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賣火柴的小女孩》六年級教案

《賣火柴的小女孩》六年級教案

“農遠”落户農村,這對我們農村教師和孩子來説是天大的喜事。在上《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我決定再次利用“農遠”資源。孩子們一聽説甭提多高興,還沒等上課鈴響,早已坐在多媒體教室,開心地等老師了。

《賣火柴的小女孩》六年級教案

《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它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故事。全文溢滿了對小女孩的深切同情,所以在教學時我決定以“愛”為切入點,通過教學來激發學生的愛心與同情心。

【案例描述】

片斷一〗

師:同學們,上課前老師想採訪一下大家,你們的大年夜是怎麼過的?

生:可以吃好吃的東西。

生:可以穿新衣服和家裏人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

生:可以盡情地放煙花。

師:同學們,你們的大年可真幸福呀!可你們知道嗎?在遙遠的丹麥有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卻光着頭、赤着腳去賣火柴。大家想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

生:想!

師:好!那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個小女孩吧!(播放“農遠”課件並配上《二泉音樂》。)請同學們認真地看課件,聽錄音,聽完後説説你的感受。

生:太不可思義了,那麼冷的天,她居然光着腳,她太可憐了。

生:她穿得那麼少,而且衣服都是補丁打補丁,我很同情她。

生:此時此刻,我覺得自己太幸福了,和小女孩比,真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呀!

(我很得意自己的教學設計,似乎一切都順着自己的思維在前進,正準備接下來引入第二部分的學習,忽然有個學生站了起來。)

生:老師,小女孩家那麼窮,沒有的吃又沒有的穿,她的小腳怎麼還長得那麼胖乎乎的?

(我一時間被問矇住了,仔細看看課件,再看看書本上的插圖,這小女孩的手和腳的確有點胖,這和小女孩的出生似乎相悖很遠。這篇課文我都教了好幾遍了,卻從來沒發現這一點,是教材印錯了?還是課件弄錯了?正常的觀點來看小女孩應該長得很瘦。我一時間也無法解釋,但我知道:當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疑問,發生意外時,老師要尊重每個學的思想,順應學習中的矛盾,鼓勵學生大膽思考。於是,我不動聲色,準備先把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討論討論。)

師:是呀!這個小女孩的腳的確有點胖,陳華同學觀察得真仔細。誰能幫她解決這個問題呢?大家討論討論。

(頓時課堂費騰起來,過了幾分鐘陸續有幾個學生站了起來。)

生:老師,我們經過討論,認為這麼冷的天,又下着雪,而小女孩卻光着腳,那雙腳可能是被凍的,她太可憐了。

生:而且書上不是也説了嗎?“一雙小腳被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我真想拿一雙棉鞋給她。

生:老師我們這一組也是這麼認為的,而且,我自己也是每到冬天手和腳都長凍瘡,就會腫起來。小女孩那胖乎乎的腳是被凍的,她太可憐了。

(説到這,教室的空氣一下子凝固了,我分明看到有幾個女生眼帶淚花。我很吃驚,孩子們的心竟這麼的.細,竟分析得這麼透徹。這個小意外,遠遠勝過我煞費苦心才想出來的教學設計。她們完全被小女孩的可憐,深深打動了,無形中激起了她們的同情心。)

〖片斷二〗

(當播放完第三部分──“小女孩凍死街頭”的課件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

師:同學們,小女孩這麼可憐,讓我們伸出友誼之手來幫幫她吧!怎麼樣?心動不如行動,你會怎麼幫助她呢?

生:老師,我會請她到我家來,讓她做我的小妹妹,讓她吃好穿暖。

生:我會發動全班同學湊錢,讓她和我們一塊上學。

生:假若我有一塊餅乾,我會分給她一半,有新衣服先給她穿,我要讓她分享我的快樂,我的幸福──

師:老師真的很高興,因為我看到了同學們一顆顆金子般的心,可是你們的愛心小女孩她收不到,因為她生活在冷漠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將這份愛心傳遞下去呢?

(思考片刻。)

生:老師,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生:老師,我建議我們六⑴班發動一次募捐,幫助我校低年級的王平同學,因為他家很苦。

生:雖然賣火柴的小女孩,不可能來到我們身邊,但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和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命運的人。

【案例分析】

回顧這兩個教學片斷,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短短几十分鐘內,孩子們的“愛心、善心、同情心。”伶伶俐俐地流淌出來,我不禁深深感悟到“愛”的確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雅斯貝爾斯説過:“教育是人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我們的語文教學更是“靈魂的雕鑿”。語文教學過程本身就藴含着對學生各種愛的陶冶,那麼如何在教學中讓“愛”的教育充分地體現,下面就這兩個教學片斷,談幾點自己的想法。

1、巧妙遷移──引導“愛”:

教學中我通過與學生談話,讓學生談談自己大年夜幸福與快樂,從而話鋒一轉,很自然地遷移到課文中。再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情感。並讓小讀者與文中的小女孩作比較,通過比較讓學生感悟到小女孩的可憐與悲哀,從而“披文入情,心生憐憫”與作者產生共鳴,激發了學生的“愛”心。

2、渲染情境──流淌“愛”:

“情”與“境”關係十分密切,情能移境,境能生情。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體會小女孩當時的生活情境,從內心深處打動學生的心靈,我設法讓學生身臨其境,觸景生情,產生“愛”。

我在這兩個教學片斷中,充分運用“農遠”課件,再配上悽美的《二泉音樂》,創設一種如歌如泣的境界。學生通過觀看課件,無形中由畫入情,由情入境,再加上音樂的渲染,,使學生的聽覺、視覺、神覺無形中融合為一體,深深陷入對小女孩的同情,他們的心靈由此在顫動,我分明地看到“愛心”在流淌。

3、把握“契機”──傳遞“愛”:

當學生要“一吐為快”時,我們千萬不要打斷他們的思維,我們要抓住學生的動情點,營造獨特的情感氛圍,激起他們表達的慾望。所以在教學第一個片斷中,當學生髮現小女孩的腳太胖時,我便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通過討論及仔細觀察,發現原來小女孩的腳是被凍的,並由此想到自己。讓學生深深體味到小女孩的命運悲慘,由此產生對當時冷漠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的憎恨。另外在第二個教學片斷中,我緊緊抓住學生動情的時刻,讓學生説説“自己準備怎麼幫助小女孩”,便讓學生説説如何將這份“愛”傳遞下去?於是孩子們暢所欲言:“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們要發動一次募捐幫助我校低年級的王平同學,因為他家很窮;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和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命運的人──

愛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孩子們稚嫩的心靈中溢滿着“愛心”,我們教師要儘可能地把握一切機會,讓學生在教學中感受“愛”,便激發學生的“愛”,從而讓“愛”永遠的傳遞下去。讓“愛”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不斷地流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pwpyp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