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三峽》説課稿

《三峽》説課稿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峽》説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三峽》説課稿

《三峽》説課稿1

一、教材的處理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三峽》是人教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第六單元的第二篇文章。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7-9年級學生“閲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旨在通過對它們的學習,讓學生逐步接觸、瞭解我國古代的優秀文化,引起學生學習古代散文和詩歌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古代文學作品的美,初步瞭解我國古代詩歌取得的輝煌成就。感受古代詩文的美;激起學生學習古代詩文的興趣。本文在第二個文言詩文單元學生通過上一個單元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文言詞彙的積累,掌握了簡單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三峽》是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關於三峽的一段註釋,同時也是一篇很好的寫景散文。課文通過對三峽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峽景色的描寫,向我們展現了三峽的美麗風光。文章寫景生動,用詞精準,有着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寫手法以及成功的運用了對偶、誇張、引用等修辭手法和襯托的寫作手法,更是令人讚歎。

我的教學設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1.5個課時來完成,前半個課時重在預習指導,要求學生利用註釋和工具書通譯全文,達到理解全文的基本內容的目的。第二課時以讀為主,通過朗讀、討論等手段,理解文章的美和寫作的妙處。本説案説的是這一課時。

2.教學目標:①、朗讀課文,落實字詞,理解文意,熟讀成誦。②、品析課文,引導學生領略三峽景色的美。③、欣賞課文,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筆法之妙。學習本課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手法。

3.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三峽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手法上,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二、説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這是一篇寫景散文,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採用了創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語言等方法進行教學。

列寧曾十分強調情感對人的認識和邏輯思維的調節作用,他説:“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醖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與情緒。如上課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三峽的美麗的風光,配上舒緩優美的音樂,用聲情並茂的朗讀和直觀形象的板書等等,以此幫助學生理解,使之進入情境,進而領會文章的美。

當然,“文學的本質是始於感情而終於感情的。文學家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識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讀這篇文章,除了創設情景外,還要通過指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和物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

《三峽》一文構思巧妙,用詞精準,特別是能準確的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要學生體會文章的妙處,還得引導學生品析語言,品析文中一些概括力很強的詞語等,以及多種修辭的運用。

三、説學法的點撥與指導

朗讀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徹,朗讀才能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悉,朗讀才會有準確的發音、停頓、重音。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的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通過初讀整體感知、再讀品析課文內容所體現的美、三讀揣摩文章寫法的妙處、四背讀積累文學作品這麼幾個環節循序漸進的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同時注重知識的內引外延,課堂上安排了讀一讀、品一品、評一評、背一背,課後安排了寫一寫這些環節,重點要求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習過程中學生討論熱烈,發言踴躍。寫一寫環節主要要求學生重視對古詩文的積累,以及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指導實踐的能力。

四、説教學程序設計

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老師領着走,學生跟着走這一方式,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學會了字詞,讀準了文章的節奏。

第一步、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組三峽的圖片,選用舒緩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作為背景音樂,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激發學生學習三峽的興趣。

第二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全文

1、教師聲情並茂地範讀課文,讓學生初步瞭解文章的美;

2、提出閲讀要求要求學生自主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節奏、讀順文意;

3、多媒體課件出示練習題檢查閲讀效果。

這一環節體現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性。

第三步、再讀課文,進入文中去領略三峽的美。

品一品

品析課文,領略美景。

1、請同學們邊讀課文邊透過文字領略三峽的美,……準備用“三峽的……美”説一句簡單的話。並加上一句描寫的話。如:三峽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天空,擋住陽光。

學生自由品析三峽的美,四人小組討論,然後回答。老師總結:

三峽的山:延綿,高峻 壯美

三峽的夏水:迅疾 壯美

三峽的春冬:清榮峻茂 秀美

三峽的秋: 淒涼 悽美

3、老師把話題引向課外:三峽的美哪裏是文字能窮盡的?它還存在於我們的想象之中,你能再説一句想象的話嗎?

如:三峽的雲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峯上的白霧,似煙非煙,似雲非雲,多麼婀娜多情,多麼幽深秀麗。

第四步、三讀課文,揣摩文章寫法的妙處

1、如此雄偉壯麗的奇景,散文家酈道元卻僅用了一百五十餘字來描繪,且盡傳奇神,其筆法令人不能不稱奇。現在我們用欣賞的眼光來審視評説課文的美,讓學生明白:我們欣賞文章,可從語言、結構、描寫的角度(動靜、粗細、遠近等多方面)着手。

例如:課文的描寫手法美,正面落筆的“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繪出三峽的地貌特點是山高嶺連,峽窄水長;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一句則從側面烘托了三峽峯巒延綿,隱天蔽日的山勢。

2、請同學們欣賞課文,説出課文的幾個妙點來。展示幻燈片,提出學習任務(學生合作學習,自由評説)

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寫法之妙,通過練習來提示。出示練習:

練一練

1、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一句從 面體現了山巒的 ,山勢的 ;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則是 描寫,以“不見曦月”襯托山的 。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一句,用了 手法,突出水勢 。

3、本文描寫生動,寫“湍”用 ,寫“潭”用 ,寫“柏”用 ,寫泉用 。

4、最後一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在文中起了什麼作用?

學生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教師小結:本文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了精準的描寫以及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來表現三峽的美。

第五步、背誦課文

教師進一步點撥:酈道元真不愧為北魏的地理學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學家的豐富遊歷和散文家的風厚的文學功底,把《水經》裏的一條註釋作得如此優美,真是慧眼獨具、匠心獨運。一百五十餘字的短文,卻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納山水草木,羅入古猿怪柏,其筆法確實精妙至極。難怪當代散文家餘秋雨先生説酈道元《水經注》中的三峽,使後人再難調動描述的辭章了。這樣的美文,我們理應先睹為快,先背為幸啊。同學們,讓我們轟轟烈烈的讀起來,背起來:

我們先請4位同學試背一遍,每人背一小段,其他同學可以小聲的和背、其背、吟誦。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同學們可以在背的同時,在筆記本上作點詞句賞析積累。

第六步、尾聲

酈道元筆下的山水畫卷已成為三峽歷史的美好回憶,今朝的三峽正放射着世人矚目的光輝,有宏偉的葛洲壩工程,"高峽出平湖"紅火的三峽工地,正在成就着一個又一個的世界奇觀。三峽是我們心中永遠的三峽!三峽承載着我們永遠的愛!

