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關於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彙總9篇

關於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彙總9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彙總9篇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學生通過前幾年的學習與生活中積累的經驗,對圓形物體已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圓的初步認識》是建立在學生的這些經驗上來進一步認識圓的有關特徵,讓學生深切體會圓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併為後續學習圓的有關知識打下基礎。

二、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圓,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踐操作活動,感受並發現圓的有關特徵,知道點與圓的位置關係、圓心、半徑和直徑。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並感受圓的美。

三、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認識圓上所有的點到固定點O都有相同的長度r,認識圓心、半徑。

難點:初步認識圓的有關概念。

四、説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用情境教學法,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活動探究法讓學生主動探索、動手操作,認識點與圓的位置關係,從而理解半徑;用討論合作法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相互交流,學習半徑、直徑。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動手畫一畫、量一量,動眼看一看等方式自主探索,以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去學習點與圓的位置關係、半徑等知識。通過自學的方式去學習圓的對稱軸及半徑與直徑的關係。

五、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點亮雙眼,看自行車車輪

我出示了生活中自行車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它車輪形狀,學生們都知道是圓形,又出示正方形車輪的自行車,問這樣的自行車你們見過嗎?學生們會説沒有,緊接着我就提出疑問為什麼生活中的車輪都是圓形呢?圓形車輪到底有什麼奧祕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圓的初步知識。帶着問題引入課題,激發學生對圓的

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為後面的教學埋下伏筆。

(二)靜做細觀,共探圓的奧祕

1、認識圓的邊:觀察圓形,看看它的邊是由什麼樣的線圍成的?由此得出圓是由一條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

2、認識圓心:移動車輪、轉動車輪,讓學生觀察車軸在車輪中的位置有沒有改變,通過實物遷移,用一個點表示車軸,從而去認識固定的點即定點在圓中叫圓心,圓心用字母O表示。

3、認識點與圓的位置關係:通過動手操作、同桌討論,在圖中找出與圓心距離為3釐米、2釐米、4釐米的點,能找多少個,並觀察分別在圓的哪個位置,從而認識點在圓上、圓內、圓外三種位置關係。

4、認識半徑:通過點在圓上這個知識認識到圓上所有點與圓心所連的線段有無數條,長度都相等,接着介紹這樣的線段就是半徑,用字母r表示,接着小組去討論怎麼理解半徑,並通過一道練習加深對半徑的理解。

5、認識直徑:出示一個圓及圓中的6條線段,讓學生觀察6條線段中哪條最特別,通過小組討論找到特別之處經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再介紹這樣線段叫做直徑,用字母d表示,再讓學生説説如何理解直徑並在圓中試着畫一畫直徑,看看還能畫出多少條,並量一量看看有什麼發現,從而得出圓中有無數條直徑,長度都相等。

6、認識對稱軸及半徑與直徑的關係:通過預習回答問題來知道圓的對稱軸及同圓中直徑是半徑的兩倍,讓學生思考用什麼方法説明直徑是半徑的兩倍,並給學生一張圓紙片,動手操作來解決如何確定它的圓心的問題。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靜思默觀、自學新知、歸納總結的學習方式自主探索圓的有關知識,既讓學生感受豐富多彩的數學學習,又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齊心協力,一起練習

本環節通過判斷和選擇兩種題型進一步加深對圓的認識,培養學生分析、推理和判斷的能力。

(四)巧思妙想,暢遊數學天地

首先,解決開始提出的問題為什麼車輪要設計成圓形?接着讓學生們猜

謎語,輕鬆一下:有一個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釘了一個木樁,用一根繩子拴了一隻羊在那裏。(打一個水果)猜出後,我們再猜一猜羊吃草的範圍最大能吃出什麼圖形?在猜謎中感受到圓在生活的存在。那麼生活中還有什麼也是圓的,然後帶着同學們一起去欣賞生活中的圓,最後出示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的一句話一切平面圖形中,圓形是最美的,學生感受圓的魅力。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時《大數的認識》。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準備、過程設計六個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一)教材分析

“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和掌握了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學習的,是萬以內數的認識的鞏固和發展,本節課內容是今後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知識的重要基礎。

(二)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萬以內的數。在日常生活中也碰到過比萬更大的數,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但大數的讀寫對於學生來説比較抽象,數位、數級增多,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對本節課教材和學情的分析,結合以學定教的教學原則,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掌握數位順序表,知道億以內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能夠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出億以內的數,

2、在認數的過程中,結合現實素材,使學生感受億以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較大的計數單位,掌握億以內數數位順序表。

