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小溪生病了》教學反思(通用3篇)

《小溪生病了》教學反思(通用3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溪生病了》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溪生病了》教學反思(通用3篇)

《小溪生病了》教學反思1

《小溪生病了》是一篇有趣課文,文中用富有童趣的語言敍述了小溪從清到髒,再從髒到清的過程。告訴孩子不能亂扔垃圾,要保護好自然環境。課文以一些小動物前後行為的變化,導致小溪水的變化作為線索,進行對比描寫,句子連貫而流暢,十分適合小朋友朗讀感悟。

對於本課我的教學思路是這樣的:以複習舊知的形式導入課文,先後出示兩幅不同面貌的小溪圖進行對比,讓學生對小溪生病這一事件先有一點感性的認識,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接着揭示課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以初步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初讀課文環節,要求學生不是漫無目的地去讀,而是有要求有任務地去讀。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去自學課文,學習效率提高了,在集體交流過程中對於老師的.提問,心理上有了一定的準備,要找到文中相應的句子就不那麼困難了。如此設計,可以將更多的時間花在指導學生朗讀好句子,使學生通過反覆讀句瞭解課文內容,並通過讀句感受小溪前後截然不同的樣子,真正實現以讀促悟。再讀課文環節的學習主要是圍繞小溪為什麼會發生變化這一問題展開,通過再讀課文2、4、5小節,要求學生找到表示小溪生病、病好原因的句子,引導他們進行對比朗讀,在朗讀中感悟往小溪裏扔垃圾是不對的,應該保護好環境。拓展部分我設計了一個説話練習:小溪病好了,它會對小動物們説些什麼呢?讓小朋友在小組裏説一説、議一議,以此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而採用小組學習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參與的機會,同時也有利於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覺得自己有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比如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板書設計清楚、明瞭,突出了教學重點;以學生為主體,教學中注重以學生為本。但不足之處也比較明顯,留下了一些遺憾。

因為本課是讀課文識字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所以本課的學習目標之一是要求學生不唱讀、不頓讀,連貫地朗讀課文。課堂上通過一定程度的朗讀訓練,學生基本上能做到不唱讀、不頓讀。但我覺得自己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還存在一些問題。為了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課堂上我多采用個別讀、小組讀、男女生賽讀等形式,而很少讓學生一起讀。這就導致了部分學生朗讀不夠充分,沒有得到應有的朗讀訓練。再讀課文環節,在引導學生理解句子的基礎上沒有趁熱打鐵要求學生讀出相應的語氣,這更是我這次教學中的一大失誤。我想如果當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加表情、動作讀讀演演,他們應該會讀得更投入,表達感情也更到位。

《小溪生病了》教學反思2

一年級學生入學時間短,語言表達能力欠佳。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兩個主要的語言表達訓練點:一處是課文第四節中小動物們為什麼會覺得不好意思?它們當時心裏會怎麼想?一處是拓展部分的説話練習:小溪病好後,會對小動物們説些什麼呢?對於這兩個説話練習,小朋友們都樂於説,表達的意思也比較準確,但是多數學生在説話時句意表達得還不夠清楚、完整,作為教師應該及時規範他們的語言。而我在教學過程中,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學生表達的意思是否正確上,忽視了對學生良好説話習慣的培養。所以規範學生的語言,指導學生清楚、完整地説話在我今後的教學中是值得高度重視的。

一節課下來,對自己的教學和學生的表現作了仔細的回顧,感覺自己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所以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要多反思、多學習,儘快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積累教學經驗,揚長避短,以求進步。

《小溪生病了》教學反思3

這篇課文主要通過小溪由清到髒,再變清的過程,告訴小朋友要保護自然環境。

課文共有11個生字,學生學到這個單元,11個生字對他們來説已不會覺得太多,因為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自學生字的能力。生字教學仍採用小集中的辦法,根據不同的特點進行教學。如:“生病”注重拼音教學,因為它們都是後鼻音。“扔”字注重筆畫。其他容易學的生字都通過自學,然後進行反饋。

這篇課文寫得很優美,因此這在教學時,我很注重指導學生的朗讀,如:文中有一些重疊詞寫得很有特色,第一個讀得短促些,第二個字音節可以稍延長些,“的”字讀輕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vvwvo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