第七步、知識的拓展

佈置課後練習:寫一寫

歷代文人對三峽有過很多的讚美 ,請同學們課後蒐集後去欣賞,並用楷書或行楷抄寫下來。這一環節很重要,但它的意義遠不是一道練習題那麼簡單,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要注重學生的語言的積累和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的培養,我設計的這道作業題,目的就在於此。

五、説教學效果

這堂課老師講得少,學生讀得多,説得多,想得多,練得多。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老師適當的點撥、練習的合理設計,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基本上能領會文章的美,能揣摩出文章的一兩點妙處來。學生們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和課後的練習中得到美的體驗和情感的薰陶。

《三峽》説課稿2

各位評委:下午好!

今天我説課的篇目是《三峽》。我製作的《三峽》發表在《中國多媒體教學學報》20xx年第1期上,我執教的《三峽》榮獲市電教優質課一等獎。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三峽》是《新課程標準》推薦的古詩文背誦篇目,也是初中階段的一個重點文言篇目。三峽是萬里長江上最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畫廊。三峽以其壯麗的風光激發了眾多文人的靈感,留下了許多千古流傳的詩篇。《三峽》是我國南北朝時期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所作的一篇寫景散文,它以簡潔凝練、富有概括力的語言描繪了長江三峽四季風光之美,歌頌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抒發了對祖國山河的摯愛之情。當代文壇巨匠餘秋雨曾對《三峽》作過高度評價:“此文用了最儉省的文字,描述了三峽春冬之時的‘清榮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澗肅’,使後人再難調動描繪的詞章”。

2、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積累文言詞語;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課堂上指導學生聽讀、試讀、齊讀、自由讀、評讀、品讀,通過朗誦來感悟的內容,做到理解成誦,營造寬鬆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點撥的過程中,鼓勵他們藉助,在交流、啟發、爭議、展示自我中主動獲取知識,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三峽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美山河的感情。

二、教學過程

1、導入課文,激發興趣。

一個外國朋友曾經問過餘秋雨説:“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請只説一個。”餘秋雨先生回答説:“三峽”。那麼,三峽何以有那麼大的魅力呢?這節課就讓我們追隨着酈道元,一起走進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峽,去領略三峽的無限風光吧。

首先,我讓學生在“長江之歌”的音樂中去欣賞“三峽風光”。同時,在首頁的下方有長江三峽的簡單介紹。

對作家作品的瞭解,學生可以點擊“作家作品”頁面自己去學習。

2、配樂朗誦,整體感知作品內容。

打開“《三峽》”的頁面,伴隨着“高山流水”的音樂,我首先給學生範讀,讓學生初步感受的美;提出閲讀要求,讓學生結合本頁下方的“朗讀時注意句間停頓”和“生字注音”頁面進行自讀,讀準字音,讀通節奏,讀順文意;然後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3、質疑問難,研讀課文。

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

第一步 自主學習,疏通文意;細讀課文,積累詞彙。

讓學生打開“詞語釋義”頁面,用鼠標點擊加點的字,查看字意。然後,小組合作翻譯句子。

第二步 精讀課文,合作交流;質疑問難,理解內容。

首先,理清思路,劃分層次

其次,分析景物特點,討論:

①文中描寫的三峽兩岸的山勢有哪些特點?

②夏天三峽江水有什麼特點?文中是怎樣描寫的?

③寫了春冬之時三峽哪些景物?分別有什麼特徵?

④是如何描寫秋景的?

然後,通過“實踐探究”討論:

(1)主要描寫三峽中的哪一個峽。課文寫四時風光,為什麼從“山”寫起?

(2)寫四時風光的順序是什麼。為什麼不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

第三步 品讀課文,體會意境;初步鑑賞,熟讀成誦。

結合“影視資料”,體會“兩岸、重巖疊嶂”、“清榮峻茂”、“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通過對課文的品讀和鑑賞,體味字裏行間飽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景物描寫的特點。

第四步 課文小結,情感薰陶。

本文一共只有155個字,卻概括千餘里,包容四季景色,羅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動有靜,可見,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確實美不勝收。同學們一定能感受到作者熱愛我們祖國河山的情感,並由此激發我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感情。

第五步 拓展知識,佈置作業。

1、歷代文人對三峽有過很多讚美,讓學生結合“相關詩詞”,去再一次領略三峽的美。

2、“三峽”是美麗的,我們山亭也有很多美麗的風景,比如抱犢崮、熊耳山、蓮青山等。讓我們學習酈道元寫景的手法,來描繪我們美麗的山亭吧!

《三峽》説課稿3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語文版教材第八冊第一課《巴東三峽》。

首先介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遊蹤,瞭解結構,抓住景物特點;

2、能力目標:學習多種描寫景物的方法;

3、德育目標:欣賞祖國山河的壯麗景色,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把握文章線索和結構,抓住景物特點。

教學難點:

引用的靈活運用

教學過程:

從遊蹤、線索、文章結構、景物特點、寫景方法等幾個方面分析本篇遊記。

因為本文體裁屬於遊記,這種體裁學生首次接觸,因此要向學生介紹這一文體及特點。

遊記:一種敍事散文,主要記敍遊覽途中的所見所聞。

特點:

1、散文的一種;

2、以描寫、記敍為主,併兼有抒情、議論;

