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高二政治教學反思

高二政治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二政治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高二政治教學反思

高二政治教學反思1

新的高考方案頒佈以後,政治教學也得隨着高考改革而進行調整。高二文理科分班以後,如何兼顧文科班與理科班的政治教學對政治教師來説是一種機遇,同時也是一種挑戰。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我摸索出一種教學效果較好的模式。

一、理科班政治教學重視基礎知識

對於理科班的學生來説,政治科的學習要求是要通過學業水平測試。因此,理科班的政治教學重點是傳授基礎知識。然而,理科班的學生會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理科的學習上,對文科傾注的時間非常有限,更有甚者除了政治課外,不會再花時間去學習政治。因此,提高每節政治課的效率就成為理科班政治教學的關鍵所在。我設計的理科班教學模式是:預習——知識點講解——知識總結——練習——評講。

1、要理科班的學生騰出課後時間預習是不切實際的,所以,我會充分利用政治課前五分鐘讓學生預習新課。這種預習並不是漫無目的地看書。我會在課件上先以“課前熱身”的方式,把每節政治課要掌握的知識重點以問題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根據問題進行預習。這種預習目的性強,教學重點顯而易見,為講解知識點打好基礎。

2、“興趣是好的老師”。要理科班的學生參與熱情高,政治課堂絕對不能枯燥乏味。在進行知識點講解的時候,我會充分運用時政熱點、圖片、故事、視頻等資料,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我會不失時機地提醒學生把重要的知識點在書本上划起來。

3、由於有課件的協助,很多老師現在都不會花時間板書。可是,我認為板書對明確每節課的知識體系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所以,我堅持把每節課的知識框架圖簡略地記在黑板上,並要求學生把知識框架圖記在書本上。這既能起到知識總結的作用,又方便學生提高看書的效率,一舉兩得。

4、只是聽課是遠遠不夠的,應講練結合,堅持每週一練。每星期以活頁的形式精選練習題作為理科班的作業,練習以基礎知識為主,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運用。認真批改後,把學生主要做錯的題目評講一遍,及時查漏補缺。

二、文科班政治教學重視興趣與能力的培養

政治對文科班的學生而言,是高考的必考科目,因此,政治教學是一場“持久戰”。怎樣才能不讓文科學生對政治產生厭倦感呢?最重要的是讓他們覺得政治有趣味,並給予他們成就感。也就是説,培養學習興趣和能力顯得尤其重要。

1、文科政治的激趣法:

導入激趣。活躍的課堂氣氛要從導入開始。每次上新課前,我都會精心設計導入,用學生感興趣的材料、新聞作為導入,能讓學生保持較長久的學習熱情。

設疑激趣。在講授難點知識時要創設難度適中的問題讓學生解答。這種問題不能太難,也不可以太容易,讓學生有思考與討論的空間,這樣才能讓學生有鑽研的勁頭。

幽默活潑的語言能讓學生整節課都置身在輕鬆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學習的積極性也會特別高漲。

2、綜合能力的培養:

理解能力的培養。理解能力的培養是建立在熟悉課本知識的基礎上的,所以,我會反覆向學生強調看書的重要性。所謂看書並不是把知識掃描一遍,而是要把書本讀“薄”,也就是要學生學會自己概括知識框架。每個人對知識框架的理解都不一樣,我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把每單元的重點知識框架整理出來,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還能使他們掌握系統複習法,方便他們記憶。

運用能力的培養。只懂得背誦知識點是遠遠不夠的,能學以致用才是最重要。因此,我特別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這需要的是恰到好處的練習。所謂恰到好處,就是指練習題貴精不貴多。對於我教的B層次班級,我更願意選擇難度稍低的主觀題給他們訓練。簡單的主觀題可以幫助B班的學生樹立信心,形成良好的答題規範,提高他們審題、知識遷移、解題、運用等能力,並在這過程中慢慢把難度提高,逐步向較難的主觀題過渡。

