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幫助學生探尋具有本人特色的學習方法

幫助學生探尋具有本人特色的學習方法

胡緒陽

幫助學生探尋具有本人特色的學習方法

中國有句古語叫“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師大附中把“學習策略”講座做為“授漁式教育”的一支翅膀,幫助學生探尋學習方法。副校長趙尚志在為學生講座《怎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時説:“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在自己的神經中存放的一注道德資本,這注資本不斷的增長着,一個人自己畢生都將從它那裏得到利息。……那麼,在同樣的程度上,壞習慣就是道德上的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夠用不斷增長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痺他們最好的創舉。曾經有多少創舉,有多少傑出人物被埋葬在壞習慣下面”。話音未落,全場爆發出熱烈掌聲,説明同學們已認可。

近年來,附中這種系列的學法指導講座,已開設20多個專題,內容鮮活,形式多樣。如良好學習習慣培養,除趙副校長的“主題報告”之外,還有上屆超常班同學的典型引路,有公認學習習慣最好的同學現身説法,有大家參與的好壞習慣對比的自我教育等。校長王楚鬆講“21世紀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見多識廣,言詞懇切;國際奧賽金牌指導教師談“創造性思維”,事例生動,寓意深刻。令人欣喜的是,學校重視學法指導與心理啟迪相伴而行,注意把學習方法的理論傳授與實際訓練相結合。每次講座,不是讓學生一聽了之,而是輔助一些活動,如培養學生嚴謹細緻的習慣,提一些有疏漏的命題要學生挑毛病;演算繁雜的計算題,比比誰的答案准;出一道幾何題,比比哪個學生證明嚴密完整。

“授漁”教育的另一支“翅膀”,是在教學中“全方位”滲透方法。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説:“教是為了不教”,附中教師把這一教育思想融匯貫通,在各自的學科教學中,總是設法找到一些方法,使教與學有機結合,力求到以一當十、觸類旁通的`教學效果。如副校長鄧日的“自能作文”課題,就是讓學生掌握方法之後自己能行。其中初中作文教學的訓練序列設計,首先讓學生明確“為什麼寫”、“寫什麼”、“怎麼寫”,然後將序列確定為一個目標、三個階段、三條線索、11種能力,並按先易後難、螺旋反覆的原則,確定三個年級的訓練重點,訓練項目。掌握了這些方法和要點,“自能”作文也就宛如“尋常一首歌”了。再如湯步斌老師結合複數一章基本知識的講授,安排了複數的運算、複數運算的幾何意義及其運用、複數的模與輻角主值、複數與方程、複數與解析幾何及其三角的橫向聯繫等五個專題講座與訓練,使學生對本章知識有多方面理解,打開了解題思路,提高了解題能力,等等。更可貴的是,師大附中的“授漁”,不是泛泛而授,而是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使其形成各自的特色。

有位學生英語口語學習好,老師就總結她常聽、細品、多練習的做法;一位學生上課從不做筆記,聽課高效,老師就幫助其總結聽課方法;一位學生文理俱佳,就幫他總結交叉學習法;有位學生直覺頓悟能力強,老師就幫助他發展直覺思維。不少學生由於獲得了“漁”,創造出了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僅以記憶方法為例:有歷史諧音記憶法、地理讀圖聯想記憶法、外語單詞奇特形象記憶法、語文段落推進背誦法、數學定理反覆運用記憶法、物理公式模型記憶法、化學方程式連環記憶法等。“教會學生怎樣學習”,成了師大附中多年來一直遵循和實踐的重要教育法則。

標籤: 探尋 學生 學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wwq3j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