3、交待遊蹤,抓住景物特點,做到情景交融。

在導入這一環節,我是藉助學生在初一上學期學過的一篇文言文,酈道元的《三峽》導入本課的。

至於本課作者、出處、字詞這些基礎內容仍然是需要向學生重點介紹的。

接下來在教師範讀,學生散讀,齊讀課文之後,引導學生找到標誌作者遊蹤的詞語,可提示學生到段首句中尋找,並指明作者的遊蹤是逆流而上的。

遊蹤

宜昌→西陵峽(黃貓峽、燈影峽、崆嶺峽、米倉峽)→巴東、秭歸→巫峽→瞿塘峽→夔門(逆流而上)

在學生掌握了遊蹤的基礎上,不難概括出本文的線索——以作者船行遊蹤為線索。

下一個環節中,藉助剛才的遊蹤與線索,讓學生為課文劃分層次,概括大意,可以遊前,遊時,遊後為劃分的依據。

結構:

第一部分(1、2段)總述三峽山水的險惡形勢。

第二部分(3—9段)描寫作者遊覽三峽的所見所聞。

第一層(3—6段)遊覽西陵峽經過。

第二層(7、8段)遊覽巫峽經過。

第三層(9段)遊覽瞿塘峽經過。

第三部分(10段)描寫船泊後作者的輕鬆心情,反襯三峽的險惡。

這篇文章之所以被收入到《中華百年遊記精華》,我想除了因為它清晰的遊蹤線索和分明的結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作者在寫景中運用多種技巧。這些都值得我們借鑑,運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描寫景物的方法:

1、抓住景物特點;

2、引用等多種修辭方法的使用;

3、以心情描寫襯托景物特點的寫作手法。

這個畫面是本課的板書,主要依據文章結構設計的。

板書:巴東三峽

第一部分(1、2段)總述三峽山水的險惡形勢。

第二部分(3—9段)描寫作者遊覽三峽的所見所聞。

第一層(3—6段)遊覽西陵峽經過。

第二層(7、8段)遊覽巫峽經過。

第三層(9段)遊覽瞿塘峽經過。

第三部分(10段)描寫船泊後作者的輕鬆心情,反襯三峽的險惡。

最後,根據課後習題稍加改變設制了以下幾個練習,分別以填空、填表、簡答的形式對課上內容加以鞏固。

作業練習

1、作者電宜易到重慶逆流遊覽三峽,沿途經過了哪些地方?

2、作者抓住了西陵峽、巫峽、瞿塘峽山水的哪些特點進行描寫的?

3、作者在描寫三峽景物時,引用了一些詩、諺、典故,並把他們與景物描寫融為一體,試分析他們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

以上是我對《巴東三峽》這課的粗淺理解,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三峽》説課稿4

各位評委好,老師們好!

今天説的課題內容是《三峽》。《三峽》這篇課文選自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這篇文章被選入歷屆初中語文課本。編者把這篇課文編在人教版語文課本八年級上冊的第六單元第一課,是因為它和本單元的其他幾篇寫景抒情的文章《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遊》、《觀潮》、《湖心亭看雪》和《詩四首》相比較,《三峽》更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它不僅僅是一篇學術價值極高的地理著作,更是一篇文學價值極高的山水名篇。閲讀這樣的作品,可以激發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那麼,我們讓學生學習這篇課文,要求學生學習些什麼呢?根據新課標的三維目標要求,我擬定了三個學習目標,即知識目標:積累文言詞彙,背誦課文。新課標要求,初中生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文言文,能背誦優秀詩文80篇,《三峽》是指定的背誦篇目。文言詞彙包括一個通假字闕通缺,課後第二題所列詞語的意思。二、能力目標:在背誦課文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掌握課文先總寫三峽的山,按夏、春冬之時和秋的季節順序分寫三峽的水。寫出三峽的奔放美、清悠美和悽婉美。並理解作者凝練生動的筆墨,大筆點染細處着墨的寫法。三、情感目標:感悟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其中,背誦課文和理解課文的內容和寫法是學習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那麼,我們如何來實現預定的目標,在學習過程中怎樣來突出學習重點和突破難點呢?需要多少課時才能完成學習內容,在上課之前有些什麼準備,將採用什麼學習方法和手段以及什麼樣的過程來實現學習目標呢?

由於本文篇幅不長,一共兩百字不到,語言有節奏感,易於記誦,我只安排一課時即可完成學習任務。但這必須是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才能完成的。

説到預習,今天我在這裏要特別地説一下。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往往忽視了預習指導。一般來講,在上新課之前就給學生説一聲預習第幾課,最大限度在黑板上寫上預習哪一課,等等字樣就了事。指導學生預習光是停留在這個基礎上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指導學生預習首先要讓學生明白要預習什麼內容,要實現什麼目標,要達到怎樣的要求,怎樣來實現這些目標,怎樣來達到這些要求。比如學習《三峽》,要求學生要能借助工具書和註釋認識生字,能理解課後第二題所列詞語的意思,要基本能背誦課文。如果老師在上新課之前指導學生達到這些要求,那麼上起課來就很輕鬆,學生的興趣也濃厚,學習的效果是可以想象的。

所要準備的教具也簡單,就是幾頁ppt文稿,即三峽的地理位置示意圖一張,瞿塘峽風光圖一幅,夏季三峽風光圖一幅,春季或秋季風景圖一幅。

所用教法,主要以學生朗讀為主,在朗讀的基礎上自主探究學習,理解課文內容和寫法以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還有比較學習法。

下面我説教學流程。

第一步,導入課題。

先從舉世矚目的三峽水利工程説起,導入課題,然後展示三峽地理位置示意圖,這樣,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也能讓學生對三峽的地理位置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第二步,文學常識介紹。新課標要求學生了解課文所涉及的作家作品知識。這一課,要讓學生了解酈道元是北魏地理學家和文學家,要讓學生了解他的地理著作《水經注》不光是一部學術價值極高的地理著作,它還是一部文學價值極高的文學著作。