提問能力的培養。過去,文科班的學生不是太喜歡提問題,所以,不明白的知識往往會堆積如山。在我教的班級,我會鼓勵學生去提問,不僅是向老師提問,還支持他們向班級裏的同學請教。每週我都會利用一個晚修的時間到班裏面答疑,把學生不明白或做錯的題目一對一地為他們解答清楚。一開始提問的人並不多,但是反覆幾次答疑後,越來越多的學生會主動向我提問,後來班裏還形成了互相提問甚至爭論的氛圍。這種好學樂學的氛圍大大激發了大家學習政治的熱情。

當然,我的教學經驗尚淺,要做到文科理科政治教學兩不誤,還需要進行漫長的探索,吸取更多優秀教師的經驗。也許,這也是我教學成就感的來源。

高二政治教學反思2

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反饋出這樣這樣幾點信息:

一是由於剛剛開始哲學的學習,一部分同學不能很好的把握哲學學習的特點和規律,學習積極性不高;

二是答題是出現的問題,哲學題主要是對哲學原理的考查,但是很多同學遇到任何一個題目都不加分析地答出所有的哲學原理,答題變成了原理的簡單堆砌;還有一些學生審題不準確,經常答非所問;

三是原理、方法論對應不起來條理不清,思路混亂;四是把所學唯物論和認識論混為一談。反映到一點就是不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因此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本學期的教學要求,對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得出如下幾點反思:

一、夯實基礎知識,構建知識體系

隨着新課程的改革,高中政治的考試更注重於對能力的考查,但能力的發展依賴於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積累。那麼,要鞏固紮實的基礎知識,就需要尤其注重構建知識體系和網絡,從宏觀上駕馭知識,否則,知識點就會零亂不堪。

課堂教學首先應從微觀知識、重點知識着手,在此基礎上,更要注重宏觀知識體系網絡的構建,要求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點之間的聯繫,這樣運用起來就可以得心應手。

學生學習過程中,要善於把課本的知識變“薄”,也要善於把課本的知識變“厚”,來構建知識體系。把課本的知識變“薄”,關鍵是把握主幹基礎知識,重視對基礎知識的整理和重組,即打破教材原有知識編排體系,將知識要點化,將相關知識串聯起來,構建自己的學科知識體系。

二、關注時政熱點、拓寬學生知識面

思想政治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只有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實踐,很好地去解釋和分析問題,才會產生更強的求知慾望,才會表現出學習的積極性。高中政治試題不迴避社會熱點,經常是迎着熱點考,幾乎每一道題都是以熱點為載體設題,要求學生運用重要知識來分析重大社會熱點問題。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國際國內的.重大時事,用所學的知識對其進行分析,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拓寬學生知識面,激發學習興趣。

三、認真審題,把握規範化答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學生所學的知識必須要通過書面化的答題表現出來,因此對學生審題以及答題規範化的培養至關重要。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加強訓練:

第一、要認真審題,要確保答題的大方向不能錯,審題時逐字逐句看清楚,提取一切有效信息,挖掘一切隱含條件,排除干擾信息和迷惑條件,並完成以下思維要點:

(1)辨明試題的指向,明確試題的設問點,問什麼,答什麼,避免答非所問。

(2)分析命題者的意圖,明確試題所要考查的知識範圍。

(3)排除思維定勢的影響,越是似曾相識的題目,越要小心,不能簡單地用已做過的類似題目的思維去解答。

第二、在保證答題大方向正確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答題的準確性、科學性、完整性和簡潔性。具體方法技巧如下:

(1)找出設問的限定詞,縮小包圍圈,提高答題的準確性。比如,題目涉及哲學知識時,首先要確定題目考查的是哪個知識板塊,然後再考慮屬於該知識板塊內的哪一方面的內容,哪個知識點。若考查的是唯物論的內容,則應考慮物質與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意識的能動作用等知識點;同理,若考查的是辯證法的內容,則應考慮其為矛盾、發展、聯繫知識等。

