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破一破教學設計的思維定勢(人教版)

破一破教學設計的思維定勢(人教版)

 

破一破教學設計的思維定勢(人教版)

陝西省白水縣白水中學    劉紅敏  

教學設計中有許多思維定勢,往往很難擺脱,尤其是教一些教熟了的課文,用一些用慣了的方法。而教學一旦出現定勢,就很難再有新意,老師教學毫無激情,當然也就不可能引起學生參與的興趣。教學成了師生雙方都興致索然的“例行公事”,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我在備課時為了擺脱某些令人頭疼的思維定勢,往往在“順利”地確定某種教學思路或方法以後,總要提醒自己:不要太滿意於這些順手得來的東西,它們多半是扼殺教學新意的“敵人”!

    韓愈的《馬説》是一篇託物寓意的雜文,通常學完這篇課文,老師都要求學生談談對文中“千里馬”遭遇的看法。那天學完這篇課文之後,我問學生:“在今天的社會裏,千里馬又會有怎樣的命運呢?”大家七嘴八舌,但都只講了千里馬的現狀或結局,沒有更具體的情節。於是,我口述了個《伯樂惜馬》的故事,故事的梗概是這樣的:

    伯樂在待宰的馬羣中救回一匹千里馬,倍加珍惜。一次,張家二嫂想借馬回孃家,伯樂拒絕了,心想:神馬怎能給村婦當腳力呢?又一次,李家老三想借馬去娶媳婦,伯樂一口拒絕,他又好氣又好笑:“娶媳婦?你也真會作踐馬!”眼看播種季節一天天過去了,王家大叔的黑犍牛卻病了,他找到伯樂,想借千里馬救救急,這可關係到一年的指望啊!伯樂搖搖頭:千里馬不是笨牛蠢驢--太荒唐,太荒唐!後來,一位將軍想借千里馬上戰場,伯樂一聽,嚇得直襬手:那可是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地方,我死也不會讓它去冒這個險……

    伯樂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愛惜千里馬。千里馬無憂無慮地度過了後半生,最後老死在馬棚裏了。

    有了這樣一個打開思路的參考故事,我讓學生以“千里馬外傳”為題,寫一篇作文。學生聽了這個故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不到一節課的時間,便交上了異彩紛呈的作文:有的千里馬馳騁沙場,建功立業;有的千里馬全身披掛曾經得來的獎牌去賽跑,最後以失敗告終;有的千里馬因為伯樂的慷慨無私而到處為人幹雜活,最後累死了(大概是因為伯樂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吧?);有的千里馬為實現自我價值,來到城市,四處闖蕩,閲盡人間酸甜苦辣;有的千里馬出國留學,回國創業,建立公司,進入股市;還有的千里馬在眾馬的擁戴下當了“馬”縣長,後來不能潔身自好,落了個“貪污受賄”的下場。真是七十個學生有七十匹千里馬,這分明是學生觀照人生,觀照社會的'一面鏡子,我是在忍俊不禁中看完全部作文的。

    一位哲人説過:給我一根槓桿,我將撬起地球。我想,如果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善於打破常規,給學生貼切的點撥和引導,誰又敢説我們的學生不會成長為一匹“千里馬”呢?

    《從三到萬》是著名學者馬南邨寫的一篇短文,文章講了一個“從三到萬”的故事,並從這個故事引出了一些關於學習方面的道理。在教這樣的名家名篇時,我們大多語文老師會經過千揣摩萬咀嚼向學生傳達這樣一個不需要論證的命題:“這是一篇好文章。”我在教這篇課文時,嘗試着變了一下思路。我説:“同學們,往常學習課文,我們總是分析課文的優點,學習它的長處,關於課文的所有東西,我們都是‘拿來主義’,今天這篇課文,咱們試着以懷疑的精神去學習它,挑挑其中寫得不好的地方。大家可以在預習的基礎上再細讀課文,稍作準備,然後咱們討論。”

    幾分鐘的圈點勾畫之後,一名學生説:“這篇課文開頭兩段文字引出話題:學習文化知識應該重視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法。這等於為本文的論述奠定了基礎,下面的文字就應該圍繞這層意思展開,但作者引用了‘從三到萬’的故事之後,沒有緊承上面的話題,卻説學習的態度及教師的作用,這樣給人的感覺是話題不集中,中心太分散,我覺得本文的論述層次不嚴密。”

另一位同學站起來就朗讀第五自然段文字,讀完之後,他分析起來:“第一,這段文字共五句話,從結構上看,一至四句是分説,第五句是總結。從內容上看,一、二句説的是學習過程中重要環節,三、四句説的是學習的態度問題,第五句話卻總結道:越是沒有本領的就越是自命不凡;越是有本領的才越謙虛謹慎。總結的句子與分説的句子關係不大。第二,這段文字的第二句話非常長,提取這個句子的主幹是:初學的最重要關節是有些輕浮的人就‘欣欣然’起來,以為什麼都懂了。輕浮的人以為什麼都懂了怎麼能成為初學的重要環節呢?這句話從語法上,從句意上都講不通。所以,我認為這段文字不好。”這位同學分析着,有幾個同學邊聽邊點頭。關於這位同學提出的這兩點,我在備課時也有同感,但是我沒想到學生能如此快地找出問題,並把它分析得頭頭是道。

    第三個同學説:“第六段文字分兩層,第一層從教師的教法講,第二層從學生的學習態度講,這兩層之間是順承關係,課文卻用了個表示轉折的連詞‘而’,句意不暢,讀起來也彆扭,這個‘而’字用得不恰當,應當刪去或換個詞語。“

    還有的同學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其它相同或不同的看法,大家就這樣爭論着、分析着……

俗話説,盡信書不如無書。在這個簡短的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想的,即使對名家名篇,我們也應該鼓勵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想、去發現、去認識。也許由於知識經驗和閲歷的限制,有些見解不免偏激,有的可能推出了錯誤的結論,有的可能用詞不當,表達欠妥,但作為老師,我們不能忽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在質疑的過程中,老師所要做的就是敏鋭地捕捉學生的智慧火花,給以肯定並加以指導,幫助學生完善他們的認識,幫助他們進行正確的推理,準確的表達。

    實踐證明,善於打破教學設計中思維定勢,往往會讓我們在“山重水複疑無路”的時候,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景緻。

單位:陝西省白水縣白水中學

姓名:劉紅敏

郵編:715600

電話:13509137652

作者簡介:劉紅敏,1971年生,陝西白水人。陝西教育學院本科學歷,現任教於陝西省白水縣白水中學。曾在各類報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數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8ozqy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