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論文引發的信騷擾

論文引發的信騷擾

 

論文引發的信騷擾

    2001-11-30     蓉子 

 

    前段時間我的一篇論文在省級刊物上發表了,這已是平常得很的事了。最近,就是為了這篇文章,我飽受了“信”騷擾。 

    第一封來信説,我的這篇文章已被他們XX全國教育文集擬收錄,希望我儘快與他們聯繫,並交納版面費三百伍十元即可刊用。同時建議我為了長久擁有這部具有相當學術價值的教育鉅著,請預訂一部。讀到這封來信,我把它交給同科室的老師看,他順手從他的那疊文稿裏抽出一封來信,我們相視一笑。“唉,這世道……” 

    過了幾天,又來了第二封信,是另一家文化中心寄來的。這下他們似乎公道些,不再提什麼版面費了,只需要我填好“文章準錄用書”並寄回給他們。其後將為我頒發一個燙金證書和一個大大的金匾,邀請我參加頒獎大會。科室的那老師跟我説,好呀!要拿“金牌”了!可是他們那個大大的金匾一個是要990元的哦! 

    第二天,我又收到了一封信,這下可不得了。我的這篇拙作被某某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收錄了,準備向全世界公開發行,還要求我交上“玉照”兩張,200字以內的個人自傳,同時也建議我最好交納1300多元買下這部堪稱世紀經典的論著。不過,當中又給我客氣地提到,假如我還有比這篇文章更好的可考慮換稿,或多投幾篇稿子(不過版面費要多交)。科室那老師説:這下子你不想出名恐怕也不行了。可憐我這麼一個窮教師,要交的錢似乎太多了些,出不起啊,只好作罷了。 

    沒過幾天,我從外面開會回來,辦公桌上擺放着一封信。拆開一看,譁!我的媽啊,“獲獎喜報--你的論文《xxxxxxx》已被我XXX評委會評為一等獎,同時你被推選為“XXX優秀教師”。信中還説,“請你在接到喜報後半月內為我們匯來證書工本費88元”,同時“你的文章是理論界和教育史上一個嶄新的里程碑”,“為我們中華文化貢獻了一筆寶貴的財富”“你的偉業光耀千代”……。讀着讀着,我快暈倒了,我的這篇拙作竟然為我們可愛的民族橫添了一筆“寶貴的財富”。科室那位老師説,多好的詞都快被他們用光了。唉…… 

    就是這麼一篇不到2500字的文章,我連續不到十天內就收到了四封信。不知還有沒有第五封,第六信……我就快“暈倒”了!這些來信,同事們戲稱為“信”搔擾。誠然,這樣的來信,恐怕不止我一人收到過。其實只要你在某報紙或雜誌上發表過文章(或寫過什麼文章),隨後往往就會收到如此的來信。甚至就憑一篇這樣的文章,你大可擁有什麼“世界名人”、“國際名人”、“知名教育專家”、“著名教師”等等名銜,應有盡有。 

    這種現象反映了什麼?或許在當今物慾橫流、崇尚功利主義的.社會裏,這是再也普通不過的事情了。但這恰恰反映了一種被扭曲了的社會心態,説到底大家就只有一個目標--一切都是市場經濟在導向,只要有利可圖什麼都可以成為搞創收的對象(大到當官小到老百姓的吃喝)。你教師晉升職稱不是要論文嗎?只要給我錢我就給你發稿子;有些學校要求每人每年上交一篇論文,暫且不管這些收上來的論文質量如何,最怕盡是你抄我抄的大鬧劇,最後庸俗了論文在教師們心中的那種學術的“神聖”;你教師要榮譽證書,我就給你弄個大到國際小到某某協會的證書,上面只要弄上個紅頭蓋章就行;你教師(或學校)要出成果、好評等級,我就多開幾次會,多舉辦幾次活動,請來一大幫所謂的專家學者作個鑑定,再由某位領導頭頭公開發發獎,不就是政績一大串,皆大歡喜了嗎?……如此大會小會頻頻,評獎發獎領獎多多,其中就這樣造就了不知多少的“好官”、“名師”、“名校”一批批。從上至下,誰能明白這其中會有多少“暗箱操作”、多少的“錢權交易”,誰能説得清楚呢?在我看來,這是我們社會的集體歇斯底里。 

    當然,會要開的時候是要開的,獎要發的時候還是要發的,真真假假,多少對我們的工作都或許會有些推動和促進的作用吧,這是無可厚非的。可是,如果假論文、假科研、假學術、假評獎種種現象隨意氾濫,造成榮譽貶值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誠然,對於這種來自社會上的純商業性甚至欺騙性的炒作,我們教師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防範意識,另一方面也要科學而客觀地看待同類現象,我們要追求的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薰陶和精神錘鍊,實實在在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心安理得地做一位名副其實的“名”教師。其次,教育行政部門也應當把握好輿論方向,制定科學客觀的各種管理制度,構建合理規範的評價體系,正確引導教育教學活動的健康發展。另外,國家有關部門應當逐步建立和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並在實踐操作中不斷完善各類學校教育的評價體系和師資管理體系等。這或許才是最根本的出路。 

 

標籤: 騷擾 論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83kl7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