(2)要用政治專業術語答題,提高用詞的科學性、規範性,儘量使用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原理答。答題語言不能過於隨意,想當然。由於經濟問題、政治問題規律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多樣性和特殊性,因此,對這些現象進行概括分析時,常用“一般情況下”“多數是”和“絕大多數”等詞語來描述,而不能一言概之。

(3)梳理答題要點,提高敍述的簡潔性。這樣既可以表明對問題有着深刻的理解,而且顯得有條理,也有利於閲卷者儘快發現答案的採分點。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對正確性沒有把握的內容儘量不要寫,以免影響原本正確的那部分內容的得分。

當然,有些問題不是一兩天能解決的,尤其是學生剛剛開始哲學常識的學習,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但是儘早地找出問題的所在,有的放矢,在教學中不斷地去想辦法解決問題,對於增強教學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高二政治教學反思3

先進的教學理念要通過先進的教學方式、方法體現出來,而教學理念轉變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學方式轉變中進行,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理念不轉變,方式、方法轉變就沒有了方向,沒有了基礎;方式、方法不轉變,理念轉變就失去了歸宿,失去了落腳點。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必須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不斷改革高中教學方式、方法。下面就高中政治教學反思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傳統的高中政治課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滿四十分鐘,不留給學生充分的主動學習和消化時間,這種教學方式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從而失去學習政治的興趣。其實,這種陳舊的教學方法實質上具有“重教師主導作用,輕學生主體作用;重知識灌輸,輕養成教育;重羣體教育,輕個體教育;重課堂教育,輕社會實踐;重學校教育,輕社會教育”等諸多特徵。因此,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必須改革高中政治課教學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就必須徹底打破封閉、單項、機械、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所以,我認為,高中政治教師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第一,要結合政治教材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分析現實社會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種政治、經濟、哲學、文化現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於將當今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時政熱點與書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政治課產生濃厚的興趣,真實地感受到政治理論離自己的生活並不遙遠,從而接受所學的政治理論觀點,加深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

第二,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尤其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設法讓他們動起來。比如,在高一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堂談自己在經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並從課本中尋找解決的辦法。比如,在經濟生活中我們的學生會遇到人民幣與外匯的兑換問題,甚至會涉及到外匯的兑換比率的問題,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幫助學生找到答案。

第三,政治教師還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除常規的講授方法外,我們還可以運用圖畫圖表演示、幻燈、錄音、錄像等直觀感知的教學法,把多媒體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學中去。此外,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比如辯論、討論、社會調查等。

第四,新課改的政治教學必須將羣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結合起來,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內容和事例的設置很強調體現學生的個性差異性,這就要求在政治教學中要針對不同生活經歷、性格氣質、興趣愛好的學生,進行多側面、多樣化的個別教育,以此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政治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通過羣體教育個人,給學生以温暖和信心,使集體成員間互相激勵,促進個人的進步。

另外,作為高中政治教師,要適應新課改的要求,轉變政治課的教學方法,還需要在政治教學中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其實,這是現代師生關係的核心要求,是一直以來我們所倡導的,同時也是新課程改革教學方式、方法轉變的重要條件和客觀要求。但過去,我們對教學的理解是“教師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的過程”、“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發展能力、陶冶品德的過程”。這些對教學的定義都是從教師的角度去説的,教師是知識的佔有者: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要求學生照辦,教師出題、學生考。教師永遠佔據主導地位、是主動的,學生永遠是從屬地位、是被動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不可能也不需要師生的平等,教師就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具備民主思想,這也是導致政治教學方式上“灌輸式”的重要原因。而現在,新課程改革對教學的定義有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新課程改革把教學的實質定義為交往、互動,這種觀念的轉變,必然要求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學過程的交往、互動,意味着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真正把教學看作是師生共渡的生命歷程,共創的美好體驗,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交往意味着人人蔘與,意味着平等對話。而如果我們政治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民主、平等思想的話,是不可能實現這種轉變的。

總之,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告誡後人如果要不斷進步,就要不斷反思、反省,教師亦是如此。我們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發現問題,不斷改進,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rpk79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