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1

本文敍述了薩沙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把爸爸、媽媽讓給他的雨衣蓋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薔薇花上的故事,讚揚了薩沙一家人自覺保護弱小者的高尚品質。通過對媽媽兩句話的研讀和對小薩沙保護薔薇花的舉動的體會,教育學生從小養成自強、自信的可貴品質。

本節課開始的時候,我先讓學生説説課文中誰是最弱小的,引出薔薇花以後,再對比着讀讀薔薇花在不同情況下的狀態,使學生通過對比體會到薔薇花的弱小,然後以此引入媽媽和小薩沙的對話。這樣的設計,看似順水推舟,但實際上從薔薇花的弱小到媽媽和小薩沙的對話,在教學環節上有些脱節。經過思考,我覺得可以作如下的修改:讀題後,先讓學生談談“我不是最弱小的”這句話是誰説的?(薩沙)追問:誰認為薩沙是最弱小的呢?(媽媽)由此引出媽媽和小薩沙對話,教學環節上更加緊湊。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培養學生的説話能力,比如説:當教學在滂沱大雨中弱小的薔薇花的時候,我設計了“在滂沱大雨中,嬌嫩纖弱的薔薇花會説些什麼?”來引導學生進行想像説話,使學生進入文章的角色中,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能較好的站在薔薇花的立場,説出薔薇花無奈,沮喪,希望得到幫助的心情。使薔薇花弱小的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烙下深深的印跡。當薔薇花得到的薩沙的保護的時候,我設計了“當薔薇花受到了薩沙的保護,它有什麼心裏話想説”這樣一個問題,使學生站在薔薇花的立場來體驗接受保護以後的心情。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自強的品質,自覺承擔起保護弱小的責任,並能以此為快樂。

每一幅插圖都是對課文重要內容的詮釋,能幫助我們與文本進行更好的對話。在本節課中間,我引導學生觀察插圖中姐姐託利亞的表情,思考一下當媽媽沒有把雨衣傳給託利亞,而是直接傳給薩沙時,姐姐託利亞的反映是怎樣的。學生很快發現姐姐的臉上充滿了微笑,我又引導學生想一想託利亞的微笑説明了什麼?使學生體會到姐姐對弟弟的謙讓實際上也是一種保護弱小的表現。

在本節課中,我注重了學生的朗讀訓練。特別是薩沙和媽媽的一段對話,我先讓學生體會説話人的語氣,心理活動,逐句訓練。在整體感知整段對話後,讓學生自由練讀,分角色表演。隨後,我又讓學生反覆朗讀課題,在讀中再次體驗小薩沙的心聲,從而使小薩沙的心聲成為我的心聲,他的心聲,所有人的心聲。

最後,學生們在交流生活中保護弱小的事例的時候,展現了一幅幅温馨的畫面,使學生保護弱小的品質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2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一篇課文,在認真備好教案並經沙老師修改後,第一、第二課時均由我來試教。本文敍述了薩沙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把爸爸、媽媽讓給他的雨衣蓋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薔薇花上的故事,讚揚了薩沙一家人自覺保護弱小者的高尚品質。通過對媽媽兩句話的研讀和對小薩沙保護薔薇花的舉動的體會,教育學生從小養成自強、自信的可貴品質。這篇課文以平實、自然的語言描繪了一段真實感人的雨中情。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讀中感悟,讀中體驗,並重視引導學生聯繫生活,以培養學生保護弱小的意識,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第一課時,在學習生字詞後,課堂上注重整體閲讀,一點突破,交流閲讀收穫:薩沙不是最弱小的,課文裏最弱小的是薔薇花。引導學生找一找,哪些句子描寫了薔薇?根據學生回答,多媒體出示了課文中描寫薔薇花的兩個句子:

句1:“林中曠地附近長着一叢叢野薔薇,一朵花剛剛開放,粉紅粉紅的,芳香撲鼻。”

句2:“滂沱大雨已經沖掉了幾片花瓣,花兒低垂着頭,因為它嬌嫩纖弱,毫無抵抗能力。”

引導學生從“剛剛開發”、“粉紅粉紅”、“芳香撲鼻”等詞語中體會、感受薔薇花的美麗、嬌嫩,激發學生對薔薇花的喜愛,同時從“沖掉了”、“幾片”、“低垂着頭”、“嬌嫩纖弱”、“毫無”等詞語中體會、感受大雨中薔薇花的無助、弱小,激發學生對薔薇花的憐愛。指名朗讀描寫薔薇的兩句話,引導學生進行了評價,在反覆的頌讀中理解、感受雨前和雨中薔薇的不同及文字中藴涵感情的不同。

