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實用的《女媧造人》教案四篇

實用的《女媧造人》教案四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女媧造人》教案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的《女媧造人》教案四篇

《女媧造人》教案 篇1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

生(有興趣地齊答):喜歡。

師:有誰知道《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給大家講一講。

生1:傳説古時候天和地連在一起,盤古一覺醒來,覺得太悶,便用力地把天托起來,把地使勁地蹬下去,天地便分開了。盤古站了很久,他死後,身體便變成了天地間的各種事物。

生2:我想補充一點兒:盤古是用斧子將天和地劈開的,然後才是托起天,蹬下地。

生3:我再補充:盤古死後,他出的氣變成了白雲,他的額頭、鼻尖變成了高山,一隻眼睛變成了太陽,另一隻眼睛變成了月亮,血液變成了江河湖海。

師:同學們真聰明!課外知識也挺豐富。你們誰知道剛才講的這個故事是屬於什麼體裁呢?

生4:神話。

師:確實不錯,這是一篇神話。神話故事是古代勞動人民對自然現象不能正確地解釋而憑藉想象創造出來的。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神話故事——《女媧造人》(板書)。《女媧造人》的故事就是發生在《開天闢地》之後。

師: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呢?

生5:女媧為什麼要造人呢?

生6:女媧怎樣造人的?

生7:女媧用什麼造人?

生8:女媧造人有何用?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都很有價值。下面我們就自讀一遍課文,看誰能夠又快又好地答出這幾道題。(學生自由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發表自己的意見

生9:女媧因為孤獨寂寞,為了在天地之間增加一點活力,所以決定造人。

生10:女媧因為臨池照影,看到了自己的樣子,才決定造一個和自己一樣的生物,這就是人。

師:“臨池照影”這個詞語概括得真準確!這兩個同學答案綜合起來,就回答了女媧為什造人的問題,也即是造人的原因。(板書:原因)誰還再發表自己的見解?

生11:女媧是用黃泥造人的。

師:這就解答了用什麼造人的問題。你現在知道中國人為什麼是黃色人種了吧?

生(笑,齊答):黃泥巴造的。

師:當然,這只是個玩笑罷了。因為這不是科學的解釋,而是古代先民的——

生(齊答):想象。

師:女媧怎樣造人的還沒有回答,誰來解釋?

生12:把黃泥揉成團造人。

生13:先是揉團黃泥造人,後來是用枯藤在池塘裏一攪,拉出來,濺出的泥點便成了人。

師:女媧用兩種方法造人。(板書:方法:1、揉團黃泥;2、枯藤濺泥)而且第二種方法比第一種方法更省力、效率更高。看來,女媧還是挺——

生(部分答):聰明。

師:剛才我們回答了大家看到課題後提出來的問題,從同學們的提問和回答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大家聰明、認真。

現在,請大家有感情地自讀課文,然後我們請你朗讀最喜歡的部分。(生有感情地自由地讀)

師:誰讀一讀自己最喜歡的部分?

生14:(讀女媧造人的部分)

師:讀得很有感情。你為什麼喜歡這一部分?

生14:這些內容可以表現女媧的勤勞、智慧。

師:你讀書很認真,會自己動腦筋思考。還有誰喜歡這一段?談談自己的看法。

生15:我也很喜歡這一部分。因為這一部分不但表現了女媧的勤勞、聰明,還寫出了女媧造人過程中的心情。

師:哪些句子表現了女媧的心情?

生15:“女媧看着她親手創造的這個聰明美麗的生物,又聽見‘媽媽’的喊聲,不由得滿心歡喜,眉開眼笑”。

師:這表現了女媧造人過程中的喜悦之情。

生16:這一部分也表現了“人”誕生後的喜悦。

師:哦,哪些地方體現了這一點呢?

生16:“接着一陣興高采烈的跳躍和歡呼,表示他獲得生命的歡樂。”“這些小人兒在她的周圍跳躍歡呼。”

師:你讀書真認真!還有誰喜歡其它部分?