教學難點是:能夠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出億以內的數。

(四)教法、學法

本節課所採用的教法是遊戲激趣、情景體驗、知識講授。

學法是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獨立思考。

(五)教學準備

在本節課中所需要的學具是撥珠計數器,教具是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這節課,為了體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突出需求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創造的先導。因此,上課一開始,我就出示了一組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閲兵儀式現場直播收視率的有關報道:國內騰訊等多家視頻網站對閲兵進行了網上直播。截至9月3日19時,各大視頻網站“閲兵”主題視頻共1381個,拿優酷網舉例,累計觀看人次超過25881296人,最高峯同時在線人數超2323500人,再次創下直播時段內歷史新高。

出示的這組數據中有一個是學生已學過的萬以內的數,有兩個數是將要學習的億以內的數,提問學生:這兩個大數你會讀嗎?

用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在躍躍欲試的情態下進入新課的學習。此時我順勢引出課題:億以內數的認識

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這一環節是本課的中心環節,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安排了以下4個學習步驟:

1、創造計數單位“萬”和“十萬”

在剛才複習了有關數的知識的基礎上,我向學生提出挑戰性問題:9999的最高位是千位,那麼比千更大的計數單位還有嗎?怎樣在計數器上表示出來呢?

讓學生帶着思考在計數器上撥珠數數,創造出新的計數單位“萬和十萬”,學生在撥珠的過程中也明確了10個一萬是十萬。

2、創造更大的計數單位

奧蘇泊爾説過:只有學生親身經歷、感受的東西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我大膽放手給學生,讓學生小組合作,,想一想,運用計數器撥一撥,想辦法創造出更大的計數單位,學生有了前面的認知基礎,在撥珠過程中在創造等大的計數單位的同時就比較容易理解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教師板書),從而進一步得出結論: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為了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一億究竟有多大,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數概念,我出示多媒體課件將“一億”具體形象化,讓學生學會了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

3、整理數位順序表

課標指出,教師應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我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學課本第3頁有關數位順序表的知識,在學生自學後再互相交流,從而讓學生在輕鬆的自學交流中完善了數位順序表,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4、學習億以內數的讀法

讓學生藉助數位順序表讀數和脱離數位順序表直接讀數,並讓學生思考:大數怎樣讀才能讀得又對又快?從而引導學生髮現:在讀大數時,可以從個位起每四個數位進行分級,然後再讀就比較容易了。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億以內數的讀法”在學生的自主探索中像一卷畫軸一樣,徐徐拉開展現在學生的面前。

三、拓展應用,思維提升

我本着“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瞭如下幾道練習:

1、小遊戲(同時用課件出示):用數一數的方法求出一艘遊艇的價格(這時要給學生提出數數要求:95萬以上,一萬一萬的數,是103萬)、一列火車的價格(20xx萬以下,一百萬一百萬倒着數,是1400萬)

2、課件給學生提供一些生活中的信息套餐,讓學生讀一讀信息中的大數,並説出橫線上的數字表示的含義。

練習的設計,鞏固了學生的所學知識,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練習的需求。

四、課堂總結、感情昇華

提問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以及課件演示每人節約一粒米、一分錢、一滴水的生活情境,再次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意識到大數都是積少成多的,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五、説板書設計

各位評委老師請看,這一部分就是我對這節課的板書設計:

億以內數的認識: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

六、教學風格

教育家波利亞曾經説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立足學生的發展”,組織學生在有效地數學活動中認識大數,體驗大數,應用大數,讓每位學生親歷新知的動態生成過程,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不知我以上的觀點與分析是否合理、到位,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我的説課就到這裏,謝謝大家!(鞠躬,擦黑板)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3

各位評委,你們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有趣的算式》,我準備從説教材,説教法、學法,説教學過程三個部分完成説課。

一、説教材。

《有趣的算式》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探索與發現(一)》中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學會運用計算器進行一些簡單的四則運算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學生學了這部分內容,能為以後進一步體會探索的過程和方法,發現乘法的結合律和分配率打下基礎。為了更好地體現《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使學生在面臨各種問題時,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能夠發現其中所存在的數學現象並並運用數學的知識與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意義。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理解與內容的分析,按照新課程標準4~6學段數與代數中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有趣的探索活動,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2、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探索的過程中,體會探索的方法。

3、 情感與態度目標:感受數學的奇妙,養成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習慣。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鼓勵學生對算式及其結果的特點進行比較,從中發現一些有趣的數學規律。

教學難點定為:培養學生探究發現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説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我準備採用以下幾種教法和學法:

1、 教學中,我將通過談話來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

2、 觀察分析、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數學問題的提出和解決的過程。

3、 通過靈活多樣的練習,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提高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

4、 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的問題,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説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我力求突出“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思想,首先創設有趣的情境——挖掘寶藏。這一環節的設計,可以喚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再根據小學生好動、好玩的特點把整個教學過程設計成有趣的闖關遊戲活動,讓他們積極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通過引導學生的探究活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獲得探索規律的體驗,懂得應用規律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環節:活動探究,獲取新知。

通過四次闖關,在每一關中經歷“計算、觀察、思考、交流、歸納”這一過程,主動獲取知識,探索規律。

第一關:奇妙的寶塔。在每個同學都想一想的基礎上,通過小組議一議、全班交流、老師板書等啟發引導。

第二關:奇怪的142857。通過計算,引導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提出疑問,進行討論總結出規律。

第三關:神奇的9。通過設置“9999999×9999999=?”的難題,經歷解決問題的挫折,激發尋找新辦法的探索慾望。

第四關:尋找神祕的數。通過“賣關子計算得到的最後結果如果是6174的就是

好孩子,否則就不是好孩子”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實踐、探究與合作的學習的空間,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揮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第三環節:聯繫生活,深化應用。讓學生學以致用,從山腳到山頂有2222222層,每一層有5555555級台階,要走多少級台階才能到達山頂?解決22222222×5555555=?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用學到的知識與解決實際問題,促進理論同實踐的結合。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4

一、 説教材

《認數》是國標本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十單元“認數”86頁至87頁的教學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萬以內的數,並能正確讀、寫和比較萬以內的數的大小的基礎上,教學整萬數的認識。同時這一節的內容為學生繼續學習含有萬級和個級的數以及億以上數的認識作了鋪墊。教材分為三段安排教學內容。第一段,教學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和“千萬”。第二段,教學整萬數的含義及讀寫。第三段,教學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確定各數位所對應的名稱。

二、説教學目標:

1、憑藉學生的生活和知識經驗,使學生在認識個級數的基礎上,認識萬級的數,認識記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確定各數位所對應的名稱;掌握整萬數的含義和讀、寫的方法。

2、通過操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感受大數目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價值,增強應用意識,提高應用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大數目的興趣和認識大數目的自信心;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重點: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正確讀、寫整萬數。

教學難點:瞭解整萬數的含義,感受大數目的數值。

三、説教法和學法

由於整萬數相對較大,不便以具體形象的實物進行操作,加上學生已經較多的認數經驗,所以我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採用藉助於直觀教具計數器,幫助學生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理解每個數位上的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並且結合多媒體,展示生活中這樣的大數目,讓學生感受整萬數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同時開展遊戲活動,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四、説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在課前我安排學生蒐集生活中的一些大數。讓學生對大數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同時也為新課的教學作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新課導入時,用課件出示同學們的家鄉——明光市的有關數據,讓學生通過閲讀這些有意義的數據,既感受到大數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同時也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了愛家鄉、愛祖國的教育。

在學生感受了這些大數後,通過這樣的提問:“二千三百三十五、六十三萬、十九億、三千二百七十,這些數中哪些是你學過的,哪些你沒有學過。那麼你沒有學過的這些數是多少呢?怎麼寫呢?”

學起于思,通過這樣設疑提問來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以便來引入第二環節的教學“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 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

學生對於相鄰數位間的進率已有了初步的瞭解,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通過計數器一萬一萬地數,從一萬數到十萬,理解10個一萬是十萬;十萬十萬地數,從十萬數到一百萬,理解10個十萬是一百萬;一百萬一百萬地數,理解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通過師生共同合作、探討,認識更大的計數單位,充分體現了知識的一個逐步形成過程,使學生容易接受,從而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瞭解整萬數的含義,學習寫數、讀數。

在撥數的基礎上,我再趁勝追擊,讓學生在計數器上分別撥出例題中的三個數,並讓學生充分地説説你能很快撥出這些數的方法是什麼。在學生交流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多少萬就是多少個萬,因此需要在萬級上撥出多少。再讓學生撥好後對照計數器寫一寫,讀一讀,並交流讀、寫的方法,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充分感悟到,寫數時只要在萬級上寫上多少,而個級上全部是用0補足。

接着再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通過計數器上的數與所寫的數之間的對應關係,進一步鞏固寫法、讀法。