第二課時,以讀代講,突破難點,薩沙一家人本是到森林裏遊玩,可卻遇到了突如其來的大雨。你們看,(多媒體出示課文插圖)在大雨中,只有一件雨衣,一家人是怎麼做的呢?爸爸把雨衣給了媽媽,媽媽為什麼又把雨衣給了薩沙呢?那薩沙又是怎麼做的呢?通過對薩沙説話時神態的觀察,體會薩沙保護弱小者——薔薇花以後的高興與自豪,薩沙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不是 “最弱小”; 課堂上通過學生分角色朗讀這一環節的設計,引導學生從薩沙和媽媽對話中體會人物當時説話時的語氣、神態和心理活動:小薩沙的天真與可愛,媽媽的親切與和藹。因為,只有在充分理解、感知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學生的朗讀才能入情入境,入木三分。在充分學習了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課文的空白處進行想象練習,既能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又能將學到的知識進行遷移,很好的體現了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結合。

課後指導老師對我進行了細緻的點評。

1.讀課題時可以多請幾個孩子讀,他們的理解不同,突出的地方自然也不一樣。教師要注意聽並評價。“滴”字提示了寫法並板書下來了好的。“纖”學生讀錯了及時糾正也是好的。但是組詞的時候要靈活,不一定要等到所有的詞都教好了再全面開花,這兩個字提到了就可以組詞了。其它的詞不是難的,如“亞”沒必要組詞。“纖”重要的,學生反而沒組詞,纖在這裏這個讀音可以組“纖維”。組詞環節可以由教師來指引組哪幾個。

2.找到了描寫薔薇的兩句話,要自由地讀一讀,談體會。抓住關鍵詞語再自由地讀讀,讀完後再發言。要不然發言時連句子都讀不通順。這兩句話的情感沒有指導到位。第一句話問這是一朵怎樣的薔薇花?學生答:嬌豔。看着這朵嬌豔的薔薇你有怎樣的感覺。喜愛。好,那就請你讀出對它的喜愛。第二句,大雨滂沱下的薔薇低垂着頭,搖搖欲墜,快要枯萎,你有怎樣的感覺?學生説:可憐。我想保護它。那你把你的感受讀出來。把作者的情感很自然的表達出來。對比朗讀的時候,一定要有練的機會。

3.環節處理過於匆忙。

討論:大雨中薩沙一家人是怎麼做的?根據學生回答多媒體出示課文中的`相關句子:“爸爸趕緊把雨衣給了媽媽,媽媽結果雨衣沒有穿,卻把它給了薩沙。”學生交流閲讀中的問題,並組織討論。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從文章的無疑之處設疑,並從問題的討論和對這看似平常,不經意的一句話的反覆咀嚼,體會、感受薩沙一家人之間的濃濃的親情和自覺保護弱小着的品質。可是這一環節我沒有處理好。在引導設疑後立馬有一個孩子問了:為什麼爸爸把雨衣給媽媽,而媽媽又把雨衣給了薩沙?順勢我便急匆匆地讓其他的孩子解決問題繼而跳過這個環節。其實這個裏面可以多問好多問題。如:①爸爸為什麼不直接把雨衣給薩沙?②爸爸、媽媽為什麼沒把雨衣給託利亞?

4.注意引導的邏輯性。如教授薩沙和媽媽的對話,應當先指名讀,提出一些建議,範讀,自由練讀,再分角色讀。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我讓孩子們讀了很多遍,卻反而顯得沒有邏輯性了。讀的目的是什麼?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要在讀的過程中去理解媽媽説的話和薩沙説的話。這裏面有好多反問句,可以引導孩子:“你們幹嗎這樣做呢?”藴含着一種不明白,“這麼説我就是最弱小的了?”這句話是想説明我不是最弱小的。句子的意思要引導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讓孩子理解了。

5.適時拓展。如課堂的最後,我設計了想象寫話:聽了薩沙的話,媽媽會怎麼説?怎麼做呢?由讀到寫,讀寫結合,而這個時候的交流要注意滲透寫作教學。不難發現,有的孩子沒有神態、動作描寫,有的孩子則會描寫道:媽媽摸着薩沙的頭。要肯定,你把媽媽的動作給寫出來了,給其他孩子一些提示。説説你是怎樣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這個不用放到課後交流,課上就可以交流掉,這是書本上的課後練習。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3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講讀課文,文章情節簡單,貼近生活。 我講授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本課的教學思路是:學會14個會認字,學會寫12個會寫字,掌握生字的識記方法,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如何掌握生字的字形,並能正確運用詞語,是教學難點。另外,通過本節課的教學,還要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説話能力和觀察能力。

反思整節課,我認為處理得比較好的地方是:

1、能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課堂氣氛活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使學生順着我的教學思路,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2、本節課我着重教學生掌握漢字結構的規律,提高學生對字形的比較、識別的能力,讓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並且對所學的會認字和會寫字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逐步從扶到放,既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為了加強學生識記生字,我讓他們找出識記生字的方法,小琪同學説用猜一猜的方法記住“撲”字,她説:“有一個人用手去拔蘿蔔”去記住“撲”字。小鄧同學説用換一換的方法記住“摸”字等等。同學們想出識記生字的方法各種各樣,達到了預設的教學效果。

3、能利用多種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因為這節課學習的生字比較多,怎樣讓學生學得有興趣,不枯燥無味?我一方面採取創設情境引入、圖片實物演示,另一方面採用遊戲方法,把識字置於遊戲之中。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利用遊戲,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樂學,喜歡學,有主動學習的意願,能夠主動識字,快樂識字。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4

昨晚看到了石頭的反思,今天依葫蘆畫瓢,從題目入手,引出的主題:薩沙保護野薔薇。讓學生找出證據:為什麼穿雨衣的是薩沙。學生找出了六條:

1.穿黃色雨衣的就是,因為媽 媽哥哥把雨衣給了弟弟。

2.薩沙正和媽 媽談話,課文裏寫了薩沙和媽 媽的三次對話。我讓學生標出這三次對話,並指導學生讀問句與感歎句。當讀到薩沙的第三次問話時,讓學生體會他保護野薔薇後的心情,讀出自豪的語氣。

3.薩沙掀起雨衣遮住了野薔薇。

4.媽 媽摸了摸薩沙的腦袋。

5.最矮的那個就是薩沙,因為文中説他是最弱小的。

6.他離野薔薇最近,因為是他首先發現的野薔薇。

除此之外,還有幾處進行了重點處理:

讀課題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去讀。學生重讀&ldqu;最&rdqu;,我總結:我不是最弱小的,説明還有比我弱小的。你還想怎麼讀?於是,學生這樣讀: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不是最弱小的。

對好詞好句的處理:

課題中學生找出最弱小的是野薔薇。讓學生找出描寫它的句子,讀一讀。找出好詞:隨風舞動,傾盆大雨。抓住簇擁,嬌嫩進行理解。瞭解了學生的預習情況,能夠做到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的學生只有張瑜穎一人,可見預習課文不能只是佈置,也要及時檢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找出描寫森林景色的句子,瞭解樹木對空氣的作用,懂得愛護花草樹木。

找出描寫夏天天氣的詞語:雷聲大作,傾盆大雨。你還知道哪些?學生能想到的有:狂風暴雨,電閃雷鳴,雷電交加,炎熱,悶熱,還很不錯呢。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5

上週三,校長在我班跟班聽課一天。上午第二課是語文課,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一課時。

針對這篇課文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導入新課,激發閲讀興趣。

出示課題,讓學生圍繞題目質疑,學生們紛紛提出了許多問題,例如:我指誰?我為什麼不是最弱小的?最弱小的又是什麼?它為什麼是最弱小的?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聽故事。

二、出示自讀要求。學生自讀課文。

自讀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2、身臨其境朗讀,讀好人物對話。3、帶着“?”讀,邊讀邊悟。

三、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説一説哪些詞語要注意其讀音?哪些詞語書寫要注意什麼?然後師生一起描紅、臨寫,再師生互動評議,指導寫字,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2、理解詞語的意思。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結合插圖理解“大雨如注”的意思。拓展詞彙,讓學生説一説還有哪些形容雨大的詞語?

四、強化初讀,達成整體感知。

分角色朗讀,入情入境,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力求將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而後,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加以梳理概括,爭取把書讀薄,薄到一個段、一句話甚至一個詞。再談談自己的感受。

五、質疑、解疑。設置懸念。

讓學生對文本內容大膽質疑,師生互動解答部分疑問。對當堂課不能解決的問題進行疏理,設置懸念,請聽下回分解!

課後,聽了校長的點評,我覺得這一節課在以下方面還需改進:

1、教師要留給學生時間讓其充分地自讀課文。

2、要加強朗讀技巧的指導。學生在朗讀課文時,朗讀的語氣、語調、語速、重音、停頓(特別是標點符號的停頓)把握都不到位。還要重視個性化朗讀,角色體驗。帶領學生走進文本。

3、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寫字和朗讀水平,做好示範。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最近我正在思考如何上好課文第一課時?説實話,現在針對課文第一課時該講什麼?我也心裏沒底。請各位博友老師幫我指點指點。謝謝!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6

當我教完《我不是最弱小的》這篇課文時,有一點小小的成就感,下面就我這堂課我進行了反思,成功之處在於以下幾點:

1、 提前佈置預習課文,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現在我把預習全部放在家裏完成,告訴孩子你就是爸爸媽媽的老師,你要負責教會爸爸媽媽。孩子們聽了很高興,覺得自己很了不起,能當爸爸媽媽的老師,責任感明顯加強。預習生字,新詞,標出自然段,和媽媽爸爸分角色讀課文不少於5遍。並且我要求家長積極配合老師的做法,培養孩子的自學好習慣,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心。

2、對於課文中的個別生僻詞語,不好理解的,我巧妙的利用圖片,讓孩子輕鬆的理解。比如,本課中的“簇擁”一詞,我在佈置預習中,讓孩子查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記在本詞語的出現處,課堂上我製作圖片時,我把薔薇花放在正中間,四周是鈴蘭花的圖片,這樣再理解“簇擁”一詞,就一目瞭然了。就是一事物被其他很多事物包圍着。

3、對於個別生字,比如“弱”,這是一個會意字,我單個拆開就好似一個剛出生的小鳥,頭部柔弱無力,羽毛未豐滿,很柔軟的樣子,採用象形字畫出來,以此來激發孩子對中國漢字的學習興趣,效果事半功倍。

4、閲讀理解課文時,我僅僅抓住文章額題目。理解課文設計問題時要從題目入手,因為題目是文章的靈魂。全文要精心整合一箇中心問題。我設計的問題是:為什麼薩沙説自己不是最弱小的。抓住該問題一步步引導孩子説出課文中藴含深刻道理的重點語句或重點段落,自己掀起雨衣輕輕地遮在薔薇花上,問道:“媽媽,現在我還是最弱小的嗎?”“不,不,你能保護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 ”薩沙通過保護被雨打掉花瓣的野薔薇花,心疼的保護它來向媽媽證實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在引導出薩沙為什麼這樣反問媽媽是因為媽媽是怎麼解釋“最弱小”的含義的?由此再引申出大雨來臨時一家人相互傳遞雨衣,“媽媽,您和託利亞都需要雨衣呀,為什麼要給我呢?”“這就是説,我是最弱小的了?”實際上這是一家人互相關心和愛護,傳遞的是一個“愛”字,文章的主題在此時得到了昇華!讓每一個孩子懂得愛的真誠!這幾句對話,很經典。我指導孩子讀出自己的語感和體會。從而更好地理解、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並從中受到教育。此後,我又自然地問孩子們“你能保護比你更弱小的嗎?舉例説一説。”。孩子們爭先恐後説出自己保護弟、妹或者小動物等。我隨即跟孩子説今後不論你走到哪裏只要看到一些老弱病殘,你都要把你的愛心傳遞下去。孩子們懂事地點點頭。 最後,我讓孩子帶着自信,帶着自豪大聲的喊出《我不是最弱小的》,以此來強化孩子們今後不論走到哪裏都能將愛心無私地傳遞下去!學會愛護他人。整個閲讀用了近15分鐘,整篇文章正好講完。 通過這次講課,更讓我堅定了要大膽地取捨,留主幹去枝葉,精心設計出一個核心問題,引導孩子去讀,去體會,學會讀書,就足夠了。 不足之處是,前面的詞語整合得有些亂,字詞分開,一步到位,不反覆出現。 這是我的教後反思。我想每當看到這篇反思,我會吸取教訓,不斷督促自己,改正自己的不足,發揚自己的優點,不斷前進!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7

一、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講述這個故事。

2.學會生字,理解新詞意思,並能欣賞有關詞句。

3.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薩沙一家人自覺保護弱小者的高尚品質,從中接受教育,養成良好道德行為。

二、教學重難點:

1.會認個生字,會寫12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問好、感歎號表達的不同語氣。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繫生活實際揣摩薩沙和媽媽的對話。

三、養成教育訓練點:

培養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的習慣。

四、教學準備:

五、教學時間: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通課文,講述故事。

1.檢查預習

(1)昨天要求大家讀一個小故事——《我不是最弱小的》,都讀熟了嗎?有不認得的字詞需要幫助嗎?

(2)指名分節朗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

2.講述故事

誰對這個故事感興趣,願意來講一講。

(稍作準備後請兩位學生講述並簡評)

二、細讀品析,積累詞句。

1.説説在這個故事的描述中,哪些詞句比較欣賞。

(1)“林中曠地附近長着一叢叢野薔薇,一朵花剛剛開放,粉紅粉紅的,芳香撲鼻。” 引導體會花的美:多,嬌嫩,顏色鮮豔,香氣濃,並指導朗讀。老師讀句子,學生閉眼想象,然後看插圖,再感情朗讀。

(2)“大雨如注” 引導從課文中找個近義詞,幫助理解。

(3)“滂沱大雨已經沖掉了幾片花瓣,花兒低垂着頭,因為它嬌嫩纖弱,毫無抵抗能力。”

引導體會野薔薇花在大雨中柔弱無援的樣子,並指導朗讀。

三、再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可分為哪兩個部分?每部分講的是什麼?