生17:我還喜歡文章最後一段,這一段講女媧想出了一個辦法,“讓男人和女人配合起來,叫他們自己去創造後代。”“這樣,人類就世世代代綿延下來,並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師:能通過的自己的閲讀加以概括,好!

生18:我喜歡文章的開頭,因為它寫了女媧因為孤獨寂寞而決定創造人。

師:女媧是神,卻也會孤獨和寂寞,在這一點上,她也像——

生(齊):人。

師:大家認為女媧是一個怎樣的神呢?

生19:工作勤奮、聰明、有智慧。

生20:考慮周全。

生21:具有人的情感。

生22:神通廣大。

師:大家説得都不錯。女媧是一個神通廣大的神,更像是一個勤奮、聰明、具有情感的人。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以神話的形式來敍述女媧造人的原因、方法,並加進女媧的情感、人的喜悦。這是作者的想象(師板書想象)。我們能不能以自己的想象來改編“女媧造人”的故事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如何改編這個故事。可就造人的原因、方法、情感等某一個方面來改編。(生有興趣的討論)

師:請同學敍述自己改編的故事。

生23:我改編的是女媧造人的原因:女媧看到大地上弱小的動物常受到強大動物的欺凌,所以決定來造一種生物來管理大地上的一切。於是就創造了人。

師:多新奇的想法啊!也可以看出你是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

生24:我改編的是女媧造人的方法:女媧因為具有神通廣大的本領(師插言:神力),她手一揮,池塘裏的泥便像雨點一樣落在大地上,泥點一落地,她吹一口氣,便變成了人。

師(笑):你的想象真大膽,但也很合理。

生25:我改編的也是女媧造人的方法:女媧造出了第一批人後,教給這些人造人的方法,讓他們幫着造。這樣一批又一批的人被造出,一批又一批的人幫着她造。這樣就會很快地將人類佈滿大地。(生笑)

師:這種方法也挺不錯。

生26:我改編的是女媧造人的原因:女媧因為看到天上的神仙你爭我鬥,感到厭倦,便來到凡間,想在大地上也佈滿像神一樣的生物,但讓他們團結、友愛、善良,這便創造了人。(生齊鼓掌)

師(豎起大拇指):所以我們應該團結互助,不然就辜負了女媧的一片心意。(生齊笑)。

師:我看到還有不少同學想説,但發言的機會太少了!這樣吧,我們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就叫《女媧造人新編》,看誰的想象新奇、合理,大家説好不好?

生(齊):好。

生自由作文,直到下課。

總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教是為了讓學生學得更好、更快、更輕鬆。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這是新課標對教師的要求,對教育的要求。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力求讓學生既學得好,又學得愉快。因此一開課,便以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興趣,並由故事自然地過渡到對神話的瞭解,過渡到課文中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讀感悟、提問,合作探究。這一課的目標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教師在引導學生品味課文想象的豐富與優美之後,讓學生進行再造想象,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創新思維及想象能力。

《女媧造人》教案 篇2

教材內容簡析

本課是根據《風俗通》中有關“女媧造人”的記載改編的。作者以大膽新奇的想像,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進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繹與擴充,使得這個古老的神話傳説充滿生活氣息,煥發出迷人的色彩。課文詳細敍述了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表現了原始初民對人類自身來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當時社會生活條件下所做出的極富想像力的解釋。

問題導入 各談看法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探討一個問題:我們都是人,但你們知道人是從哪裏來的嗎?

生1:是從猿猴變的。

生2:是女媧造的。

生3:是上帝造的。

生4:是神創造的。

生5:是天使造的。

……

師:對於這個問題,古往今來,有神話的回答,也有科學的解釋。從神話方面來説吧,中國神話説是女媧創造了人,西方神話説是上帝創造了人。今天,就讓我們領略一下我國古代神話的魅力吧。

閲讀深入 各提問題

師:我這兒有一幅女媧的畫像(展示圖畫),美不美?

生齊答:美。

師:你們也可以將她畫的更美,女媧是一個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和方法體現了“神”的威力,讓我們一起步入神話的殿堂,走進“女媧造人”的故事。

(同學們隨着音樂輕聲朗讀課文,讀完後提出不懂的問題。)

生6:女媧為什麼要造人?