3、認識數位順序表

學生已經有了萬以內的數位順序表的經驗,可以讓學生直接結合計數器,自己探索寫出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老師適時地向學生介紹我們習慣採用四位一級的分級方法,讓學生説説:從數位順序表上看,依此有哪些數級?個級有哪些數位?萬級有哪些數位?此時再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請學生讀一讀,然後將每組中的兩個數進行比較,感悟萬級數的讀法與個級數的讀法類似,只要在萬級數的後面讀出“萬”字。

三、聯繫生活、深化新知

數學教學要善於走出“書本數學”,迴歸“生活數學”之中。整萬數究竟有多大,對學生而言比較抽象,也較難理解,通過讀寫生活中的大數目,不僅可以讓學生鞏固數的讀法和寫法,也初步體會到了整萬數究竟有多大。

在“想想做做”第4題可以引導學生比較自己熟悉的教室或校園的佔地面積,從而去感受天安門廣場和頤和園實際佔地面積的大小。最後讓學生再次出示課前收集有關大數目的信息,請學生來讀一讀,教師可以結合學生交流情況作出及時評價。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整萬數,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學數學的目的也是為生活服務的。

四、總結歸納

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小結,説説你在今天的這節課中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疑問。使學生在交流中互相補充,共同完善,有助於知識的積累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由於本人的教學水平有限,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肯定會出現一些不足,敬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5

課程標準:

1.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繫,運用數學的思維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從現實生活或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能夠用自己的話説出什麼是速度、時間與路程,知道速度的單位,會正確讀寫速度單位。

2、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構建速度×時間=路程的數學模型,理解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係。

3、運用速度,時間與路程之間的關係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熟悉和掌握時間,速度和路程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對速度,速度單位的熟悉和掌握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係,具備了除數是整十數除法的計算能力,能獨立解答求每分鐘行多少米的應用題,在已有的生活實踐中,經歷過路程、時間與速度,能模糊地感覺到它們之間可能存在一定關係,這些知識、能力及經驗為學生掌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建構行程問題中的數量關係模型,解決相應的應用題提供了前提條件。

教學策略:

1)助學單先行,以學定教,教師的教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學生對這個課題已經知道多少、存在哪些障礙?如何做能協助學生輕鬆、有效的實現目標?這些是我進行教學方法設計的出發點與着力點。

2)體現“五主一輔”原則。本節課我遵循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思維訓練為主線,以教材素材為主載,以學生情感的昇華為主旨,以趣味性的故事情節和多媒體資源的聲像圖為輔的原則,創設問題情境,啟迪學生的抽象思維,促進學生主動、和諧的發展,最後達到建模。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和你的家人從網上買過東西嗎?

師:那你們知道我們買過的東西是怎樣交到我們的手裏的嗎?

師:其實快遞也是物流,關於物流,老師這裏有一段視頻,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學生觀看視頻)

師:正是因為物流中心有着這麼多的作用,所以每天那都是車來車往,你看摩托車、大貨車,小貨車都在趕着往物理中心送貨呢。

師:你發現了那些數學信息?

師:根據這兩條信息你能提出一個什麼數學問題?

生1:車站與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

師:經過觀察,咱們發現並提出了數學問題,下面咱們就分析和解決問題。

二、活動促思

1.探究速度時間與路程

師:同學們,這是助學單的第一個問題,先請大家回憶一下,你昨天是怎麼想的?現在請大家在組內交流你的想法。

師:哪個小組願意交流一下你們的想法?

學生小組展示,並且進行互動

師:同學們討論的非常熱烈,剛才大家提到一個非常關鍵的幾個詞(板書速度、時間、路程),請大家結合實例想一想什麼是速度?什麼是路程?

同學們緊互動交流。

總結:這樣我們把每分鐘、每小時等等這樣的時間可以叫做單位時間 單位時間行駛的米數或千米數就可以叫做(速度)

師:那速度單位應該怎麼寫呢?哪位同學願意當小老師給大家講一講?

學生講解

師:學會了嗎?那老師可要考考大家。

課件出示:李老師騎自行車走了9千米,這裏的9千米表示的是李老師騎自行車的速度。

師:看來表示速度的時候,一定要表示清楚那個單位時間行駛的速度

課件出示:劉翔的速度是9米/秒,蝸牛的速度是9米/時,兩個速度相等

師:哪裏錯了?

師:我們如果讓劉翔和蝸牛比賽,滴答一聲誰出去了?誰還在後面慢慢的爬呀?

2.探究三者之間的關係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了速度、時間和路程,想一想老師接下來會提問什麼問題?