2.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薩莎一家在假日裏到森林玩,點明薩莎是最弱小的。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寫最小的薩莎在家人的影響下,學會了保護弱小者,表明薩莎不承認自己是最弱小的。

四、精讀第一段。

1.自讀 第1自然段,想想這一段告訴了我們什麼?

2.討論:時間:假日 地點:森林 天氣:悶熱 人物:一家人

3.小結。

五、指導寫字

“薔薇”兩個字上小下大,草字頭佔整個字長的四分之一;“附、聊、滂、沱嬌、纖”要寫得左窄右寬,注意“垂”的筆順。

六、作業

1.鋼筆描紅。

2.抄寫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14課《我不是最弱小的》(讀題),這是一篇很有人情味的課文。先來複習一下生字詞。

(1)開火車讀詞語。

悶熱 弱小 曠地 掀起 低垂 附近 粉紅粉紅的 芳香撲鼻 幾滴雨點 在雨如注 滂沱大雨 野薔薇 嬌嫩纖弱 薩沙 託利亞

(2)導入:這是發生在一個外國家庭的故事。誰來介紹一下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天氣、人物。(指名説)

二、精讀課文第二小節

1.過渡:在一個假日裏,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去郊外度假。(放音樂)引讀第二小節的前兩句話。聽着這麼美的音樂,讀着這麼美的文字,你感受到了什麼?(森林的美好)

2.薩沙一家人分別在做些什麼呢?

3.多麼詳和的畫面啊,拿好書一起來讀第2小節的前3句話。

4.突然(放音樂)描述:雷聲大作,先是—,接着—,什麼叫大雨如注,你還知道哪些詞是形容雨大的?(傾盆大雨 狂風暴雨 滂沱大雨)

5.過渡:一場大雨打亂了一家人的度假計劃,卻也讓我們看到了親情的可貴。大雨中,一家人的表現是怎樣的?(相機板書)

6.雨下得這麼大,爸爸、媽媽卻把雨衣給了薩沙,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三、學習第3—8小節。

1.導入:薩沙不明白爸爸、媽媽為什麼這樣做,他是怎樣問媽媽的?他媽媽又是怎樣回答的?

2.學習第一次對話(3—4小節)

(1)引讀:薩沙問道—

(2)理解重點句子(出示: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

(3)讀讀、想想、説説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4)聯繫上文説説:薩沙的父母在大雨到來時是怎樣保護弱小者的。

(5)指導朗讀。(肯定的語氣)

3.學習第二次對話(5—6小節)

(1)聽了媽媽的話,薩沙的表現怎樣?

(2)媽媽的話應該怎樣讀?

(3)比較句子(知道反問句可以加強語氣,更能表明媽媽的意思)

(4)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人。

4.指導朗讀出反問的語氣。

5.學習7—8小節

6.聽了媽媽的第二次答話:薩沙是怎麼做的?

7.看圖想像:薩沙會説些什麼?爸爸、媽媽和姐姐會説些什麼?

8.書上是怎麼説的?(出示小黑板:用筆畫出描寫薩沙動作的詞語;用曲線畫出表示薔薇花弱小的詞語;聯繫上文説説薩沙為什麼要這樣做;把這小節讀好)

9.討論交流

10.給薔薇花蓋好雨衣的薩沙,會説些什麼呢?(出示:現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

11.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現在我保護了比我弱小的薔薇花,我應該不是最弱小的了)

12.指導讀好反問句(自豪的語氣)

13.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3—8小節。

14.討論反饋

四、聯繫實際,加深理解。

1.大雨來臨時,爸爸把雨衣給了媽媽,媽媽又把雨衣給了薩沙,最後薩沙將雨衣蓋在了薔薇花的上面,這麼做是為了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指板書)學了課文,作為薩沙的同齡人,你有什麼體會呢?