生7:女媧為什麼造出來的是“人”?

生8:女媧為什麼給她心愛的孩子取名叫“人”?

生9:女媧為什麼要讓男人和女人配合創造後代?

師:同學們的問題很多,就剛才提出的問題誰能主動回答一下?

生10:我回答第一個問題:女媧為什麼要造人?是因為女媧在這個世界上感到很孤獨,她想創造一種像自己一樣的生物加入到世間,讓世間顯得生機勃勃。

11:我回答第二個問題:女媧為什麼造出來的是人?因為這是一篇神話故事,允許虛構或想像,神話是一種美麗的嚮往,富有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

生12:我回答第三個問題:女媧為什麼給她心愛的孩子取名叫“人”?我覺得“人”這個字是象形文字,像人的模樣,上半部是人的上半身,下半部是人的兩條腿,“人”由此而來。

生13:我回答第四個問題:女媧為什麼讓男女配合創造後代?這個想法已經接近於現代科學了,俗話説“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嘛,我們每個人不就是父母的結合體嗎?

師小結:同學們的問題提的好,回答的也很精彩,我為你們奇異的想法而歎服。那麼課文中作者又是分幾步展開想像的呢?

生14:我覺得分三步:女媧為什麼造人?造人的方法是什麼?怎樣讓人一直生存下去呢?

生15:我覺得分四步:1、女媧為什麼要造人?2、女媧是怎樣造出第一個人的?3、怎樣才能造更多的人呢?4、怎樣讓人類自己繁衍生息?

師:我覺的兩位同學分析的都對:一位是概括分,一位是具體分,我們暫且按第二種分法吧。誰能回答這四個問題呢?

(同學們跳讀課文,很快找到了答案)

點評: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答,化被動為主動,很好。

課文分析 共同探究

師:我有兩個問題,我們共同探究一下(可分組討論)

第一個:女媧是神話傳説中的人物,但作者又賦予她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生活體驗,她又是一位母親的化身,女媧創造了人,使她得到了做母親的自豪和欣慰,晚霞裏、星光下,女媧的忙碌、疲倦,正顯露出一位母親勤勞、智慧、偉大的身影。我們姑且把她視為一個“人”吧,説説看,女媧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16:女媧是一個神通廣大的人。

生17:是一個工作勤奮的人。

生18:是一個大公無私的人。

生19: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

生20: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人。

生21:是一個有智慧、極其聰明的人。

生22:是一個手非常巧的人。

生23:是一個考慮周全的人。

……

師:同學們的回答很全面,看來對課文的理解也是非常透徹。我的第二個問題是:我們學過或看過許多神話,如《西遊記》《封神榜》《嫦娥奔月》《春光燦爛豬八戒》等,明知道都是虛構的,但為什麼還喜歡

看,還那麼吸引人呢?

生24:因為她有趣

生25:因為神話給我們以教育意義。

生26:她文學性強,故事很美,人物很形象。

師:我歸納一下:神話之所以有永恆的魅力,是因為她文學性、藝術性、趣味性、思想性強,對我們有教育意義。

點評:對課文進一步研討,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理解更深刻,好。

跳出課文 展開想像

師:神話既然是表現遠古人民對自然及文化現象的理解與想像的故事,我們也可以對它的故事情節進行大膽的改造,請對課文的某一部分進行合理的想像,或許你的想法更高明,更有吸引力。

生27:我對造人的方法提一些自己的看法。她既然造出了第一個小人,為什麼不讓這個小人幫她再造人呢?

生28:她既然神通廣大,為什麼不叫天上的天兵天將幫她造人呢?