學生猜測

師:沒錯,我們開始解決助學單的第三個問題,結合實例説一説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係?現在先想一想,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一下。

學生互動交流

師:同學們經過互動交流,我們理清了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係,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時間=速度、路程÷速度=時間,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師:現在請同桌兩人再互相説一説。

三、拓展延趣

師:看大家學的這麼認真,老師獎勵大家去玩一個闖關遊戲,看誰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可是可愛的熊大熊二被光頭強綁架了,你們願意參與營救活動嗎?

四、鞏固練習

1、第一關:先説説路程、速度、時間的關係再填寫下表(課本100頁的1)

師:這是三種交通工具的形式情況,仔細觀察,解決第一個你打算用到了什麼關係式?

生:因為路程÷時間=速度,所以用30÷2=15

師:第二個有關摩托車的,你能解決嗎?第三個呢?

師:恭喜大家順利闖過第一關,下面進入第二關

2、第二關:甲地離乙地有240千米,一輛汽車的行駛速度是60千米/時,從甲地到乙地行駛了4小時,

(1)60×4=240米

(2)240÷4=60千米/時

(3)240÷60=4小時

師:請問第一個表示什麼意思?第二個?第三個?

師:同學們真厲害,這兩道題都沒難住大家,接下來我們接受更大的挑戰,請看

3、第三關:平均每小時可以做紙花25朵,3小時可以做紙花多少朵?

生:25×3=75朵

師:説説你的想法

師:每小時做得朵數×時間=一共的朵數

小明打作文,平均每分鐘打100個字,5分鐘可以打完,他的作文有多少個字?

生:100×5=500 (個)

師:你能像上個題一樣説説這個題的關係式嗎?

生:每分鐘打的字數×時間=一共打字個數

師:恭喜同學們成功營救出熊大熊二,老師為你們點贊。

師:仔細觀察剛才解決的這兩個問題,然後回憶下剛上課時我們解決的這個問題,你發現他們之間有着怎樣的聯繫?

師:老師等等你,仔細考慮一下

師:在數學上能用聯繫的眼光看待問題,這對我們的數學學習非常的重要。

師:這麼多不同的數學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一個關係式上。希望你帶着發現的眼睛繼續去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五、總結回顧

師:這節課馬上要結束了,回一下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師:同學們的收穫可真不少,課下請把本節課知識整理在思維導圖本上,善於總結的孩子才會有更大的進步。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6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大數的認識》,我説課的流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説教材

《大數的認識》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第七冊第一單元2-5頁的內容。這部分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個級數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高一級的數,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較大的數用個級來計數是不能滿足的,從而理解學習億以內數的必要性。同時也為學習億以上的數打下基礎。

二、説學生

四年級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正處於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抓住了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在教學中,要有效引導學生親歷知識的生成過程,有效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訓練學生的元認知能力。

新課標指出,通過數學學習,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重要的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結合教材特點及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跟心理特點,認知規律,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三、説教學目標

技能目標: 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知道億以內各個計數單位和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制關係。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

能力目標: 理解多位數的讀法,在具體情景中能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出多位數,體會並闡述多位數讀法的規律。

情感目標: 1、結合實際素材,使學生感受億以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

2、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和應用數學的意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自我評價和善於合作的能力。

根據本節課在本單元的地位和作用,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點、難點。

四、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正確讀、寫億以內的數。

難點:各數級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五、説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方法主要採用觀察法和發現法以及小組合作交流,探究研討法,以自主探究式學習方法為主。之所以採用這種教法學法,是針對學生以前在學習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懂得了個級數讀法而設置的,用原有的經驗和方法來解決本課的問題。

最後,我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説教學設計

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以及本課的教學內容步步逼進的特點,我認為本課教學應按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一)複習舊知,先立後破

在這一環節中先以複習舊知為基礎,先喚起學生對個級的印象,為達到這個目標,我設置了複習練習,讓學生讀萬以內的數,然後讓學生總結回顧關於萬以內數的知識,為下面學習億以內的數做好鋪墊。

(二)設置問題,巧妙導入

在這一環節我設置了這樣的問題“同學們知道20xx年我們國家發生了哪些大事?” 當學生回答“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引入課題:億以內數的認識。這樣設計主要是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然後順理成章地引入新的內容。

