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有關《三峽》説課稿

有關《三峽》説課稿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三峽》説課稿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三峽》説課稿

《三峽》説課稿 篇1

各位評委好,老師們好!

今天説的課題內容是《三峽》。《三峽》這篇課文選自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這篇文章被選入歷屆初中語文課本。編者把這篇課文編在人教版語文課本八年級上冊的第六單元第一課,是因為它和本單元的其他幾篇寫景抒情的文章《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遊》、《觀潮》、《湖心亭看雪》和《詩四首》相比較,《三峽》更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它不僅僅是一篇學術價值極高的地理著作,更是一篇文學價值極高的山水名篇。閲讀這樣的作品,可以激發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那麼,我們讓學生學習這篇課文,要求學生學習些什麼呢?根據新課標的三維目標要求,我擬定了三個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積累文言詞彙,背誦課文。新課標要求,初中生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文言文,能背誦優秀詩文80篇,《三峽》是指定的背誦篇目。文言詞彙包括一個通假字闕通缺,課後第二題所列詞語的意思。

二、能力目標:在背誦課文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掌握課文先總寫三峽的山,按夏、春冬之時和秋的季節順序分寫三峽的水。寫出三峽的奔放美、清悠美和悽婉美。並理解作者凝練生動的筆墨,大筆點染細處着墨的寫法。

三、情感目標:感悟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其中,背誦課文和理解課文的內容和寫法是學習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

那麼,我們如何來實現預定的目標,在學習過程中怎樣來突出學習重點和突破難點呢?需要多少課時才能完成學習內容,在上課之前有些什麼準備,將採用什麼學習方法和手段以及什麼樣的過程來實現學習目標呢?

由於本文篇幅不長,一共兩百字不到,語言有節奏感,易於記誦,我只安排一課時即可完成學習任務。但這必須是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才能完成的。

説到預習,今天我在這裏要特別地説一下。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往往忽視了預習指導。一般來講,在上新課之前就給學生説一聲預習第幾課,最大限度在黑板上寫上預習哪一課,等等字樣就了事。指導學生預習光是停留在這個基礎上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指導學生預習首先要讓學生明白要預習什麼內容,要實現什麼目標,要達到怎樣的要求,怎樣來實現這些目標,怎樣來達到這些要求。比如學習《三峽》,要求學生要能借助工具書和註釋認識生字,能理解課後第二題所列詞語的意思,要基本能背誦課文。如果老師在上新課之前指導學生達到這些要求,那麼上起課來就很輕鬆,學生的興趣也濃厚,學習的效果是可以想象的。

所要準備的教具也簡單,就是幾頁PPT文稿,即三峽的地理位置示意圖一張,瞿塘峽風光圖一幅,夏季三峽風光圖一幅,春季或秋季風景圖一幅。

所用教法,主要以學生朗讀為主,在朗讀的基礎上自主探究學習,理解課文內容和寫法以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還有比較學習法。

下面我説教學流程。

第一步,導入課題。

先從舉世矚目的三峽水利工程説起,導入課題,然後展示三峽地理位置示意圖,這樣,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也能讓學生對三峽的地理位置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第二步,文學常識介紹。新課標要求學生了解課文所涉及的作家作品知識。這一課,要讓學生了解酈道元是北魏地理學家和文學家,要讓學生了解他的地理著作《水經注》不光是一部學術價值極高的地理著作,它還是一部文學價值極高的文學著作。

《三峽》説課稿 篇2

一、《三峽》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六單元第一課。《三峽》是酈道元抒寫三峽風光的遊記散文,是《新課程標準》推薦的古詩文背誦篇目。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文特點,我確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和能力: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積累文言詞語;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三峽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壯美山河的感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新知識前,要具體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困難、心理特徵及發展趨向,從而有針對性地確立學習的重難點及教學方法。八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閲讀能力,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及本文特點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確立的教學重點是:積累文言詞語;理解文章內容。教學難點是: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對八年級階段的學習要求是:“閲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和註釋理解基本內容。”“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語感。”據此本課擬以誦讀、討論、探究的方法教學,讓學生小組合作藉助工具書,結合註釋理解文章大意,課堂上指導學生聽讀、試讀、齊讀、自由讀、評讀、品讀,通過朗誦來感悟文章的內容,做到理解成誦。

《新課程標準》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説出自己的體驗”,故此擬採用討論法教學,營造寬鬆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鼓勵他們在交流、啟發、爭議、展示自我中主動獲取知識,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

在本課教學中,強調學生課前認真預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堂以學生誦讀、討論、感悟為主,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幫助學生完成重難點的突破。

三、教學輔助手段:

用幻燈片演示三峽風情,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四、教學過程:

1、導課

由主席詩詞導入,自然過渡到三峽,通過讓學生欣賞一組三峽圖片,激發學生興趣。

2、整體感知

讓學生藉助註釋與工具書自讀整體感知課文,體悟文章的情感。教學中引導學生劃分句子間的停頓,讀懂句子。着重體現《新課標》“在教學中尤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

3、研讀課文

通過抓寫山、水的關鍵字,採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完成教學任務。

4、課外拓展,通過收集有關三峽的古今詩詞、歌謠以及三峽工程,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時培養學生積累的好習慣。

標籤: 説課稿 三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e4y2e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