2.指名説説

3.小結: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也應該自覺保護弱小者,當別人遇到困難時,應伸出援助之手,同學們之間更應和睦相處,對一些比自己弱小的人或是小動物以及花草樹木應該愛護、關心,這樣世界才會更美好。

五、作業:

1.把自己最想説的話或感受最深處寫下來。

2.抄摘自己欣賞的詞和句,並試着運用其中的一、二個詞語。

3.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或小朋友聽。

六、板書設計:

14 我不是最弱小的

薩沙(説做想)

媽媽 每個人都要保護

爸爸 比自己弱小的人。

託利亞

七、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注重了以下兩點:

一、抓準關鍵詞引導學生理解

“弱小”一詞在文中反覆出現,時時傳遞着保護弱小的心聲,使“弱小”一詞發揮了超出它本身的作用。首先,我在板書課題時,引導學生認讀“弱小”,通過生生舉例理解“弱小”一詞的意思,賦予它形象感和質感;接着我請學生結合課題質疑,“讀了課題後,你想問什麼?”一生説:“為什麼説我不是最‘弱小’的?”一生説:“我不是最‘弱小’的,那誰是最‘弱小’的呢?”句句疑問不離開“弱小”,讓“弱小”牽動學生的心靈,指引學生讀書的視線;當學生通過讀書對疑問有新解答時,我請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帶有“弱小”的句子,想想分別是誰、誰説的,是在什麼情況下説的,引出關於保護弱小的對話,幫助學生了解故事的內容;在深入讀書時,引導學生通過交流感悟,思考薩沙為什麼想證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繼而體會文章的深層意藴。

二、抓關鍵句引導學生讀書

本節課,學生的讀書活動貫穿課的始終,且都是興致盎然的,富有實效的。初讀是在學生心中產生了疑問、有了強烈的閲讀期待時開始的,學生通過自己的閲讀,不僅把文章讀正確了,還結合疑問抓住了文章的主要任務和信息。接着,我結合學生對疑問的解答,提出再讀的要求:把文中帶有“弱小” 一詞的句子找出來,想想每句話是誰説的,是在什麼情況下説的,把學生探究的興趣再度激起。然後我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悟結合,步步接近人物的內心世界。如薩沙和媽媽的三次對話,我先讓學生體會説話人的語氣、心裏活動,逐句訓練。在整體感知整段對話後,讓學生自由練讀,分角色表演。隨後,我又讓學生反覆朗讀課題,在讀中再次體驗小薩沙的心聲,從而使小薩沙的心聲成為我的心聲,他的心聲,所有人的心聲。

最後,學生們在交流生活中你得到過保護嗎,你保護過弱小的嗎?的事例的時候,展現了一幅幅温馨的畫面,使學生保護弱小的品質深深地印在腦海中。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8

作為實習老師,第一次站在講台上給五十一名同學講課,緊張是必然的,但當我看到孩子們對我期待的目光時,緊張感突然消失,自己也更加堅定了上好這一課的信心。

《我不是最弱小的》這篇課文情節簡單,文字鮮活,是一篇極具生命教育意義的經典。在教學《我不是最弱小的》這一課時,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和特點,通過創設情境,自讀自悟,引導學生在讀中欣賞與感悟,體會薩沙一家保護弱小的高貴品質。我認為比較成功的地方是: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由於這節課是週一的第一節課,所以我選擇談話的方式導入課文,提問學生“週末是如何度過的”,學生在回答中體會週末的歡樂時光,同時為上課做好準備。

通過與學生進行談話,拉近了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有利於學生對我的教學工作的積極配合。

二、重點分析,加深理解

文中環境描寫比較多,所以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語,如:“美麗的鈴蘭花、芬芳撲鼻、隨風舞動、雷聲大作、傾盆大雨”等進行分析,引導學生進行體會,從而加深對的理解。

在對“雷聲大作、傾盆大雨”進行分析時,插入了音頻,採取更形象、更生動的方式加深學生對“雨來得快,下得猛”的特點的理解。

感悟文中對薔薇描寫的作用,以及薩沙和媽媽的對話,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為了突破本課的重、難點,我在課堂引導學生認真、反覆、有選擇的重讀、精讀,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用心體會,在體會中明白“應該保護比自己弱小的”這一道理。並引導學生聯繫實際生活,説説自己保護弱小的事情。

三、在課堂上注重雙基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在學習生字時,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權,引導學生學會自學。在學生自己掌握生字詞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在請小組代表和全班學生一起分享學習方法。

四、分角色朗讀

由於本課對話比較多,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可以加深對的理解與感悟,從中體會薩沙與媽媽的心情變化。由於採取分角色朗讀的方式,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漲,學習效果比較好。

五、注重積累,善於運用

課前預習時提出要求:積累描寫天氣的四字詞語。學生完成得很好,這對我的教學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同時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課堂上對學生的積累內容進行分享,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分享意識,提高學生自身的素質。

當然第一次講課,出現錯誤和不足也是在所難免的。我認為需要改進的地方:

1、課堂上應注重引導學生學習,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2、對積極發言的同學應給予多種方式的鼓勵,如: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學生自我評價等;對羞於表達的同學,應給予更多的關心,鼓勵他們發言,並及時對其表現出來的進步給予肯定。