第三步,展示瞿塘風光圖,讓學生看圖説出三峽風光的特點。提問:那麼酈道元筆下的三峽有什麼特點呢?引出課文內容。

第四步,檢查預習。檢查預習不要過於繁瑣,不要面面俱到,就這一課而言,只要學生能認識生字,能理解課後第二題所列詞語的意思,基本能背誦課文就可以了。可以採用抽樣檢查的方式。

第五步,四讀課文,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抽學生朗讀課文,讓學生説出本文所寫的內容和初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要讓學生明白本文所寫的是三峽的山和水的特點,作者是懷着一種讚美的感情來寫的。

二讀課文,在學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帶着這樣的感情重讀課文,然後讓學生來評價。

三讀課文,分段背誦,結合註釋,疏通文意,理解各段,展示各季節風景圖,激發興趣,加深印象。

齊背第一段,讓學生抓住關鍵詞: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歸納第一段是總寫三峽山的雄奇險拔。

齊讀第二至四段,讓學生歸納這三段是寫三峽四季的水清幽秀麗的特點。

在指導學生朗讀第二段時,要讓學生抓住一個疾字,來突出三峽的奔放美,同時和課後第三題中所列的李白的《朝發白帝城》比較閲讀,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夏水的特點。把練習題有機地放在教學課文中來,這樣既能有利於課文的理解,也節約了作業的時間,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指導學生背誦第三段,讓學生抓住素,綠,清,影幾個關鍵詞來體會春冬之時的清幽美和良多趣味。

第四段,讓學生抓住寒,肅,悽,哀等關鍵詞和引用漁歌寫三峽的悽美。

將課文的脈絡層次和關鍵詞板書出來。因為這些內容有不可預見性,所以還是由學生來説,老師板書的`為宜。這個板書清晰明瞭。

26 三 峽

(總)寫山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雄奇險拔

夏 疾壯美

(分)寫水 春冬 素,綠,清,影清幽美

秋 寒,肅,悽,哀悽婉美

四讀課文,熟讀背誦,總結全文。

讓學生談收穫,談體會,讓學生強化理解本文寫的內容是先總寫三峽山的雄奇險拔,然後按季節分寫三峽水的清幽秀麗。讓學生談談,你學了本文以後,你的思想感情有什麼變化,以此來實現情感目標。

第六步,拓展訓練。佈置學生在課外寫一處風景,以寫促讀,以此來鞏固《三峽》的寫作方法。

最後一步,用一兩句話介紹三峽大壩建成以後的三峽風光,希望大家有機會去觀賞來結束課文教學。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重在指導閲讀,通過四次朗讀來突出學習重點和突破學習難點。學生閲讀文章要多讀,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特別是文言文,如果不讓學生熟讀,那麼學生聽起來就像聽天書一般。讓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充分理解《三峽》不光是地理著作的名篇,它也是一篇文學價值極高的寫景美文。

最後,我特別要説明的是無論課件也好,還是教學流程的設計也好,都要有兩種準備,一種是我前面所説的多媒體課件和教學過程設計的準備,另一種就是傳統的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教學手段的準備,比如掛圖或卡片,以備停電用。大家都知道,我們的ppt課件是要用電腦和數字投影儀的,但如果遇上停電或電腦壞損怎麼辦?所以傳統的教學手段也要預備好。我昨天在上公開課的時候就遇到了這種情況,突然電腦死機了,不能用,只好臨時啟動預案。

以上就是我説課的內容,説得不好,請大家多批評。謝謝!

《三峽》説課稿5

一、説教材的處理

《三峽》是語文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文章。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7-9年級學生“閲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七年級上冊一共安排了兩個文言詩文單元。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內容淺顯的古代散文和詩歌。旨在通過對它們的學習,讓學生逐步接觸、瞭解我國古代的優秀文化,引起學生學習古代散文和詩歌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古代文學作品的美,初步瞭解我國古代詩歌取得的輝煌成就。感受古代詩文的美;激起學生學習古代詩文的興趣。本文在第二個文言詩文單元學生通過上一個單元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文言詞彙的積累,掌握了簡單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三峽》是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關於三峽的一段註釋,同時也是一篇很好的寫景散文。課文通過對三峽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峽景色的描寫,向我們展現了三峽的美麗風光。文章寫景生動,用詞精準,有着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寫手法以及成功的運用了對偶、誇張、引用等修辭手法和襯托的寫作手法,更是令人讚歎。

我的教學設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1.5個課時來完成,前半個課時重在預習指導,要求學生利用註釋和工具書通譯全文,達到理解全文的基本內容的目的。第二課時以讀為主,通過朗讀、討論等手段,理解文章的美和寫作的妙處。本説案説的是這一課時。

據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一、朗讀課文,落實字詞,理解文意,熟讀成誦。

二、品析課文,引導學生領略三峽景色的美。

三、欣賞課文,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筆法之妙。學習本課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手法。

基於七年級學生的特點和知識結構,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體會三峽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手法上,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二、説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這是一篇寫景散文,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採用了創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語言等方法進行教學。

列寧曾十分強調情感對人的認識和邏輯思維的調節作用,他説:“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醖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與情緒。如上課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三峽的美麗的風光,配上舒緩優美的音樂,用聲情並茂的朗讀和直觀形象的板書等等,以此幫助學生理解,使之進入情境,進而領會文章的美。

當然,“文學的本質是始於感情而終於感情的。文學家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識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讀這篇文章,除了創設情景外,還要通過指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和物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

《三峽》一文構思巧妙,用詞精準,特別是能準確的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要學生體會文章的妙處,還得引導學生品析語言,品析文中一些概括力很強的詞語等,以及多種修辭的運用。

三、説學法的點撥與指導

朗讀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徹,朗讀才能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悉,朗讀才會有準確的發音、停頓、重音。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的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通過初讀整體感知、再讀品析課文內容所體現的美、三讀揣摩文章寫法的妙處、四背讀積累文學作品這麼幾個環節循序漸進的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同時注重知識的內引外延,課堂上安排了讀一讀、品一品、評一評、背一背,課後安排了寫一寫這些環節,重點要求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習過程中學生討論熱烈,發言踴躍。寫一寫環節主要要求學生重視對古詩文的積累,以及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指導實踐的能力。

