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李清照晚年顛沛流離的生活

李清照晚年顛沛流離的生活

離恨起: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李清照晚年顛沛流離的生活

李清照與趙明誠婚後第二年,新黨蔡京任右相,極力打壓舊黨。李清照父親被一再降職,最終逐出京城。同時,李清照公公卻一路升遷至尚書左丞。

為救父難,李清照曾請公公求援。然而,事涉敏感,情況複雜,公公有些為難,並沒有伸出援手。李清照非常傷心。

黨爭愈演愈烈,十九歲那年,朝廷頒詔令,元黨人子弟一律不得留京為官,悉數遷往外地,又詔:“宗室不得與元奸黨子孫為婚姻。”

夫婦兩人不得不暫時分開。兩人不僅面臨被拆散的危險,而且偌大的汴京,已經沒了李清照的立錐之地,不得不只身離京回原籍明水,投奔先前被遣歸的家人。

這年七月初七,夜風涼,秋露重。李清照凝望星空,想那天上的.牛郎織女雖被一道天河隔斷,每年卻總有相聚的時刻,而自己還能與夫君重圓嗎?於是作《行香子七夕》: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又三年,公公與蔡京交惡,引疾乞罷右僕射。半年後,蔡京罷相,公公復官。與此同時,朝廷大赦,解除黨人之禁,李清照也得以返歸汴京與趙明誠團聚。

但是,第二年蔡京又復相,無情的政治災難降到趙家。公公被罷官後五日病卒。卒後三日,即被蔡京誣陷,趙家在京者被捕入獄,因無事實,趙明誠獄滿七月後獲釋,但父親的贈官被追奪,趙明誠的蔭封之官亦因而丟失,趙家亦難以繼續留居京師。李清照只好隨趙家回到青州的私第,開始了屏居鄉里的生活。

第二年,李清照二十五歲,名其室為“歸來堂”,自號“易安居士”。在“歸來堂”中,李清照與趙明誠相互支持,研文治學創作。他們節衣縮食,搜求金石古籍,度過了一段平生少有的和美歲月。

那年新秋,趙明誠題“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雲:“清麗其詞,端莊其品,歸去來兮,真堪偕隱。政和甲午新秋,德父題于歸來堂。”

三年後,在李清照的大力襄助下,趙明誠大體上完成了《金石錄》的寫作。除自作序言外,還請當時著名學者劉題寫後序。後來,趙明誠到萊州上任,在萊州期間,李清照繼續幫助輯集整理《金石錄》。

又四年,李清照四十二歲,趙明誠改守淄州。一年後,趙明誠因平定地方逃兵擾亂有功升職。同年,靖康之亂爆發,趙宋王朝匆匆南逃,康王趙構即位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南宋開始。

三月,趙明誠因母親死於江寧(今南京),南下奔喪。八月,趙明誠知江寧府,兼江東經制副使。與此同時,北方局勢愈來愈緊張,李清照遴選十五車書籍器物,南下江寧。

歎亂世:至今思項羽

到了江寧後,逢下雪的日子,李清照必登城遠覽以尋詩。

以宋高宗為首的妥協投降派,拒絕主戰派北進中原,一味言和苟安。李清照十分不滿,屢次寫詩諷刺。

南渡第二年,趙明誠任京城建康知府。一天深夜,城裏發生叛亂,身為地方長官的趙明誠不是身先士卒指揮戡亂,而是偷偷用繩子縋城走。事定之後,他被朝廷撤職。

結果,夫婦二人沿長江向江西方向流亡。當舟行至烏江鎮時,李清照得知這就是當年項羽兵敗自刎之處,不覺心潮起伏。於是在孱弱而頹廢的南宋時代,一位弱女子發出瞭如此強音: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趙明誠在她身後聽着這一字一句,面有愧色。

1129 年五月,趙明誠被召回京復職,至池陽(今安徽貴池),趙

明誠領命知湖州。不幸於途中感疾,卒於建康。

趙明誠死後,李清照為文祭之:“白日正中,歎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

葬畢趙明誠,李清照大病一場。從此,她顛沛流離,四處逃亡。

九月,金兵南犯,李清照帶着書籍文物開始逃難。她基本上是追隨着皇上逃亡的路線,自己僱船、求人、投靠親友,帶着她和趙明誠一生蒐集的書籍文物。趙明誠生前有託,這些文物是捨命不能丟的,而且《金石錄》也還沒有出版,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託。她還有一個想法,就是這些文物在戰火中靠她個人力量實在難以保全,希望追上去送給朝廷,但是她始終沒能追上皇帝。

趙明誠的妹婿李擢是兵部侍郎,從衞太后在洪州(今江西南昌)。為保存文物,李清照派人運送行李去投奔他。不料金人陷洪州,李清照只好攜帶少量輕便書帖典籍倉皇南逃。顛沛流離中,所餘文物又散失大半。

1130 年春,李清照追隨帝蹤流徙浙東一帶。九月,劉豫在金人扶持下,建偽齊政權。李清照寫詩斥之:

兩漢本繼紹,新室如贅疣。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十一月,皇上看到隨臣太多不利逃跑,乾脆下令遣散百官。李清照望着龍旗龍舟消失在茫茫大海中,感到無限失望。她流浪到衢州,寄存在洪州的兩萬卷書,兩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

1131 年三月,李清照赴越(今浙江紹興),居當地人鍾家,隨身帶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賊人破牆盜走。她悲痛不已,重賞收贖。至此,所有圖書文物大部分散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yz24k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