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作文選材》導學案:怎樣選材 (九年級下冊)

《作文選材》導學案:怎樣選材 (九年級下冊)

主 備 人:蔡橋中學 王 坤

《作文選材》導學案:怎樣選材 (九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1、弄清什麼是作文的選材;

          2、掌握選材應注意的一些問題及方法;

          3、作文選材訓練。 245609733 

教學重難點:掌握怎樣選材。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上週我們進行了一次練習,作文題是這樣的:

愛是非常珍貴而又奇妙的東西。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充滿着愛,它伴隨着我們成長,豐富着我們的人生,同時我們也都在獻出自己的愛,使世界變得更加美麗。有些,我們正在感受到,老師、父母、長輩、同學的愛;有些,我們正在企盼着,無私、真誠、深沉、甚至永恆的愛;有些,我們還在追求着,鮮花、掌聲、陽光、甚至自然界各種生靈之間愛的故事……請以“愛”為話題,這一篇文章。要求自擬題目,寫出真情實感,文體不限,600字左右,可用多種表達方式。

二、下面是一個同學的作文,我請一位同學把它朗讀一遍,請其他同學聽後找出文章存在的比較明顯的問題。[材料一]

明確:所寫之事是 “我”與弟弟之間的矛盾--弟弟調皮,撕毀了“我”的紙籃子,我很生氣(主要材料);最後媽媽出面“説了半天”(簡要交待)。本文既沒有寫出“我”與弟弟的姐弟之情,也沒寫出媽媽對我們倆的關愛,不能表現“家庭的愛”,犯了選材不當的毛病。

三、教師小結:好文章的的基本要素――

1、中心明確、集中,立意新穎、深刻;

2、語言通暢、準確、生動;

3、條理清楚、過渡自然、前後呼應、一波三折;

4、材料切題、具體、有個性、有時代性。着重強調

四、今天我們專門學習作文選材的問題。俗話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美味佳餚須用材料來烹飪,錦衣繡服須用材料來製作,亭台樓閣須用材料來建造,同樣,佳作華章須用材料來構建。材料的質量與作文的質量密切相關,因此必須選取好的材料,才能滿足表現主題的需要。

(一)什麼是選材:

1、就象蜜蜂採花,不是所有的花都能釀蜜,只有精心挑選、精心釀製,才有甘甜可口的蜂蜜一樣,選材是根據主題需要,有目的的選擇恰當的材料來表現主題,使主題產生最好的效果。

2、對於一篇好作文來説,主題是心臟;結構是骨架;語言是細胞;材料是血肉!

(二)材料的.來源

1、直接生活經歷: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人和事、聽到的各種聲音、感受到的喜怒哀樂等;

2、間接生活經歷:聽來的故事,書上讀到的故事。如:爸爸講在外面打工的故事……

這些生活經歷都是作文的素材,作文時,應根據表達主題的需要,精心剪裁,才能用到文章中去。就是用進去以後,還要仔細修改,才能寫成一篇好作文。

我們以練習作文為例,分析一下這個題目可以選擇哪些材料:

   你獻出的愛   親人、朋友、異性、陌生人、身邊的其它事物(大自然、動物、

     你感受的愛   植物……)

    你企盼的愛   理解、寬容、尊重……

    你追求的愛   和平、幸福、美滿……

(三)怎樣選材:

這麼多材料,我們不可能都寫到作文中去,怎麼辦呢?選材的方法很多,我在這裏只強調三點:

1、必須選擇最能表現中心的、典型的材料;

典型的材料是指那些能夠揭示事物本質,更有代表性,更有説服力,更有表現力,更有感染力的材料。要慧眼識珠,不能以"撿到籃裏就是菜"的態度來敷衍。

--“在大理石上刻出人臉來,無非是把這塊石頭上不是臉的地方都剔掉罷了。”(契訶夫語)

2、選擇自己熟悉的材料;

選材時要有"自知之明",選取自己熟悉的材料(親耳所聞的,親眼所見的,親身經歷的,深切感悟的,瞭然於心的……),這樣才能得心應手。

3、選擇新穎的、獨特的材料;