四、説教學媒體的使用

我製作了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課件製作是為上課的主題服務的,製作時,我沒有追求繁雜、華豔,而只是從能否引起學生關於美的直觀感悟與聯想和能否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這些方面着想。製作時,我特別注意了音樂、圖片和文字的有機配合,這對營造課堂氣氛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五、説教學程序設計

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老師領着走,學生跟着走這一方式,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學會了字詞,讀準了文章的節奏。

第三步、再讀課文,進入文中去領略三峽的美。出示第一步、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組三峽的圖片,選用舒緩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作為背景音樂,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激發學生學習三峽的興趣。

第二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全文

1、教師聲情並茂地範讀課文,讓學生初步瞭解文章的美;

2、提出閲讀要求要求學生自主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節奏、讀順文意;

3、多媒體課件出示練習題檢查閲讀效果。

這一環節體現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

調動了學生自主性。(多媒體課件,提出再讀要求):

品一品

品析課文,領略美景。

1、請同學們邊讀課文邊透過文字領略三峽的美,……準備用“三峽的……美”説一句簡單的話。並加上一句描寫的話。

如:三峽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天空,擋住陽光。

學生自由品析三峽的美,四人小組討論,然後回答。老師總結:(幻燈片出示板書)

三峽的山:延綿,高峻壯美

三峽的夏水:迅疾壯美

三峽的春冬:清榮峻茂秀美

三峽的秋:淒涼悽美

3、老師把話題引向課外:三峽的美哪裏是文字能窮盡的?它還存在於我們的想象之中,你能再説一句想象的話嗎?

如:三峽的雲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峯上的白霧,似煙非煙,似雲非雲,多麼婀娜多情,多麼幽深秀麗。

4、老師出示幻燈片,向學生展示一組圖片,師生一起來欣賞三峽的美景。(音樂聲起,一幅幅三峽美景盡展眼前)

第四步、三讀課文,揣摩文章寫法的妙處

1、如此雄偉壯麗的奇景,散文家酈道元卻僅用了一百五十餘字來描繪,且盡傳奇神,其筆法令人不能不稱奇。現在我們用欣賞的眼光來審視評説課文的美(文字投影):我們欣賞文章,可從語言、結構、描寫的角度(動靜、粗細、遠近等多方面)着手。

例如:課文的描寫手法美,正面落筆的“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繪出三峽的地貌特點是山高嶺連,峽窄水長;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一句則從側面烘托了三峽峯巒延綿,隱天蔽日的山勢。

2、請同學們欣賞課文,説出課文的幾個妙點來。展示幻燈片,提出學習任務(學生合作學習,自由評説)

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寫法之妙,通過練習來提示。出示幻燈片,練習:

練一練

1、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一句從面體現了山巒的,山勢的;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則是描寫,以“不見曦月”襯托山的。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一句,用了手法,突出水勢。

3、本文描寫生動,寫“湍”用,寫“潭”用,寫“柏”用,寫泉用。

4、最後一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在文中起了什麼作用?

學生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教師小結:本文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了精準的描寫以及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來表現三峽的美。

第五步、背誦課文

教師進一步點撥:酈道元真不愧為北魏的地理學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學家的豐富遊歷和散文家的風厚的文學功底,把《水經》裏的一條註釋作得如此優美,真是慧眼獨具、匠心獨運。一百五十餘字的短文,卻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內容來於Y-Y_課-件_園]季,收納山水草木,羅入古猿怪柏,其筆法確實精妙至極。難怪當代散文家餘秋雨先生説酈道元《水經注》中的三峽,使後人再難調動描述的辭章了。這樣的美文,我們理應先睹為快,先背為幸啊。同學們,讓我們轟轟烈烈的讀起來,背起來:

我們先請4位同學試背一遍,每人背一小段,其他同學可以小聲的和背、其背、吟誦。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同學們可以在背的同時,在筆記本上作點詞句賞析積累。

第六步、尾聲(邊展示幻燈片“三峽工程圖景”邊講述)

酈道元筆下的山水畫卷已成為三峽歷史的美好回憶,今朝的三峽正放射着世人矚目的光輝,看:宏偉的葛洲壩工程,紅火的三峽工地,正在成就着一個又一個的世界奇觀。三峽是我們心中永遠的三峽!三峽承載着我們永遠的愛!

第七步、知識的拓展

佈置課後練習:寫一寫

1、歷代文人對三峽有過很多的讚美,老師蒐集了一些描寫三峽的詩歌(幻燈片展示),打印出來後,請同學們課後去欣賞,並用楷書或行楷抄寫下來。

2、(幻燈片“金雞嶺的風光”)三峽是美麗的。其實我們身邊也有美麗的風景,我們坪石的金雞嶺就是一個著名的風景點,下面請欣賞老師屏幕上的金雞嶺的優美的景色,學習酈道元的寫景的手法,寫一篇短文來向遊客們展示金雞嶺的美。

這一環節很重要,因為時間關係只能放在課後了,但它的意義遠不是一道練習題那麼簡單,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要注重學生的語言的積累和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的培養,我設計的這道作業題,目的就在於此。

六、説教學效果

這堂課老師講得少,學生讀得多,説得多,想得多,練得多。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老師適當的點撥、練習的合理設計,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基本上能領會文章的美,能揣摩出文章的一兩點妙處來。課堂氣氛活躍,有激烈的討論,有爭先恐後的發言。學生們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和課後的練習中得到美的體驗和情感的薰陶。所取得的課堂效果很令我滿意。

