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壬辰寒食閲讀答案

壬辰寒食閲讀答案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裏,我們有時需要做一些閲讀題,這時最離不開的就是閲讀答案了,閲讀答案可以給我們提供解題指導和解題思路。一份好的閲讀答案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壬辰寒食閲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壬辰寒食閲讀答案

壬辰寒食閲讀答案1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

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②潮。

巾發雪爭出,鏡顏朱早凋。

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説前兩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臨長江。

閲讀題目

16.下列對詩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用“客思”起筆,奠定全詩的抒情基調,使全詩籠罩上一層濃重的傷感。

B.一、二句寫了春日裏的楊柳,在春風中枝條千萬,恣意飄揚,生動描繪了春天的美景。

C.第三句用了一個“傾”字,寫出作者在清明節到來之際,想起已故親友,淚水不覺流出,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流淚之多。

D.王安石的詩對語言錘鍊十分講究,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本詩語言清新峻拔,感人至深。

17.此詩為王安石在寒食節自舒州通判任上回江寧掃墓時所寫。請結合詩句,分析詩人抒發了哪些情感?

參考答案

16.B

17.①客思之愁。詩人為官異鄉,思鄉、思親之愁如春日裏的楊柳,千絲萬縷。

②哀悼之痛。詩人在寒食節回江寧掃墓,產生了對親人的`哀悼之情。

③早衰之歎。詩人面對白髮和衰老的容貌,感慨時光易逝、容顏早衰。

④為官之苦。詩人未知為官之樂,欲過漁樵生活,表明詩人厭倦官場,渴望歸隱的心情。

【分析】

16.本題考查鑑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與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B項,“在春風中枝條千萬,恣意飄揚,生動描繪了春天的美景”錯誤,作者把客愁比喻成春風吹動的楊柳枝,使抽象的客愁具體化,以楊柳風起興,用春風飄飛的楊柳反襯傷春之悲。

壬辰寒食閲讀答案2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 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②潮。

巾發雪爭出,鏡顏朱早凋。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説前兩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臨長江。

(1)請概括本詩中詩人抒發的情感。(4分)

(2)聯繫全詩,賞析雪和朱的表達效果。(5分)

參考答案

(1)(共3 分)本詩抒發了自己省墓時沉痛(或思念死去的親人)的心情(1分)以及變法尚未能推行而意欲歸隱漁樵為生的願望(或做官的不快、抑鬱)(1分),以及感慨人生易逝的無奈之情(1分)。[意思對即可]

答題情況:錯得較多的是答思鄉之情;三種情感一般只能答到一種。

(2)(共4分)雪隱喻了白髮(1分)。朱隱喻青春的容顏(或紅潤的面容、年輕的面容),產生強烈的色彩對比(1分)。隱含着詩人對過早衰老的感傷之情(1分)。

答題情況:很少同學能答到色彩對比

【解析】

王安石雖然是大有作為之人,但他同樣有山林之思,並非一味追求進取。

王安石早年入仕,主要是為了養家孝親,並非樂意官場,汲汲富貴。由於臨川家中(現江西臨川區)無田園以託一日之命,一家上下幾十口人賴其官祿,他根本就沒有條件依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在他早年的詩歌中,就表達了收功無路去無田的無奈,既然人間未有歸耕處,他只得竊食窮城、任職地方,但這並非他的本願,在《壬辰寒食》這首詩中就表達了他的感慨。皇佑四年壬辰(1052)王安石自舒州通判任上回江寧(現南京市江寧縣)掃墓時寫下此詩。王安石之父(名益,字損之)曾為江寧通判。宋仁宗寶元二年(1039)卒於官,葬於江寧牛首山(今江寧縣南)。為父親和長兄王安仁掃墓,不覺悲思萬縷,淚若江潮,白髮先出,朱顏早凋,因而發出了軒冕不足樂、終欲老漁樵的感慨。大概是從父兄雖然學問卓越、志節高尚,卻窮老仕途、英年早逝的慘淡經歷受到觸動,引發了他潛藏於心中的歸老田園、漁樵為生的意願。然而他也只能借詩抒懷,不能付諸於實際。詩人用比喻和誇張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抒發了自己省墓時沉痛的心情以及變法尚未能推行而意欲歸隱的願望.語言清新峻拔,感人至深。

【註釋】 [1]寒食:節令名,在農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荊楚歲時記》: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 [2]客思二句是説客思如春風裏的柳條之多。客思:他鄉之思.思:思緒,心事。 [3]冶城:《太平寰宇記》載,江南東道升州土元縣:古冶城在今縣四五里;本吳鑄冶之地,因以為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宮附近。 [4]巾:頭巾;雪:白髮。 [5]朱:紅色,常形容青春的容顏。

[6]軒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車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祿。[7]老:終老。漁樵:漁人和樵夫,指代隱逸生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0xwgm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