生29:我想她應該讓天下大雨,雨點濺落到地上,就是一個一個的小娃娃。

生30:她本領既然那麼大,我想她用手一指,地上的萬物就變成人了。

生31:她吹一口仙氣,就變成一個一個的人。

……

師:同學們的想法很神奇,這些方法的確比文中的方法高明多了,説明你們更聰明。那麼我們再想一下:人類在不斷進化,50萬年前的人,形似猴子,與現代人外形和生活迥異,未來50萬年以後的人類將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充分發揮想像力,請你對未來的人類外形和生活作一個合理的推測。

生32:我想50萬年後的人應該是沒有頭髮吧,頭髮是煩惱絲,沒有頭髮就不會有煩惱了吧。他們應該生活在沒有戰爭,沒有環境污染的世界上。

生33:他們應該有三頭六臂,聰明、有力氣,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生34:他們穿着超薄的衣服,這些衣服既散熱又保暖,隨季節而變化。

生35:他們不知道飢餓,生活在海底。

生36:他們長着翅膀,想飛到哪兒,就飛到哪兒,自由自在。

生37:他們的皮膚會變色,感情起了變化,膚色就會變。

生38:他們住的房子吊在半空,想飄就飄,可以住在家裏遊覽各地的美景。

生39:他們的頭應該很大,手很小,腿很短,因為多腦力勞動、少體力勞動的緣故。

生40:他們像機器人一樣有特異功能,是超能力的人。

師:大家的想像很奇特,也千奇百怪,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把你的想像整理成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題目就叫“50萬年後的人類”。我們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謝謝大家的合作,下課。

點評:跳出課文的框框,給學生以想像的空間,開闊思路,培養能力,好。

課後反思:

上完此課,我不禁為學生敏捷的思維,豐富的想像而驚歎。我們不能拿成年人的眼光來看待當今的學生,他們怪奇的想法連我們老師也自愧不如,教學相長,此話信然。

《女媧造人》教案 篇3

知識與技能:

1、積累“女媧.澄清.幽光.靈敏.綿延.神通廣大.莽莽榛榛”等詞語

2、初步瞭解神話故事的特點

3、瞭解有關人類起源的神話故事。

4、.激發學生探究關於人類起源,進化的科學知識的興趣。

過程與方法:

1、體會想象聯想在神話中的作用。通過比較,掌握想象的方法和思路。

2、學習文章對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繹與擴充,培養改寫神話故事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體會文中女媧樸實感人的母親形象。

【教學重點】

1、激發和訓練學生大膽而新奇的想像。

2、對人類誕生的喜悦感。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學生:熟讀課文,熟悉故事情節。

教師:投影儀。

【教學方法】

1、複述法。文章淺顯易懂,通過複述故事把握文章的內容。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本故事性強,洋溢着一種天真的新鮮感,課堂教學以學生活動為主,比如本文是根據古代神話故事改寫的,可通過比較,獲得對於聯想想象的方法,思路的啟示。在學生討論交流過程中,教師可在疑難處給予指導點撥。

3、研究拓展。為了激發學生興趣,開闊其視野,收集整理有關人類起源的神話和科學資料。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在奇幻的神話世界裏,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織女,有對月流珠的在岸鮫人……那麼,人,是從哪裏來的?對這個有趣的話題,今天我們再看看遠古時代的人們是如何理解的。

二、複述故事情節,理解本文聯想與想像手法的運用

①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熟悉情節。

②投影出示《風俗通》裏的兩則短文,然後讓學生複述課文故事情節,其他學生邊聽邊在課文中劃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沒有的內容。待複述完後,討論整理歸納,看看課文中豐富了哪幾個情節。

這個環節一要靠學生課前預習,熟悉課文內容。二是鍛鍊學生上課專注地聽別人説,學習篩選信息,並鍛鍊歸納、概括能力。實施前要做好指導,學生討論的結果可能不太理想,教師可提示補充。如果複述的學生對課文情節有遺漏,也可提醒學生補充。

③討論:A、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是真的嗎?你怎樣理解這種寫法?