《三峽》説課稿6

一、説教材

《三峽之秋》一課是第九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方紀先生用他的親身感受,向我們介紹了雄奇壯麗的三峽景色。作者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這一時間順序,抓住不同時間景物的特點,描寫流暢,韻律感強烈,琅琅上口,適合學生朗讀。學生自讀課文,既讓學生受到三峽美景的薰陶,培養審美情趣,又讓學生在新聞記者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這一單元的自讀課文,針對文章特點、單元訓練重點和學生實際,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認識本課的生字、理解詞語。瞭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來按時間順序,抓住景物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貪圖三峽之秀麗雄奇的美景,產生熱愛三峽,熱愛祖河山的感情。學習作者按時間順序,抓住景物進行觀察的方法是本課的重點。

二、説教法

為完成本課時教學目標,突破難點,宜將情境教學法貫穿始終,並輔以重點詞語突破,圖文結合,反覆閲讀等教學方法完成本課時教學。

三、説方法

通過本單元的教學,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所以本課時可引導學生應用“談→思→議→讀”,即:“初步瞭解深入體會→評議提高→誦讀昇華”這一學習方法,學習本課時內容。

四、説程序

(一)創設情境感受美

1、雖然巫溪地處三峽庫區,但學生幾乎都沒有切身體驗過三峽的雄奇壯麗。因此,授課時可用1、語言描述激發學習興趣(長江,養育了炎黃子孫,滋潤着華夏兒女的心裏。長江三峽,那裏羣山聳立,雄奇壯麗,就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

2、聽學生介紹蒐集的資料;

3、欣賞《三峽風光》等三個步驟,逐步引入本課教學。

(二)憑藉情境鑑賞美

在學生進入情境後,可引導學生按以下方法去鑑賞美。

教師把錄像定格、讓學生説出三責秋天的景物特點,並抓關鍵詞句學文,重視比喻句的學習,抓住詞句的形象點現象,體會景物的特點。

具體學習過程:①出示學習方法的要求:在書上圈圈重點詞、劃劃重點句,注注自己的想法。你知道作者寫一天中的哪些影響,它們有哪些特點嗎?②按照談—思—議—讀的方法,全班同學一起學習課文的第一段。(成熟—果實累累—喜悦);③學生按照上述要求選擇最喜歡的部分自學,然後全班交流彙報,出示課件、感情朗讀。

時間 特點 詞句 朗讀

早晨 明麗 露水閃亮—露水消逝 清新明快

中午 熱烈 羣峯披甲—金鱗巨蟒 熱烈歡快

下午 明亮 於是……長江變成小溪 輕柔明快

夜晚 清冽 沉沉欲睡靜明亮像…… 温柔驚奇

④談感想:三峽的孩子愛三峽。孩子們讀了《三峽之秋》後一定有很多想法,告訴老師和同學們好嗎?出示課件《山峽風光》,配樂《三峽的孩子愛三峽》。

五、板書設計:

早晨→明麗

中午→熱烈

下午→明亮

夜晚→清冽

為您服務!

《三峽》説課稿7

各位評委:

你們好!下面我開始説課。

我説課的內容是初中語文第四冊第六單元的《三峽》。首先分析教材。

一、説教材

1、選文在教材中的地位

2、教學目標

3、教學重難點

4、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依據

《初中語文大綱》在古文閲讀上要求誦讀詩詞,積累、感悟和運用。我把課文結合單元來分析,甚至置於整個初中古文學習的階段來分析。宏觀看,本單元都是古代歌詠山水的優秀篇章。本文更是開啟山水遊記的先河,借山水抒性靈,對後一代的柳宗元影響頗深。由此可知酷愛山水是各代文人的共同追求。本文為以後學習山水遊記打下基礎,具連貫性。微觀看,本文不單寫景優美,且語言明易,抒發對祖國山河的感情。因此,本文能初步培養學生鑑賞力。

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依據:新課改基本的教學理念體現在重朗讀、重感悟、重積累。《綱要》指出:“培養目標之一是使學生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因此,定以下目標:

知識目標:

積累重點字詞,背默課文。(注重知識與能力的聯繫,落實雙基目標。)

能力目標:

1、重視朗讀訓練,能借助工具書翻譯;(葉聖陶語“非讀無義訓練語感,非讀無義激發美感”)

2、學習寫景方法,體會語言精妙之處;

3、結合作者情況,體會作品意境,逐步提高鑑賞力。(教學過程中“授之以漁”如教給學生知人論世的方法。即瞭解作者情況,寫作背景,進一步理解作品。如教給學生寫景方法,抓事物特點進行刻畫。)

德育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感情。

“注重選文的思想性審美情趣文化內涵”是調整後教材的突出特點。據這一依據我定以下重、難點,但初中生鑑賞能力仍有待提高。要注意循序漸進。

重點:抓精彩句、段,體會景物描寫特點。

難點:在教師的指導下摘抄,感悟語言的精妙之處。

二、學情分析

《新課標》要求初中生要背誦百篇名篇,《三峽》寫景精煉優美,與學生熱愛自然的心理形成共鳴。本班學生愛讀古典文學,引導其背誦可逐步提高鑑賞能力。但初二學生閲歷淺,少有真切體會,或許在感悟語言優美上有一定難度。

三、説教法

(一)、總體設計及理論依據

新課標要求“重視學生思維力,重視知識之間、能力之間、情意之間的聯繫”因此,我的教法總體設計:導讀—感悟—設疑—解疑。

(二)、教學方法及培養的能力

1、導讀,用朗讀法(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教師指導學生每次讀書的側重點。“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引導學生感悟課文。)

2、感悟,指用圈點批註法體會語言內涵。(現代人大多情感粗糙,對身邊事物缺乏敏感,學生則表現為冷漠麻木或浮燥急進;因此,我着重培養學生感悟,發掘思考的創造力和深度,將課本知識內化為能力。)

3、討論法,學生提出問題,教師集中熱點問題,並解疑。培養學生懷疑精神。

(三)、教學手段

引導學生利利用各種傳媒手段收集有關課文的資料。學生既提高了學習興趣,又能發展思維力,加深了對課文理解。

四、説學法

新課改中,教師應是知識的傳授者,同時也是學生的引導者、促進者。學生反覆朗讀的基礎上自己翻譯。經討論,在合作探究學習中感悟語言,並摘抄優美語言,我適當點撥,並鼓勵學生質疑。

學習方法是:

1、誦讀訓練法:落實雙基目標

2、合作探究法:落實重點

3、設疑法:突破難點

4、創設情景法提高寫作能力

5、練習法培養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學法上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共同發展,學生自主與合作探究結合。例如:我創設情景提問學

教案《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三峽》説課稿二》,來自網!