(三)實際操作,自主學習

A、億以內數的認識

1.計數單位與數位名稱:在這一環節我用計數器撥珠,一千一千地撥,一直數到九千,再撥一千,問學生: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滿“十”怎麼辦?學生根據以前的知識回答出:千位滿十向萬位進一,也就是“十個一千是一萬” 時,再問學生:一萬一萬地數,一直數到九萬,再加上一萬是多少?在此環節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撥、想、説,小組討論後,然後全班交流。主要採用小組合作交流,探究研討法,使學生認識10個一萬是十萬,認識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接着我又設置了這樣的問題:大家知道萬、十萬、百萬、千萬、億是什麼嗎?當學生根據以前的學習經驗回答:計數單位時,我告訴學生計數單位是要按一定順序排列的,計數單位所佔的位置就叫做數位。這一環節我主要引導學生髮現新舊知識的統一性,理解億以內數與萬以內數的聯繫,從而更容易的接受下面的知識。

2.計數方法:通過第一環節的撥珠,我設置了這樣的問題:你發現這些計數單位之間有什麼關係嗎?要求學生在小組裏撥珠數一數,然後請學生代表在全班進行示範。由此得出: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

3.分級方法:由於數位如何分級是一種統一規定,所以可直接告訴學生:從個位起每四個數位就是一級。個位、十位、百位、千位是個級,表示的是多少個一。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是萬級,表示的是多少個萬。億位和億位以上的數位是億級,表示的是多少個億。

4.數的組成:課件出示13819000讓學生根據以前的學習經驗,説一説每一個數字的含義。

5.總結:讓學生説一説所學到的新知識。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找出學生的錯誤,並加以糾正,鞏固對億以內數的認識。

6.練一練:是課本第四頁的做一做,前三個練習是數數練習,目的讓學生熟悉剛剛接觸的新數位的知識。第四個練習是讓學生説一説生活中萬以上的數,課件展示身邊的大數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是現實的,從而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讓學生體會到身邊有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通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藉助生活經驗,學會探索解決數學問題。

B 、億以內數的讀法

在這一環節我由淺入深設計了三個習題,引導學生牢固掌握億以內數的讀法。 例1 課本第八頁練習一中的第二題,採用這個練習作為例1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照,發現萬以內數與億以內數在讀法上的相似點,學會簡單的億以內數的讀法。 例2 除去舊知識的對照,讓學生能夠熟知簡單億以內數的讀法。為例3打下基礎。 總結 在例1、例2結束後,讓學生説一説怎樣讀這些億以內的數。目的是通過以上兩個例題的學習,讓學生明白億以內數的讀法:先讀萬級,再讀個級;萬級的數,要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後面加上一個“萬”字;不管每級未尾有幾個0,都不讀,其它數位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例3 板書出示90080760首先讓學生回顧在學習“億以內數的認識”這一環節的知識,讓學生説一説數位名稱,數的組成,哪些數是個級的數、哪些是萬級的數,最後引導學生讀較複雜的億以內的數。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既複習了第一環節的知識,同時學習第二環節的知識:弄清在如何讀中間有0或未尾有0的數。

(四)加深理解,巧設習題

例4 課本第5頁例2,進一步掌握如何讀中間有0或未尾有0的數。

例5 通過例3、例4引導學生使用分級的方法快速讀出億以內的數。

例6、例7 是來自身邊的大數,使學生在鞏固知識的同時感受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例8 根據學生的好勝心強、喜歡競爭的心理特點,採用競賽的方式鞏固新知。

(五)全課總結,鞏固新知

小組交流,讓學生談談自己學習到了哪些知識。在這一環節裏,讓學生自己説説本節課的收穫,既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回顧與整理,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表達和自我評價的能力。

安排作業:1、做一個數位順序表;

2、完成課本第9頁第4題。

在作業中及時鞏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七、板書設計:

為了突出本課的重點、難點,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圓的初步認識是學生直觀認識圓和已經較系統地認識平面上直線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他是曲線圖形的開始,所以正確樹立圓的表象。掌握園的特徵,是本課的首要任務。

二、説教學目標

1、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認識圓的特徵,初步學會畫圓。

2、在認識圓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享受思維的樂趣。

教學重點:圓的特徵。

教學難點:學會畫圓。

三、説教學設計

1、情景中創造圓

課的開始,創設情景:“正確答案離小胖右腳3米處”以右腳為點,3米長的範圍上去尋找,這一環節,讓學生獨立去思考,並在不完整的交流中,引出各個點,逐步形成圓。

2、比較中初步圓

出示已認識的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等平面直線圖形,讓學生去比較直線圖形與曲線圖形慢慢地引出圓是由一條圍成的平面圖形。

3、緊緊扣住圓的特徵

通過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邊形中的中心點到各個頂點之間的距離相等,讓學生去尋找相等距離的條數,慢慢演變成,圓的中心到圓上各點的距離處處相等,並且有無數條這一圓的本質特徵,引用墨子的一中同長,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一中同長是圓的本質特徵,這一教學重點。