B、你也發揮自己的想像,對女媧造人的動機、經過做另一種推測,説給大家聽聽。

女媧造人的情節顯然是想像的,要通過對這個問題的討論讓學生明白,神話是在科學水平不發達的遠古時代產生的.,那時的人們無法對人的誕生做出科學的準確的解釋。但是,人類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藉助於想像來解決這個問題了,而這種大膽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話故事中的亮點。試想,沒有了這種想像,還有神話故事的存在嗎?這種想像體現了遠古時代人們那種強烈的探求慾望。今天的社會科學技術高度發達,但仍有廣闊的未知領域等待我們去探尋,去研究,所以,這種想像力、創造意識,都是我們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而第2個討論題,是讓學生鍛鍊自己的想像力,合理即可。可以先四人小組討論,選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三.探究品味,感受課文中對人類誕生的喜悦感

①討論:説説你對女媧的認識。

②跳讀課文,劃出文中表現對人類誕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討論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對女媧這個形象的認識,應該是這節課探究的一個要點。討論時要提醒學生緊扣課文語句分析認識。教師最後明確:

女媧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廣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獨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這天地之間,應該添一點什麼東西進去,讓它生氣蓬勃起來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會笑,她會假裝生氣,她甚至會靈機一動,“世間各種各樣的生物都有了,單單沒有像自己一樣的生物,那為什麼不創造一種像自己一樣的生物加入到世間呢?”就是她的這種創造力,世上誕生了人類。她得到了做母親的天倫之樂,她忙忙碌碌,像母親一般勤勞智慧。她哪裏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態,人的智慧,人的生活體驗。從她身上,我們看到神話的情節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實的,是合乎現實生活的情理的。

對人類誕生的喜悦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這也是本課體現合理豐富想像力的地方。對課文中有關語句,教師可從兩方面提示,一是女媧在造出人之後,不由得滿心歡喜,眉開眼笑,這生命是她一手創造出來的,她的笑,體現了人類創造成功的喜悦感。二是這種喜悦感,還體現在人類自身對獲得生命的歡呼,如人類落地後開口就喊“媽媽”;許多小人的歡呼跳躍等。而學生對這種喜悦感的感受則可引導學生扣住“喜”來談,如有了人類,大自然才有了生氣,蓬勃起來;有了人類,女媧不再寂寞、孤獨;有了人類,世間也就有了温馨,有了愛,更重要的是,有了創造……也可以從另外角度引導學生感受,如人類生命的可貴,人類生命與自然的關係,要珍愛生命等。

③比較《女媧造人》與《伊甸園裏》,拓展思維空間。

[討論]在我們中國,有女媧造人的美麗神話;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話(教材綜合性學習“追尋人類起源”中的參考資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話《伊甸園裏》)。這兩篇神話都是想像的,你更喜歡哪一篇?説説理由。

討論這個問題,學生可以拓寬思維角度,從文章情節的想像、文章結構、語言、思想感情等諸方面去分析。教師不要限制在只應該喜歡哪一篇上,但是最後教師可以讓學生明白,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話、傳説,表現遠古時代人們對未知領域的探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等等。這都屬於人類文化寶庫的一部分,而我們往往也可以從閲讀這類文章中得到新的感悟。

四、教師總結

女媧造人,體現了人類可貴的創造力與探求精神,也使我們感受到生而為人的自豪。今天,我們面對的廣大世界,依然有許多未知領域,等待我們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種創造成功的喜悦。

五、佈置作業

①摘抄課文中優美的詞語。②閲讀綜合性學習中,關於人類起源的資料。

【板書設計】

女媧造人

袁珂

豐富的想象——造人的具體過程

巧妙的構思——樸實感人的母親形象

人性化描寫——人造出來後歡欣喜悦

《女媧造人》教案 篇4

七年級上《女媧造人》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熟悉課文,生動複述故事;瞭解神話的特點;理解本文聯想和想象手法的運用。

2、過程與方法

發揮自己聯想、想象力來感受神話傳説的魅力;運用聯想、想象創編神話故事;進一步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感受我們祖先大膽奇特的想象力,激發學生探求未知領域的慾望,養成課外搜索、整理資料,勤于思考的習慣。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先讓學生講講自己曾看過或聽過哪些神話故事,然後,以“人,是從哪裏來的?”這個有趣話題,引出我們祖先對此問題是怎樣理解和想象的?