3、備課要充分,並熟練掌握。第一課時,我是“手不離教案”,怕自己忘記教學過程中環節,歸根結底是對教案掌握得不夠熟練。第二課時,多媒體出現一點兒小問題,浪費了很長時間,所以教學任務沒有完成。由此便可知,在上課之前,每一個細節都應關注到,認真仔細地去備好每一堂課。

4、對課堂的整體把握應進一步改善。本應兩課時就可以完成的教學任務,我卻多花費了一個課時的時間。

總之,一堂課下來,有成功之處,亦有不足之點。有些問題已有改善,但仍有些問題依然存在,甚至還會出現其他的問題。我所應該去做的就是認真備好每一堂課,虛心聽取老師同學的建議與意見,積極對自己的教學工作作出反思,使自己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一步步走向完善。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9

《我不是最弱小的》這篇課文講了薩沙與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風雨,父母親很自然地把雨衣讓給了年齡最小的薩沙。在他們的影響下,薩沙也不甘於做弱小者,並學會了保護弱小者。儘管文章説的是一件簡單的生活小事,卻闡明瞭深刻的做人道理,滲透了培養自信自強人格的思想。敍事有序,結構明晰,語言淺近卻喻理深刻。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薩沙和媽媽之間的對話。學中應該引導學生反覆朗讀、深入感悟。教學本課我採取以下步驟:

1、強化初讀,使學生有所知

感知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實踐、自覺朗讀來完成的。完成這一過程師應有意引導,讓學生對課文的含藴有所感知。在教學中,可以首先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進而弄明白文章所寫的事情。在學生了解本文所寫內容的基礎上再讀課文,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的重點內容,使學生在讀書中對課文所揭示的道理有所感知。

2、精讀揣摩,使學生有所悟

在初讀的基礎上,精讀的重點首先應放在深入領會“媽媽”兩次説話的用意上:第一句話“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意在育薩沙要懂得同情弱者,保護弱者;第二句話“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嗎?”是在激勵孩子。可變換形式反覆朗讀,然後進行句式練習:“媽媽”説的第二句話還可以怎樣説?(①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②要是你能保護別人,那你就不是最弱小的人。)讓學生理解“媽媽”對薩沙的良苦用心。同時,聯繫前文一家人遞讓雨衣的情景,讓學生對“媽媽”的話有更深刻的感悟。其次是重點讀好薩沙説的三次問話:第一句“媽媽,爸爸把雨衣給您,您又把雨衣給了我。你們幹嗎這樣做呢?”指導學生體會薩沙不懂他們為何這樣做的心理,讀出天真幼稚的語氣;第二句“這麼説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要揣摩薩沙不甘為弱、也想保護弱者的心理;第三句是薩沙把身上的雨衣蓋在薔薇花上之後説的話,“現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這一句要指導學生體會薩沙的自豪感,因為他已經不是最弱小的了,能夠保護比他弱小的薔薇花了。這樣,通過學生不斷深入地朗讀,不僅培養了語感,也受到了健全人格的教育。

3、賞讀激情。使學生有所得

這一環節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薩沙一家人的高尚品質,讓學生把自己當作薩沙家庭中的一員,在有感情地讀好人物對話的同時,賞讀課文中對景物的描寫和對薩沙一家人行為的描寫,讓人物的言行有一個無比美好的背景:廣大的森林中間,寬闊的曠地邊緣,嬌嫩纖弱的薔薇花上,披蓋着梅紅色的雨衣,一家人在滂沱大雨中談笑風生、情深意濃……伴着優美的音樂,在人情人境的朗讀中感情得到昇華,人物的品質行為得到內化。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10

《我不是最弱小的》敍述了薩沙在爸爸、媽媽和哥哥的影響下,把雨衣蓋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薔薇花上的故事,讚揚了薩沙一家人自覺保護弱小者的高尚品質。這篇課文以平實、自然的語言描繪了一段真實感人的雨中情。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讀中感悟,讀中體驗,並重視引導學生聯繫生活,以培養學生保護弱小的意識,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1.強化初讀,使學生有所知:

感知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實踐、自覺朗讀來完成的。完成這一過程教師應有意引導,讓學生對課文的含藴有所感知。在教學中,可以首先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進而弄明白文章所寫的事情。在學生了解本文所寫內容的基礎上再讀課文,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的重點內容,使學生在讀書中對課文所揭示的道理有所感知。

2.精讀揣摩,使學生有所悟:

在初讀的基礎上,精讀的重點首先應放在深入領會“媽媽”兩次説話的用意上:第一句話“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意在教育薩沙要懂得同情弱者,保護弱者;第二句話“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嗎?”是在激勵孩子。可變換形式反覆朗讀,然後進行句式練習:“媽媽”説的第二句話還可以怎樣説?(⑴ 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⑵ 要是你能保護別人,那你就不是最弱小的人。)讓學生理解“媽媽”對薩沙的良苦用心。同時,聯繫前文一家人遞讓雨衣的情景,讓學生對“媽媽”的話有更深刻的感悟。其次是重點讀好薩沙説的三次問話:第一句“媽媽,爸爸把雨衣給您,您又把雨衣給了我。你們幹嗎這樣做呢?”指導學生體會薩沙不懂他們為何這樣做的心理,讀出天真幼稚的語氣;第二句“這麼説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要揣摩薩沙不甘為弱、也想保護弱者的心理;第三句是薩沙把身上的雨衣蓋在薔薇花上之後説的話,“現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這一句要指導學生體會薩沙的自豪感,因為他已經不是最弱小的了,能夠保護比他弱小的薔薇花了。這樣,通過學生不斷深入地朗讀,不僅培養了語感,也受到了健全人格的教育。

3.賞讀激情。使學生有所得:

這一環節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薩沙一家人的高尚品質,讓學生把自己當作薩沙家庭中的一員,在有感情地讀好人物對話的同時,賞讀課文中對景物的描寫和對薩沙一家人行為的描寫,讓人物的言行有一個無比美好的背景:廣大的森林中間,寬闊的曠地邊緣,嬌嫩纖弱的薔薇花上,披蓋着梅紅色的雨衣,一家人在滂沱大雨中談笑風生、情深意濃……伴着優美的音樂,在人情人境的朗讀中感情得到昇華,人物的品質行為得到內化。

總之,“語文”是“情感認知”的廣闊舞台,需要老師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追求,一個老師的教學情感定會綻放語文素養的美麗花朵。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11

今天上午,我去四(2)班上了兩堂課,基本完成了《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課的教學任務。蔡慧仙、徐雪芳兩位教師全程參與了課堂教學的觀摩。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該課文主要講薩沙一家在大雨中把僅有的一件雨衣遞給了最需要保護的薩沙,而薩沙認為:“我不是最弱小的”,他把雨衣蓋在了一朵剛剛開放的野薔薇花上……

我始終認為,語文教學的中心任務之一就是要把課文的規範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離開了語言的理解、吸收和運用,就不能達到閲讀的真正目的。主動讀書、內化語言,應成為學生主體的基本活動,幫助學生讀書,指導學生內化,應成為教師的主要職責。

我在第二課時結尾處安排了這樣一個環節:同學們,課文中重點描寫了媽媽與薩沙兩人傳遞雨衣的過程和相關對話,而對於爸爸把雨衣傳遞給**的描述只有半句話,即:爸爸趕忙把雨衣給了媽媽,媽媽接過雨衣沒有穿,卻把他給了薩沙。請展開合理想象,並與同桌討論,爸爸與媽媽之間可能會説些什麼話?

一組學生上台表演,意思大致是:爸爸讓媽媽穿,而媽媽説:薩沙是最弱小的,應該給薩沙穿。應該説,這樣的想象合理,也能運用課文中的句子進行描述,達到了預期目標。

可是,我卻覺得意猶未盡,我提示學生:1、為什麼爸爸會認為媽媽是個最需要保護的人,而不是薩沙?2、文中的“趕忙”一詞傳達了怎樣的信息?一時,教室內“炸”開了,大家紛紛發表見解:“媽媽就在爸爸身邊,爸爸沒多考慮,他只覺得自己不是最需要保護的人”;“女人比男人弱小,更需要男人的保護”;……我補充了一條:可能媽媽有病在身,爸爸認為媽媽應該得到特別的照顧。如真是這樣,媽媽在大雨中讓雨衣給薩沙那是一份多麼寶貴的不同尋常的母愛啊!

所有這些想象都在課文設定的情境之中,都反應了同一個主題,這樣的內化才是十分有效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12

1、以讀為主,讀寫結合

“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語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教師配樂範讀及學生自由讀、默讀、對比着讀、邊讀邊做記號等形式,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在由讀至寫的傾吐中發展語言、陶冶情操。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生的知識習得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學習的基礎。在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情況下,組織開展小組學習、同桌交流等活動,就能讓學生之間取長補短,並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創造性。

3、想象體驗,發展個性

想象是創造的翅膀,學生在讀書時的聯想、對生活的回想、轉換角色時的暢想及創編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加深了對人物內心的體驗,更重要的是將課堂與生活“鏈接”,感受到了今後怎樣做人,從而使自己的個性得到健康發展。

標籤: 教學 弱小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qy9lw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