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分數乘分數》教學反思

《分數乘分數》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分數乘分數》聽課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分數乘分數》教學反思

《分數乘分數》教學反思 篇1

他的教學思路獨特,簡潔。出示幾個簡單的分數,讓學生自由組合成乘法算式並嘗試計算,在有了多種方法算出答案後進行橫向比較,得出分子相乘的積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與化成小數進行計算最後的得數是相同的,由此説明分子相乘的積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這種方法是可以計算。然後又通過縱向比較得出,分子相乘的積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的方法計算分數乘法不僅適合全部這種類型的計算,而且比較簡便。緊接着徐老師就放手讓學生通過畫圖來驗證這種方法為什麼可行,給予學生明確的探究目的,提供充足的探究時間與空間。與前一節課有着截然不同的探索步驟。

探索步驟的不同,是因為今天有了前一節課做鋪墊。課一開始徐老師就展示了整數與分數的乘法,然後就很自然地引出分數乘分數的一道題,讓新知識與舊知識相聯繫,在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上,發展新知識,促進知識的有效遷移,促使學生形成優化的認知結構。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就水到渠成,但為什麼可以這樣來計算,恰恰是學生所不理解的,所以這才是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如何突破難點,徐老師採用了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畫圖驗證,從中也讓學生有探究的需求,讓我們剛剛得到的抽象知識用直觀的圖畫,形象地展示、説明。這是一個學生主動探索、解釋新知的過程,是思維的火花不斷碰撞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斷引導着學生進行反覆的驗證,説明,解釋,然後歸納,概括,最終反映出分子相乘的積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算法的真正含義,不光突破了難點,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探索興趣和探究精神。最可貴的是,在懂得這個算理後,徐老師引着學生又回到起點,看看整數成分數的乘法,原來它也適用這種方法,使學生更加了解分子相乘的積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是反映計算分數乘法普遍規律的一般計算法則。

雖然學生要學的知識是前人發現的,書上寫的明明白白,但對於學生來説,仍是全新的,未知的,需要每個人再現類似的創造過程來形成,因為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並不是簡單的接受,而必須以再創造的方式進行;作為數學教師也不能簡單地將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而是要讓學生經歷這個再創造的過程。由此可見,在新知生長點的教學環節中,留下適當時空,讓學生進行創造活動,很必要。

《分數乘分數》教學反思 篇2

本節課內容是《分數乘分數》,它是建立在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在於使學生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及計算方法,這也是本單元的難點。教學設計中主要是突出實際操作和圖形語言,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直觀體會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總結。

首先在情境中,先讓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及計算方法,然後通過直觀演示,依次折出長方形紙條的二分之一,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並讓學生用乘法算式來表示這個過程,初步感受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然後讓學生猜想,由於學生已有了分數乘整數的基礎,所以不難猜出結果,接着就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藉助圖形語言,體會分數乘分數的意義,感受分數乘分數為什麼是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方法,學生在摺紙的過程中,再借助教材中“討論”的問題,鼓勵學生討論算式與圖形之間的關係,通過類似幾道題的“折一折、想一想、算一算”,讓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小結分數乘分數的方法。在計算法則的發現上,因為在前面花費了許多的筆墨,到法則的形成時,就讓學生根據黑板上的五個算式讓學生觀察“積的分子、分母與兩個因數的分子、分母有什麼關係?”得出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由於本節課只是初步讓學生通過摺紙活動感受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及計算方法,整節課大量的時間都放在了學生“折一折、塗一塗”的直觀感受上,注重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給於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機會。整個教學的流程是非常清晰的,由複習到新授再到練習老師都對教材進行了很好的研究,並且非常熟練自己的教學程序。

反思本課的教學,在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時,有點重結論輕過程之嫌。如果加上讓學生自己舉例驗證的環節,可能更體現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另外,平時教學中,發現學生如果在原來的題目上直接約分,學生往往錯誤率相對高一點,於是一律要求重新抄題再約分,因此在練習中要求先約分再計算時,學生基本都是先抄好題目,然後在計算過程中進行約分的,其實這一個環節可以放在第二課時中進行,放在這裏讓學生倒有點無所適從的感覺。

《分數乘分數》教學反思 篇3

分數乘法計算對於學生而言是新的內容,它的計算方法與整數、小數的計算方法有很大區別,記住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並不困難,但讓學生理解分數乘法的算理,尤其是分數乘分數的算理,是本節課教學的難點。

《標準》指出,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學中要改變以往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改變以記憶法則,機械訓練為主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學習這節課前,我先讓學生自學,讓他們試着去解決課本上的幾個問題:

課上讓學生交流探索的結果。我發現大部分學生能在前一問的基礎上可以類推出分數乘分數的方法。

有的學生採用了摺紙的方法,一步步的給大家講解,效果也不錯。

學生講解的頭頭是道,説實話,這節課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千萬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該放手時一定要放手讓學生去做,很多時候他們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整節課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安排學生的探究、討論活動,讓學生在討論研究中提出猜想,最後在舉例中檢驗猜想後達成共識,得到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法則,理解算理,由於學生的探究花了大量時間,最後只是對法則進行了總結,從時間的分配上來説,後面的鞏固練習時間很少,學生對分數乘分數到底掌握到什麼情況心中沒數。這讓我想到,我們在課堂上無論事先設計的多麼完善,都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跟着學生的思路走,而不能死套教案,一定要靈活處理。

遺憾的地方:能講解的學生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的孩子是聽會的,個別學生對算理仍然不能很好的理解,對後續學習會有一定影響,對這部分學生要多幫助、多鼓勵,樹立他們的信心!

標籤: 教學 分數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9vq7r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