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懷古詩創新教學設計 (人教版高一)

懷古詩創新教學設計 (人教版高一)

 教材説明:人教版第三冊語文教材第三單元入選了8首近體詩,其中有三首為懷古詩,即李白的《越中攬古》、杜甫的《蜀相》、劉禹錫的《石頭城》。

懷古詩創新教學設計 (人教版高一)

教學目的:1.認知目標:熟讀成誦,掌握懷古詩的特點。

          2.能力目標:培養詠史詩鑑賞能力

          3.情感目標:體味物是人非、盛衰無常的傷今情緒,以及欽慕名流、壯志難酬的個人感慨。

教學重點:1.掌握懷古詩的鑑賞方法。

          2.感悟詩中的思古幽情。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鑑賞詠史詩的能力。

        【説明:中國古詩詞浩如煙海,要在有限時間內掌握鑑賞方法,培養鑑賞能力實非易事。經過論證,我覺得將詩歌按題材分類進行類型鑑賞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途徑。於是懷古詩的特點以及鑑賞方法便成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兩點獲得突破,學生便讀懂了一類詩。】

教學對象:高二學生。經過進入高中以來一年多的詩歌積累,學生誦讀了一定篇目的詩詞,其中不乏懷古之作,如杜甫的`《詠懷古蹟》、劉禹錫的《烏衣巷》等,對此類題材並不陌生,此時適當點撥,恰到好處。

教學方法:比較法,對話法, 探討體驗。

         【利用比較法設計課堂教學,易於形成課堂教學的興奮點,活躍學生的思維;易於學生舉一反三,學會思考,學會學習,而這又是語文學習的終極目標。】

教學手段:多媒體(製作課件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意 圖

導入新課:

我國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江山勝蹟,人物風流。儘管歷史如大浪淘沙,但無數前人在歷史舞台叱吒風雲,留下輝煌業績,令人欽佩仰慕;亦或留下多少遺恨,讓人唏噓感慨。於是以歷史故事、古人事蹟為題材的懷古詠史之作便產生了,並在詩詞中佔有重要比例。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組懷古詩《月中攬古》、《蜀相》、《石頭城》。

   

開宗明義,聚焦懷古詩。

走進詩家語:

1. 利用填補空白、調整語序、明確修辭典故、理解關鍵詞語等方法解釋三首詩。

2. 朗誦三首詩。

使學生走近三首詩,初步感知作品,為進一步鑑賞作鋪墊。

比較鑑賞:

  師:三首詩選擇了怎樣不同的歷史典故?

  生:《越中攬古》針對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爭霸的史實,選取吳敗越勝、越王班師回國後的兩個鏡頭:戰士凱旋及越王回宮。

  生:《蜀相》中,詩人心念武侯,高山仰止,歌頌諸葛亮的豐功偉績。

  生:《石頭城》選取的是六朝舊事。

  師:這些歷史鏡頭包容了怎樣的情緒?

  生:李白用“盡錦衣”三個字烘托出勝利者的喜悦和驕傲,用宮女滿春殿,渲染勾踐的耀武揚威荒淫逸樂。

  生:杜甫在詩中極力稱頌諸葛亮的才智功業,同時也流露出“出師未捷”的遺憾。

  生:劉禹錫將古都的寂寞和盤托出。

 小結:看來,懷古詩是詩人以個人情感去關注歷史中的某一件事或某一個地點以及某一個人的作品,以情馭史,而非歷史的實錄。

  師:三首詩如何描寫眼前的景色?有何作用?

  生:李白的“只今唯有鷓鴣飛”與前面的勝利得意的歡樂情景形成對比,一繁華,一淒涼,作者的感慨與歎婉飽含其間。

  師:能説出感慨的內容嗎?

  生: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師 :一語中的,眼前景與史事的對比引起人們對歷史的深深思考,如果不以此為鑑,將“使後人復哀後人矣”。

  師:請同學圍繞這一點來討論其他兩首詩。

  生:“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讓我們深切地體驗到祠堂淒涼冷落的氣氛,而詩人的萬千感慨也正是由此而生髮的,正因為如此,詩人落筆沉摯,蒼涼悲壯,發出“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慨歎。

  生:劉詩着力于山、潮、月等不變的景,用這些冷眼旁觀者的不變來見證世事的無常,山川依舊,而六代豪奢、繁華富貴,卻難覓蹤影。城空空,心空空,潮寂寞,人寂寞,一切都是那麼悽清荒蕪。這其中會引發今人多少感慨。

  師:整理一下大家的回答,會發現,懷古詩都不自覺地將古今作了對照,比較中,抒發思古之幽情。這種情感,我們可以將他歸納為兩類:

一. 懷古傷今,以史為鑑。

二. 點評古人,抒己情懷。

1.創設問題情境,掀起探究問題的熱潮,師生對話,學生討論,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研究探討,一改教師越俎代庖的做法,引而不發,使學生在自主的狀態中自然得出結論,從而明確懷古詩的特點及鑑賞方法。

2.訓練學生運用優美的語言表達自己對詩情畫意的理解。

3.培養學生聯想想象的能力以及比較思維的意識。

亮點探究:

  前面我們從整體上掌握了懷古詩的特點及鑑賞方法,接下來我們進入精雕細刻環節,每位同學都精心準備一處你對詩中某一處細節的評析。

  生1:“宮女如花滿春殿”中“春”字用的好,它並不一定指陽光明媚、繁華盛開的春天,而是為了形容越王周圍宮女之多,越王遊樂之甚。一個“春”字,十分形象地刻畫出越王當時得意淫逸的心理狀態,同時也表明,此時的越王早把卧薪嚐膽的往事忘得乾乾淨淨了。這就為結局的轉折做好了充分準備。

  生2:“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一千古名句引起了多少悲劇英雄的共鳴。唐代推行永貞革新的王叔文,預知政變大勢已去,淚濕衣襟,但吟此句不已。南宋抗金英雄宗澤為奸人所諂,憂憤成疾。宗澤感傷不已,面對諸將,喟然長歎的也是這一名句。翌日,風雨盡晦,宗澤即三呼“過河”銜恨而終。壯志難酬抱憾終生者,豈止諸葛一人?這一名句正是古往今來無數失意英雄的共同寫照。

  生3:“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詩題,不作“武侯祠”,而作“蜀相”,蓋有深意在焉,意在臧否人物而不在吟懷古蹟,此由“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可知。然又緣何以首頷兩聯寫祠堂?以人物千古風流已去,而祠廟長存雖今猶在。正可由“丞相祠堂”想見千秋偉業。若不從祠廟寫起,頸、尾兩聯的議論就成無根之木了。

。  

1.培養學生含英咀華的習慣,從而領悟詩的妙處。

2.張揚個性,發揮學生的鑑賞優勢。

作業:任選一首懷古詩,寫一片鑑賞文章,字數不限。 學以致用

附錄:課件展示

        1.有關武侯祠及石頭城的圖片。

【與“走進詩家語”同步播放】

2.劉邦的《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與“比較鑑賞”同步】

        3.相關詩句

“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裏人。”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創造情境,增加畫面感。

補充材料,拓展思維。

聯想想象,挖掘詩歌內藴。

板書設計:

                 懷古傷今,以史為鑑

 詠史詩↗

       ↘點評古人,抒己情懷

提綱挈領,一目瞭然。

 

劉銀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krqrv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