生對秋景一段怎樣讀?依據是什麼?學生討論後紛紛發言,有的説“帶冷清蕭殺的哀婉,”依據是“哀轉久絕。”有的説“帶天高雲淡的舒暢”依據是“晴初”和“林寒澗肅”等等,雖然有的答案出乎意料,卻頗能顯示學生的思考力和個性。

五、説程序

(一)、課堂結構:導入、討論,教師點撥,課堂練習佈置作文

(二)、簡要過程

當今語文教改氣氛活躍,新觀念、新教法層出不窮,但溯本求源,探其精髓,都要求勿忘“讀”這個本。本節課據此設計如下:

1、初讀感知課文

愛因斯坦説“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讓學生自由朗讀,畫出疑難的地方,為下面設疑作準備。

2、通讀全文,教師解疑

學生互評朗讀並翻譯,要求讀準字音、句讀,重點句段能意譯,理清作者思路,為下面環節掃清障礙。

3、研讀重點段落,體會語言精妙

學生在上面的各環節提出問題,教師分問題討論,為下面的寫作練習做準備。

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鑑賞的潛能,新課改更強調學生的創新精神。如:全篇百餘字,卻概括千餘里,包容四季景。請舉具體例子説明(考查學生感悟、鑑賞的能力)

本文讀來音韻和諧,你能發現作者怎樣營造這種效果?指出對偶、韻腳(培養學生語感)

想像文章描繪的畫意,把握各段寫景重點及景物特點,體會作者思路。(培養學生想像力)

4、析讀課文,激發學生創新精神

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整個學習過程,指導學生學習和思維的方法,自己探求真知,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請學生當一會老師給別的同學出題,學生的學習熱情頓時高漲,提出許多有趣的問題。如“沿溯阻絕”指陸路還是水路被隔絕,既被隔絕為何“王命急宣”時能急傳王命?

如作者如何安排寫景順序,為何不按往常的春夏秋冬的順序?

5、練習延伸,學本文寫作方法

(激發學生對家鄉的讚美之情,學習本文寫景方法。)

6、歸納總結

板書

兩岸連山—山多峽窄

山壯正側結合

隱天蔽日—山高峽陡

《三峽》襄陵阻絕

夏水奔放美

水美朝發暮至

素湍綠潭

春冬清悠美

清榮峻茂

霜旦寒肅

秋悽婉美

猿嘯悲歌

《三峽》説課稿8

我今天説課的篇目是《三峽》,現在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幾個方面談談本文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⒈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三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教學內容。是酈道元抒寫三峽風光的遊記散文,是《新課程標準》推薦的古詩文背誦篇目,也是初中階段的一個重點文言篇目。三峽是萬里長江上最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畫廊。其間全長193公里。三峽由瞿塘峽、西陵峽、巫峽組成。瞿塘峽以雄名世,西陵峽以險著稱,巫峽以秀見長。三峽以其壯麗的風光激發了眾多文人的靈感,留下了許多千古流傳的詩篇。《三峽》是我國南北朝時期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所作的一篇寫景散文,它以簡潔凝練、富有概括力的語言描繪了長江三峽四季風光之美,歌頌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抒發了對祖國山河的摯愛之情。文壇巨擘餘秋雨曾對《三峽》作過高度的評價:此文用了最儉省的文字,描述了三峽春冬之時的“清榮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澗肅”,使後人再難調動描繪的詞章。此語足見《三峽》的藝術價值。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注重選文的思想性 、審美情趣 、文化內涵”是調整後教材的突出特點,結合本文寫景精煉優美,與學生熱愛自然的心理形成共鳴的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①德育目標: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感情。

②知識目標: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積累文言詞語;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內容

③能力目標: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欣賞和寫作能力。

⒊教學重點和難點:

《新課程標準》對八年級階段的學習要求是:“閲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和註釋理解基本內容”,“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語感。” 八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閲讀能力,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及本文特點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作如下安排:①教學重點:積累文言詞彙,體會三峽的景色美以及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手法。②教學難點:體會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説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

1.説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 ”” ,“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説出自己的體驗”。據此,本課擬以點撥法進行教學,課堂上指導學生聽讀、試讀、齊讀、自由讀、評讀、品讀,通過朗誦來感悟文章的內容,做到理解成誦,營造寬鬆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點撥的過程中,鼓勵他們在交流、啟發、爭議、展示自我中主動獲取知識,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據此我設計了“整體感知——品析語言——拓展延伸”的教學過程,以點撥法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2.以教師點撥法為主,輔以相應的教學手段。①三峽風光的相關掛圖 ②課文朗讀磁帶

三、説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新知識前,要具體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困難、心理特徵及發展趨向,從而有針對性地確立學習的方法。在本課教學中,強調學生課前認真預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堂以學生誦讀法、討論法、自讀法為主,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幫助學生完成重難點的突破。 隨着《新課標》的頒佈,隨着教改的深入,我正力求打破傳統,變學生的“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收穫的不僅是知識和技能,而且是過程和方法、情感和價值觀。

四、説教學過程:

1、導入課文,激發興趣。著名學者餘秋雨説過這麼一件事,一個外國朋友曾經問他説:“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請只説一個。” 同學們猜是哪個地方?(三峽)那麼,三峽何以有那麼大的魅力呢?這節課就讓我們追隨着酈道元,一起走進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峽,去領略三峽的無限風光吧。(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首先請同學們欣賞張掛的三峽風光圖片,談談自己對三峽的看法。

