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嘉樂中心校校史》序言(網友來稿)

《嘉樂中心校校史》序言(網友來稿)

朱孝超

三國演義》開篇詞曰: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在我看來,未免太過“滄桑”,使人憑添幾許“悲涼”之感!

在茫無際涯的時空長流中,淘洗過的先輩足跡,沉澱而成的故人情懷與歷史價值,宛如清風明月,你固然可以視而不見,但它肯定是客觀存在的,或多或少,有形無形,要對後人產生影響。文化是人類成長、發展活動的紀錄,一個民族繼往開來的寫真。文化要有厚埴的深根,亦需不斷的灌溉滋潤。它具有歷史傳統與現代創新的雙重要素。

唐太宗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是一面鏡子,可以鑑古知今,承先啟後。緬懷先輩的拓荒精神,巡禮祖先之傳承文化,能更好地繼往開來。

人類皆有尋根探源的'天性。文化的根在教育,而學校文物的保存和延續,曾為師生暨校友留下許多的成功與失落,自豪與遺憾。它無疑是潛在課程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是時下“新課程改革”中最好的“地方教材”之一。倘若能讓我們的下一代,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培育出尊重知識,熱愛鄉土,關心母校,緬懷先輩,欣賞文化的情操,那麼“愛國主義”就真正找到了“着力點”,我們追求的人文理想,也才能在鄉土裏開花結果,進而發揚光大。

高縣嘉樂鎮中心校,從創立至今,已歷100年。可以説,高縣乃至中國的近、現代史,在它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縮影。在那裏學習和工作過的同仁,雖不敢都妄稱“仁人志士”,但在他們所處的時代,對“忠誠國家,服務人民,建設家鄉”做出過貢獻,甚至較大貢獻的,確實不在少數。他們在那裏付出的艱苦努力,流下的辛勤汗水,做出的成績和貢獻,無疑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曾長期在該校工作,先後擔任過該校副校長、黨支部書記的劉祝洪先生,以其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對母校、故土的赤子之心,主動請纓,不記報酬,不顧年邁體弱,走鄉串户,跋山涉水,展轉奔波近三年,終於編成了這部全縣、全市、乃至全省都不可多見的小學校史,實乃功德一件。我相信劉老先生的心血是不會白廢的,定會對後繼者產生良好的影響。

本人也曾在該校的初中部(後來的高縣嘉樂鎮初級中學校)工作過一十六年,劉老先生是我的老領導。他數次約請我,為此寫點什麼。因為懶惰,更因為自認為貢獻甚小,再加之才疏學淺,一直推辭。劉老先生非常執着,再四請求。一則殷殷之情令我非常感動,二則確也覺得應該説幾句,故寫下這點文字,實乃不知所云。

“新竹縱高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在此,我深深地向劉老先生及在該校學習和工作過的其他老前輩們鞠一躬!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趕舊人”。毛澤東有詞雲:“俱往也,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在此,我更要向後繼者們表示誠懇的歉意和殷切的期望!

最後,妄自篡改一首古詩做結束語: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頗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三五年。

二○○三年九月一日

(注:作者 朱孝超  原高縣嘉樂中心校分管初中部副校長,高縣嘉樂鎮中學校首任校長,現任高縣懷遠職業中學校黨支部書記,中學語文高級教師。)

 作者郵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nnxny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