俗話説:“隔夜好茶不好喝。”有些材料人人皆知,用雷同的材料寫出來的文章往往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缺少新意。因此,選材時要儘量避開人們容易想到的材料,儘量選取別人不容易或不能夠想到的材料。材料新穎獨特,文章才能引人入勝。當然許多材料不是新的,但如果能從新的角度來點化、引申,用來表現新的主題,也能出奇制勝,讓人耳目一新。

    總之,要挑選健康的、典型的、熟悉的、新鮮的、獨特的材料,才能寫出好作文。

五、教師示例作文:[材料二]

同學們聽老師朗讀後,討論:文章選取了哪些材料,這些材料是怎樣組織成文的?

我愛野豌豆

主  題: 通過對野豌豆的描繪,展示家人之間的親情。

所選材料: 1、野豌豆的外形;2、童年時吹響野豌豆莢;3、野豌豆是我們的大恩人;4、父親把野豌豆飯帶到學校去吃;5、奶奶臨死時不忘野豌豆;6、我眷念野豌豆。

六、當然,作文材料都是靠平時的積累而來。關於積累材料的問題,我今後還會和大家一起來探討,這裏只給大家介紹一名作文獲獎的學生談自己積累材料的感受:

我讓自己愛美術、音樂、電影等各種藝術,因為它們使我思路融會貫通不受侷限;我也讓自己愛生物、地理、物理等各種學科,因為它們讓我的材料別緻有個性-----不妨在假日裏儘量地放飛自己,再小心翼翼地寫下感受以作積累,這樣,我何愁寫作時不湧出機智的靈感而左右逢源?

七、選材練習:

練習一:下列哪些材料能表現“母愛”這個主題?

1、我在學校長瘡了,委屈地跑回家,母親説:“學校條件太差了,就在家治好了再去上學!”

    2、我跌倒了,母親沒有扶我起來,卻説:“你是個勇敢的孩子,自己跌倒自己爬起來!”

    3、我悄悄把別人的文具盒拿回家,母親看見了,狠狠地教訓了我一頓,然後要我連夜送回別人家去。

    4、母親在街上看見一個小偷,不顧個人安危,把他扭送到派出所去了。

    5、母親從不私拆我的信件,也不干涉我的交往,但卻經常注意我與什麼樣的人往來。

練習二:你準備選取什麼材料來完成下面的作文?

在你的成長過程中有許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參賽,第一次獲獎;第一次挨批評,第一次作檢查;第一次游泳,第一次上網;第一次出遠門,第一次做自己想做的事……第一次意味着嘗試探索,第一次意味着迎接挑戰。無數個第一次,促使你不斷成長。 

請以“第一次”作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不少於500字。 

八、最後送給同學們兩句話:

一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二是希望大家勤奮進取,學有所獲。

材料一:學生作文

家庭充滿愛

家,避風的港灣。當我們遇到困難時首先想到的是她--家。家是母親,用温柔的手撫摸着你,用深情的眼光凝視着你。家使你奮發向上,家使你高興,也使你憂傷。

家就像一隻五味瓶,充滿了各種滋味。我的家小而不和平,家裏有六口人:爺爺、爸爸、媽媽、叔叔、弟弟和我。

我的弟弟人小鬼大,我從不讓他,他也從來不饒我,有時會為了一根線或一根樹枝而打起來。

小時候,我喜歡織紙籃子,然後在蚊帳的四角掛上。有時打開窗户,一陣風吹過,紙籃子迎風飛舞,像一隻只可愛的小鳥,這是我最喜歡看的景觀。有一次,我正在看“鳥兒”,弟弟跑過來看着我這痴呆呆的模樣,説:“糟了,你傻了還是呆了?可別嚇我呀!”要是你看見我,也許會覺得我真的傻了呆了。我眼睛一動也不動,嘴裏還在流口水呢!可是叫我怎能嚥下這口氣?“呆你個頭呀,你才呆了呢!”我用眼睛狠狠的盯着他,希望他會怕我。“呀,還兇呢!瞪着你的大眼乾啥?以為我會怕你?”“你怎麼着?想打架怎麼的?”我吼道。

