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寫在批評邊上

寫在批評邊上

 

    2001-11-28     張華 

 

    將一個鐵籠子一分為二,把狗放進籠子的一邊,一旦在籠子底上通電,狗就會受到電擊的刺痛,很快跳到籠子的另一邊去,以躲避電擊。而當另一邊受到電擊時,這些狗又會很輕鬆地跳回來,到沒有通電的一邊去了。 

    然而,一批同樣的狗,被放進籠中受到電擊時,它們卻不做任何跳躍和掙扎,只會渾身發抖,低聲哀鳴。為什麼這些狗會表現出這種任人宰割的慘相呢?原來,心理學家曾把這些狗拴在一個鐵柱上,時不時地用電刺激它們,狗受到電擊後會掙扎、跳躍,但是無論它們怎樣掙扎,都擺脱不了電擊的折磨,經過幾天數十次的電擊和無效的掙扎後,這些狗都放棄了努力,再也不掙扎了。這時,再把這些狗放進鐵籠中,對這種輕輕一躍就能擺脱的電擊刺痛,它們已失去了對於成功的信心,而習慣於這樣的忍受了。 

    應該説這些狗曾經是作出“努力”的,但是心理學家暗地裏做了手腳,和它們開了一個玩笑,在這種條件之下,它們看不到任何進展、任何改善、任何希望,在屢跳屢敗的打擊下,便不再屢敗屢跳。 

    我想到的是,在我們的教育中,是否也有這樣的情形呢? 

    我們很多人內心似乎對於“嚴師”都存在在着頂禮膜拜,所謂“嚴師出高徒”、“教不嚴,師之惰”云云。什麼是“嚴”,那當然就是高標準、嚴要求,自己的弟子學習一定要“步步到位”、做人必須“處處楷模”。於是,一個“嚴”字便承載了老師們所有的愛心和責任心。學生是求學而來,“學”就其實質而言,其實也就是由不懂到懂、混沌到清晰、由膚淺到深刻、由片面到全面的歷程,我想,只要是“學”過的人都會無一例外地經歷這個過程。經歷這個過程,也就必然要經歷錯誤、經歷失敗、經歷挫折。這時老師的責任,在很大意義上就是要讓學生明白自己的缺陷與不足,並激勵他們加以克服,逐步走向成功。用於體現老師這種責任的手段無疑有很多,但我們不難發現,批評的使用率是最高的。學生課堂發言沒舉手要批評;學生抄寫時漏掉一個標點符號要批評;學生做算術劃等號沒用直尺要批評;學生回家的路上路隊排歪了要批評;學生沒帶紅領巾要批評……對於一些不幸的後進生而言,更是被批得“體無完膚”,有些老師甚至還養成了令人感動習慣:覺得一天中不批評一下某個後進生就是自己沒有盡責,就違背了自己的良心。後進生有後進生的難處,儘管他們已經感到四面楚歌,處處小心行事,但總有許多顧此失彼的時候,內心的自責不言而喻。老師的批評警告指責更是如影相隨,從和風細雨到狂風暴雨,老師們的耐心被磨掉了,從動之以情加曉之以理,到“懲其然,不懲其所以然”,批評成了崇高的目的。經過無數次的風雨洗禮之後,再看看那些學生--他們已不再自責,他們也不再關心為什麼受到批評,心想:“我把破罐子也摔了,你們還要怎麼樣呢?”。直至在某些後進生看來,老師在哪一天忘了批評自己,內心反而覺得不正常,顯得更加惶惶不安。老師們無意中設計的以學生為對象的實驗,不幸再一次印證了本文開頭的那個實驗。 

    批評看似一個不起眼的話題,其中卻藴含着教育中很本質的東西,離開了一定的'情境和對象去討論批評都是毫無意義的,筆者無意在本文中作這樣的理論演繹。然而有一點卻是肯定的,那就是教育者無論在何種情形之下實施的批評,它的目的都應是使學生有所收益,如果教師們僅僅是養成批評人的習慣,那是遠遠不夠的。對於學生而言,遭遇不知其所以然的批評是毫無意義的。 

    有人養了一條狗,為了訓練它不要在地毯上拉屎,就想出一個辦法:每當狗在地毯上拉屎後,訓練者就把它的鼻子摁到屎裏,並用報紙抽打它的屁股,最後把狗從窗户裏扔出去。訓練的結果呢,很讓人意外:以後這隻狗每次在地毯上拉完屎後,就自己從容地從經常被主人扔出去的那個窗户裏跳出去。 

    真讓人感到啼笑皆非,但仔細一想,一切似乎也都在情理之中。 

 

標籤: 邊上 批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xx3ke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