二、自主閲讀

以講故事比賽的形式,(既可個人準備也可小組合作共同打造推舉一人),讓學生積極自主閲讀、整體感知文章並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以全體學生掌聲大小來對主講者進行評價,然後再讓個別學生以點評形式進行具體評價。這樣讓學生人人蔘與,共同激發閲讀熱情。

最後老師小結講故事應注意的事項:情節要完整,表情動作要豐富,語氣語調要有變化等。

三、合作交流

1、將本文與《風俗通》上短文進行比較閲讀 從女媧造人動機,造人過程及人類誕生等方面對文本進行賞析,在此基礎上訓練學生聯想和想象力瞭解神話特點。

2、對文章存有的疑惑進行組內質疑探究、交流,認識到想象力也是我們現代人所迫切需要的,因為“想象是人類最美的花朵”,(雨果語)。

3、全班交流 對小組內無法解答的疑惑提出來,通過組與組之間探討,進行全班交流。

四、拓展延伸

學生以個人或小組形式創編神話故事。給出材料。《嫦娥奔月》:后羿從西王母那求到了不死之藥,他的妻子偷吃升入月宮,後來變成了月精白蛤蟆。

五、小結

《女禍造人》反映了我們中國人早期對人類起源的探索,但它畢竟是神話傳説,那“人,到底是從哪來的?”請同學們下去收集這方面資料,從科學角度進行解釋。在“追尋人類起源”綜合性活動課上再交流。

課後反思:

按照新課標要達到的三個維度目標,語文教學就是要紮實活潑有序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的聯想、想象力,發揮學生的語感和思維,發展個性,健全人格。為此,我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選擇了神話《女禍造人》作為本節課材料,對學生進行聯想、想象力的訓練。

成功之處:

4、有教育機智。當天,全年級學生都歡歡喜喜去財大看話劇,僅留下上課的這個班不能去,學生們老大不高興,又加上突然下雨,天氣很冷,學生冒雨跑到階梯教室。我一下想到學生昨天剛興高采烈地學習吟唱詩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當即讓語文科代表黃伊伊領唱。氣氛一下活躍起來。

1、點擊了學生的興奮點。

首先,選的文章是神話傳説,是六年級學生最為感興趣的。

其次,課前唱歌讓學生情緒由陰轉晴,進而讓學生講自己看過或聽過的神話故事,課堂上晴朗起來,再由師以“人,是從哪裏來的?對這個有趣的話題我的祖先是怎樣理解和想象的?”幾個問題將學生閲讀慾望撩撥到極致。

2、將競爭機制引入課堂。以講故事,創編神話故事等比賽形式刺激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主動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點帶面,全體參與,讓學生在競爭中各有所得。

3、聯想、想象能力的遷移。最後環節讓學生創編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學生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每個小組都熱火朝天,七嘴八舌,更有幾個小組提出創編課本劇,並當堂表演,將整個課堂氣氛拉向高潮,學生潛能得到極大挖掘。

不足之處:

1、沒有真正貫徹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課改理念。幾個教學環節皆在老師主觀引導下進行。尤其當下課鈴響起,而學生課本劇的表演正濃,學生們和聽課老師們也正聽得如痴如醉時,我卻因為是公開課而打斷學生的表演。後來雖然又讓學生繼續表演,但已影響了學生的情緒。沒有很好貫徹“以學論教,教是為了促進學”的課改觀念。

2、課堂評價不到位。如有學生提出“女媧到哪去了?”這個問題時,學生的回答豐富多彩,對以神話形式解答的學生,我沒能給予肯定,只對一位回答“女媧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的學生極其讚賞。這個評價説明我本身的教育機智不夠,對問題的認識較窄。學生劉莫的點評非常不錯,可我沒能充分讚賞。

3、教學環節之間過渡處理不太好

在學生質疑這個環節,學生問題較多,當超過我規定的時間時,我為了能儘快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採用了較生硬的方式,直接過渡,給學生心理上造成缺憾。沒有做到“教學生之所需要”的課改思想。

標籤: 教案 女媧 四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7qwe0k.html
專題