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簡化頭緒、細化過程--《竊讀記》教後記(網友來稿)

簡化頭緒、細化過程--《竊讀記》教後記(網友來稿)

★江夏區第一初級中學 程璐

任何一篇閲讀文章,呈現在我們面前,都將是一線別樣的風景:或許是語言的精美,或許是寫法的獨特,或許是情感的真摯,或許是情節的迂曲……我們教者如果對此視而不見,死守模式,教條式地組織教學,課堂上勢必失去重心,掀不起教學波瀾,從而導致高耗低效,沉悶無味。

我以為,在教學前,教者應吃透文章,找準亮點或美點,並依此組織教學板塊,以期達到:簡化頭緒,細化過程,小步輕邁,重心突出。在《竊讀記》的教學中,我便遵循了這樣的一個原則,取得了較理想的效果,現冒昧一説,以求教於大方之家。

《竊讀記》被安排在鄂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第1課,是台灣女作家林海音的一篇回憶童年讀書生活的散文。課文以“竊讀”為線索,生動、細緻地刻畫了自己當年“竊讀”的處境和心境,表達了自己熱愛讀書,渴求知識,渴望理解的思想感情。在設計教案前,我便反覆誦讀課文,從而發現文章在用細節描寫呈現內心情感上做得特別好,而且表現為三種類型:

①作者善於通過自語式的獨白描繪心境,表達自己的`感情,如“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總不好意思趕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這種理所當然的藉口,自我安慰,在書店裏開心地讀下去,有幾分童稚,還有幾分詭譫。在“竊讀”這種氛圍中,一方面享受閲讀的快樂,一方面還要時刻關注周圍的環境,非常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我”的心情變化,使人如歷其境。

② 此外,作者還善於用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如,“我跨進店門,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喲,把短髮弄亂了,沒關係,我總算擠到裏邊了”等等。

③ 還善於通過人物的神態來表達內心活動。如:“我像一個被捉一的小偷,羞慚而尷尬,漲紅了臉。我抬起頭,難堪地望着他--那書店的老闆”,將“我”受辱後的尷尬和悲憤表現得淋漓盡致。

據此,我將本課課型定為“品讀賞析課”,並圍繞“竊讀情感”設計了三個互為關聯的教學板塊:一、感知內容,情感定向;二、圈劃品析,情感賞析;三、拓展遷移,情感體驗。其中第二板塊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在教學過程中自然穿插“作家介紹”、“字詞的積累”、“詩句作用的辨析”、“尾句含義的理解”等常規內容,這樣整篇文章的教學便形成了“輕輕邁入”、“激情演繹”、“餘音裊裊”三個明晰的層次。

為了避免空洞,在每一板塊的教學活動中,我還有意識地設計了一些小環節。

整體感知部分中的小環節:1、從字面解題入手,直奔主題;2、分三位同學誦讀,含而不露地分層;3、字詞積累,讓積累成為一種習慣;4、帶着問題聽讀,鳥瞰全篇。

品析活動中的小環節:1、找“竊讀”的心情的語句,讓學生站在一個全局的高度;2、圈畫細節描寫的句子並作旁批,讓學生動手;3、組內交流,使活動更有效果;4、全班交流,指導方法,集中歸類。在此環節中,力爭做到: ①朗讀:學生比較準確的説出自己的體會之後請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②老師及時點示並形成板書 ③結合三類句子,點示出作者的複雜情感,並解決一些句子的理解:如對小詩的作用,對最後一句話的理解等。

拓展遷移中的小環節:1、找到讀書的動力:名言、人的導向作用(帶動名言名句的品析);2、找到影響自己的讀書名言,與作者共鳴;3、簡介背景,引發啟迪;4、學習寫法,讓細節更傳神。

由於有了這樣一些小的環節,再加上老師巧妙的過渡,整個教學過程既連綴自然,悄無痕跡,又內容豐滿,活動豐富。

上完課後,掩卷沉思,教育界前輩的話又在我耳畔迴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無法之法,乃為至法”。我想,在新課改的不斷深化推進,各類課題的粉墨登場,各種模式的紛紛出台的今天,怎樣讓課上得更有效,更實在呢?不知這“簡化頭緒,細化過程”的教學處理,是否也算得上是一個辦法?

作者郵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l2mk7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