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教你輕鬆背誦古今詩文

教你輕鬆背誦古今詩文

中國教育報     2003-01-21     武漢市新洲區陽邏第一中學 黃建恆 

 

漢語是一種美妙的語言。她擁有頓挫的節奏,悦耳的音律,而經典的漢語文學作品則十分完美地體現了她的特質。因此,從古至今,學習漢語都強調背誦,也只有通過背誦大量的詩文才能張揚漢語的魅力與神韻。 

一般來説,詩文(包括古代詩文和現當代詩文)的背誦離不開三個基本條件,其一是對詩文內容的感悟。對詩文內容感悟得越好,背誦得就越準越快越牢。其二是對生活(包括古代生活)的感悟。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力越強,對生活感悟得越到位,背誦得就越有風味越有神韻。其三是背誦技巧的掌握。如果説前兩者是“皮”,那麼背誦技巧就是“毛”,“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只有對詩文內容及其所反映的生活有一個基本的感悟,背誦的技巧才能更好地反作用於詩文的背誦,才能更好地服務於背誦的需要,而背誦技巧的掌握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因此,教師對學生背誦指導的技巧問題就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無數的事實表明,凡在某個領域有所成就者,無一不是對那個領域有濃厚的興趣,要想學生背誦好詩文,就必須喚起他們對詩文背誦的興趣。一些學生,語言的天然敏感力和領悟力強一些,往往背誦詩文的興趣比較濃。就後天的教育而言,語文教師聲情並茂的範背,優秀學生的範背,均能有效引發學生背誦的興趣。語文教師對詩文的重要性、規律性、趣味性及美感特徵做適當的點撥,也能喚起學生背誦的興趣和熱情。背誦詩文之前,教師還可以講講有關詩文的背景故事。例如,學生背柳永的代表作《望海潮》之前,教師如果講講金主完顏亮因抵不住這首詞裏對杭州景物生動描寫的誘惑而發兵南下攻佔杭州的故事,學生的背誦興趣必定盎然。在背誦朱自清的《背影》之前,教師可以講講該文1925年10月在當時的《文學週刊》上一發表即廣為傳誦,並且一直作為語文教材。朱自清先生去世時,有的.中學生拿着報紙悲痛地説:“寫《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死了!”這樣,學生背誦起來一定會興趣大增。 

有了背誦的興趣還必須有背誦的信心,心理學研究證明:良好的自信心是背誦成功的必要條件。美國心理學家胡德華斯指出:凡是記憶力強的人都對自己的記憶充滿信心,信心能增強人的記憶力。讓學生範背,適當的表揚和鼓勵,都是增強學生背誦信心的有效手段。 

語文教師指導學生背誦詩文要有一種“致之死地而後生”的氣魄。季羨林先生認為學生學習語言最簡單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儘快接觸原文,不要慢吞吞地給他們講……,要接觸實際。”語文教育專家洪鎮濤先生認為:讀(背)是語文課的第一教學法。他説:“一篇篇課文好比一盤盤美味佳餚,端上了桌子卻不讓學生動筷子吃,而是喋喋不休、煞費苦心地用講菜的知識代替吃菜。天長日久,一個個不餓得面黃肌瘦才怪!”兩位先生所言,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教師要儘快讓學生背原文,儘快讓學生大膽試背,即儘快讓學生在讀準讀熟的情況下及時大膽嘗試一句一句地背誦原文,這樣背比盲目背效果好得多,也有利於調動學生背誦的積極性,增強背誦的信心。 

理清詩文的宏觀思路,順着作者的思路通過聯想和想象在大腦裏建構起流動的畫面或場景都會有利於背誦。例如背誦朱自清的《春》,先理清文章的整體思路:盼春--繪春--贊春,然後順着這個思路呈現出盼春圖、山水圖、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贊春圖,背誦時就像看着一序列畫面描述畫意一樣容易了。對於《春》這樣較長的詩文可化整為零,化大為小,然後對局部劃分層次,各個擊破。例如春花圖,可分樹上--空中--地面三層,樹上先寫花色、花味、果實;空中先寫蜜蜂,再寫蝴蝶;地面寫野花。按照這個層次來背春花圖就很輕鬆了。 

經典詩文總是按一定的順序行文的,如果能引導學生找到其行文的線索,在此基礎上抓住某些表示時間的詞句或邏輯的詞句使之成為背誦的線索,那麼就可以大大提高背誦的速度和質量。例如背誦余光中的《鄉愁》一詩,引導學生找到“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的物件線索和“親情”“愛情”“愛國之情”的感情線索,抓住“小時候”“長大後”“後來啊”“而現在”等時序即可很快成誦。又如背誦老舍的《濟南的春天》中“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一段,引導學生找到山上、山尖、山腰的空間線索,抓住“看吧”“山尖”“山坡上”“看着看着”“等到快日落的時候”等詞句便可熟讀成誦。 

堪稱經典的詩文是作者感情和思想的凝結,是其精神和內氣所化,詩文貫通着作者的精氣,洋溢着作者的靈氣,因而使詩文具有獨特的節奏,和諧的韻味,在語言形式上有的還表現出一定的句式特徵,如對仗句、排比句比喻句、互文句等。引導學生抓住這些特徵背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赤壁賦》的對仗句,既有當句對,如“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又有隔句對,如“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飄飄乎如遺世獨立”,抓住這些特點,學生便能輕鬆掌握詩文。 

 

標籤: 背誦 詩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xygn4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