4、畫圓中感受圓

讓學生嘗試畫圓,處處感受畫圓的困惑,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感受到畫圓的步驟,定點,定長,繞一圈,正確掌握圓的畫法。

5、解釋生活中的圓

汽車輪胎為什麼設計成圓的?再一次讓學生感受到圓的一中同長本質特徵

6、迴歸情景問題,延伸突破圓

迴歸情景問題,並出示籃球與圓,讓學生比較認識到圓是平面圖形,而籃球是立體圖形,他們的共同特徵是一中同長,從而完整正確答案在以右腳為圓心,3米長為半徑的球體上,圓的認識又有以重大突破。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8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畫一個角。在學之前請同學們先拿出複習資料。

1.把下面各角填入適當的括號內.

40° 135° 180° 91° 360° 90° 127° 4°

鋭角( ) 鈍角( )直角( )平角( )周角( )

2.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數.

師: 第一題是複習什麼?生:角的度數!

師:角的分類!好下面做一下第一題。

師巡視、指導。發現有的同學沒有填全。

師:這裏面可不是隻有一個鋭角,有的可是有兩個三個吶!

訂正

師:鋭角。生:4°、40°

師:有填一個的嗎?

生:我填的是4°。注意,這裏面可不是隻有一個鋭角。

師:鈍角。生:91°、127°。

師:什麼叫鈍角?生:大於九十度小於一百八十度的角。

師:剛才那個鋭角,什麼叫做鋭角?生:小於九十度的角...師:叫做...生:鋭角。

師:直角。生:90°

師:平角。生:180°

師:周角。生:360°

師:下面看第二題。量出下面的角。

生量。師巡視指導。

師訂正角1多少度?;角2多少度?角三呢?學生一一説出。 這裏一邊説開口方向一邊説度數多好!

師:量一個角我們要遵循哪些步驟?

生説師板書:1、找準開口方向 (開口向左用外刻度,開口向右用內刻度。)

2、重合(1)中心——端電 (2)0刻度——射線

3、看另一條射線經過哪一刻度。

師:量一個角我們會了,如果我們知道一個角的度數怎麼畫出這個角呢?好!現在看老師給大家作示範。

師邊説邊作示範:1、先畫一條射線。

2、重合(1)中心——端電 (2)0刻度——射線

3、畫另一條射線。

師:看明白了嗎?好下面打開書在看一下書上是怎麼畫的。 這一環節沒有必要。

師:看完了嗎?剛才咱們畫的是開口向哪一方的?生:右!師:好,能不能畫一個開口向左的?生:能!師:好,現在你們畫一個開口向左的55°角。

生畫師巡視。

師:畫完後,同桌交換檢查一下。

生交換檢查。

師:畫完了嗎?再畫兩個怎麼樣?生:好!

師:畫65°、110°的角,開口方向隨意!

生畫。

師:我們畫了4個角了,那你能不能總結一下畫一個角應有哪些步驟呢?

生回憶剛才老師畫角的步驟。舉手。

師根據學生的總結,邊説邊板書:1、先畫一條射線。

2、重合(1)中心——端電 (2)0刻度——射線

3、畫另一條射線。

師:好,再畫一個角怎麼樣?生:好。師:用量角器畫一個45°角。生畫。

師:畫完了嗎?生座正以示畫完。能不能不用量角器畫?生:能!用三角板!

師:好,拿出你的兩個三角板。兩個三角板中六個角各是多少度?指兩名學生回答。

師:好,現在用三角板畫出45°角。

師:用三角板還能畫多少度的角?(30°、60°、90°)

師:好了,我們學會了用量角器,三角板畫角了,下面我們拿出一張紙來,用紙來折出角來。

師:用紙折出45°角。生折然後訂正。

師:再折出各135°角來,折完就下課。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1)理解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只有相交和平行兩種。

(2)能借助直尺和三角板過直線外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3)體會平行公理及其推論。

2、解決問題。

讓學生在探索平行公理的過程中,體會從數學的角度理解問題,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3、情感態度。

(1)通過對生活中平行線的認識,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通過師生的共同活動,促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學會與人交流,培養學生的良好情感和主動參與意識。

(3)學生經歷觀察、動手操作、發現討論等數學活動,感受數學活動充滿探索性與創造性,促進學生樂於探究。

教材分析:

