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衝破語文課的話語套子

衝破語文課的話語套子

 

衝破語文課的話語套子

作者:黃耀紅

 

也許你不會相信: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正潛伏和生長着各種各樣的“話語套子”。所謂“話語套子”,亦即説話的某種套路和模式。這種套路和模式很有“引力”,以致於我們陷入其中而不自覺。無論是對課文的解讀還是對作文的評點,無論是詞語的調用還是句式的選擇,無論是教師的講解還是學生的發言,語文課上的“話語套子”總是如影隨行,揮之不去。

且把常見的分析課文的語言作些歸納:只要提到人物形象,諸如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栩栩如生、個性鮮明之類的評價會“一踴而上”;只要説起景物描寫,諸如抓住特點、層次井然、情景交融、比喻神奇、有聲有色等語彙又會立馬從我們的語言庫存中跳出;只要講到敍事性文章,照例該總結出諸如小中見大、詳略得宜、一波三折、巧設懸念等寫作特點。當我們用類似於這樣的語言去解讀一篇篇文學作品時,説起來“一套一套”的,甚至還頗有些自我陶醉。其實,這種程式化的話語方式,正暴露了我們思維活動的消極定勢。很多時候,這種缺乏個性的解讀語言根本不能真正引起學生對優秀文本的關注。他們太熟悉這些話了,小學語文老師如是説,初中語文老師如是説,高中語文老師還是如是説。這些話語在不同課文中的內涵,學生無法體會得到,倒是這些話語本身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可”的“標籤”和“套子”。

應用性文章的分析同樣是一不小心就被“套”住了。教説明文,動輒就是“四大要素”:説明對象是什麼,説明方法有哪幾種,説明順序如何,説明語言怎樣;教議論文,絕對離不開“三大塊”,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至於説文章中心思想的歸納,更是天下文章一個“模”。無非是:文章通過記敍或描寫什麼,表達了什麼,讚美了什麼,批判了什麼。就像套用數理化中的公式、定理一樣,“無往而不勝”。

寫作教學中的“話語套子”的“神通”則更加廣大。別的不説,只看看作文本上的評語就知道了。隨便翻開一本學生作文,或許我們會不由自主地寫下中心突出、層次清楚、結構嚴謹、首尾呼應、用詞準確、語言生動之類的評語,或者説是這些語言的否定式。就像以前給學生寫操行評語一樣,總是內容上大同小異的幾句套話。

恩格斯説過,語言是思維的直接現實。語文課上的這些“話語套子”反映的問題是思維的模式化和師生對這種思維方式存在的不自覺的`依賴心理。這種“話語套子”不僅無益於課文的理解,而且影響學生學習語言的熱情。這些都與以人為本的閲讀教學和以人為本的作文教學格格不入的。不管是閲讀還是寫作,我們應該強調個性化的思維方式和“話語方式”,強調話語形式的自由、開放和創造。雖然語文老師可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性格氣質、生活經歷、審美情趣、話語習慣選擇最佳“話語方式”,這並不是説語文課的話語就沒有共性。筆者以為,語文課堂話語應有“三種味道”。

一曰文學味。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多少文學素養、沒有“書卷味”的語文老師能夠把語文課上得有滋有味。如果一堂課上只聽到語文老師在絮絮叨叨地提問,在對所謂的知識點作“匠氣十足”的詮釋,那樣的語文課肯定無法喚起學生的聯想和想象,無法喚起他們對文學的激情。富有文學味的話語,往往講究比喻、排比、設問、反問、誇張等修辭格的靈活運用,講究意境的營造,講究詩意的捕捉和哲理的提煉,講究話語的音律和節奏,講究語氣語調的輕重變化。這些優美的文學話語會讓學生的心靈沐浴着明媚的文學之光,激起他們對語言文學由衷的熱愛。

二曰生活味。語文課堂話語要有文學性,但又不能一味地“冒酸氣”。語文與生活須臾不可分離。這就要求語文老師無論是解讀作品還是評點習作,都要有一種聯繫生活的意識,到生活中去尋找自己話語的源頭活水,注重語言的口語化和通俗性,追來幽默、明快、含蓄的話語風格。

三曰孩子味。小學生、中學生畢竟都是成長中的“孩子”。語文課堂話語要適合學生的口味,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這就要求語文老師要有一顆童心或年輕的心,去感受課堂教學內容,選擇孩子們喜愛的話語方式,而不能僅僅站在成人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更不能把一些成人味十足的結論向學生作一廂情願的推銷。

總之,要衝破語文課的“話語套子”,關鍵在於樹立話語個性化意識,敢於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學會用自己的話解讀課文,用自己的話寫作文章,學會選擇自己喜歡的話語方式表達內心的獨特感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vg2kg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