2.聽配樂朗誦,整體感知作品內容。聽磁帶的配樂朗讀,讓學生初步感受文章的美;提出閲讀要求,要求學生自主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節奏、讀順文意;再通過教師範讀,並指導學生朗讀,注意字音、節奏、重音和停頓。然後指名朗讀,教師指導。這一環節着重體現《新課標》“在教學中尤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的理念,體現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性。

這是本課的重點教學環節,旨在突破重難點,從而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

3、質疑問難,研讀課文。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學習訓練。具體有以下步驟:

第一步:自主學習,疏通文意;細讀課文,積累詞彙。這是基於《新課標》“重點考察學生能否憑藉註釋和工具書理解文章大意”的要求設計的,採用小組合作實施。

第二步:精讀課文,合作交流;質疑問難,理解內容。《新課標》要求學生“能運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對作品中的情境,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這一步驟採用師生互動方式實施,以求更深入理解課文。把握課文內容和情感。同時把課後練習一的習題設計在內容的理解中。

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討論:①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寫三峽雄偉秀麗的風光?抓住了三峽的什麼特點?

②為什麼描寫山勢只有寥寥數筆的勾勒?描寫江水為什麼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順序展開,而是首先寫夏季,並將春冬二季合為一體?③作者描寫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請你找出表現形、色、聲、情的關鍵詞語,並認真體味。討論後教師歸納:文章整體是先寫山,後寫水,作者思路清晰。寫景時動、靜結合。山(兩岸連山,隱天蔽日)水(夏:大水猛漲,江流湍急; 冬、春:素湍綠潭,清榮峻茂; 秋:林寒澗肅,哀婉悽清。)

第三步 品讀課文,體會意境;初步鑑賞,熟讀成誦。通過對課文的品讀和鑑賞,體味字裏行間飽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景物描寫的特點。如對句子“素湍綠潭,清榮峻茂”的品讀和鑑賞,讓學生體到三峽的清悠美等等。

第四步 課文小結,情感薰陶。本文一共只有155個字,卻概括千餘里,包容四季景色,羅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動有靜,可見,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確實是美不勝收的, 通過對三峽山水的具體描繪,突出了三峽的雄奇美、奔放美、清悠美和悽婉美,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我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同學們一定能感受到作者熱愛我們美麗的祖國河山的情感,並由此激發我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第五步 拓展知識,佈置作業。1、背誦默寫課文,分類積累文言詞語。2、思考課文:課文《三峽》所描寫的自然風光已成歷史,如今的三峽大壩工程已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水利工程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請借鑑課文,抓住三峽工程的特點,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3、歷代文人對三峽有過很多的讚美,除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外,請同學們蒐集有關描寫三峽的詩歌。請抄寫下來,在同學間進行交流。

五、板書設計

三峽

山 ——— 奇、壯 ——雄奇美

夏: 猛、急 ——奔放美

水 冬春: 清、趣 ——清悠美

秋: 肅、悽 ——悽婉美

《三峽》説課稿9

我今天説課的篇目是《三峽》,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六單元。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對本文的教學設想。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三峽》是酈道元抒寫三峽風光的遊記散文,是《新課程標準》推薦的古詩文背誦篇目。從編者的意圖來看,顯然出於以下幾點考慮:

⑴ 培養學生文言文的閲讀能力,特別是朗讀能力,在朗讀中感知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意境和作者情感。

⑵ 在品味文章詩情畫意的基礎上,學習情景交融的寫法。

⑶ 在七年級基礎學習文言文的基礎上,積累文言詞語,為今後學習文言文,瞭解中國傳統文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文特點,我確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和能力: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積累文言詞語;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三峽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壯美山河的感情。

3、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新知識前,要具體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困難、心理特徵及發展趨向,從而有針對性地確立學習的重難點及教學方法。八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閲讀能力,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及本文特點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確立的教學重點是:積累文言詞語;理解文章內容。教學難點是: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對八年級階段的學習要求是:“閲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和註釋理解基本內容。”“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語感。”據此本課擬以誦讀、討論、探究的方法教學,讓學生小組合作藉助工具書,結合註釋理解文章大意,課堂上指導學生聽讀、試讀、齊讀、自由讀、評讀、品讀,通過朗誦來感悟文章的內容,做到理解成誦。 《新課程標準》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説出自己的體驗”,故此擬採用討論法教學,營造寬鬆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鼓勵他們在交流、啟發、爭議、展示自我中主動獲取知識,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

在本課教學中,強調學生課前認真預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堂以學生誦讀、討論、感悟為主,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幫助學生完成重難點的突破。

三、教學輔助手段

用幻燈片演示三峽風情,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四、教學過程

1、導課:

學生談自己對三峽的印象或想象,其目的是為了創設良好氛圍,激發學生興趣。

2、整體感知:

旨在讓學生通過聽讀、試讀、評讀、齊讀整體感知課文,體悟文章的情感。着重體現《新課標》“在教學中尤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

3、研讀課文:

這是本課的重點教學環節,旨在突破重難點,從而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在此環節,要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學習訓練。具體有以下步驟:

第一步,把握課文內容和情感。《新課標》要求學生“能運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對作品中的情境,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這一步驟採用師生互動方式實施,以求更深入理解課文。

第二步,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彙。這是基於《新課標》“重點考察學生能否憑藉註釋和工具書理解文章大意”的要求設計,採用小組合作實施。

第三步,理解成誦。初中階段文言文學習重在積累,特別是在理解基礎上積累,當堂成誦,既鞏固了積累,又體現了理解的要求。

五、課堂評價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將從以下幾方面體現這一要求:

1、突出語文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側重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評價,側重對文章情感體驗的評價。

2、評價方式的多樣靈活。評價是雙向多維的行為,所以評價中要把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結合起來。

3、評價中應尊重個體差異,給予學生積極評價,從而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標籤: 三峽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evnkr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