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是“空間與圖形”所要研究的基本問題。這些內容學生在前兩個學段已經有所接觸,本節課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探究平面內兩條直線平行的位置關係,平行公理及其推論。這些知識是空間和圖形領域的基礎知識,在以後的學習中經常要用到。同時,本節課充分利用現實世界中的實物模型,讓學生直觀感受,通過設置“觀察”、“討論”等活動來鼓勵學生勤思考、多交流,對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應用意識以及創新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教法學法:

1、動:教師利用多媒體設計動畫情景,鼓勵學生動手做,動筆畫,動腦想,動口説,親身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

2、探:教師引導學生操作模型,動手畫圖與合作討論,共同探索出平行公理及推論。同時,通過設置拓廣探索等練習來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索慾望。

3、樂:本節課的設計力求做到“與學生的生活實踐聯繫得緊一點,直觀的多一點,動手實驗的多一點,使學生的興趣高一點,自信心強一點”,促使學生樂於學習,樂於思考,樂於探索,樂於創新。

4、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滲透觀察、猜想、歸納、類比等數學思維方法,同時,通過平行公理推論的教學,向學生初步滲透反證思想,讓學生嘗試“説點兒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讓學生感受一組畫面,從而引出本節課題:平行線(板書課題)

(意圖:通過熟悉的畫面,不僅讓學生感受到幾何圖形無處不在,也為後面的探究活動作好了情感準備。)

二、合作交流

1、建立模型。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操作模型,並思考問題:在木條轉動的過程中,有沒有直線a與直線b不相交的位置呢?

(意圖:利用這個模型引入,可以幫助學生直觀理解平行線的概念。同時,通過學生主動的活動,讓學生親眼目睹數學過程形象而生動的性質,親身體驗如何“做數學”,從中感受到數學的力量,促使學生樂於學習。)

2、平行線的概念。

(1)學生討論得到:在木條轉動過程中存在一個直線a與直線b不相交的位置,這時直線a與b互相平行(parallel),記作a∥b,讀作a平行於b。

(2)平行線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你還能舉出其他一些例子嗎?

(3)動手畫一畫,分小組討論: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有幾種?

(4)動畫演示空間圖形:這樣的兩條直線會相交嗎?那麼它們平行嗎?

3、平行線的畫法。

(1)過直線AB外一點P,你能畫出直線AB的平行線嗎?能畫出幾條?

(2)動畫演示平行線的畫法。

(3)練習:過點P畫直線MN的平行線。

4、平行公理。

(1)討論:在前面轉動木條a的過程中,有幾個位置使得a與b平行?如圖過點B畫直線a的平行線,能畫出幾條?

(2)類比前面我們學過的“垂線的性質”,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3)歸納平行公理。

5、平行公理的推論。

(1)討論:過點B、C分別畫直線a的平行線b和c,那麼b和c平行嗎?由此你又能得出什麼結論?

(2)歸納平行公理的推論。

(3)平行公理推論的説理。

三、反饋練習

1、鞏固練習。

判斷正誤

(1)兩條不相交的直線叫平行線。( )

(2)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必平行。( )

(3)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直線,必把這個平面分為四部分。( )

(意圖:通過練習,鞏固平行線的概念及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落實基礎知識。)

2、綜合運用:P13、練習。

説明:(1)學生畫圖、小組討論、交流。

(2)教師巡迴指導、集體講評、示範。

(意圖:這組練習是“基礎練習”與“複習鞏固”的綜合。讓學生通過畫圖進一步鞏固平行線的畫法及平行公理,使學生能將文字語言轉化為圖形語言。)

落實新知

3、拓廣探索。

小紅的媽媽是舞蹈教師,有一次快到六一兒童節了,需要編排一個舞蹈,規定排成三行,然後變換各種隊形。小紅一聽,高興地對媽媽説:“這是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讓我來替您參謀參謀。”小紅利用我們剛學過的知識:平面內三條直線的位置關係,設計出了四種隊形。小紅的媽媽一看,果然好辦法,隊形變化多端。

你知道小紅是怎樣設計的嗎?

説明:學生分組討論、設計並在全班交流,然後教師利用動畫展示。

(意圖:通過拓廣探索,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服務於生活。同時,通過學生設計不同的隊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悦。)

小結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説明:學生分組小結,各組代表發言交流體驗,教師及時給予肯定、讚揚。

(意圖:讓學生自己小結,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使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佈置作業

1、讓學生利用平行線設計一些圖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體驗平行線的美學價值。

2、讓學生利用相交線和平行線畫出自己家住房的平面圖,自己設計一個户型,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板書設計:

5.2.1 平行線

1、平行線的概念練習書P13

2、平行線的畫法

3、平行公理

4、平行公理的推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ww2nk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