“唰……”我的“籃子”被他一把撕了。“你賠我的小籃子!”我早已淚流滿面,泣不成聲了。因為他撕的是我織得最好的一個。

“哈哈哈哈……”弟弟大笑起來。“怎麼樣?怕我不敢撕吧?”看着他得意洋洋的樣子,我更加生氣了。

“我告訴媽去。”我嗚咽着。

“怎麼了?是不是弟弟把你打了?”媽問我,我點了點頭,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媽媽。媽媽沒有打弟弟,也沒有打我,她把弟弟叫在一邊,説了半天,後來弟弟向我認了錯。再後來我和弟弟也沒有發生“戰爭”了。

但直到現在,我也不知道媽媽教訓弟弟的方法。這就是媽媽對我們的愛,使我們家風平浪靜。

材料二:教師示例文

我愛野豌豆

老人們常説:人老了,總愛回憶過去。可我年方而立,卻不知為什麼也老是愛回憶過去!

憶海中,兒時的我和我兒時的野豌豆,總是那麼清晰明亮。支頤少思,便可見黃綠相間的一面面山坡上,這兒一叢,那兒一堆綠油油的藤兒,牽扯在茶樹上、草叢間或者鋪在田野裏,飄着星星點點的小葉兒,開着淡紫色的小花朵,結出豌豆一樣形狀但卻比豌豆小得多的果莢,我們親暱地稱它為“野豌豆”。

什麼時候和野豌豆打交道我已記不清了,只記得童年的每一個黃昏,我都和夥伴們騎在牛背上,踏着夕陽的餘暉,伴隨着牛鈴叮噹,順手扯一把果莢,剝掉裏面的籽粒,把莢殼放在嘴裏吹,傳出聲聲悦耳的“嗚唧”,迴應片片清脆的鳴響,久久地在山坡上飄灑、盪漾……

野豌豆不僅帶給了我們兒時的歡樂,而且是我們的大恩人,這是母親説的!

那還是六十年代初,正是窮得“出血沒片子揩”的時候,我們村裏的老老少少都到山上去採樹葉、挖野菜或草根,甚至芭蕉根吃。奶奶也端着皮簍蓋子到山坡上去找可以塞肚皮的東西。野菜草根早已“供不應求”,只剩下沒人注意的野豌豆了,奶奶便經常把豆莢一把一把地摘下來帶回家,曬乾後裝在篩子裏使勁地揉了篩、篩了揉,得到半升籽粒,然後用石磨輾成粉,拌着少量艾蒿蒸熟了吃,並取名為“蒸菜飯”。

那時,只有十幾歲的父親正在離家很遠的油竹坪讀初中,學校每個星期給學生供應兩頓黃米飯,父親總是把米飯用土缽子裝了帶回家,然後把家裏的“蒸菜飯”帶到學校去吃。雖然每次回來時,奶奶都含着淚罵父親:“你沒長耳朵是不是?叫你莫這麼搞你偏要搞,在學校裏餓病了看都沒人來看你!”可是父親卻總是説他在學校不會餓,還説“蒸菜飯”比黃米飯好吃……

於是野豌豆養活了奶奶,也養活了父親!

奶奶的樣子我早已記不清了--在我八歲那年,她被大人們哭哭涕涕的抬到後山去埋了。後來,母親告訴我,奶奶臨走時叮囑了兩件事:一是因為家裏窮,父親沒念完書,今後無論如何要讓我和弟弟讀好書;二是每年清明時節,在她的墳前放一碗“蒸菜飯”祭奠一下就行了……

二十多年過去了,我蝸居在一片狹小的天地裏,再也沒有聽過牛背上野豌豆莢的鳴響,再也沒有見過誰把米飯帶回家去捱罵,更沒吃過一回“蒸菜飯”了!可是,我卻格外眷念我的野豌豆!真想再去採一把野豌豆莢呵,吹回我的童年,吹回奶奶那不清晰的面容,吹回父親那十幾歲的年齡!

 

王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8zwr8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