用燕子的疑惑深刻地表達了自己孤獨的心情與長期漂泊的無奈。(意對即可)

(2)同意。全詩極寫漂泊動盪之憂思,為客動經春是全詩的線索。中間兩聯看似句句詠燕,卻句句與自己的茫茫身世有關。最後一聯,前十一字,也是字字貼燕,後三字益沾巾突然轉為寫己。體物緣情,渾然一體,使人分不清究竟是人憐燕,還是燕憐人,悽楚悲愴,感人肺腑。(若持相反觀點,言之成理即可)

閲讀練習三:

1.明末清初盧世榷《杜詩胥抄》中説:七言律詩以此收卷,五十六字內,比物連類,似復似繁。請你結合詩句,分析詩歌是如何比物連類的。(4分)

2.杜甫詩歌藝術成就極高,尤其是七律,千錘百煉,可為典則。請結合二三兩聯説説詩歌的藝術手法。(4分)

參考答案:

1.詩人寫來舟中停息的燕子,四處為家,居無定所,與自己漂泊天涯相契,用移情寫燕子,實為寫自身,體物緣情,渾然一體,把自己淒涼落魄的情感寄託到燕子身上,情感更加動人。(4分)

2.先前飛入故園還曾識得主人面,如今又到社日,燕子卻遠遠看着我,似乎不再認識我。運用對比,誇張,擬人,突出詩人漂泊流離,老態盡顯,今不如昔的悲慘處境和淒涼心境。天地廣闊,小小的燕子四處為家沒有定居之所,與飄飄蕩蕩託身於茫茫江湖中的我何其相似呢?運用疊詞,對偶,渲染出人憐燕,燕懷人的陪伴之情,寫出自己的寂寞寥落之情。(4分)

賞析:

《燕子來舟中作》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於公元770年(唐代宗大曆五年)在長沙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全詩八句五十六字,極寫漂泊動盪的憂思,看似詠燕,實是慨歎詩人的茫茫身世。此詩是杜甫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一篇詩作,已經淡去了早些年強烈的時代和政治主題,而瀰漫出一片蕭索、蒼涼、悲愴的身世之慨。

作者寫燕子,先描寫燕子冬去春來,忙於銜泥築巢,點明瞭詩人留滯湖湘,以舟為家;頷聯運用想像和擬人描繪一隻疑惑的燕子,通過寫故園相識的舊燕,正悽然而又疑惑地看着自己,寫出了作者流浪他鄉的滄桑變化。頸聯描繪的是燕子的居無定所、天涯飄蕩,詩人對燕子的悲憫,實際上是對自己漂泊處境的自憐自惜。尾聯描寫燕子的多情:小燕子為了安慰我的寂寞,翩然飛來,暫歇船檣,它不忍離去但為了生計又不得不離去,穿花貼水,徘徊顧戀,令詩人老淚縱橫。燕子的同情深深地寫出了作者生活的悽慘。本詩句句詠燕,但是又是句句關連着自己的茫茫身世。體物緣情,渾然一體,使人分不清究竟是人憐燕,還是燕憐人,悽楚悲愴,感人肺腑。燕子實際上就成了詩人自己的化身。

《燕子來舟中作》閲讀答案2

湖南為客動經春,燕子街泥兩度新。

舊入故園嘗識主,如今社日遠看人。

可憐處處巢居室,何異飄飄託此身。

暫語船檣還起去,穿花貼水益沾巾。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題交代了作詩的起因,結合全詩內容可看出,詩人此時以船為屋,寄身水上,由此可以推斷此詩為杜甫後期作品。

B.首聯以“動經春”表明時光飛逝,借春燕“兩度”銜泥表現詩人羈留時間之長,也形象地描繪出春天的景象。

C.頷聯説舊時相識的燕子如今在遠處看着別人,既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世態炎涼的批評,也表達了詩人病滯孤舟的寂寥。

D.本詩是一首詠物詩,詩人通過描寫燕子的形象來抒寫自己的情懷,體物緣情,渾然一體,感人肺腑。

(2)“舊入故園嘗識主,如今社日遠看人”運用對比手法表達情感。下列詩句沒有運用這種手法的一項是

A.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B.四郊飛雪暗雲端,惟此宮中落旋幹。(吳融《華清宮二首·其一》)

C.壯心君未減青春,多難我今先白髮。(歐陽修《送姜秀才遊蘇州》)

D.來時萬縷弄青黃,去日飛球滿路旁。(石柔《絕句》)

(3)“暫語船檣還起去,穿花貼水益沾巾。”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案】(1)C(2)A(3)那被詩人寄於同情的燕子發現這隻漂流不定的船,不是它壘巢的“居室”,它又變得漠然無情,起而飛去,它又好像捨不得,貼水低飛,繞船盤桓,最終翻然穿花而逝,詩人用了擬人的手法,表達自己孤獨的心情與長期漂泊的惆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974l7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